苗栗造橋南瓜博覽會今年邁向第八年,儼然成為地方盛事,每到這個時節,農民競相種出大南瓜,做出各式奇特造型,吸引觀光客目光,也因為南瓜博覽會的舉辦,原本休耕的田地上,開始種出飽滿碩大的南瓜,讓農民增加了額外收入。蜿蜒的南瓜隧道,綠意盎然,裡頭暗藏許多驚奇,抬頭向上看,五顏六色、各種造型的南瓜都有,長得像天鵝的天鵝瓜,小巧可愛;像飛碟的福瓜,造型奇特,光是品種就有三、四十種。
[造橋鄉農會推廣股
股長 曾錦章]
我背後有很多的這種,各式各樣的造型,你看這紅紅綠綠很漂亮,這有,差不多有三、四十種不同品種的南瓜。今年的南瓜又更多彩多姿這樣。
苗栗縣造橋鄉舉辦南瓜博覽會,今年邁向第八年,儼然成了地方盛事,農民爭相種出各種大型南瓜,並為其作造型,爭奇鬥豔。有的刻上藝術字、有的畫上凱蒂貓、有的刻上仕女圖,就是為了要吸引遊客目光。
[南瓜農
陳琦芳]
我採收前十五天就刻下去,刻下去慢慢地,慢慢地字會浮起來,那就是南瓜它自己保護自己,就是說它被人弄到受傷了,它會慢慢地補起來。
不過光要種出巨大南瓜,就不是件簡單事,南瓜在田間成長需要三個月,這期間若逢連日大雨、或是烈日過度曝曬,農民都會寢食難安。
[南瓜農
陳琦芳]
大南瓜肥料要足,品種、選種一定要注意,不要有帶菌的那個苗,然後最主要就是水,很怕下大雨,再來是下大雨後出太陽,也很不好照顧,所以說,能夠像這個那麼大顆,當然我們就要很細心地來照顧,才有辦法到這麼大顆。
[造橋鄉農會推廣股
股長 曾錦章]
這很辛苦喔,種這南瓜,就像,比我們照顧孩子還辛苦,怕它,種下去怕它風吹日曬,開始會怕它被蟲咬,被病蟲那些(傷到)長不大,長大些,又怕它會得像白粉病,這南瓜最怕就是白粉病,一得病,葉子感染就很難收成。
橘紅耀眼猶如日出東昇的南瓜,一顆一顆碩大飽滿,這都是農民辛勞的成果,阿煌伯每採一顆,就又寶貝又溫柔地抹去南瓜表面的泥沙,像照顧孩子般呵護備至。
[南瓜農
許錦煌]
基本動作啊,摘起來擦一擦才會乾淨,把沙子撥一撥。我這樣撥一撥是不是沙,骯髒的都沒有了。
不過今年南瓜受粉期老天爺不賞臉,連著下雨,產量並不好。
[南瓜農
許錦煌]
還會更大顆,今年不好,(為什麼今年比較不好)?藤長不好,一直下雨。這雨一下,藤都長不好。
[南瓜農
張金安]
就是三月一號種,一定要九十天以上就可以(採收)。它在受粉期怕雨水,所以結果力比較差。
造橋南瓜農種植的品種,除了橘紅色的「東昇」外,還有白色的「李白」、綠色的「一品」、墨綠色的「吉安」,為了讓南瓜色澤均勻,成長期就要調整南瓜的位置,讓日曬能均勻。
[南瓜農
張金安]
它本來生出來不是這樣,有時候生出來是側面生這樣,你這邊沒有把它扳正的話,顏色就不會均勻,我們有把它扳正就會均勻。比較沒有病蟲害,侵蝕我們的果粒。
造橋鄉推展南瓜博覽會,對地方產業幫助不小,季節一到,農民就遍植南瓜,也額外增加了一筆收入。
[造橋鄉農會推廣股
股長 曾錦章]
因為,這麼多年來政府推休耕政策,休耕就浪費這些田,這些田就有很多沒利用到,所以這些,在這幾年來說,種南瓜,我們造橋鄉來說,種的面積這麼多,面積擴大那麼多,種了很多,對這些,相對對農民有增加、有收入。
[南瓜農
陳琦芳]
南瓜節到現在,已經辦了七、八年,事實上,除了活動當中,帶來外地的觀光客以外,我們農民,自己所種的所有的南瓜,價格也慢慢地已經提升起來,還有我們農民的技術和品質也慢慢地提升起來,所以說現在呢,就是說對我們地方的產業來講,真的有很大的幫助。
推廣南瓜食用價值,造橋鄉農會也找來廚師以南瓜為食材,做出各式創意料理,和在地餐廳業者交流,變化出更美味的南瓜餐。
這道碧波南瓜魚,焗烤後,熱騰騰出爐,色香味俱全,令人食指大動。
[廚師
劉意源]
口味的部分,它是有點像西式的感覺,可是又帶點南瓜的甜味,把南瓜的甜味整個釋放出來之後,然後再搭配我們的美國空心菜的部分,吃起來口感比較滑嫩這樣。
藍帶豬排裡頭,除了起司外,還加入南瓜泥,在炎炎夏日,吃起來更加清爽。
[廚師
劉意源]
運用藍帶豬排裡面有加起司的部分,那我們加一些南瓜泥在裡面,然後去炸過,搭配我們這醬汁的部分,醬汁的部分有那個,就是有南瓜跟杏鮑菇的部分去炒過,炒過然後做個醬汁,黃色醬汁的部分。這種菜的部分可以運用在那個,今年的那個造橋南瓜節的部分,它很多那個民宿餐廳的部分,他們可以做來(當)套餐的部分。
為了南瓜博覽會,造橋鄉親們動起來,細心培育出奇特的造型大南瓜;用心照顧種出鬆軟香甜的美味果實,這是造橋人辛勤打造出的金色奇蹟。
採訪/撰稿 宋宇娥
攝影/剪輯 蔡裕昌
- Jun 26 Wed 2013 10:41
338集-造橋南瓜節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