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年頭還敢開書店,真的是膽子很大,但也就是因為這群勇敢實現夢想的人,讓獨立書店在台灣,成了特殊的風景。桃園龍潭一對年輕夫妻曾建富、洪毓穗,愛看書,也愛逛書店,兩人蜜月旅行索性是開車環島,去看台灣各地的書店,也因為龍潭、平鎮沒書店,他們決定自己開,在人潮稀少的鄉間田邊,將廢棄的卡拉OK餐廳整理成明亮溫馨的書屋,就取名作「晴耕雨讀」,希望傳達順應自然,用心工作、好好生活的理念。明亮的小木屋裡,傳來三五好友談笑聲,排列整齊的書架上,陳列一本本印刷精美的圖書,內容從生活文學,二手書,到一般書店鮮少展售,風格獨特的獨立刊物都有,悠閒的閱讀空間,吸引民眾駐足翻閱,完全看不出這裡,一年多前,還是供人飲酒作樂的卡拉OK餐廳。
[顧客
劉先生]
是因為網路的書,比較沒辦法就是直接去碰到它書的質感,所以其實後來慢慢,慢慢啦,比較常去看一些例如說,普通書店或是圖書館的書會去翻一翻,對,然後會來這家店,純粹是因為就是在網路上有看到,它開幕的消息,所以我們才想說,在龍潭在地的我們就過來支持一下。
[洪毓穗]
很多客人都是,他以前來這邊唱過歌的,他後來再進來,他就(問)說,現在還可以唱歌嗎,我說不行,現在可以看書,他說,喔 怎麼這麼厲害,怎麼可以改成這樣,怎麼這麼厲害,就是他們會很驚訝,我們怎麼會想要在這邊開書店,然後怎麼有辦法改成這樣。
以復古的二手家具,和附近小學報廢的風琴、課桌椅,布置的溫馨書店,是洪毓穗和老公的夢想,希望創造一個,讓人放鬆心情自在閱讀的角落,還取了個詩意的名字,「晴耕雨讀」。
[洪毓穗]
有一次我在開車的過程當中,看到就是有一個建案,它是寫晴耕雨讀,然後它的副標就是用心工作 好好生活,那當時候我看到這個看板我覺得我好感動,然後我也很,就是我覺得很感嘆,為什麼我們現在的人,不能用晴耕雨讀這樣的生活模式在過生活,但是,我覺得這是一個很巧妙的緣,就是一個很巧妙的緣分吧,對,因為我們雖然不知道這是客家人的祖訓,但是其實我們都是這樣在過日子。
洪毓穗原本在台中擔任企畫,閱讀本就是興趣,開店前和老公最大的娛樂就是逛書店,新婚蜜月更是哪也不想去,索性開著車環島,去看一間又一間的獨立書店。
[曾建富]
大家蜜月旅行都是出國、去哪玩啊,去最漂亮的地方,要花錢這些,我們就想說,我們不喜歡那種的,她也不愛出國,我想 我也不愛,我就想,那我們的蜜月旅行要怎樣會比較有意思,我們就想說,不然來看全台灣的獨立二手書店,這些書店,去找、去看,看別人怎麼做,人家的感覺怎麼樣,繞一圈回來,一圈回來後整車載著書,我媽媽說,奇怪 你不是去蜜月旅行,怎麼會回來整車的書呢,我們就說,出去看書店而已啊,沒有去哪。
兩人都有穩定的工作,想要開書店的念頭卻未因生活忙碌而放棄,直到洪毓穗為了帶孩子向公司請育嬰假後,兩人開始正式思考夢想的可行性。
[洪毓穗]
當然我們開書店一直沒有想說要賺大錢,但是,如果存的錢不太夠,我們真的不太敢開這樣子,那因為一方面是,我就是我帶小朋友,就是請育嬰假,後來後期請育嬰假,然後帶小朋友,然後之後我就沒有想要再回台中工作這樣子,所以我先生就鼓勵我說,反正在轉換跑道嘛,所以就是看要不要趁這時候就,可以去做一些不一樣的嘗試 。
[曾建富]
