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下旬在台北市客家文化主題公園舉行的客家義民嘉年華,邀請各地26座義民廟北上共襄盛舉,也首次延伸到苗栗市展開繞境行程,希望循媽祖繞境文化,讓更多民眾認識義民信仰,活動時間也因此比去年延長一天,總共約2千餘萬的費用除官方補助,民間社團也贊助近半,但也傳出台北市客委會要求各縣市同鄉會出資「認養」活動經費,引發部分社團反彈,考量經費及人力限制後,選擇退出。然而活動還是熱熱鬧鬧辦完了,挑擔奉飯據稱有五千多人參加,「大咖」也到了,不過也有人提醒,結合傳統祭典及嘉年華的方式,能否傳揚信仰內涵及文化,還是流於場面及數字迷思,應該要有更細緻的討論與思考。
來自各地的信眾沿著紅布排成人龍,小心翼翼地迎請義民爺上座,舉行安座儀式,同時為今年的,台北市客家義民嘉年華揭開序幕,今年參與嘉年華的義民廟有26座,不僅是歷年最多,其中苗栗8座義民廟,更提早一天在苗栗市區遶境,距離雖不長,沿路仍有許多信眾設案祭拜,之後北上新埔義民廟和各地義民廟會合後,一起上台北。
[台北市六堆客家會
理事長 邱榮光]
為什麼今年會從苗栗開始擴大,這個想法就是,劉主委他想說,是不是我們要用,北義民、南忠勇,像台中媽祖一樣(出巡),媽祖,那媽祖就是出巡這樣,出巡,但是他也有跟我說,那你們要參加,從苗栗來到台北只要一天就可以解決,這個構想出來的時候,桃竹苗三個理事長,苗栗最有興趣,苗栗說OK啊,我們苗栗,我出錢出力,我負責苗栗的,當然遶境的時候就在苗栗市,繞一繞就坐遊覽車到新竹,新竹也是繞一繞就到本廟,義民廟,那桃園的就來義民廟集合,就一起上來這樣。
踩著高蹺的民俗陣頭,及南北各地鼓陣獅陣,隨著遶境隊伍走上台北街頭,各地信眾,也在盛大的祭典中彼此交流聯絡感情。
[台北市六堆客家會
理事長 邱榮光]
大家都會用心,我看今年很多以前去年沒有的東西,今年會出現,你看我們這個,我們六堆美濃,美濃今年陣頭又加了不一樣的,叫做大士爺,和我們以前,你看一樣是六堆喔,我們其他的縣市沒有,只有美濃有大士爺,以前有聽過,但是沒看過,今年會出來,今年苗栗的也是有新的東西出來,那以前傳統的全部會帶過來。
[旗美褒忠義民廟
主委 陳子文]
今天這樣的有我們旗山褒忠義民廟,旗美義民廟,我們有這樣的,叫做拜斗,很久的,客家的,你有看到嗎,有學我們拜斗,你們知道嗎,好的我們學起來,那有(缺失的地方)我們再改善這樣。
這場位於首善之區的義民信仰活動,已有26年歷史,當年旅居台北的客家人自發舉辦祭典,感念義民爺的庇佑,各個客家社團也藉此凝聚情感,成為台北市特色民俗活動之一。
[台北市新竹縣同鄉會
理事長 陳月娥]
現在說我們全部來台北了,是不是一個義民祭,義民爺上來,大家一起共同,有這個慰藉說,沒錯像我們可以回去新竹,但是來台北是不是我們台北人感到很光榮,我們義民爺到台北,好多人來,所有的鄉親全部一起來,有一個凝結這樣的團結力量這樣。
[台北市長
郝龍斌]
所以我們希望透過客家義民祭,不僅讓客家文化,客家傳統變成台北市文化特色,很重要的一部分,同時我們也希望,透過義民祭以及大型各種活動,聯繫台北跟所有客庄,客家庄的感情,同時也促銷客家的產業。
台北市沒有義民廟,也沒有類似新竹義民祭15庄輪值的傳統,由客家社團有錢出錢、有力出力,分工合作延續每年的義民祭,漸漸獲得公部門的資源及補助,2002年更由新成立的台北市客委會接手主辦,結合客家文化節擴大為義民嘉年華,每年投入預算一千餘萬,客家文化主題公園落成後成為固定場地,近年參與的民眾與義民廟數量年年增加,看在學者眼裡卻越來越形式化,少了幾分延續信仰的初衷。
[政治大學
教授 彭欽清]
辦活動不是要大就好,最重要是要有特色,小如果也美,你若有特色,我想參與的人會越來越多,最重要的啦,年輕人要讓他參加,當然你在形式上拉一些小朋友來,讓他挑擔奉飯,讓他做什麼,那表演式的,不是發自內心的那完全不一樣喔,信仰的東西,你就是要誠心嘛。
[台北市客委會
主委 劉佳鈞]
台北市客家義民嘉年華的活動,原來是以市政府為主,今年改變,以義民爺,我們的社團、我們客家文化為主,所以意思是說,辦一個活動當中,我們如何選出我們客家文化中好的,表現出來,讓人看到很開心的東西,開始他會想要來接觸、來用、來吃我們客家的東西。
