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313-364集(2013年) (212)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鋼鐵人電影紅透半邊天,在鐵路局裡,也有一位打造鋼鐵人的師傅葉時進。葉時進民國73年考進台鐵,專門負責火車維修保養,30年來,在第一線為旅客安全把關。每年汰換掉的火車零件多達數千件,一般就是當成廢料低價賣掉,但在葉時進的眼裡,這些火車零件造型各異其趣、每個都很獨特,就這樣丟了,實在太可惜,於是他把這些廢棄的火車零件,拿來組裝成藝術品,除了以自己的生活經驗、孩提夢想為創作主題,也表現出台鐵人的精神,讓原本冷冰冰的廢鋼鐵,成了有溫度、會說故事的藝術創作。<�它的腳呢,是我們引擎裡面的汽缸,它頭上還有那個齒輪,那齒輪也是,我們變速箱裡面的齒輪拆下來的>

客家新聞雜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許多人創業是為了實現自己的夢想,不過對一些家庭來說,創業卻是為了度過人生難關,原本擔任貨運司機的黃永澧,婚姻結束後為了要照顧三個小孩,選擇回到家鄉,在桃園龍潭賣起窯烤披薩,從餐飲的門外漢,一步步學手藝、蓋磚窯,只為了陪伴在孩子身旁。原本簡單平凡的披薩,散發出動人氣味。在麵皮上抹上番茄醬,鋪上滿滿的餡料和起司,黃永澧將一個個,堆得像小山的薄餅送入磚窯中,烘烤出一個個香氣四溢的披薩,這間開在龍潭巷內的窯烤披薩店,其實是出自黃爸爸與孩子們的承諾。

客家新聞雜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這幾年有許多人以打工旅遊的方式,到國外體驗不同文化,十年前,一位來自苗栗的客家女孩嚴淑怡,就背起背包到陌生的國度土耳其自助旅行,還在當地的民宿換宿打工,進而結識自己的先生,婚後他們回到台灣開餐廳,先生的好手藝讓更多人認識土耳其料理,也見證他們千里相逢的美麗故事。將白白胖胖的麵團反覆揉捏,擀成一片薄薄的餅皮,上頭依序放上醃肉、橄欖、起司,最後還打上一顆雞蛋,送進烤箱幾分鐘後,香噴噴的披薩出爐了,不過這形狀跟香味,都不同於平常見到圓圓的義大利披薩,原來這是土耳其當地的傳統做法。

客家新聞雜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長期以來,農業總是想著如何提高產量和土地效能,不過,這些年來,我們看見追求產能的背後,是土地愈來愈貧瘠,犧牲的是環境成本,因此越來越多農民反求諸己,決定好好對待土地。今天,我們從兩個南台灣有機農的故事,來看看有機農業的現狀。屏東內埔的李恭祿,本來是國內龍頭塑膠廠的高階主管,他提前退休做有機,為了拯救河川污染,建立了一套家庭廢水系統,把廢水變成了耕種的活水,一起去看看他的有機教室。<�記得,你有補植,有在田間做什麼動作,一定要寫工作記錄。這個紀錄,就是等於你們的生產履歷,也是等於你們這次來,你們上課可以帶著走的東西。>

客家新聞雜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接下來的故事,他的背景同樣是學化工。游盛豐是有機芭樂農,他做的,還不只是有機,更是完全放任式的自然農法!要做自然農法,當然得有所犧牲,成本高、實際產量少,賣相也沒那麼好,為了增加出路,他還自己蓋起磚窯,以芭樂來烤麵包,從小小的一顆芭樂開始,造就了一個窯烤麵包的夢想。在芭樂樹下,游盛豐讓剛出芽的小果實像穿衣服一樣,套袋包起來,這一片芭樂園雜草叢生,甚至有些地方草比人高,有時他順手就把一些雜草砍一砍。

客家新聞雜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提到恆春民謠,大家至少都會想到「思想起」,傳唱百年的恆春民謠,是台灣傳統音樂的珍貴資產,不過,它同樣面臨流失的危機。恆春民謠一度只剩下七十歲以上的老人、十二歲以下的小孩在傳唱,幸好在地方人士的搶救與推廣下,中生代投入,當起民謠傳藝師,新生代組團出兒童專輯,讓古城內的民謠得以持續傳唱。其中,恆春思想起民謠促進會理事長陳麗萍是移居到恆春的客家人,對恆春民謠向下扎根,不遺餘力,他帶著孩子藉由月琴彈唱,唱出家鄉的生活、彈出對土地的情感,傳遞著恆春半島上獨有的曲調韻味。<�思雙枝,媽媽依是越南來。>

