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台灣各地成立了越來越多的觀光工廠,許多傳統產業轉型再出發,南投埔里除了有酒廠、紙廠外,很多人不知道,這裡也曾是很知名的手工藝品小鎮,民國六零年代生產木製耶誕飾品、音樂盒等外銷。最近有原本外移到中國的木製音樂盒工廠,重新回到埔里設置生產線,並打算走向觀光工廠,一面述說埔里過往手工藝品的產業歷史,也要用品牌、設計,找回埔里木製手工藝品的光輝歲月。三十出頭的施文傑走進工廠打開電腦,畫好設計稿後,一旁的機器開始嘎吱作響,在木板上快速刻出圖案。
施文傑夢想中的木製品工作坊,今年七月才開幕,但走進工坊,已是琳瑯滿目的木製品,這些都是工坊前身,也是家族上一代生產的。
[木作音樂盒業者
施文傑]
做這個的時候,埔里應該是在三十年前,二十到三十年前左右,全部都是在做這一批東西,然後當然,當然就是說也不單單是我們這一家在做,很多埔里的工廠都有在做這些產品,(所以那時候是歐洲市場),是歐洲市場,大部分以(銷)德國為主。
足足有一個人這麼高,全實木用車床車出弧形組合而成的娃娃,配上鮮豔的顏色,遊客一到工坊馬上被吸引,這些胡桃鉗娃娃,幾乎和施文傑一樣大年紀,也是施文傑的長輩們「車」出來的。
[木作音樂盒業者
施文傑]
我們過去叫這個叫做「車枳」,車枳類的東西,它是用車床去,讓木頭車成這種圓形的東西,去組成這種娃娃,可是我們過一陣子後,因為這種東西比較費工,它必須花很多時間,光要車這些,要大大小小的東西一樣其實不容易,所以後來引進像一些翻模的技術,POLY(樹脂)的技術。
這個源自於歐洲的故事主角,早在1970年代,南投埔里有近200家木工藝工廠都在生產,但當時卻不是人人都知道,這些娃娃背後的故事及用途。
[車枳老師傅
施坤清]
那個胡桃鉗以前人家不知道要做什麼,因為他們看都沒看過,如果它做出,你們這是要幹什麼的他不知道啊,因為核桃,我們台灣沒有生產對不對,核桃鉗要夾那個核桃的殼啊,所以你拿這個要夾給他看他說,這個我們沒有吃過啊。
也因為是為國外廠商代工,因此施家的產品也隨著外國人的喜愛改變,從胡桃鉗娃娃、風車水晶球、音樂鈴,到音樂盒,應有盡有,甚至一米多高的大型珠寶盒也做。
[木作音樂盒業者
施文傑]
這樣的大小對台灣人來說其實滿夠用的,因為他們沒有那麼多東西可以放,可是對美國人來說,其實不太夠,因為他們的珠寶其實比我們想像的還要多,所以他們需要更大的空間去做裝飾,有點像,像我們現在看到這個產品==ns==他們就必須像,類似像這種,我們叫做珠寶櫃的東西去做收藏,他可以掛項鍊,然後可以放戒指。這樣的東西其實在美國市場來說,幾乎每個家庭,一定需要一個或兩個來裝他們所有家裡的飾品。
<資料畫面>
自從1950年,台灣以農養工政策,全國各地開始工業化,而當時埔里就被設定為木工手工藝,大量的歐美訂單開始湧入,聖誕節前夕更是旺季,當時台灣還不時興這個節日,不過埔里已是充滿聖誕音樂鈴聲。
[木作音樂盒業者
施文傑]
其實它的主題很多也是用聖誕節為主題,有時候是耶穌誕生為主題也有,然後這些東西其實你細部看,會跟剛才的胡桃鉗娃娃很像,因為它也是車枳類的東西,都是車成比較圓周型的東西下去組成的娃娃。
[車枳老師傅
施坤清]
大概是三月到九月,因為我們那個船期差不多一個月,差不多七、八月算是最旺季了,以前大部分只做聖誕節比較多,後來就他們的復活節也是慢慢地好起來,所以就變成整個年度都有工作。
而最興盛時,全埔里更是有超過一半以上家庭,是靠木工藝維生,照老一輩的說法,當時每戶人家的客廳、三合院,都成了小型加工代工廠,人人都有工作,而當時施家,更選擇生產高階的音樂盒產品為主。
[車枳老師傅
施坤清]
像我們大城里這裡,差不多有一半的都是代工的,如果沒有代工就是幫人家黏那個,像這種的手腳,以前差不多家家戶戶,可能差不多埔里百分之八十,百分之八十都有工作,大大小小每一個家庭都有代工,只要你家有人口,不管你是小學生、中學生、老人,年輕人都有工作。
[手工音樂盒老員工
詹佳晏]
連那個幼稚園的啦,那個就是老一輩子的,就是上了年紀的那些阿嬤,她們都有工作,她們也都會黏,就是比較簡單的啦,還有貼標籤,我們不是要貼那個我們的Made in Taiwan嗎。
但好景不常,隨著中國廉價勞力的崛起,埔里的木工禮品也少了競爭力,到了1990年左右紛紛關廠外移,施家的木工廠,也在1996年移往中國。
[車枳老師傅
施坤清]
我們是比較慢過去的,因為我們等到這裡,說真的沒有工作才移轉到大陸,本來想根留在台灣,不過說真的,沒有單子,沒有訂單啊。
<照片提供 施文傑>
移往中國後,施家的音樂盒事業也越做越大,整個工廠員工有上千人,產品品項高達六、七千種,年營收也破億。
[木作音樂盒業者
施文傑]
當然他一個客人他們生產的產品,不只是只有一個,有時候是一系列,上百個也有,所以我光大陸的那個樣品室大概,我算過,大概產品應該有六千到七千種,所以我那時候,就是有過去那邊幫忙拍照,光拍照部分,我一天拍八個小時,我可以拍一個禮拜我才把整個產品拍完。
但廉價勞力的優勢,卻也僅有十年的好光景,隨著中國勞力成本的提高,台商的木工藝工廠紛紛關廠,施家也結束了生產線,並把一小部分的機具搬回台灣,經過兩次慘痛的經驗,施家決定不再拚量,改以設計、品牌作為決勝點,並增加工廠的附加價值。
[木作音樂盒業者
施文傑]
過去客人,都是把我們當成代工廠去生產,我們只做生產工作,所以價格當然就是一直卡在,因為設計已經被他們包了,那價格就是一直在那個階段上,如果我們現在回來,我們自己做設計,甚至我們自己有自己的品牌,讓他們來買我們的品牌,買我們設計的話,我們在價格上會比較好談。
<這一個,這一個,給你鎖,有三個洞洞,要拿一個音樂鈴喔,這個是搖桿。>
施文傑更把老廠房的一角,用可愛的木刻動物裝飾成DIY教室,讓遊客動手做出自己的音樂盒,也讓遊客知道埔里的木工藝產業歷史。
[木作音樂盒業者
施文傑]
至少要達到一個教育目的,讓他們知道,這些音樂盒是我們台灣人做的,甚至我們埔里本地,過去就是一個很大的手工藝中心,那把這概念告訴大家之後,然後就算我們第一階段目的達到了,那我之後就可以慢慢推我們自己的東西。
延續父執輩四十多年經驗,施文傑加上自己的設計與貼心服務,要讓埔里唯一的音樂盒生產線,在台灣繼續迴響。
採訪/撰稿 陳君明
攝影/剪輯 徐偉文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