年年參與的客家社團,雖樂見義民祭擴大舉辦,但光是今年從三天延長為四天,遶境延伸至苗栗、新竹,官方活動預算就一度不足約五百萬元,民間社團也贊助了近千萬。辦得越盛大,就需要更多人、更多經費,如果都要社團吃下來,恐怕難以負荷,甚至使得社團對官方心生芥蒂。
[台北市六堆客家會
理事長 邱榮光]
(台北市)客委會沒這麼多錢,它本來三天的錢,所以現在增加到四天的時候,這一天的費用就會增加出來,那增加出來的(費用)就是希望說,是不是各社團有興趣,要來出錢出力這樣,欸 剛開始的時候大家聽不下去啊,你本來要給我們錢請我們做事情的,變成反而是我們要拿錢出來,所以剛開始沒辦法接受,所以會反彈。
[台北市新竹縣同鄉會
理事長 陳月娥]
本來它是有規畫好誰要出多少,誰要出多少,誰要出多少,因為我們沒辦法,後來桃園也沒辦法,其他社團的也沒有辦法,現在就變成說擠擠擠看擠得出(經費)嗎這樣,這是不是強迫我不知道,這怎麼說是強迫,拿槍逼你是強迫,還是(問你)說,你有辦法嗎、你有能力嗎,這樣才叫強迫,我真的不知道。
[民眾]
這令旗是孝敬義民爺的,孝敬祂的,孝敬祂的,(每年都來嗎),每年都有來。
對不少北部客家鄉親來說,義民祭典是年度盛事,非來不可。挑擔奉飯是每年嘉年華的重要活動,民眾發揮創意打扮也成為活動特色。為了鼓勵民眾參與,官方補助部分採買供品經費,許多家長攜子女體驗,但隊伍中,鮮少見到年輕人身影,學者憂慮,義民信仰已出現斷層。
[政治大學
教授 彭欽清]
年輕人不出來,做再多也沒用,全部老人家,不好意思如果觀眾中有老人家,我也是老人了,你年輕人不出來,你就沒傳承,做來做去就會出問題,不是像新竹15大庄,它有很完整的傳統,不是說在台北就這樣搞。
一方面為了吸引年輕族群,一方面也藉由嘉年華提高客家藝文團隊能見度,主辦單位在祭典期間,安排歌謠、戲劇、舞蹈等藝文表演,要吸引更多人看見客家,然而客家展演團隊人力有限,許多演出者同時是客家社團成員,還身兼現場志工。
[台北市桃園同鄉會
副理事長 許瑞]
(算起來有幾項),(在這四天),有四項,四項 對,三項,三項,(哪三項呢),(簡單說一下好嗎),有山歌大小聲,山歌姻緣,還有客家心 台北情,這三首,(除了表演以外還有參加什麼),當然這個接待服務絕對是沒辦法避免的。
這些關係到義民嘉年華能否順利辦成的客家社團,社員年齡普遍偏高,甚至身兼多個社團成員,也考驗嘉年華擴大規模的可能性。
[台北市六堆客家會
理事長 邱榮光]
擴大到各縣市,絕對理事會要通過,理事長要同意,理事長有這樣的心嗎,有沒有興趣,這最重要,理事長如果說,我沒這個興趣,就做不成了,人很重要啦,不是只出錢,要動員呢,動員不是這麼簡單的,是不是,你說在台北大家要走這麼久,有的人不要出來啊,有些年輕的根本不可能啊,全部是老人比較多,所以從各縣市,你說明年還會再這樣做嗎,這很難講。
台北市客委會希望循媽祖遶境文化,吸引大眾認識義民信仰,然而學者也提醒,短時間或許能拷貝熱鬧的慶典,但文化無法複製,民間信仰是長時間的累積與傳承,不是需要「求新求變」的觀光活動。
[政治大學
教授 彭欽清]
南媽祖、北義民,理想非常高,問題是文化的東西無法複製,第一,媽祖信仰,連我們客家人都信,台灣頭到台灣尾大部分人信媽祖,它的養分多,所以它這樣做出來東西會很熱鬧,它人數夠,義民信仰說真的,就這一、二十年才開始,政府可以幫忙,看什麼方面,不過不可以政府來主導,如果這樣,不要說一下辦太大,慢慢地做,先求精緻,吸引大家來,同時要熱情地參與喔,不是表面式的參與,這樣可能慢慢會進步。
[台北市新竹縣同鄉會
理事長 陳月娥]
你有多少錢辦多少事情,能力,能力範圍盡量地發揮,客家人全心全力盡量發揮,這個是,我說客家人就應該這樣,我全心全力大家一起來,那種心才能夠凝聚,不是說要怎麼樣的,那種的,像是心,整個這種趨勢不一樣了。
政府有「業績」壓力,出錢辦活動總希望搏版面、引目光,但如果只顧著向外看,容易忘了最簡單的內涵;而那也是最吸引人的。擺脫數字思考,慢慢讓文化扎根,或許才能讓各個世代都願意接近,發掘其中動人之處。
採訪/撰稿 陳鴻偉
攝影/剪輯 羅應展
- Oct 31 Thu 2013 15:17
356集-義民祭vs.嘉年華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