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田裡難搞的害蟲稻黑椿象,看似水火不侵,但要消滅牠其實也很簡單,只要噴藥就能「藥到蟲滅」,但以友善土地方式耕作的德高有機田區,不能用藥,這可讓相關單位傷透了腦筋,還好皇天不負苦心人,農改場的研究團隊和中興大學的師生,在田間找到了稻黑椿象的天敵,解除了這些年的蟲害危機。繼續看邱月華跟羅應展的系列報導。


 

 

 

老師,怎麼樣,我們找到了,在哪裡

 

自從臺東縣關山鎮德高有機田區稻黑椿象在大爆發後,

 

研究人員都會不辭辛勞去到德高有機田區,收集稻黑椿象的各個時期的資料,期望趕緊找到壓制害蟲的方法。

德高有機田區農民 范江東(左)

我佩服他(們),這一次第一名啊,這一次第一名啊,不管你公館、苗栗那些改良場(研究員)來,還有這一群我非常欣賞啊。

 

終於在111年4月,正值稻黑椿象的產卵期,臺東農改場的研究人員在德高有機田區,發現稻黑椿象的卵塊被寄生,進而發現了牠的天敵-黑卵蜂。

東改場作物環境課研究員 王誌偉(左)

100個卵塊裡面有超過90,90%以上,全部都是被寄生的,代表這邊的生態已經是非常好的,牠這個天敵已經直接來,幫大家除掉這些害蟲,可是,還是有一億隻啊。

苗改場生物防治分場副研究員 吳怡慧(左)

寄生蜂就是我們的警察,我們現在做的就是先請警察,在飆車族要一出來的時候,我就先釋放下去,然後就可以補足這樣的缺口,壓制這個卵,然後讓後段,就是其實這個卵就不會孵化了。

畫面提供 苗改場

0148-0227

卵期是稻黑椿象最弱的時期,要以人工繁殖黑卵蜂的目的,就是希望這兩隻蟲的卵期能同步,提高黑卵蜂寄生稻黑椿象的比例,從源頭絕斷稻黑椿象的繁衍。

東改場作物環境科長 蔡恕仁(右)

這些寄生蜂牠把卵都下在椿象卵裡面,那基本上這個椿象卵是死掉了,因為寄生蜂的話大概是10天一代,椿象比較久,椿象牠大概要到一個半月,牠才會一個世代,後面出來的卵,牠就會都被寄生蜂,把它(卵)寄生掉)。

 

這個是(2022年)8月19號羽化的小蜂,我們待會呢,讓牠到田裡面發揮牠寄生卵的功能。

 

111年,二期稻插秧過後,稻黑椿象又進入了產卵期,臺東農改場的研究人員,立馬將苗栗農改場自行繁殖的黑卵蜂,送往德高有機田區釋放。

東改場作物環境科長 蔡恕仁(右)

小蜂的話牠會繁殖,大概牠生下來就是14粒(卵),牠基本上會把(稻黑椿象)那一批的卵塊,全部都寄生掉。看到小蜂陸續的飛出去,接下來就看牠們的表現囉。

 

111年二期稻收割後,稻黑椿象仍在稻欉底部竄動。

米廠老闆娘 劉張妃姝(左)

 

你說二期稻喔,它(稻田)有不同的位置,不同的位置,大概總收益不到4成半耶。

 

聽到米廠老闆娘的嘆息聲,就知道8月釋放的黑卵蜂表現不如預期。

苗改場生物防治分場副研究員吳怡慧(左)

今年(111年)其實因為第二期稻的時候,我們的這個技術有一些還沒有辦法突破,所以其實當時可能拿過去的小蜂,其實數量可能才6千多,但是我們明年(112年)的預計數量,應該是會幾十萬,或者是可以到百萬的這個數目。

 

我們明天大概就是從這條路,然後放,到這邊、這邊,就是這個區域。

 

移來移去所以,有一些有一點損失掉。

 

