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徵收爭議不斷,最近台南市區鐵路地下化鬧得沸沸揚揚,衝突不斷。這個鐵路地下化工程早在民國84年便規畫完成,要將被鐵軌一分為二的台南市「縫合」,一直到98年正式核定,工程計畫卻大轉彎。原本的計畫中,只需徵用0.63公頃的土地,鋪設臨時軌,在原軌道下方挖設永久軌後,等工程結束,再把東側土地還給原地主,但經建會在98年時決定擴大徵收範圍,要徵收軌道東側5.1公頃土地,如此將有407戶房屋被拆除。區段徵收改為一般徵收,原居民也就無法返回原地居住。反對此案的自救會認為擴大徵收根本沒必要,只是為了換取開發利益,更質疑此舉違憲,而且即使民間提出建議版本,官方仍堅稱他們的已經是最好的方案;對民間要求的聽證,也認為沒有必要。一起關心這項爭議。晚上七點晚餐時間,台南市德光里活動中心門口,卻聚集著一群頭戴安全帽,手持抗議標語的民眾,大聲疾呼,希望政府別蠻橫徵收土地。

[反台南鐵路東移自救會
成員 蔡佳玲]
我一間房間要被拆了,我們只是想要保護我們家庭,他們就在那邊按手機,不知道和上面通報什麼,我們真的很痛苦,現在真的是有誠意要和我們解決問題,解決到後來我們都要戴安全帽來,我們就是感到有點,有點說,就怕他們會怎麼樣。

原定在台鐵台南市區段,東側各里,連續舉辦四場,鐵路地下化工程安置計畫說明會,由於前面三場陸續爆發衝突,因此台南市政府臨時取消了第四場說明會,改為市府挨家挨戶拜訪。

[台南市都發局
局長 吳欣修]
找了專家學者,談的結論,你也不接受,那鐵工局來跟你溝通,你也不接受,那就會變成,這就是我們其實真正要去面對的,為什麼去停掉第四場,打算用家戶拜訪,真正原因在這裡,因為,我如果只針對你自救會,講什麼你都不接受。

然而,學者質疑,台南市政府在都市計畫還未審定,內政部還未通過徵收案前,就逕行安置計畫,是違法的。

[政治大學地政系
教授 徐世榮]
徵收的權也不在市府,徵收的權是在中央政府,在內政部,我們徵收只有一級制嘛,所以台南市政府說,我一定,這個徵收是絕對沒有問題,有公益性、有必要性,完全由它自己來詮釋,我覺得這樣是,已經是越級了,已經擴權了。

台南市政府卻認為,相較於台灣其他公共建設案,市府提出照顧住宅方案,用低於市價的成本價賣給被徵收戶,已是最優的照顧方式,更縮短了被徵收戶在外租屋奔波之苦。

[台南市都發局
局長 吳欣修]
我們是希望照顧住宅能夠加速趕快蓋好,讓他們真的到時候面對拆除完,可以有一個新家馬上搬去,不要再去外面先租房子,租了幾個月甚至一、兩年才搬過去。

台南市政府所提的善意,對反對鐵路東移的居民來說,是本末倒置,他們認為,鐵路地下化根本不需要東移,就不需要徵收民地,也就根本沒有安置問題。

[南鐵居住正義青年小組
成員 張皓鈞]
台南鐵路地下化東移案的這個都市計畫變更案,完全,完全沒有通過,土地徵收案也完全沒有通過,所以在這過程之中,南鐵要不要東移,或這群居民的土地要不要被徵收,都還是未定之數。

事實上,早在民國84年,當時的省政府就完成了,台南市區鐵路地下化的規畫,但由於配合款問題造成計畫延宕,一直到98年行政院核定,正式啟動共293.6億元的地下化工程==cg in==依據交通部101年核備的工程範圍,北自柴頭港溪附近,南至大林平交道附近,全長8.23公里,將沿著鐵道東側,徵收約5.1公頃土地,開挖施作地下永久軌,然而,此舉將有407戶房屋被拆除。