客家新聞雜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提到彰化田尾,離不開花,田尾鄉是台灣花卉發源地,3萬人口,有一半以上以種植花卉、樹苗、或是經營苗圃維生,而3萬人中,也有一半以上是客家人,大都來自廣東饒平,只是幾乎都已經福佬化了。田尾早期以菊花為最大宗花卉,主要外銷日本,不過後來受到其它國家的競爭,菊花產業受到很大的衝擊,花農得想其它出路,有的年紀大了乾脆不種了、有的則是改種其它花卉。帶您一起來認識這個花的故鄉,田尾,和這塊土地上的客家故事。悠閒騎著遊園車,徜徉在綠意盎然的整齊街道,這裡是田尾鄉的公路花園,也是遊客到田尾必遊的景點。園區內有三百多間園藝店家,不論是想買花、買盆栽、或是做園藝造景,來這裡應有盡有。

客家新聞雜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農業離不開水,在台灣農業發展的過程,抽水工程,特別有了鑿井業,看天田就少了,不過,並非每個地方都可以鑿井,過度超抽地下水,還可能導致地層下陷,中部雲嘉南地區就深受其害。在南台灣的屏東平原,由於早年高屏溪的支流隘寮溪,有豐富的伏流水,抽水對地層的影響較小,因此鑿井業特別發達,尤其是在萬丹鄰近竹田的地方,有一個竹林村,是全屏東從事鑿井業最密集之處,接下來的報導,我們一起來了解鑿井,這個行業,還有他們的人生哲學。錘頭往深處鑿,再把鑿出來的泥水洩流出去!在南台灣悶熱的午後,連農民都還在休息,鑿井人這時可不行,他們得趕工,據以往的經驗,還有對地質的了解,在竹田這一帶,往地底下鑿三、四百尺,就會有一口穩定的灌溉水源。

客家新聞雜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9月18日,苗栗竹南大埔張藥房老闆張森文被發現落水死亡,許多與張森文相熟的朋友、記者,在張藥房被強制拆除後,便擔心有天會發生這樣的事。回頭看張家四處陳情抗議,呼求政府保全他們的家園,結局竟是如此,令人不勝唏噓。這一切,都因區段徵收而起。政府想藉由開發得利,人民也能分一杯羹,無可厚非,但不想要的人,連拒絕的權利都沒有,合理嗎?土地徵收在許多國家已是備而不用,即使要做,也得耗費心力進行細緻溝通,但就算許多民間團體與學者專家大聲疾呼,台灣土地徵收過於浮濫,必須大幅修正,政府仍堅稱,這是必要手段。在張藥房真的家破人亡之後,政府還是認為,沒有檢討的必要嗎?<�只有要求自己的東西,要回來而已>

客家新聞雜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彰化縣社頭鄉,襪子、芭樂、董事長多,還有姓「蕭」的人也很多,因此有「社頭蕭一半」之稱,而第一大姓蕭家、第二大姓劉家、再加上張家,其實都是客家人,在社頭定居了兩、三百年之久,但都已經福佬化了。為了讓更多人了解社頭的歷史人文故事、帶動地方發展,在社頭經營便當店14年的陳朝強,和好朋友一起編了「社頭好好玩」導覽手冊,裡頭不僅有10處歷史建築和特色景點的介紹,還結合了13間社頭的特色店家,透過異業結盟,創造共榮,兩年來,不僅打開了社頭的知名度,店家業績也成長許多,更讓人發現,原來社頭,還有這麼多值得好好探索的故事。<�剩雞腿飯,對,雞腿剩小隻的,剩小隻的,那小隻的就好,好 要撒胡椒鹽還是要加蜜汁,小隻的一個,一個,胡椒,胡椒的 好,再來,一個就好。>

