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台南市民族事務委員會的資料,台南市客家族群有11萬人,客家人口占全市6%,且散居在37個行政區,沒有明顯的聚落,由於是少數,這群客家人往往隱藏身分,不容易探尋,但透過人際網絡,這些客家人一個介紹一個,形成越來越大、越來越緊密的客家圈,藉由互動,串起彼此的情感連結,對他們來說,只要遇到同鄉,講起熟悉的客語,就感覺離家鄉又近了些!
坐落在台南市林森路二段上,南部地區第一個改建的眷村崇誨新村,民國72年時改為國宅,吸引不少外來人口,從桃園龍潭來的徐國治,就是其中一位。
他不僅在這開店,販售瓦斯爐、熱水器,燈管等家用品,還是位鄰長呢!
[台南市東區崇誨里16鄰 鄰長
徐國治]
我這鄰沒有客家人,別的鄰很多,最一開始是感覺,是(只有)自己是客家人,不過慢慢的就知道,不是,人口沒那麼多啦,沒那麼集合啦。
徐國治說,慢慢就知道,不是只有自己是客家人,因為他發現來店裡光顧的客人,有不少都是客家人。
[廣播電台 主持人
鄧秀鳳]
聽到我們徐老闆的口音像是客家人,我就問他說,欸,結果他就是龍潭的客家人,因為我自己本身也在,有在這個廣播電台主持客家的節目,我也(曾)來採訪。
在主要為河洛語節目的地方電台,鄧秀鳳主持的「客家之音」是台內唯一一個客語節目,介紹各類型客家音樂,及客家文化資訊。
[廣播電台 主持人
鄧秀鳳]
(台長)他就想說,欸,台南有客家人,應該讓客家人來發聲,講實在的,才開始做這節目的時候,要音樂沒音樂,要找客家人沒有客家人,我就會自己拿著錄音機,自己背著包包,到處,找到客家人就把他錄音錄下來!
鄧秀鳳說,廣播的力量無遠弗屆,因此她到處找、到處問,不斷採訪客家人物,希望在台南傳播客家文化,二十幾年下來也有不少收穫,像是找到高雄杉林客家人黃國欽。
[牛排店 老闆
黃國欽]
(客家人)全部都在(牛排店)這邊認識,很多美濃人,還有屏東的也很多,很親切,對,就這樣啦,就這樣啦。(會跟他們說幾句客語嗎?)會啊,就說客語,遇到就說客語了,就直接說客語了啦,就沒有再說國語了!
曾在阿根廷生活的黃國欽,回到台灣後開了間牛排館,由於他為人真誠又有親和力,用過餐的顧客一個介紹一個,也漸漸形成,他專屬的客家人資料庫。
[牛排店 老闆
黃國欽]
因為客家人本身,都有一種,有一種隱藏性的族群,所以來到這邊用餐吃飯,也不會知道他是客家人 ,沒說也不知道!
牛排館的老客人陳瑞嬌,老家在屏東內埔,從國中校長退休後,積極參與客家社團,她說當年剛從屏東來台南,可是聽過不少,令她匪夷所思的「客家印象」。
[退休校長
陳瑞嬌]
早期真的還有很詭異的,我聽到(有人說),我讀了大學才知道,台灣有客家人,又有人說,欸,客家人是母系社會,這種講法你就知道說,台南實在,對客家人,相當不了解,對啊,(而現在)有團體在這邊,當然大家很活絡就會不一樣,跟以前真的不一樣!
台南第一學府成功大學,多年來也有客家研究中心,在校園推展客家文化,不僅深耕南部客家學術研究,也開授通識課程,在台南這個不那麼客家的地方,將客家介紹給大家。
[成功大學客家社 指導老師
黃玉晴]
每學期有七十幾個學生,來修這個課,而一年一年過去,現在這些學生在哪裡,你都不知道,也不清楚我們教導他們後,會有什麼效果。
因此去年起他們辦理「客家週」活動,盼讓全校師生藉此認識客家,邀請在地客家八音團到校演奏,今年3月成立「成大客家社」,上個月更和台南市民族事務委員會合辦「客家飲食文化研討會」,邀請多位學者發表,與潮汕歷史、飲食特色相關的研究論文,為府城的客家研究留下可貴的文獻篇章。
[成功大學客家社 社長
張博舜]
有什麼菜,在哪個地方可以吃到,和認識從前客家先民來台灣發展,到台南現在,發展怎樣的客家文化!
[台南市民族事務委員會 主委
汪志敏]
透過我們對飲食,的這個文化的了解,可以扣連到,整個跟我們客家是息息相關!
