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8月23日的西南氣流為南部地區帶來嚴重淹水災情,地勢平緩,水系發達,地勢東高西低的嘉義地區也是重災區,但一樣是豪雨,有些地方雨停了水就退了,有些地方卻是一泡就是一個禮拜,是天災還是人禍?是治水有方?還是防堵不力?記者邱月華、陳靖維帶著我們沿著朴子溪流域3個嘉義地區重要的排水系統,細細分析,先從嘉義縣市上游的麻魚寮排水和下游的荷苞嶼大排來了解,為何嘉義縣、嘉義市命運大不同?再從夾在這兩個水系中的新埤大排,來看是否有緩解水壓的可能?
823熱帶性低氣壓帶來的豪大雨,造成嘉義地區積淹相當嚴重,但唯獨嘉義市倖免於難,市長表示,靠的就是水道暢通。

[嘉義市 市長
涂醒哲]
我們最大的地方是10分鐘就19mm(毫米),那整個有高達900(毫米)多,它要下多大就看我們能夠消耗得多快,一般都一定會超過,所以會積水,所以這個最重要的其實是,要能夠讓現有的下水道通暢,不要塞住。

但嘉義市區真的都不淹水?而這些市區的水又都排去哪裡了呢?

[九芎埤生態保育協會 總幹事
曾松峯]
(市長)他不知道啦,他住在中山路,他不知道這裡啦,不知道這裡也是,這邊前面都是嘉義市。這個北閂就是,其實是,就是蓖麻腳埤的洩洪道,的主要的那個洩洪的地方,如果水滿了就從這裡洩掉,這邊很多的那個淤積下來,所以下游洩不掉,上游就積著,所以大溪厝,大溪厝,跟我們住在何仔庄,那裡也都積水。

[嘉義市大溪里 居民
邵先生(客籍)]
照片提供 鐘柏州 我自己本身就是就是在這個,這條(蓖麻腳埤)排水的受害者的其中之一,因為我們這一條的(嘉義)市內水,走這條排水,排下來,是不是都往這邊來,我的田都看不到了,只有看一片這樣全都是水,就像人家說的汪洋大海這樣,我請教,這要怎麼工作。

[嘉義市工務處 處長
李建賢]
區域排水的系統,它的這個降雨保的護程度呢,是以5年出現的一次的降雨量來這個做設計的,那像那天的降雨呢,我相信已經不是5年了,可能就是10年、20年以上的這樣的一個降雨的頻率,所以呢沒有辦法排出,迅速地,沒有辦法立刻地 排出去,這是一定會發生的。

嘉義市區的排水主要都排入蓖麻腳排水,而蓖麻腳排水流經北閂,而後進入嘉義縣,匯入麻魚寮大排,流入入朴子溪,最後注入大海,因此整個水系暢通與否,關係著整個嘉義縣、市地區溢淹的範圍。

就3個涵洞而已,垃圾全都來,真要命,這個當初設計這個,就算是有問題了,有淹到高速公路嗎?哪裡?上去了啦,嗯,上去了喔,這裡都淹起來啦。

嘉義縣太保市埤鄉里,所有麻魚寮水系排水通路的咽喉,以致於這次823大水,埤鄉里的水才會淹到2米深、經過 2天2夜之後水才退。

[嘉義縣太保市埤鄉里 里長
林峯名]
我們村子裡大家都是苦主,都淹掉啦,(為什麼會全淹),大排不好,塞住了,(怎麼說),這個都是垃圾,大排塞住了,高速公路,只開這3個涵洞,水怎麼會出去,嘉義(市)的水也來,(水上)機場的水也來,這裡的水,我們這裡的水都從這裡來啦,(這算要誰清),(這個地方),第五河川局,第五的,(都一直沒清),它都來除草而已,像這個草如果長長了就來除一除而已,就沒有清了,這些垃圾,像這個都堵在涵洞口,水要怎麼出去。

水會淹得這麼嚴重,埤鄉里長林峯名,就直指第五河川局長期未清淤,致使涵洞兩端淤積嚴重,再加上越到下游河道越加狹窄,823那天來自嘉義市、機場排水以及麻魚寮排水大水全都灌到埤鄉里來,全部得靠這3個洞「消透」,怎麼可能吃得消?