客家新聞雜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這年頭還敢開書店,真的是膽子很大,但也就是因為這群勇敢實現夢想的人,讓獨立書店在台灣,成了特殊的風景。桃園龍潭一對年輕夫妻曾建富、洪毓穗,愛看書,也愛逛書店,兩人蜜月旅行索性是開車環島,去看台灣各地的書店,也因為龍潭、平鎮沒書店,他們決定自己開,在人潮稀少的鄉間田邊,將廢棄的卡拉OK餐廳整理成明亮溫馨的書屋,就取名作「晴耕雨讀」,希望傳達順應自然,用心工作、好好生活的理念。明亮的小木屋裡,傳來三五好友談笑聲,排列整齊的書架上,陳列一本本印刷精美的圖書,內容從生活文學,二手書,到一般書店鮮少展售,風格獨特的獨立刊物都有,悠閒的閱讀空間,吸引民眾駐足翻閱,完全看不出這裡,一年多前,還是供人飲酒作樂的卡拉OK餐廳。

客家新聞雜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獨立書店越來越難生存,文化部今年透過文創圓夢計畫,提供創業基金鼓勵年輕人返鄉開書店,希望讓書店重新回到民眾生活中,目前8位獲得補助的經營者,分別在都市的角落或是鄉間開店賣書,他們充滿熱忱,不過進書成本過高、市場定位等考驗已接踵而來,這條路,才剛開始。8位年輕的獨立書店創業者與文化部長龍應台,選在台大附近的二手書店,向外界介紹他們經營的夢想書店,今年在文化部文創產業創業計畫協助下,這些熱情的年輕人,獲得創業基金50萬元,陸陸續續在都市的街角或是鄉間社區開店賣書。

客家新聞雜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美濃淹水早就不是什麼新鮮事,五年多以來,我們陸續紀錄報導美濃淹水情形,及治理狀況,這些年,政府投資了十多億元經費治理水患,然而現在,即便最主要的美濃溪整治工程已完成九成,水患依舊。一直以來,我們對水是懼怕的,所謂「治水」,就是要想辦法把水堵在外面,因此我們想像五十年、一百年才有一次的洪水,以此為依據來建造堤防。沒想到近年來堤防建得越來越高,水還是漫了過來,我們才開始發現,極端氣候下,大水恐怕是擋不住的,那麼是不是思考方式也該轉變,不是不淹水,而是要讓哪裡淹水,不過很顯然,政府的水利工程,還是「工程」導向,淹水就說雨太大,即使事實證明,突如其來的暴雨,已經越來越頻繁了。8月29日康芮颱風來襲,中南部縣市許多地區又成水鄉澤國,長年飽受淹水之苦的高雄美濃,亦是如此,不過住在低窪地區的居民早有了準備。

客家新聞雜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位於南橫公路起點的高雄市甲仙區,八八風災後,由於橋梁中斷,南橫公路多處坍方封閉,重創當地經濟,2010年新甲仙大橋啟用,南橫公路仍未開通,造訪旅客僅剩以往的六成,甲仙農民除了利用有限的耕地種植芋頭,希望重新擦亮芋頭之鄉招牌,也結合新住民手藝成立南洋餐廳,吸引觀光客停駐,擺脫以往賺過路財的產業模式,而去年在全國拔河比賽得到亞軍的甲仙國小拔河隊,儘管缺乏資源仍拚戰到底的精神,更帶動社區士氣,成為甲仙人的精神象徵。大清早農民到田裡巡視剛種下的芋頭,與遠方淡紫色的甲仙大橋,交織成芋頭之鄉的鮮明印象,去年高雄市農業局開始透過契作,鼓勵農民種植芋頭,希望重新帶動在地特色產業。

客家新聞雜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花蓮一位石雕家林仁德,被稱為是石雕界的「阿基師」,他善用各種石頭,創造出許多讓人垂涎的美食,不論是豆腐、爌肉、小籠包,還是鳳林在地美食花生、臘肉、剝皮辣椒,以假亂真,讓人驚呼連連。林仁德從小家中就是開石藝品店的,一下課就要幫忙磨石頭、放假就跟著父母到海邊、溪邊撿石頭,對石頭有著一份熱愛,在花蓮石藝產業沒落後,林仁德開始轉做石頭雕刻,經過多年摸索,漸漸走出自己的路,結合在地文化,用美食美石吸引許多目光。<�豆腐就是,它要全白的,然後帶一點黃黃的感覺,你才有那個傳統板豆腐的感覺,然後你做包子就要感覺它裡面有那個包內餡、油脂的感覺,所以找的石材就會不一樣。>

