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BOO模式,鼓勵民間業者投資設立的後龍殯葬園區,是苗栗縣政府的旗艦計畫之一,目前正如火如荼進行當中。占地約25公頃,號稱東南亞最大,是個包含墓園、納骨塔、火化場和殯儀館,四合一的現代化園區,但近來卻爭議不斷,最大的原因就在於,園區案子規畫時,當地居民並不知情,等到知道的時候,行政程序早已走完,居民質疑審查過程的合法性,也擔心生活品質、身心健康、和孩子的受教權會受到影響,加上苗栗縣已有兩個平均使用率僅3成的火化場,堅決反對到底。另外,這裡還是一級保育類動物,石虎的棲地,業者的調查報告中,卻完全沒有提及。這麼多的問題沒有解決,而園區基地早已成為黃土一片,繼續開挖中,但居民不放棄希望,要繼續抗爭。
後龍,一個位於苗栗的純樸鄉鎮,這陣子卻很不平靜。台一線旁,火葬場滾出後龍自救會的帳篷,就搭在殯葬園區基地入口邊,五月開始,他們就24小時守在這,泡麵、乾糧堆在一旁準備長期抗戰,滿掛的白布條,寫著對苗栗縣政府的控訴。

[龍坑里民
余先生]
今年開始說那個怪手偷偷開來整路,被人家看到啊,有沒有,被我們這裡的人看到啊,看到以後,才開始搭帳篷在這邊顧啊。

苗栗縣政府以「BOO」模式,鼓勵民間業者提供私有地,投資興建、營運殯葬園區,並且擁有所有權,業者享有五年免稅優惠,和十年特許經營權。園區占地25公頃,是個包含墓園、納骨塔、火化場,和殯儀館,四合一的園區,號稱東南亞最大,是苗栗縣政府的旗艦計畫。

[後龍鎮龍坑里
里長 郭貴輝]
現在我帶你們去看那個整個園區的開發,它整個路口這邊,在路口這邊看是小小的一條路而已,其實到裡面看,整個一大片的樹林、丘陵,整個被鏟平,這條路是從來沒有人走過的地方,它(業者)在那邊大肆的開發。

[後龍鎮龍坑里
里長 郭貴輝]
整個前面所看到的這些,原本是密密麻麻的一些森林,整個被砍除,所有的樹木都被砍除,然後它把整座山頭整個夷平,夷為平地。


原本翠綠的山林已是一片黃土,而範圍還會再大,在這裡生活了幾十年的居民,不捨又無奈。
時間回到6月13清晨6點,三百名警察手持盾牌、長棍,與手無寸鐵的老人家正面交鋒,頭髮斑白的阿公、阿婆擋不住優勢警力,一路被逼退。

[後龍鎮龍坑里
里民 林銀妹]
有一個人就問我他說 你怕警察嗎,警察我怕喔,來幾百個,不被踩死的都被踩死,我被他打到頭都流血,他說,如果他(警察)再來呢,我說,打死我也要繼續抗議,為了下一代的子孫。

[後龍鎮龍坑里
里民 陳財妹]
我活到八十幾歲了喔,把我推擠到這樣四腳朝天。

就這樣,九台怪手和工程車順利進入基地。然而警察幫私人企業開路,也引起大家質疑。

[後龍鎮民
周靜玟]
BOO案,它是屬於私人設置、私人營運、私人擁有的事業,他,劉政鴻縣長,竟然動用了,苗栗縣警察局的局長曾義瓊等高階警官,在幫業主當看門的守衛。


居民擔心,園區開發後,生活品質將大受影響,堅決反對到底。


[後龍鎮龍坑里民]
唉唷,那個污染,這裡住家這麼多。

[後龍鎮龍坑里民]
水也會影響到,埋的那個土,水都會影響。

[後龍鎮龍坑里民
陳財妹]
我擔心說被它搶走,這我要留下去的(土地),被它開發下去,我的田、(菜)園,這座山全都不用想說要種東西來吃。

[後龍鎮民
周靜玟]
它違反殯葬法第八條,第一款,(離水源地不得少於)一千公尺的規定,龍坑里,是屬於山坡保育區的農牧用地,龍坑里的里民,他們在這裡住,在這裡耕作,都是抽取地下水。