[交通部鐵改局
局長 周永暉]
我們在看說台鐵要維持營運,那麼我們不得不,在東部施作,那在東側施作的時候,我們一般來講,我們就是採明挖覆蓋,所謂的明挖呢,就是我們在先做這個台鐵營運路線的旁邊,我們必須要做連續壁,確保台鐵營運的百分之一百的安全。



80多歲的陳割、蔡信美兩夫婦,住在鐵路旁已經50多年了,鐵路地下化東移後,這棟兩夫妻打拚存錢買地,自己畫圖設計興建的住家,將被拆得精光。

[台南台鐵東側居民
陳蔡信美]
從沒有到有,孩子也都在這裡長大,實在我們對這裡的環境已經很熟悉了,這有我們的,想到我們的土地、房子,和我們的生命是交融在一起,是不能分割的。

住了一輩子,滿是記憶與情感的房子就要被徵收了,陳割也因此憂鬱成疾。

[台南台鐵東側居民
陳割]
現在是都吃安眠藥才能入睡,睡到半夜醒來,想到都在哭,也睡不著。

[台南台鐵東側居民
陳蔡信美]
為了這件事情,我先生就從去年八月接到通知單以後,他就好像那個全身就變成憂鬱症,一定要吃(藥),就是睡不著也吃不下,所以現在都要到醫院去拿安眠藥。

就住在陳割家隔壁,在學校任教的張惠津老師,也感嘆地說,住了40年了,院子裡的一草一木,一磚一瓦,都是兩夫妻辛苦拚來的,如今卻要化為烏有。

[台南台鐵東側居民
張惠津]
這棵桂花樹啊,10塊錢種的,已經快40年了,剛搬進來的時候,那個花市在賣,就一棵10塊錢種到現在,現在人家到我家來說,如果你家房子被拆了,這棵樹(就沒了),叫我不可以被拆掉。

讓張老師更為憂心的是,兒子是視障人士,就在住家附近工作,習慣的動線,讓兒子可以自在地出入,未來如果被迫搬家會無法適應。

[台南台鐵東側居民
張惠津]
他視障是剩下半個眼睛而已,所以呢,如果搬家,如果這個房子拆了之後,我要再(找)另外住的地方,也一定要離他上班近的地方,我最煩惱這樣,那他已經50歲了,現在也是靠著我在照顧。

不只是住家與情感將受到衝擊,有些人甚至會沒了收入,像是從小跟著父親學習福州刺繡手藝的王蘭貞,工作室擺滿了,純手工縫製的神明衣、八仙彩等,由於手工精細,30年來,常有顧客慕名而來,到這軌道旁的小巷尋寶,如果被迫搬離此處,王蘭貞根本無力再買個夠大的工作空間,也擔心老顧客也會因此流失。

[台南台鐵東側居民
王蘭貞]
我們客人會跑掉,找不到我們,幫我們工作的人,也未必會跟著你跑那麼遠,對不對,所以不適合。我們70多歲了要再去賺一個房子,不可能吧。

[政治大學地政系
教授 徐世榮]
你花多少時間來跟民眾來協商,你花多少時間,讓民眾知道你這個案子的內容到底怎麼樣,沒有啊,像晴天霹靂一樣,去年八月,突然跟你通知,說要徵收,你要搬家,這民眾,怎麼有可能會接受呢。

也因此,去年八月,居民們收到自家即將被徵收的通知後,成立了自救會,還找了義務工程師,提出了民間版本的鐵路地下化工程計畫==cg in ==建議徵用或租用東側的土地,鋪設臨時軌,在原軌道下方挖設永久軌後,等工程結束,再把東側土地還給原地主,讓居民起碼還能保有土地。