第二年苗改場總算突破了技術瓶頸,提高了黑卵蜂寄生率和羽化率,112年3月,又到了稻黑椿象的產卵期,農改場這次帶了「百萬小蜂」來到德高有機田區釋放,要和稻黑椿象再來一次「春鬥」。

東改場助理研究員 王誌偉(右)

去年的這時候,整個田區的蟲口,可能有到1億隻,那今年的話其實,整個情況已經下降非常多了,至少已經壓掉9成以上。

 

收割了,范江東不安的在田裡巡視,或是站在田邊看收割,擔心今年又會「槓龜」。

 

以前割稻,那椿象全部是在地上在這邊爬,現在沒有啊,沒有啦,沒有看到,那個有效,那個黑殭菌有效。

 

有時還是會不放心低下頭找,還有稻黑椿象嗎?

 

一整車飽滿的穀粒,豐收了,范江東懸的一顆心,總算放下來了。

德高有機田區農民 范江東(左)

現在算起來,差不多心裡的準備大概8、9成,一定跑不掉了,椿象有給他(研究人員)治到,有給他(研究人員)治到,昨天我看就是有(防)治到。

 

(這樣算幾割),10割啊,(10割),10割啊,很厲害了,開心了。

 

拿著收穀單,范江東笑得合不攏嘴,收成比他預估得還好。

記者 邱月華(左)

在經過了長期的追蹤和防治,要消滅德高有機田區的稻黑椿象,總算交出了好成績,改良場趕緊將這個好消息報告給米廠和農民,要他們有信心延續有機種植。

東改場 場長 陳信言(左)

在這裡也感謝米廠,也感謝各位農友,大家這樣的配合。我們還是要借助一下我們的生物防治的一些力量,所以這也要感謝我們防檢局。

 

連著5期欠收後,112年,德高有機田區的農民,總算迎來了期盼已久的豐收。

防檢署農藥登記管理科長 洪裕堂(右)

那我們要推廣有機,那就必須要對有機的這個病蟲害,要給它一個解決的方法,所以這個部分,當然我們臺東場呢,也非常非常努力跟幸運的找到我們這個黑殭菌,這個天敵的部分。

 

其實這次以生物防治來對付稻黑椿象,能有這麼好的成績,還有另一個「隱形」殺手-黑殭菌,也功不可沒。

苗改場生物防治分場副研究員 吳怡慧(左)

生物防治是都可以互相搭配,黑殭菌主要是防掉成蟲,很多東西不可能百分之百小蜂會自行飛行,我們其實有一部分,都是可以靠著小蜂。

 

真的,這隻菌真的超漂亮的。

 

中興大學植物教學醫院院長 莊益源,看著電腦螢幕上的黑殭菌,讚嘆的說,這隻蟲子,真的很厲害。

中興大學植物教學醫院院長 莊益源(左)

這隻黑殭菌,我們在室內做實驗的時候就發現,噴完之後第3天、第4天就開始有蟲子死。

 

它(黑殭菌)第一個竄出來都是這個關節的地方,那再來呢,大概第2天、第3天之後,就漸漸有綠色的,產孢。

 

莊教授的研究團隊,發現的黑殭菌代號為「YCC604」,稻黑椿象在感染後,4至14天就會死亡,致死率高達8、90%,同時增生速度相當快。

中興大學植物教學醫院院長 莊益源

它(黑殭菌)侵入牠(稻黑椿象)體內的之後,繁殖牠的菌絲,然後整個菌絲會讓蟲子僵硬死掉,所以才叫殭菌,這隻菌很厲害,感染之後迅速產孢,你要生產一個菌,要抓很多條件,才有辦法大量繁殖,結果這個菌不用啊,弄下去一下子,2個禮拜、3個禮拜就可以繁殖。

德高有機田區農民 莊炘原(右)

