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底的毒醬油事件,引起民眾恐慌,不過,位於屏東內埔的屏東科技大學員生消費合作社,卻常常看得到顧客買醬油,一買就是一整箱。屏科大的薄鹽醬油,雖然比市面上的貴,但因為少鹽、更用紅麴來取代焦糖色素,因此廣受歡迎,每年大約可以賣出60萬瓶。另外其它像是蔬菜養樂多、薏仁漿等也是熱賣商品,合作社內有300多項產品都是學校老師以健康、安全為出發點自行研發的,製程也嚴格把關,因此深受消費者信賴,更創造出龐大的商機。架上擺滿各式產品,但來到屏東科技大學員生消費合作社,顧客絕對不會放過的就是這一箱箱醬油。

[顧客]
幾乎就是親戚或是朋友,如果說用一段時間已經都吃完了,他們就會叫我就是一起買。

[顧客]
朋友帶我們來這邊屏科大散步,順便帶我們來福利站買東西,最主要他剛開始推薦的時候,是醬油跟蔬菜養樂多,然後後來慢慢地,我們就還有買布丁啊,越買越多。

低鹽、不含防腐劑,又以紅麴取代焦糖色素,符合現代人追求健康的概念,屏科大的薄鹽醬油,一年可賣出約60萬瓶,營業額高達五千多萬,約占總營收六成,而這正是食品科學所教授謝寶全研發的。

[屏科大食品科學研究所
教授 謝寶全]
老阿嬤不是在講說,媳婦如果懷孕的時候,或者你有瘡疤的時候,如果吃醬油,一般皮膚會變黑,或者生出來小孩子變黑,所以我們在民國84年,我們就開發這種低鹽的這種所謂的薄鹽醬油,然後把焦糖色素拿掉、換成紅麴醬油。

合作社裡琳瑯滿目1000多項商品,有300多項是學校自己研發的,其中七成以上是食品科學系老師所研發,除了薄鹽醬油這項明星商品,蔬菜養樂多和薏仁漿分占二、三名。

紅蘿蔔切碎後加水攪拌,離心取出原汁,再加入牛奶混合,這是蔬菜養樂多的前半段製程,因為使用天然蔬菜製作,因此材料會隨著季節而不同。

[屏科大食品科學研究所
教授 謝寶全]
冬天蔬菜比較便宜的,像綠色花椰菜,白色花椰菜,白蘿蔔啊、紅蘿蔔啊,這些東西,到夏天因為這些原料都很貴,所以我們就取單一的東西來添加。

調配好的蔬菜汁和牛奶倒進發酵槽裡接菌後,在40度C的環境下,等待發酵48小時,比一般市售優酪乳,只需4到6小時就能發酵完成,得花上8到12倍的時間。

[屏科大食品科學研究所
教授 謝寶全]
那我想,這一個48小時的條件,在全台灣所有的發酵不可能有這樣做,因為主要它耗費時間,成本很貴。

同樣原料簡單卻大受歡迎還有這個薏仁漿,只用薏仁、砂糖和水,一年營業額也能上百萬。

[屏科大食品科學系
兼任講師 張家瑋]
蒸煮的過程大概差不多兩個鐘頭,兩個鐘頭,那個時候它的薏仁,它的整個香氣,跟它的細緻度都非常夠的情況下,我們會加糖。

研發過程經過無數次試驗,製造過程更嚴格把關,學校的食品之所以受到青睞,安全和品質保證是關鍵。

[屏科大食品科學系
兼任講師 張家瑋]
我們的產品呢,當然我們有做一系列的一些檢測,包括一些農藥殘留、或是說,在裡面我們還有做它的一個,塑化劑(檢測),每次在很多的這食品的風波上面的話,我們都可以很放心地告訴我們的消費者,我們東西是安全的。

[顧客]
學校的東西其實都還滿健康的,也很養生,對啊,那我們即使現在,因為我已經畢業了,對啊,畢業之後還是會想要回來買。

[顧客]
都是他們自己研發的,所以我們買起來就比較安心這樣,就覺得不會很害怕,在外面,新聞只要一報什麼黑心食品,我們就很擔心。

[屏科大員生合作社
理事主席 邱武霖]
上一次的塑化劑的事件,我們裡面一千多項的品項,竟然這個連一項都不含。

邱武霖,93年開始接合作社的理事主席,當時合作社的商品並不多、淨利更不到30萬元,但如今這間遠在屏東內埔鄉間、40坪左右的小小合作社,年營業額竟然破億。

[屏科大食品科學研究所
教授 謝寶全]
產品的經營,我想最重要的,還是我們福利社的理事主席很重要,其實老師會研究開發產品,其實老師是真的很笨的,所以叫笨,那會賣東西的人才是厲害,所以老師其實在整個產品研究裡面,差不多只有占百分之十,百分之九十是靠外面的行銷的,這一種理念來做。

謝寶全說社員交50元入股金,一開始每年只分得到一瓶鮮奶或沙拉油,但現在每年平均都領得到4000元左右的回饋金,除了學校老師努力研發各種產品、增加多元品項之外,行銷更是重要。

[屏科大員生合作社
理事主席 邱武霖]
當時我們一直希望是,主要商品能夠帶動次要商品,那剛開始的時候,我們是鎖定我們的醬油。

對比現在顧客一箱一箱的搬,剛開始屏科大的薄鹽醬油是沒沒無聞,因為合作社不能打廣告,邱武霖和謝寶全前七年幾乎是用送的,靠著口耳相傳,漸漸做出口碑。

[屏科大員生合作社
理事主席 邱武霖]
學校這個東西要我們去做打廣告不可能,我們必須跟各位講清楚就不可能去做打廣告,但是有用過的人,他會回購率非常高。

屏科大校內和周邊就有多間商店,在其他學校合作社,敵不過一般商店或超商而陸續關門的時候,屏科大合作社,卻能做出自己的特色逆勢成長。

[屏科大員生合作社
理事主席 邱武霖]
我想最主要的,是我們這裡面的商品,跟所有附近商家有一個很大的做一個區隔,因為外面有的我們不希望有,你們沒有的,我們希望這邊能夠提供。

邱武霖說,學校不以營利為目的,而是以互助的精神來回饋社員和消費者,部分營收也拿來做學生的公益金。善用學校資源和研發優勢,合作社在強敵環伺下做出市場區隔,雖然年淨利率約一成左右,但持續成長的營業額,卻也創下校園合作社的奇蹟。

採訪/撰稿 林秋伶
攝影/剪輯 洪炎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客家新聞雜誌 的頭像
    客家新聞雜誌

    客家新聞雜誌HAKKAWEEKLY

    客家新聞雜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