[嘉義縣水利處 處長
林谷樺]
那埤鄉里那邊是因為它是屬於蓖麻腳(埤)排水的上游,早期可能沒有高速公路,沒有一些道路的話,它可以很順暢的排,然後現在因為高速公路蓋了以後,它(水)可能要從高速公路鑽過去以後,再過來,那這一段,在路的下面就會變成一個瓶頸段。

[水利署第五河川局 副局長
周建森]
我們經過調查統計,大概有在,每一個小時最大,有在差不多有70毫米左右,所以在累積了24小時的最大降雨量,都超過500(毫米)以上,所以等於是它的那個,重現期距都有超過200年,確實超出我們的原先設計的一個保護標準。

但是一樣的大雨落在麻魚寮大排上游,與埤鄉里相鄰的港尾,災害卻大大降低。

[嘉義縣太保市港尾里 里長
詹連溢(客籍)]
就塞到這裡來,這個整條路都不能走,整個都是,整片都是白茫茫的,整個都是水,都不能走(多久會退)差不多2點,2點才退。

港尾里長詹連溢說,好在今年嘉義縣水利處有來疏濬,有清有保障。

[嘉義縣太保市港尾里 里長
詹連溢(客籍)]
這一段有疏濬也有差啦,對啦,以前都不曾疏濬啊,整個都是樹啊,什麼的,亂七八糟的,那當然水在流就比較慢啊,會擋住啊,它剛好那個,7月份,差不多7月份,7月份它剛疏濬疏完,差不多半個月過後就開始823水災,所以說它有可能是疏濬完,它在排的水就退得比較快。

研究嘉義水文近15年的道將圳文化學會理事長楊清樑表示,水是相互流通的,面對極端氣候下的瞬間豪大雨,市區加速排水只是以鄰為壑,如果能善用蓖麻腳排水上游,17公頃的陂塘來發揮調節市區排水,就能緩解埤鄉里和嘉義市周邊村落積淹的問題。

[嘉義縣水利處 處長
林谷樺]
其實治水應該是全面性的,比如說我不能只做河川,區排不管,也不能說區排做了,河川不管,它是算全面性的嘛。

[道將圳文化學會 理事長
楊清樑]
這邊(埤鄉里)如果塞住,影響到嘉義的,嘉義市的城下,也就是大溪厝,頭港里,這整塊的,而且也會回堵到那個,管事厝那邊,(水上)機場附近。反正就是饒口的那個名字,好像逕流分擔,出流管制,反正就是饒口的那個名字,但是問題就是,你知道啊,你為什麼不去做,為什麼不做呢。

[嘉義市工務處 處長
李建賢]
蓖麻腳那邊是不是有陂塘,實際上我並不是那麼清楚喔。

眼前景象全被混濁泥水淹沒,嘉義東石災情慘重,透過空拍鏡頭,看見一根根電線桿矗立,才可稍微辨識原來道路的位置。

這次823大水,東石地區有22個村子泡在水裡,部分村落,水淹長達一週之久。

[水利署第五河川局 副局長
周建森]
在東石地區,本身來講沿海地區,它只要遇到大潮,就是在每年的秋天,7月到10月當中,它的平均的暴潮位,是在1.55公尺左右啦,目前東石布袋地區,它的那個地面,它的地面才0.1到0.5公尺,所以暴潮就已經超出它的地面,高大概一米、1公尺左右,所以它整個比較,排水路無法重力排水,所以它的積淹狀態會比較嚴重。

水利署表示,這次的大雨實在下得太久了,超過保護標準,加上適逢大潮,且地勢過於低窪,才讓東石地區水患嚴重,但天災之外,有民眾質疑主要排水道「荷苞嶼大排」和出口海清淤不力,政府難辭其咎。

[水利署第五河川局 副局長
周建森]
這個區塊本身來講,我們調查過,就是跟94年的612的豪雨那一次來講,荷苞嶼它的淹水面積,荷苞嶼系統,那個區塊的淹水面積大概有7000公頃,今年的8月23號,這次的超大豪雨,它的淹水面積只有它的一半,而且,當時的積、退水的時間,大概有12天左右,平均那個區塊12天,現在的退水是大概,這次是6天到7天嘛,所以已經縮短了。

[水利署第五河川局管理課 課長
施國順]
你看一下,這個是紅樹林,然後等一下你看,如果你再等個2、3個小時,這邊漲潮以後,你只看到紅樹林,然後在我們的疏濬來講,這個是無效疏濬。這個水門的出口,我我們會去疏,讓它,讓它可以比較快的重力排出來,這是我們疏濬的,比較有效的疏濬的方式。

[嘉義縣政府水利處 處長
林谷樺]
這邊被劃為濕地保育區啦,這個我們可以再來,找相關的環團的部分,或是跟我們的農業處,還有跟河川局,我們來談談看,這個地方要儘速來疏啦,要不然這邊真的會堵到荷苞嶼。

水利署第五河川局表示,經過這幾年的努力,東石的積淹情況已經減輕不少,只是當雨量下超過保固標準之後,淹水還是難免的,再加上民眾大多對「洪水頻率」的定義不清楚,才會對政府治水成果無感。

