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來的節目,為大家介紹園藝治療。這是一種在歐美國家已經發展了數十年,甚至上百年之久的輔助療法,藉由照顧健康植物的過程,來改善人的身心靈,近十年來,台灣也開始引進這種輔助治療,並在各個機構推廣,希望用大自然的力量,幫忙身心障礙朋友。學員回答得零零落落,老師們耐心地一再復誦。
<你好厲害,艾草,好 說一次,來,艾草,這是什麼,艾草。>
老師還握著小朋友的小手,一片片摘下艾草葉。
<艾草的味道,好,我們現在要剝,你看明芳老師喔,剝、剝、剝,好 現在換佑佑剝,佑佑自己剝。>
艾草葉一摘下來,有孩子就直往嘴裡送,老師也不會阻撓。
<都塞在嘴巴裡面了,好 沒關係,讓她吃,她在探索。>
[台灣園藝輔助治療協會
理事長 黃盛璘]
像艾草,它有艾草的味道,然後有它的,所以就會有嗅覺,剛剛搓一搓、聞一聞就是打開他嗅覺,然後去喝它,去吃它,就是一個嗅覺、一個味覺,然後去搓它是觸覺,然後栽種等等,就是整個,藉由這樣子一個活動,藉由艾草的一個活動,我們來打開,來打開他整個的感官世界。
<因為他不敢,他不敢,好 來,手,對,好棒,沒關係,好 再試一次,再試一次,不怕,不怕。>
有的學員是興致勃勃,但也有學員一摸就開始嚎啕大哭。
[台灣園藝輔助治療協會
理事長 黃盛璘]
你剛剛可以看到有些小孩會哭嘛,其實他是,可能是肢體上的不舒服,
不舒服就抗拒,對某些身心障礙的朋友來說,反應就是這麼直接,老師就要不厭其煩地,牽著他們的手繼續摸索。就在兩年前,專門招收身心障礙及發展遲緩兒童的,三峽日托中心,和園藝治療師合作,開設了國外已非常普及,在台灣才剛起步的園藝治療課程。
[三峽日托中心
教學督導 劉家蓁]
我們是每週上一次,然後每次基本上會依照小朋友不同類型,去進行課程,然後小朋友基本上這兩年下來,基本上對園藝課,他們是非常喜歡,對,因為可以接觸到他們可能不常接觸到的土,對,然後還有就是可以看到植物的生長。
所謂園藝治療,就是實際接觸植物、種植、管理等園藝活動,來紓解身心。園藝治療師設計課程時,就是讓學員對植物能夠有五感的刺激,實際嘗試,還能嘗嘗植物料理。
[台灣園藝輔助治療協會
理事長 黃盛璘]
我們就是運用各種的植物,它對我們人體的一種五感刺激,就是視覺、嗅覺、味覺、聽覺、還有觸覺,的這樣子的一個感官刺激,來進到,透過那樣子的一個感官,進到內心世界,然後去進行他身心靈的一種調整。
[三峽日托中心
教學督導 劉家蓁]
小朋友在透過感官知覺,基本上會提升他很多的一個技能,像是認知,然後老師也會帶語言,對,去認識植物,對,所以這個部分,還有就是社交的部分,他會和同儕有互動,所以這個基本上在各個領域方面,小朋友都可以去學習到的。
<左手拿著,左手拿著,來 右手幫我倒,倒土,蹲下來倒進去。>
為盆栽裝土,簡單的動作,有些小朋友做起來好吃力,但可以玩玩泥巴、澆澆水,大家都好開心。深知植物的療癒作用,即便是在寸土寸金的都市,也要在陽台上布置一個小巧的菜園。
[台灣園藝輔助治療協會
理事長 黃盛璘]
你一走出去,如果是晴天,你可以感受到太陽,然後一陣風過來,剛剛有飄一點雨,等等,那個是一個整體的一個大自然的氛圍這樣,那其實最終目的我們其實要連結大自然。
小朋友笑得開心,但蹲不下去怎麼辦,老師釘的小菜園,高低不同,就算肢體不方便,還是照顧得到自己種的菜苗。
[台灣園藝輔助治療協會