居民會這麼反彈不是沒有原因,園區案子規畫時大家並不知情。

[後龍鎮龍坑里
里長 郭貴輝]
從一開始都沒有跟這些居民做溝通、做協調,然後它就在縣政府裡面,自己做環評的審查,這些居民完全不知道啊,等到我們知道了,它就開施工前說明會,大家就嚇到了。

[後龍鎮長
鄭家定]
完全合法,人家要來做了,我們地方才有這種聲音,當然我也很無奈,因為我當鎮長,今天,縣政府,苗栗縣要來後龍做這個福祿壽(殯葬園區),當然我也很反對,但是變成說(是)縣政府下去做主導,我後龍鎮公所,我身為鎮長,我也不敢出面說帶著我們的鄉親去抗議。


[苗栗縣環保局長 劉伯舒
VS 苗栗縣議員 謝芳紋]
環評法裡面的規範,在小組以及大會的時候,是通知當地的鄉鎮公所,那鄉鎮公所認為有必要的話,它再通知當地村里的人來列席,那環評裡面我們只通知鄉鎮公所而已,(只)到鄉鎮公所,到鄉鎮公所 對啊,所以鄉鎮公所是誰的人,鄉鎮公所根本就沒有通知當地的居民。

當居民得知自家附近要蓋殯葬園區時,行政程序早已走完,然而居民卻發現,苗栗縣政府在與業者簽約後兩個月,竟修改了殯葬管理自治條例。

[苗栗縣議員
謝芳紋]
它們是在96年的8月15號簽約的,但是簽完了之後,在同年的10月22號,它們修改了地方的殯葬管理自治條例法,所以這個,應該可以很合理的懷疑說,它是為這個殯葬園區量身訂做的。

內政部殯葬管理條例第九條,規定殯葬設施,需離學校300公尺以上,而苗栗縣殯葬管理自治條例,卻修改為250公尺,不過居民依照地圖測量發現,園區離龍坑國小,僅僅125公尺。

[後龍鎮民]
哪有可能贊成啦,它現在蓋下去,就害死這裡龍坑國小的這些孩子啊,(怎麼說),(怎麼會這樣說),它現在這樣進進出出一定有聲音的對不對,太近啦,它這樣吵下去,影響到這些小朋友就都完了啊,(那以後孩子要怎麼辦),以後孩子就要轉學啊。

[後龍鎮龍坑里
里長 郭貴輝]
國小的後山就是火葬場,殯儀館的整個基地,而且它這個基地,是處於在地勢比較高,那學校地勢比較低,那所有的這些,空氣的污染、水的污染、還有一些噪音的污染種種,幾乎所有污染都會影響到學童的受教權。

[後龍鎮民
黃鼎炎]
地方自治條例的話,當然是要以母法為主,那你違背母法的話,大家都可以違背母法的話,那我們中央的母法算什麼東西,我們中央根本就不需要中央了嘛,地方自治(就)大家自己玩就好了。

[內政部民政司
副司長 林清淇
中央的法律規定是一個上限,那地方當然就不能夠去突破上限,可是,如果像是我們這個法律理由比較特殊的是,它是規定,但地方自治條例另有規定者從其規定,也就是說,地方的自治條例它可以比較特(別),依照它特殊需要去訂的時候,我們法律基本上都已經是承認從其規定,所以並沒有說,地方的法去牴觸到中央法的問題。

此外,無論依中央,或苗栗縣的,殯葬管理條例規定,殯葬設施,都需離油料儲存場所500公尺以上,但自救會表示,園區附近就有二個加油站,各離126公尺和330公尺,都於法不合。然而對於民眾的種種疑慮,縣政府不願受訪回應,只一再堅稱,一切合法。


[苗栗縣長
劉政鴻]
不管怎麼樣子,所有的程序,我特地交代祕書長,所有的程序一定要去弄個清清楚楚,一定要有合法,那祕書長也跟我講得非常明確,一切都合法,所以我也非常明確的,跟議長,跟各位議員女士先生報告,那我請問一下,殯葬園區勢在必行,非做不可。

縣長說非做不可,鄉親卻不懂必要性在哪。自救會提出,內政部2011年,「苗栗火化場設施統計」表示,苗栗位於大湖和獅頭山的兩個火化場,去年度使用率,平均僅3成,根本不需再蓋一個。

