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生越來越時興,五穀雜糧的地位也跟著水漲船高,但提到健康養生,不少年輕人覺得那是老人家的食物,興趣缺缺,苗栗客家人林文琇和兒子一起把五穀雜糧的形象,創新、年輕化,不僅走精緻路線,還研發出多元產品,傳統的沖泡米麩熱飲之外,加進苗栗在地農特產草莓、薑、紅棗、福菜,創新配方,讓五穀雜糧擁有變化萬千的香醇滋味。進到工廠,豆子香氣撲鼻而來,這天烘焙機裡翻炒的有黃豆、綠豆和玉米,這是五穀粉的基底,林文琇堅持真材實料,不摻任何人工香料,保留天然穀物的精華。

[五穀粉業者
林文琇]
像現在看得到溫度,131度,還有這全部有登記,這是哪時候做的,炒豆到什麼時候,下豆,全部都有(寫)。

時間一到,剝開豆子檢查是否完全炒到熟透,確認無誤,就可以下豆進入研磨成粉的階段。林文琇的五穀粉食品,三十七年前,從黃豆粉起家,原以批發和鋪貨到軍公教福利中心為主。

[五穀粉業者
林文琇]
我自己的外公他有做五穀雜糧,炒花生和賣雜貨,做很大,我想,我們的東西應該要走這條路,全省的軍公教,那(時候)我黃豆粉做起來就變成是豆漿粉。

後來林文琇進中油工作十五年,退休後再接回黃豆粉的事業,卻已經銷量減半不復早期的光景,山不轉路轉,林文琇動腦,開發五穀雜糧粉,主打養生路線。

[五穀粉業者
林文琇]
回來以後我真的沒有生意,那時候只做黃豆粉,那我就想說,這樣不行,這樣不行,這樣下去變成說,我不知道要賣去哪,以前的市場和現在的完全不一樣,所以我就開發多種,因為我從小在我阿公家長大,炒花生,他什麼豆子都有,就想(說)拿這些豆子來試驗看看,什麼黃豆、綠豆、黑豆,什麼豆,各穀類我全都拿來研究。



林文琇的擂茶粉,現在供應兩百多家擂茶店使用,依照客戶需求調製配方,每家店都能擁有自己的獨特滋味,客製化的超強能力,還讓他爭取到知名企業的訂單。

[五穀粉業者
林文琇]
我就想說一定要開發越多的產品,所以我研究更多自己的配方,就我剛講的,變成慢慢走客製化,當初是怎樣呢,你想要什麼貨,我就供應給你,大量的(供給),後來我(改)走精緻路線,哪個客戶要什麼我(就)開發什麼。

第二代加入經營行列後,更建立自己的品牌,把五穀雜糧粉的形象年輕化,注入嶄新元素,將穀物創造出多樣化的口味。

[林文琇的兒子
林宜達]
我們就是以這個五穀實驗室的概念,就是一個五穀的調配室為自詡,然後就是可以變化出變化萬千,雖然五穀雜糧只有大家認知的幾種,但是我們可以變化出,很多很多的不同的東西出來。

[五穀粉業者
林文琇]
下一代的,他現在的想法說要慢慢走精緻化,我們的產品,不要像以前做什麼OEM,我們說的OEM(代工製造)、ODM(代工設計製造),那種的利潤空間越來越少,這全部的想法真的來自於年輕人的想法,我們這些年紀比較長的老人家,當然時代走到現代我們就要配合喔。

目前林文琇和兒子,已經研發出兩百多種五穀雜糧沖泡飲品,並盡量採用苗栗在地的農特產品,諸如紅棗、草莓、薑、福菜都被加入使用。

[林文琇的兒子
林宜達]
這些在地的原料,或者是在地,我們很多這個農民很辛苦做的農產品,我們也是盡量能夠想辦法克服去採用,因為我們就是希望說,能夠盡量能夠在地化。

除了傳統的五穀米麩粉外,林文琇和兒子還開發出多元的產品,茶葉搭配多種五穀製成五穀茶飲品。

[林文琇的兒子
林宜達]
我們用五穀粉做成的五穀茶,就是因為有些人他不想喝太濃稠的,他就把它變成是茶包類的,因為比較清澈。

就連喝茶配的小點心也都有,用米、五穀等天然原料,壓製成片,裹上穀粉製成米果餅,成了古早單純的好口味。

[五穀粉業者
林文琇]
因為我們的東西不是只是米餅,有加一些五穀,一些什麼堅果類,葡萄乾啦這些的,有三種口味。

五穀配方創新,加上在地化的獨特性,五穀雜糧的古早氣味,在林文琇父子的手中,翻出既老又新的香醇好滋味。

採訪/撰稿 宋宇娥
攝影/剪輯 蔡裕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客家新聞雜誌 的頭像
    客家新聞雜誌

    客家新聞雜誌HAKKAWEEKLY

    客家新聞雜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