成員 巫芷菁]
因為小孩有的比較矮,有的比較高,所以我們這個花台就,有些做得比較矮,有些做比較高,這樣他們剛好手伸過去就可以照顧這些,他們種的菜。
每個學員的身心狀況差異大,課程就需要客製化、生活化,有時上園藝課程時,老師也會把「認字」安排進去,讓學員用摸、用聞、用看的,加深對字的辨別。
<這個是,高麗菜,高麗菜,這個是高麗菜喔,你可以摸摸看,對,高麗菜,高麗菜長這樣喔,高麗菜你可以,來 手打開,高麗菜,高麗菜。>
<是什麼,看清楚,看清楚再告訴我,要看清楚,看清楚,剛有講,看清楚,是高麗菜嗎,是高麗菜嗎,是嗎,如果是就舉手,是,對 高麗菜。>
課程結束了,小朋友熱情地給老師一個抱抱,但園藝治療師、社工與特教老師們仍留下來,回顧每位學員上課的情形。
<有看到她的笑,然後好像也有吃,對 對,然後她今天剝菜也剝得特別專心,對 我看她剝那個,剝得很好很順利對,所以我覺得,看到小雲有進步,對 有進步,有進步 對,她有進步,就是有進入課程。>
每個學員會有不同的反應,早在規畫課程時就被考慮到了,像腦性麻痺的學員,因為肢體的缺陷,可能碰觸或施力會有不適感,因此老師得設定好步驟,循序漸進地讓他們覺得自在,進而慢慢接受。
[台灣園藝輔助治療協會
理事長 黃盛璘]
每一個學員,我們都要訂他的一個學習目標,譬如說如果他,剛剛看到一個小孩一直哭,我們就訂他的目標就說,我們如何在第幾堂以後他可以不哭,那所謂不哭就是,他已經,他就不會是抗拒,而是接受。
事實上園藝治療起源於1810年代的美國,1920年代被納為職能治療的一種,二戰後,更被廣泛運用在退役軍人的心靈復健,一直到10年前,台灣才慢慢開始出現園藝治療課程。
[台灣園藝輔助治療協會
理事長 黃盛璘]
在國外的園藝治療是,等於是醫院可以開處方的,對,就是他如果覺得這個人,醫生如果覺得,他很適合進行所謂的園藝治療,那醫生就會建議他說,你去哪裡去接受什麼園藝治療。
而這樣的治療,被歸類為輔助治療的一種,協助傳統醫學上無法照顧到的心靈層面。
<照片提供 巫芷菁>
就在三年前,原本學商的巫芷菁,因緣際會認識了園藝治療,決定遠赴加拿大學習,並獲得加拿大園藝治療協會認證,成為園藝治療技術士。
[台灣園藝輔助治療協會
成員 巫芷菁]
在加拿大,他們是怎麼針對老人,因為我對老人還有兒童的族群,很感興趣,我想知道說,他們針對老人還有兒童的族群是怎麼去推廣園藝治療的。
回台後,巫芷菁就跟著黃盛璘,進一步實踐園藝治療,當時,巫芷菁又接觸到了,定居加拿大的芳療師郭若瑩,兩人也開始試著,將園藝治療與芳香療法結合。
[台灣園藝輔助治療協會
成員 巫芷菁]
在園藝治療裡面,我們也會用到精油,像我們有一個個案,他從一出生,他就沒離開加護病房,他是特殊疾病的一個小孩子,然後他甚至連眼睛都不能動,所以你說我如果,他要怎麼接受外界的刺激呢,有一個辦法,我們想到說讓他聞精油。
<點到這個有洞的地方,點兩、三滴就夠了,不用點太多。>
但何種精油才適合呢?他們試了又試,決定以台灣常見的檜木、芳樟提煉的精油為主。
[台灣園藝輔助治療協會
成員 巫芷菁]
其實我們台灣這些樹木精油,都很好,而且它們的殺菌功能都很強,它既然這個植物長在這邊,它要殺菌,表示它是針對這個環境的,那我們本地人用起來不是更好嗎。
[日本芳療協會
認證芳療師 郭若瑩]
你對這個東西就是熟悉,熟悉就有一種安全感,安全感就是一種保護,所以你會覺得說,就是這樣。