客家新聞雜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從塑化劑、毒醬油、毒澱粉等等,食品安全問題,層出不窮,就算不到「有毒」的程度,像最近號稱天然卻添加人工香料的麵包,也令消費者覺得被騙了。如果觀眾朋友曾注意看,食品包裝上寫了些什麼成分,應該很多都看不懂吧?香料、甜味劑、抗氧化劑、乳化劑、膨脹劑……,大部分人根本不知道是什麼,也不知道吃了多少。台灣可以合法使用的食品添加物有17大類,799項之多,為了增加口感、色澤、香味、甚至延長保存期限,舉凡豆漿、麵包、火腿、米、麵、餅乾、飲料等等,幾乎沒有一樣是沒有添加物的,而且現在食品添加物也幾乎什麼都調得出來,要吃到「天然」的東西,越來越難。要求政府加強查緝,卻說人力財力都不足,要求業者詳細公布這些化學成分,卻說是商業機密,看來要是消費者不自立自強,對吃進肚裡的東西更在意、更了解,就只能讓業者用我們的健康,換他們的財富。好吃的麵包,需要具備什麼條件。

客家新聞雜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政府愛台十二項建設當中,最重要的旗艦計畫桃園航空城,上個月剛完成都市計畫草案公開展覽說明會,預定在今年底完成都市計畫審定,目標在2030年,發展桃園機場為東亞樞紐機場。這台灣最大的一個土地開發案,範圍達6859公頃,其中有3千多公頃將採區段徵收,在地方上引起不小爭議,影響到的有近萬住戶。而桃園號稱為「陂塘之鄉」,在航空城區域內,至少有廿四口大陂塘,因為農地消失面臨廢流,有學者專家推算,下個世代,是全球搶水的世代,握有「藍金」的水鄉桃園,如何把水留下來?我們將分兩部分來報導,首先,我們來認識航空城是什麼?要拆掉的,又是什麼?<�我們以後這裡所有都要拆掉了?都要拆光光,對>

客家新聞雜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桃園航空城計畫,要拆除的,不只是數萬戶人家,可能還有在地至少廿四口的大陂塘,本來這是提供灌溉的水文系統,因為農地變成了建地,同時也失去灌溉功能,問題是:一定要填掉陂塘嗎?最後又能留下多少陂塘下來?坐擁絕佳水資源的桃園,面對陂塘不斷被填平、消失,應該拿出什麼對策?<�水路的問題,灌溉的問題會亂掉,有沒有想過,有想過嗎?>

客家新聞雜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921大地震至今十四年了,對南投埔里人來說,那是一段不夠遙遠的傷痛記憶,十幾年裡,各自想辦法,把日子過下去,然後試圖好好過日子。還不到三十歲的羅維振,那時被活埋在瓦礫堆中,即便好不容易逃過一劫,心中的傷痛卻揮之不去,一趟日本之旅,改變了他,回台後,他開了一家板炒巧克力專賣店,要用這家店讓人重新認識埔里。鏟子翻飛,敲擊著大理石桌面鏘鏘作響,每天羅維振就在小房子裡,上演著這場沒有觀眾的翻炒秀。

客家新聞雜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紙的用途越來越多,連建築裝潢也行,但許多人擔心潮濕的氣候,會讓紙製品變質,其實早在五十年前,南投埔里這個造紙重鎮,就有業者研發不怕水的紙,並外銷到世界各國,受到歐美國家的喜歡與重視,今年也有手工藝業者,利用這些外銷紙的特性,要讓國人也可以用這些不怕水的紙所製作的生活用品。裁縫機快速地滑過,一朵朵美麗的花被車了出來,喜歡書畫及裁縫的侯素蓮,俐落地為一片片的杯墊做裝飾,但這個杯墊卻比一般的更難做。

客家新聞雜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Close

您尚未登入,將以訪客身份留言。亦可以上方服務帳號登入留言

請輸入暱稱 ( 最多顯示 6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標題 ( 最多顯示 9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內容 ( 最多 140 個中文字元 )

reload

請輸入左方認證碼:

看不懂,換張圖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