[工程師
王偉民]
即便是要拆除掉,這個200多戶的房子,也只是徵用他的土地,不會徵收,最後土地還是還給他的,所以這個才是一個政府該做的事情。

然而負責規畫工程的交通部鐵路改建局,及台南市政府,卻以工程安全性、期程與經費等問題,認為目前進行的核定版本,已是拆遷最少,最可行的方案。

[交通部鐵改局
局長 周永暉]
我們要選擇的是一個最佳的方案,也就是拆遷房子最少的方案,對我的工程,施工的進度能夠最好的方案,也是我的這個,整個未來一個都市縫合之後,一個最好的方案,所以我們必須要這三個條件的情況之下,確保施工安全無慮的,能夠如期來完成。

然而自救會的義務工程師,認為自己所提出的版本,才是遠優於官方版本,甚至未來徵用作為臨時軌所需要拆遷的房子,會比現在更少,但交通部鐵改局與台南市政府仍堅持,若採用臨時軌方案,將多拆遷500多戶房子。

[工程師
王偉民]
這個我所幫自救會所規畫的版本,我需要用地只有23點幾,大概23.5米左右,那麼在這個鐵工局它所規畫的方案,台南市政府所支持的這個方案,它整個用地有30點幾公尺,也將近30.5公尺,也就是說,它所需要的總用地,總用地的寬度,比我寬了7公尺,那為什麼我用地比較窄,我的房子會拆得比較多。

[交通部鐵改局
局長 周永暉]
他們現在這樣子,這樣子一做了以後,這部分(西側)因為沒辦法施作,所以他們所提出的版本,其實是應該往這邊推的,是推到這邊來,所以這樣一推過來以後呢,其實你看看,這本來沒有事情的這些人,他都要去拆房子。

鐵道寬度,計算會有這麼嚴重的分歧,原因就出在,鐵改局堅稱==cg in==軌道中心間距,要有4.5公尺,民間版卻認為,可以比照部分台北地下段,或台中高架段,軌道中心間距是4.11公尺,其他像是連續壁寬度不同,甚至要不要多設6公尺的防火巷==out==都會影響未來徵用土地的面積。

此外自救會也表示,民間版,和官方原本85年通過環境影響評估的版本,幾乎一樣,也是徵用部分東側土地,鋪設臨時軌,當時既沒有工程疑慮,徵用面積也只要0.63公頃,官方98年才提出東移版。

[工程師
王偉民]
民國85年一直到96年都還存在的,有效的,而且準備要去執行的一個行政院的版本,它的工期是七年,七年多一點,它要不要用臨時軌,它也是用臨時軌啊,一樣的事情嘛。

自救會委任律師詹順貴就認為,當初85年的臨時軌方案,確認後,進行環境影響評估,如今捨棄在既有軌道下方施作,改為在東側施作,地質、土壤,甚至因為拆遷造成的社會影響都不同,因此鐵改局不能只提出環境差異分析,應該重啟環境影響評估,因此提出了環評無效的訴訟。

[律師
詹順貴]
因為以前是在既有的軌道正下方施作,所以它可能不需要什麼地質鑽探,那這環評通過就好,那現在你換了土地的位置全部都是新的一塊基地,我認為,這不應該是做環差了,這應該是做一個新的環評案件。

詹順貴更進一步指出,此案未來若真的進到內政部進行土地徵收審議,也可能出現徵收必要性的爭議。

[律師
詹順貴]
大法官會議的,釋字400號、409號都講很清楚,(徵收)它必須要是,最後不得已的手段,如果今天,自救會的居民已經提出一個就說,我的土地可以先借給你用,它有不同的方式可以思考的時候,就不能一味地只想要徵收,如果這個徵收已經,不是達成這個,台南鐵路地下化的唯一的手段的時候,而你執意要優先採取徵收,不管你補償怎麼談,這個徵收都注定它會不合法。

但交通部鐵改局及台南市政府都表示,臨時軌方案,只是眾多工程方案之一,最後認為,目前的徵收方案是最好的。自救會則認為,之所以要徵收,就是要騰出,既有軌道的土地作為開發之用。