<從這邊打上來的時候它會跟著,跟著這樣跑,嗯 對,或者說有時候,如果他們更想要節省經費的話,通常我會把它放在門口。>
而曾受過日本芳療訓練與認證的郭若瑩,更引進了芳療空間的概念。
[日本芳療協會
認證芳療師 郭若瑩]
如果是用當地台灣的精油的話,可能更能夠讓台灣這種環境,這樣子就是,漸漸漸漸,怎麼講,比較冷冰冰的這種建築物的感覺,能夠加上一些活力和生氣。
<照片提供 郭若瑩>
芳療空間的設計,就是用天然植物精油來改變空間給人的感受,郭若瑩就曾為一個老人安養機構的室內空間,營造出戶外的感覺。
[日本芳療協會
認證芳療師 郭若瑩]
他們(老人)只要進到那個診療所,他幾乎是永遠都會在那裡,那所以他們希望說藉著一些,這些家具的就是改變,就是擺設的改變,和一些空氣中的就是那種氣味的投射,讓他有一些,好像走到外面自然的感覺,所以那個時候我用了是一些柑橘類的精油,然後讓他們有一些那種,比較接觸到陽光的那種感覺。
但市面上的精油,許多都摻有化學成分,未必對人體有益,巫芷菁和郭若瑩就在苗栗頭屋老家,開始嘗試種植無農藥無化肥的植物,自己來焗油。
[台灣園藝輔助治療協會
成員 巫芷菁]
精就是植物的精華,植物的精華你當然是,讓它(植物)在最好的狀態把它萃取出來,那是對人體是最好的,那當然你可以用慣行農法,不過我們不知道說,慣行農法他們用到的化學藥物這些,肥料或是那些,除草劑那些會不會殘留在這些植物裡面。
而這個不大的農園,也成為巫芷菁及前來協助割草的朋友,最好的園藝治療場所。
[台灣園藝輔助治療協會
成員 巫芷菁]
每個人需要的方法不一樣,像現在有一個大姊她幫我割草,她需要的,就是一個人的獨處,她覺得割草這個動作,對她來說是最具有療癒效果的。
事實上,園藝治療裡,就希望身心障礙者能親身走入大自然,近來,台灣園藝輔助治療協會,就在台北市象山山腳下,建置一個,專門提供給身心障礙者體驗的療癒花園。
[台灣園藝輔助治療協會
理事長 黃盛璘]
我們是希望他們走入這樣的空間,就可以感受到所有大自然的一種訊息,譬如說風,那土、水這些他都可以感覺到,然後再加上有一些蟲鳴鳥叫。
為了讓他們能夠自在地感受大自然,農場除了採用「樸門農藝」這項生態設計方法,更貼心地把步道整平,花床的高度提高,讓農場無障礙。
[台灣園藝輔助治療協會
理事長 黃盛璘]
現在我們在整的這塊,就是我們讓它,我們所謂的花床,架高一點,因為有太多的族群,包括老人都,要他們蹲其實都很困難,因為我們人的退化都是由膝蓋開始,那有很多的肢障朋友也都沒辦法蹲,所以我們就想說,好 那你不能蹲,那我們至少讓你可以站著或是坐著操作。
農場裡的花草植物,也不能隨意栽種,除了原生種、青草藥植物外,更順應四季種下當季的蔬菜。
[台灣園藝輔助治療協會
成員 巫芷菁]
像我們這邊的植物我們也要特別挑選過,有危險性,譬如說有刺的或什麼那些的,有毒的,盡量都要,至少要移除在,他們比較不容易碰得到的地方。
[台灣園藝輔助治療協會
理事長 黃盛璘]
蔬菜我們就會配合季節,因為蔬菜是非常配合季節的一種植物,我們利用植物的變化,來讓他們感受季節的變化。
手拿鏟子,鬆鬆菜園的土壤,種下一棵棵菜苗,或在教室裡,帶著學員認識、接觸植物,這對他們來說,不只是再好不過的職業,他們相信,大自然的力量,能夠撫慰、療癒每個人的心靈,甚至能夠彌補生命的缺陷。
採訪/撰稿 陳君明
攝影/剪輯 徐偉文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