這個太難搞了,被蟲打倒了,我已經虧2年了,之前沒有(生物防治)的時候,3成而已,3成,還要再拿錢出來。

 

就怕好不如容易才壓制下來的蟲害,再次死灰復燃,112年二期作插秧後,約1.5個月,稻黑椿象就要開始進入田區的時期,臺東農改場的研究人員趕緊將在實驗室中自行培養,代號為「TDMA01」的黑殭菌,「洗」出來,好讓農民在田間噴灑。

東改場作物環境課研究員 王誌偉(左)

照片提供 戴德泉

0954-0957

是用一般在吃的米粒去做培養的,就是滅過菌,再把這個黑殭菌的菌種把它接進去,讓它去生長,所以 那個洗出來就是黑殭菌的孢子。

德高有機田區農民 范植勛(左)

好在有臺東改良場、苗栗改良場、中興大學等各單位的合作,在黑殭菌及黑卵蜂的防治之下,我們的產量在112年,一期作的時候有顯著的回升,已經來到了正常的水準。

 

黑殭菌雖然在田間試驗表現良好,但目前的尚未製成劑型,未能商品化,目前僅能以特許的方式,在德高有機田區試用,如何讓黑殭菌成為合法登記的劑型,成了徹底殲滅稻黑椿象的最後一哩路。

德高有機田區農民 范植勛(左)

畢竟我們知道了方法,卻使我們的農民,沒有正常的途徑能夠購買來做使用,我想這是目前最頭大的一個部分。

東改場作物環境課研究員 王誌偉(左)

 

現在的農藥管理法,就是說一個微生物農藥,它要去做登記的話,要有藥效、藥害,讓農民買了、用了沒問題。所以變成說我們登記的時候,就是要去克服這兩件事情,一個是儲架壽命,一個是劑型。

 

但有專家學者認為,黑殭菌是活菌,不是農藥,不該以農藥管理法來管理。

防檢署副署長 杜麗華(右)

因為畢竟黑殭菌,它「屬」下面的「種」太多了,一來農民不會分離,二來它也容易,這個菌絲它如果變異,你也達不到真正你要的黑殭菌的菌種,所以這些風險都有可能存在的,所以說製劑化的目標就是說,它利用科學的辦法整個來做製作。

 

雖說政策立意良善,但以目前利用活菌直接在田間噴灑,價廉又有效,將來轉成劑型,有可能活性會變差之外,也會墊高農業成本,有人就問說直接噴灑不行嗎?

東改場作物環境課研究員 王誌偉(左)

對,這個就是一個兩難的地方,就是說其實做成劑型,不僅有可能讓它的活性變差之外,還有另外一個很重要的是,會增加滿多的成本,黑殭菌的量,我們田間試驗也有做不同的量,比如說從一公頃4公斤,其實就夠了。做成劑型,這個至少會增加2倍到10倍的成本。

防檢署副署長 杜麗華(右)

在實驗室即便是培養真菌,或者是說做一些分離的工作,其實它都很專業,都是植保人在做的事情,不是每個農民都有辦法建構這樣的一個實驗室,其實以長遠的來發展,不管對這個產業,或對防治效果,或對農民的應用來講,還是要走向製劑化。生物農藥方面,是我們現在目前要發展的一個主力,所以針對它一些,修改一些簡化的行流程,這個部分都在進行中。

採訪/撰述 邱月華

攝影/剪輯 羅應展

修法還在進行當中,防治工作卻不能鬆懈,在農改場與產、學、研各單位通力合作下,1年內就將在德高有機田區發現的黑殭菌與黑卵蜂,開發為防治稻黑椿象的最佳利器,讓德高有機田區的農民,能安心的繼續以有機的方式來耕作,除了將全臺面積最大、最完整的有機田的保留了下來,也為生態防治樹立了最佳典範。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客家新聞雜誌 的頭像
    客家新聞雜誌

    客家新聞雜誌HAKKAWEEKLY

    客家新聞雜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