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彰化田尾,離不開花,田尾鄉是台灣花卉發源地,3萬人口,有一半以上以種植花卉、樹苗、或是經營苗圃維生,而3萬人中,也有一半以上是客家人,大都來自廣東饒平,只是幾乎都已經福佬化了。田尾早期以菊花為最大宗花卉,主要外銷日本,不過後來受到其它國家的競爭,菊花產業受到很大的衝擊,花農得想其它出路,有的年紀大了乾脆不種了、有的則是改種其它花卉。帶您一起來認識這個花的故鄉,田尾,和這塊土地上的客家故事。悠閒騎著遊園車,徜徉在綠意盎然的整齊街道,這裡是田尾鄉的公路花園,也是遊客到田尾必遊的景點。園區內有三百多間園藝店家,不論是想買花、買盆栽、或是做園藝造景,來這裡應有盡有。
[田尾鄉長
莊仁舜]
無論是政府的標案,或是說我們所有事業體的建築公司、的中庭、或是說所有的綠美化工程,都完全,全國資材、或是說花、樹,我們這裡是全國的集散地。
不過,除了這條花園公路,你對田尾還有什麼認識呢。
秋日向晚,夕陽西斜,廟前長板凳,村民天南地北地聊,這裡是曾厝崙的廣霖宮,主祀三山國王==ns==廣霖宮原本是邱家的家廟,後來改建為公廟,成為地方信仰中心,也因此可以清楚發現到,廟埕兩旁是一般人家的護龍,而邱家人現今仍在此居住生活。
[邱家後代
邱雅蕾]
(大王)大概在兩、三百年前(請來)吧,因為像我是在這邊長大,是第卅世的後代,那應該在廿世那一代的就已經從大陸請過來。
[田尾鄉廣霖宮
主委 張永前]
原先是邱氏家廟他們供奉的是巾山國王,就是大王,這個明山國王跟獨山國王是由姓黃的跟姓林的,他們家廟之中,請過來到這個廣霖宮,一同接受信眾的參拜。
彰化是台灣福佬客主要分布地區,來到田尾鄉,從海豐、陸豐、饒平這些村名,更可推知田尾客家人拓墾痕跡。而從信仰方面,除了曾厝崙的廣霖宮,海豐沛霖宮、溪畔朝天宮等,也都有奉祀三山國王。
[田尾鄉廣霖宮
主委 張永前]
就是因為這個(三山國王)聯誼會成立之後,大家就去尋根,慢慢逐漸,知道自己以前也都是客家人,就開始回想起以前,做粿、這個農具、還有這個家裡面的稱謂,喔,原來客家人就是這種叫法,所以說這是,我們開始去尋找這個以前,我們被同化之前的這個客家淵源。
客家人在彰化平原拓墾已經兩、三百年,務農維生,田尾的花卉產業發展之後,許多人也開始投入種花。
凌晨四、五點,天都還沒亮,花農已經摸黑在園裡工作。
台灣菊花以室外種植為主,種下去後得有兩個月的光照時間,以拉長枝條,四個月後才能採收。
林勝龍二十年前回鄉種花,七、八分田全都是種菊花,因為是露天種植受天候變化影響很大。
[田尾花農
林勝龍]
當然辛苦,沒有國定假日什麼的,都是自己的工作,所以很辛苦。也要靠天吃飯啊,像下雨天啊什麼的,喔,你就很(擔心),颱風天什麼。
不過花農心情也矛盾,一方面希望風調雨順,花的品質才能穩定,但產量一多,價格就低落。像這陣子受到颱風影響,雖然產量減少一大半,但還有花可採的花農,花卉價格就很不錯,一把都有上百元。
田尾,人稱花的故鄉,也是台灣最早種植花卉的地方,花農在花叢中忙碌穿梭,花高到都快把人給淹沒了,雖然種花得天天到園裡報到、照顧,不過這樣的辛苦是有代價的。
[田尾花卉產銷班
創班班長 吳盛松]
(菊花)差不多民國60年就開始,一直好起來,好到差不多72、73年還非常好,種菜的啦、種田的啦,那些賺不了什麼錢,就全部都改來種花,種了兩年,比較會種的人種多一些,種個兩年就蓋樓房、買田地。
[田尾花農
林長深]
這收成時如果價錢不錯,一分地來說這個(花的)收益比較好,菜收益比較不好,菜比較便宜,(所以三十年前),(那時候有很多人和你一樣嗎),有啊,全都是種菜的,本來我們田尾鄉種花的很少,後來才慢慢地一直擴大。
78歲的林長深,原本也是種菜,30幾歲開始轉種花,他說以現在的價格來看,每次收成,同樣一分地不扣除成本,種田約可收2萬元,而種花平均可收6、7萬,好一點可收10幾萬,是種田的好幾倍,不過投資的時間、成本,還有風險,當然也相對更高。
[田尾花農
蕭月美]
因為受到颱風的影響,它變成說,怕下雨下太多天,那太陽再照下去的話,它就會變成,沒辦法支撐下去就會死掉。
[田尾花農
葉周麗霞]
價錢有時候如果不好就很不好,有時候沒有人要,載去市場絞碎丟掉也會啦,連成本也收不回來這樣,就全部絞掉,連箱子也沒拿回來,花也沒拿回來,(不就做白工),做白工啊。
早期花農都交給花商去賣,價格由盤商控制,為了就近服務花農,民國83年,彰化縣花卉生產合作社在田尾成立拍賣市場,是繼台北濱江花市後,台灣第二個花卉拍賣市場。
[彰化縣花卉批發市場
經理 高銘輝]