研討會還請來多位餐飲業者,進行客家氣味保存與飲食特色的講座分享,希望從經營者的角度,深度剖析客家飲食文化的內涵。
來自新竹新埔的劉正河,二十多年前帶著妻小舉家南下,到離家鄉近300公里外的台南市,賣起從小在家常吃的包子饅頭。
[包子饅頭店 老闆
劉正河]
退伍之後,幫別人工作,就想說,不然我們常吃饅頭這些,我說不如以前會,我爸會做包子、饅頭,跟著我爸媽教我們做,做到學會以後我們就來,才來開饅頭店這樣。
講河洛話是為了拉近與顧客的距離,然而不那麼道地的腔調,加上又是賣包子、饅頭,讓不少客人以為他們是外省人,離鄉背井不僅得學語言,當年兩夫妻辛苦打拚,每天從半夜3點忙到晚上11點,如今兒子退伍回來傳承,女兒則負責另間分店,一家人一起打拚,也算苦過來了。
[包子饅頭店 老闆娘
邱月嫦]
我們客家人講河洛話有一種腔,人家會笑我們,不過你還是得硬著頭皮說,因為不說河洛話生意難做,他們看我們(客家人),是(覺得)我們很打拚、很省,所以他們覺得我們,怕錢全都被我們賺來,所以他們會,比較會排斥我們,不過來這麼久,20年,我想大家不會,沒有這樣的問題。
[中醫師
盤立慶]
以前台南我是最年輕的,啊等我現在已經,台南是最老的中醫師。
今年77歲,老家在桃園楊梅的老中醫師盤立慶,在這兒執業超過半世紀了,是當地的名醫,當年他毅然決定到妻子娘家台南發展,那是個河洛人、客家人,相處不太融洽的年代,因此便從一句都不會,從頭開始學講河洛話。
[中醫師
盤立慶]
我現在客語、國語、台灣話,交替都講了,以前(客籍病人)他們也,來他也不喜歡講他是客家人,以前他們台南對,好像對客家人有一點,溝通有一點(不良),民國50幾年那時,都是有一點排斥。
[成功大學客家社 指導老師
黃玉晴]
慢慢的,我們就越來越知道,他也自己願意和大家說,我是客家人。
令人驚喜的是,台南市有名的窄門咖啡館竟然也和客家有關。
(我)右手邊是間素食餐廳,而左手邊是一間書店,若沒注意,不會發現到,中間這才38公分的大門,走進去其實有一間咖啡館。
大正年間興建的這棟房屋是仿西洋式建築,在台南市南門路上,已有百來年歷史。屋舍結合木造及磚造,使用榫卯技術,不用一根螺絲釘,加上這仿19世紀鄂圖曼式的窗型,更是讓這棟老屋,彰顯出歷史感及文化底蘊。想要好好保存建築原始風貌,可是讓咖啡館主人Jessica花了不少力氣,
[咖啡館主人
Jessica(客籍)]
老屋可能會,會去尋找適合的人,那它有一種吸引力,所以它有吸引到我,那基本上我認為我應該是有老靈魂。當初是用古老的方式,去維修這個房子,是用那種,就是會維修古蹟、廟宇的那些老師傅來整頓。
[荷蘭旅客]
我是在旅遊書上看到這間咖啡館的,它就在孔廟對面,所以位於非常市中心的地方,而且我們聽其他旅遊者分享,這裡是很棒的地方,一定要來參觀,另外餐點不錯、飲料很棒,所有東西都很新鮮。
翻開咖啡館菜單,除了介紹建築歷史,對於餐點飲料的文化背景,也多有著墨,在台南罕見的擂茶,也被Jessica引進府城。
富有客家文化元素的飲品「擂茶」,是Jessica推薦給外國觀光客的必點菜單,她說推薦原因其實有些私心。
[咖啡館主人
Jessica(客籍)]
當初在開發菜單的時候,那有哪些東西是大家都沒有的,我就開始,引發我自己的身世的探討,發現,欸!我是客家人吔!我應該要把客家的文化或飲食把它帶進來,所以我就引進了客家擂茶,我去翻族譜才知道說,喔!原來我是曾子的第75代後人。
[顧 客
黃晴玟]
就是有融入台灣的其它文化,然後加上它有賣咖啡啊!什麼的,我就覺得很豐富,我們今天剛好想要聊,藝術相關的話題,所以我們就來這邊。
這群從各地遷徙來到台南的「新台南人」,在生活圈裡一個牽一個,漸漸發現客家同伴變多了,不比傳統客家庄,在客家人口比例不到10%的台南市,只要多認識一位,思鄉情愁,就多了一個抒發窗口。
採訪/旁白 陳欣渝
彙整 宋宇娥
攝影 邱瑞清
剪輯 羅應展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