因為我們都很愛看書,都覺得開書店是很幸福的事情,我們就想說,好,我們,因為她以前是做企畫,所以整個規畫這些,她,這本來就是她常在做的,她就應用她企畫的能力,企畫能力,她就想說,要怎麼規畫,然後慢慢來做,那我呢,我就那時候還在上班,七月以前我還在上班,我就想說,好,我就是有時間就幫她做。
下定決心後,龍潭鄉間的田園風光,成了夫妻倆心目中最理想的開店環境,然而別人做生意,是跟著人潮走,他們卻反其道而行,在一片田中開起書店,信心源自多年來對現代人買書習慣的觀察。
[曾建富]
到底現在人,會想要去怎麼樣的書店,我們以這出發來想,像我們兩夫妻,怎樣的書店我們會想要去,是在都市裡,還是不在都市裡,不是這個問題,是這個書店有什麼特色,會是,現在人比較喜歡看有特色的東西,你要有特色他才會先去看,先去看他才會可能他才會買書。
[洪毓穗]
晴天的時候你可以在外面走走,對,或是晴天的時候你可以在外面好好努力工作,但是雨天的時候或是你有空的時候,你可以來這邊看看書,或許你沒辦法每一天都過晴耕雨讀的生活,但是你來這裡,我們希望給你這樣的感受。
為了降低創業風險,他們提案參加文化部今年的文創產業創業計畫,獲得五十萬的創業基金及營運輔導,然而創業難、賣書更難,家族的長輩與其說不看好這門生意,更多的是掛念年輕人的生計。
[曾建富的母親
劉玉桂]
之前也會擔心啊,就擔心這間店不知道做得起來嗎,這麼偏僻,這裡又不是很都市,會想說,擔心啊,我也擔心、他爸爸也擔心,他阿公也擔心、他阿婆也擔心啊。
[曾建富]
我父母基本上他是,他會很怕啦,他說,想到兩個人本來上班好好的,錢也不少,我也研究所剛畢業,他就覺得,你讀一個這麼好的研究所,現在怎麼來開書店,在這做木匠,你到底在想什麼。
一刀一刀反覆練習刨木,原本對木工一竅不通的曾建富,為了幫妻子圓夢,專程拜師學藝,一手包辦店裡的書櫃等木作,希望節省創業支出,也透過手作傳遞書店的人文精神。
[曾建富]
我們書店就是晴耕雨讀,「晴耕」,我覺得這就代表一種晴耕,不是說我花錢去買這些,我自己來,天氣好我就,像以前人天氣好就做事,我為了這書店,我有時間我就做,沒時間我就,像晚上沒辦法做,就帶小孩看看書這樣,我覺得這樣跟上班就很不一樣。
兩夫妻的堅持漸漸獲得家人的認同,原本荒蕪的中庭,在父親照顧下綠意盎然,母親也默默協助他們帶孩子,如今開業一個多月,已有許多在地民眾光顧,也使他們對於夢想更有信心。
[洪毓穗]
我覺得也,就是印證我們的想法,是我們開店之後有很多社區的人來,然後大家都很驚訝,我們會在這邊開店,但是也都很開心,他們說,哇 終於在這邊有這樣的店,因為他們以前要逛這樣的店只能去台北,對,這邊完全沒有,但是我們很開心聽到客人這樣講,對,因為就證明我們做的事是有價值的,而且也是有市場的,只是以前這個市場沒有被創造出來,只是大家都覺得不可能。
趁著客人離開的空檔,洪毓穗小心翼翼地擦拭每一本書,這份對書本的愛惜以及對閱讀的熱情,讓這對年輕夫妻不畏時代變遷的挑戰,在家鄉打造人生的夢想,也成為在地的文化新地標。
採訪/撰稿 陳鴻偉
攝影/剪輯 羅應展
- Oct 04 Fri 2013 12:54
352集-晴耕雨讀小書屋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