[水利署第五河川局管理課 課長
施國順]
我們講的洪水頻率,比如說我們講,200年的洪水頻率,我們有一種講法是說,那是200年才會發生一次,可是我們已經有發覺,幾乎它是10年一次,其實這個比,因應氣候變遷的,比較貼切的講法應該是什麼,比如說10年頻率,我們叫做,1年發生這種的機率是十分之一,發生200年機率的時候,是1年裡面發生的機率是二百分之一,不是說,你今年發生兩百年,如果你跟民眾講說,那理論上200年(後)才會再(發生),不是這樣的意思。

民國96年,水利署就在此開始執行高低地分線綜合治理計畫,順著地形,由東而西,自南而北,以高低地形分區集水,分攤逕流的方式,來解決東石、布袋地區的淹水問題。

[水利署第五河川局管理課 課長
施國順]
在我們這10年來,這10年來,在這邊貴舍排水整治好了,在這邊還有一個,塭仔中排(中洲中排二)也整治好了,在這邊有一個南栗仔崙中排也是高低截流線,所以這一次的退水是怎樣退,貴舍退了以後,這個整個(貴舍以西低窪地區)廣大區域,就可以開始抽排了,而且抽排比以前,比以前的612水災,還有88水災,還要快的原因就是,我把它變成一個很小很小的集水區,很小很小的集水區,再搭配我們在荷苞嶼排水有大型的排水站,所以我很快的就把它抽完了。

既然整治有成,為什麼這次在東石地區還是淹得這麼慘。
到這裡啦,水位到這裡,你有看到嗎,水位,那裡都還有那個痕跡,所以說沒有,應該這樣的效果夠了,我就建議說要做這樣啦,因為我做到那下面去,一直做下去,差不多,差不多要一公里多,(做好之後村子裡就比較不淹水了),沒了,就只有這次,這次,但是(雖然)也有淹,退也很快。

牆面上的水痕還歷歷在目,在東石塭仔住了72年的塭仔村長陳明川表示,這次823水災,還好有水利署構築的「村落防護」,這次村子水患的才沒那麼嚴重。

[嘉義縣東石鄉塭仔村 村長
陳明川]
我有圍庄(村落防護),它們水利署有來幫我圍,感覺,我感覺這次發揮作用有夠,因為它把我圍這樣(還會淹),是有一些人為因素,有一些(是),那個水門有壞掉一個,這2個因素。

你看,我們來這裡就看得到,來這裡拍得才會清楚,因為農田水利會的這個水門啦。這樣壞掉了,就這樣水,跑到村子裡,地基,這個圍庄的地基全被掏空,最後,這樣才會有這麼大的水進去,這樣村子才會淹水淹到受不了。

縱使做了「村落防護」,塭仔村還是水淹60公分深,3天之後動用10多台移動式的抽水馬達強排,水才退掉,村長認為與其說是天災,不如說是人禍。

[嘉義縣東石鄉塭仔村 村長
陳明川]
不能說是天災啦,人為因素比較多啦,因為怎麼說人為的因素比較多呢,這就是有的人要保護他的魚塭,要保護他的家,他蓋在圍庄(村落防護)的外面。

[水利署第五河川局管理課 課長
施國順]
這一次在災害中有一個非常重的重點就是,就是我們在抽水的時候,其實我們那時候的魚塭都是在放水,比如我們這次在抽掌潭的水,不是只有抽掌潭村庄的水而已,它最主要是魚塭放出來, 第一點,它一定要抽到差不多1/2的水位,還有第二點就是,它下大雨的時候,它(魚塭)的水會淡化,他魚會死掉,所以他(業者)會再補充一些海水來中和它。所以我們在抽水的時候,其實,大部分都是抽魚塭的水,我們才會抽到比較,比這個面積還要大的水。

原來這次東石淹水,天上來的豪雨之外,還有從魚塭排出來的水和抽入魚塭的海水,這一來一往,積水就多約2倍,因此即便動用了242部抽水機仍成效有限。

[水利署第五河川局管理課 課長
施國順]
這個也需要漁業署來做一個漁業專區,漁業專區它有海,取(海)水跟排(魚塭)水它就可以把它分隔。

天要下雨、娘要嫁人,極端氣候下,瞬間豪大雨難以避免,面對水患得順著水性治水,綜合滯洪池、抽水站、村落防護、排水路等工程多管齊下來做,以及跨部會和縣市合作來治理,絕非依靠單一排水路,自掃門前雪就可輕易解決的。

採訪/撰稿 邱月華
攝影/剪輯 陳靖維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客家新聞雜誌 的頭像
    客家新聞雜誌

    客家新聞雜誌HAKKAWEEKLY

    客家新聞雜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