我們彰化縣是,全國50%的花都在彰化縣,而在田尾地區就是,百分之七、八十都是在田尾地區,彰化縣所產的花,所以說,有礙於我們這邊花農就是說,花要送到那麼遠去拍賣,不如我們自己來成立一個批發市場,來做一個拍賣的業務這樣。
[田尾花農
蕭月美]
還沒有成立拍賣市場之前,是因為它那價錢都是因為,都給那個花商他在那邊控制的,變成說,他認為今天多少,他認為可以給你多少錢,他就會給你多少價格這樣,比較沒有透明化。
田尾花卉拍賣市場,有全國第一套仿荷蘭花卉市場的,電腦拍賣鐘,透過公開交易,保障花農權益。而目前台北、台中、台南和高雄,也都設有花卉拍賣市場,但都位於都市,只有彰化田尾這兒,是唯一的產地型拍賣市場。
[彰化縣花卉批發市場
經理 高銘輝]
我們最主要的優勢就是,花,花農是我們最大的一個靠山,然後就是說,我們這邊有很好品質的花,我們又可以快速集中,然後品質又可以保證的時候,其實在這個市場可以買到最新鮮、又品質保證的花。
現在登記在冊的花農就有4、5千位,除了彰化、台中之外,連雲、嘉、南,甚至高屏地區的花農都會把花送來這裡拍賣,每日進貨量平均2千件,遇到旺季,每天得處理1萬到1萬5千件花卉。
[彰化縣花卉批發市場
經理 高銘輝]
我們提供每天的資訊給他們(花農),提供一年度的資訊給他們,他們會來市場做一個交流的時候,我們會告訴他說,現在目前市場要的是什麼東西,你們可能要改變什麼東西。
透過拍賣市場的交易平台,連接生產端和消費端,掌握消費資訊,也讓花農生產時有所憑藉、隨時調整生產步伐。照101年農業統計年報,10年前,全台菊花種植面積有1091公頃,到去年為止,僅剩728公頃,少了三分之一。不過這728公頃當中,有690公頃在彰化縣,約占9成5之多,彰化仍是台灣菊花的重要生產基地,但實際上,已經有越來越多農民改種其他花卉。
[彰化縣花卉批發市場
經理 高銘輝]
切花這個區塊用的部分就侷限在,喜喪的場合用得比較多,然後國人在平常,就是每日的一個消費習慣,還沒有到達普及的時候,喜喪這個場合的宴會的一個用花的狀況,會改變到我們市場的型態,會改變到我們生產的型態,所以說,之前我們花農在種植的時候,都是單純只有種,我就,種菊花就種菊花,但是現在不一樣,現在有時候會被其他花取代時候,他就會去思考,我是不是要來種非洲菊了,我是不是要種洋桔梗了。
早期田尾地區的農民幾乎全是種植菊花,民國59年設立菊花專業區,61年開始外銷日本,為台灣賺取大把外匯。後來東南亞、中國、和韓國等地的花卉產業崛起,也衝擊到台灣花農。
[田尾花農
林長深]
現在一年差不多都二十幾櫃而已,貨櫃,以前每次都外銷四、五十櫃。(以前),對,(少一半以上),對,以前都外銷日本,喔,那日本跟我們買很多。
[田尾花卉產銷班
創班班長 吳盛松]
本來一年,一年有幾千萬枝的菊花銷到日本去,後來就一直少一直少,現在外銷到日本,現在,其他國家的很多啦,其他國家的銷到日本去,大家有競爭啦,那有競爭我們就沒有競爭能力,我們的人工貴,成本也貴。
為了幫花農解決問題、也提高台灣花卉競爭力,彰化縣花卉生產合作社,91年開始試辦外銷,他們與種植品質穩定的花農契作,並建置預冷及包裝等設備,試圖以更好的品質來拓展外銷市場。
[彰化縣花卉批發市場
經理 高銘輝]
直接送到我們的外銷包裝處理廠,直接做包裝,生鮮的一個品質包裝的處理,然後我們就直接裝櫃,海運送到日本去,做一個拍賣的動作。經過這幾年的一個發展之後,我們原本從單純的,從出口我們田尾地區的菊花,然後我們就發展到洋桔梗。
種植的花種更多元化了,不過台灣花卉要和人競爭,高銘輝認為,其實生產端面臨更大的挑戰。
[彰化縣花卉批發市場
經理 高銘輝]
目前我們台灣很少有人去研發種苗這一塊,種苗都是國外進口的,那也有花農自己去栽培,然後,但是切花來講的話,他們有一些花是,如果進口的話有一個專利的問題,那專利問題就是要跟,要跟貿易商買一個專利權的問題。
台灣目前除了蝴蝶蘭自有品種多之外,其餘花卉品種大多需要依賴進口,花農必須取得授權,並且支付品種權利金才能種植,也增加了生產成本。台灣具有競爭力的自有品種有限,要和人比拚,得更積極研發出屬於自己的品種、增進技術,才不會處處受限於他人、也才能提升競爭力。
時代在變、消費市場在變,加上大環境景氣不好,非屬民生必需品的花卉,買氣也連帶受到影響,農民的腳步得跟著調整才行。田尾,台灣花卉的發源地,除了一頁精采的花卉產業發展史,這塊土地上的客家人,更是這發展史的見證者。
採訪/撰稿 林秋伶
攝影/剪輯 洪炎山
- Oct 11 Fri 2013 10:21
353集-花現田尾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