[台南市都發局
局長 吳欣修]
每一個重大公共工程的一個進行,就規畫跟設計單位,它必須要去評估,許多種可能的工法,我們今天都必須強調,鐵路的工法,它本身就有很多種,那就他們規畫設計的,當然它最終,在經過許多評估以後,才會去選擇一個最可行的方案。

[反台南鐵路東移自救會
成員 蔡佳玲]
當初在這一個計畫裡面,這裡面就有白紙黑字寫著,它說以土地開發利益回饋軌道運輸建設,那我們就不禁,就有無限的遐想說,到底這個,是為了開發來做地下化,還是為了建設來做地下化。

面對民間的質疑,台南市政府強調,既有軌道及徵收施工的土地,未來都只會作綠帶道路使用。

[台南市都發局
局長 吳欣修]
事實上我們在對外公開的圖,是把含原有台鐵路軌的,一共大概20米到40米的這個路寬,全部都做公園道,那我們現在其實跟台鐵局也在啟動第二階段,就是說,台鐵局也同意,那如果說,要消除外界的疑慮的話,那無妨啊,就一起變更嘛。

然而學者卻質疑,接續在鐵路地下化工程之後,台南市政府將啟動的縫合計畫,會以車站專區為主體,引進民間投資進行土地開發,質疑台南市政府是利用鐵路地下化計畫,作為土地開發之用。

[高雄餐旅運輸管理系
助理教授 蘇昭旭]
真正的關鍵,不在於解決交通問題,而是在於,將土地重新釋出之後,做價值利用的規畫,鐵路地下化跟高架化,美其名,事實上它可以繁榮都市,事實上在整個舉債過程,跟導致整個社會M型化,我們所付出的代價,可能遠超乎我們想像。

[政治大學地政系
教授 徐世榮]
因為縫合計畫裡面有很多的都市更新,很多分期、分區的計畫,結果,如果真的是都市更新的話,要拆的絕對不是只有這407戶啦,那現在這個縫合計畫,台南市政府也不願意公開,也不願意拿出來,難怪大家(疑惑),其實大家會越來越浮躁,越來越擔心。

台南市政府則堅持,鐵路地下化能夠有效地縫合鐵軌的兩側發展,帶動整個台南都的發展。

[台南市都發局
局長 吳欣修]
台南的鐵路地下化以後,它大概,第一個,消除了平交道的阻隔,那也讓兩邊的都市的發展能夠接起來。

面對雙方看法不一,資訊不明確,學者就提出,應該依照行政程序法,召開聽證會,讓雙方能夠針對鐵路地下化工程進行辯論,來釐清地下化工程的必要性與爭議,然而,台南市政府卻認為,現行法律規定,聽證沒有任何效力,只能做參考,因此沒有再辦的必要。

[台南市都發局
局長 吳欣修]
(聽證)它只能作為行政機關決策的參考,那如果是這類性質的,我們其實過程中辦了很多啦,都委會也讓你來做說明,雙方也討論,但是,沒有一個結論是你接受的。

[政治大學地政系
教授 徐世榮]
聽證會很重要的目的就是把大家拉平,大家來共同討論、溝通,看看能不能形成一個共識,其實人家407戶,他們也很希望能夠鐵路地下化,但是,就是不要徵收他們的地嘛,讓他們能夠,在工程完了之後還能夠再回來,那為什麼這個,民國80多年的方案都可行,為什麼到現在就不可行。

對於鐵路地下化該不該東移,該徵收還是徵用,甚至連該不該辦聽證,民間與官方都各持己見。若政府仍採取,「依法行政」、卻資訊不公開的心態,面對家園被拆,人民又不願再默默忍受,衝突不斷,所謂「公共」工程,勢必悲劇收場。

採訪/撰稿 陳君明
攝影/剪輯 徐偉文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客家新聞雜誌 的頭像
    客家新聞雜誌

    客家新聞雜誌HAKKAWEEKLY

    客家新聞雜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