[頭份鎮長
徐定禎]
我們鄉下地方,還是依照禮儀公司所請的禮儀老師,看再多(日子)也是選在同一個天,同一個時辰,所以呢,全部集中在同一天,同個時辰,那當然會人滿為患啊,會排隊啊,火葬場的是設置有沒有必要喔,那我也是打個問號啦,其實以頭份來講,我最需要的就是一個納骨塔。

然而就算真的要蓋,離園區不到一公里處的示範公墓,還有許多閒置空間,居民質疑,為何不能好好利用。

[後龍鎮龍坑里
里長 郭貴輝]
我們政府提倡的,農地農用,墓地墓用,那為什麼政府一再地帶頭,來開發一個,開闢一個那麼大,一個山坡地保育區的這種地方,它為什麼不去,把原有的這些墓地好好的規畫。


[苗栗縣長
劉政鴻]
不做可以嗎,可以啊,為什麼不行,難道一定要讓我們的鄉親臨近在路旁邊,然後一定要讓我們的鄉親一定要到台中去,然後到新竹去,我們的苗栗縣不是就有了嗎,那只是你不要擴建,那我們還有那麼多土地,你為什麼不要善於利用呢,我們哪裡有土地呢,我們的示範公墓那裡面不是還有(空間)嗎,你聽我講,我們苗栗(縣)若還是說還要去做這個的話,我們自己還要編10幾億的一個預算,我們當然是,如果由民間來經營不是更好嗎。

[台北大學不動產城鄉發展學系
副教授 廖本全]
我們不是反對殯葬園區的設置,而是殯葬園區的設置應該要回歸,國家的正常體制,什麼意思呢,就是要善用已經編定的(土地),而不是搶奪其他的用地。

雖然開發案環評有條件通過,不過環評委員所提出的多項質疑仍未解,業者已經動工。

[苗栗縣議員
謝芳紋]
在環評報告裡面,就是有很多的環評委員的簽名,那他們(環評委員)同時也有提出很多的建議、意見出來,但是縣政府完全視而不見,就是把這些簽名,拿來當成是他們(環評委員)背書。

另外業者提的生態調查報告裡,也未提及一級保育類動物石虎,研究石虎多年的屏科大研究員陳美汀表示,後龍、通霄一帶,是目前石虎出現頻率最高的地方。

[屏科大野生動物收容中心
研究員 陳美汀]
我們之前在這邊架的相機,其實架了一整年,陸陸續續一直都不斷地會拍到石虎,(石虎)本身就已經非常的少了,那如果,再假設這個殯葬園區也就是這一塊,這是它開發的,它勢必,很嚴重的就影響到,這本來就很小的一塊棲地的其中一部分。

林務局已行文苗栗縣政府,建議暫時停工、重啟評估。環保署也請苗栗縣府釐清,審查過程對石虎是否有無漏未評估,或資訊不全的狀況。而苗栗縣環保局,也已命令開發單位,在三個月之內提出環境影響調查報告,預計11月底會有結果,不過並未打算命令業者停工。因為權責在地方政府,就連中央環保署也沒轍。

[環保署綜合計畫處科長 顏旭明
VS 立委 吳宜臻]
停工的這個部分是應該由,核准它開工的單位去命令它(業者)停工啦,這個是,法制上是應該這麼處理,那環評的這個部分,必須走這一個,環評法第十八條的路徑所以你的意思是說,環保署對於環境,就是苗栗縣政府准開發的這個開發案,即使發現環評過程有瑕疵,也沒有權利要求它(業者)停工是嗎。

[台大生態與演化生物研究所
所長 李培芬]
石虎對於這個案子來講,它是一個新的事證,因為它原來的環說書是沒有的,所以明顯的是說,當時的資料的蒐集是有問題的,如果大家覺得這個石虎受到影響,那它可以透過環評法院的訴訟,事實上是有機會可以贏回來這樣的一個,開發的一個,不良的一個狀態。



後龍殯葬園區的設置爭議不斷,除了在地居民的意見完全被忽視,園區設置的必要性,和保育類動物棲地被破壞,都是問題。挖土機持續開挖,看來真的「勢在必行」,但居民仍不放棄,為了捍衛身家安全與土地正義,他們要繼續抗爭。

採訪/撰稿 林秋伶
攝影/剪輯 洪炎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客家新聞雜誌 的頭像
    客家新聞雜誌

    客家新聞雜誌HAKKAWEEKLY

    客家新聞雜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