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竹縣的大隘三鄉鎮,也就是北埔、峨嵋、以及寶山這三個鄉,在本月初展開了為期一個月的當代藝術活動,這個名為「秘密的源頭」的藝術節活動內容多元,包括了裝置藝術、樂舞、雕塑、畫作、建築…等,參與展演的藝術家們也是來自各地。因為這次的展演場地分散且區域廣大、還須追蹤活動地圖索引才能找到藝術展演的每一個地點,而增加了展演內容的神秘感,到底現代藝術在大隘各個客家庄裡會產生怎樣的火花,藝術家又是如何吸取在地的客家人文而發揮創意的,共同去體會這場美覺饗宴吧!濃烈異國風的輕盈節奏、柔美如絲的舞蹈身段,這是新竹縣大隘藝術節的藝術家兪瑞玲的迎賓舞。為期一個月的大隘藝術節,以散居大隘三鄉、且長駐的藝術家們為活動主角,並用各種不同的展演方式呈現藝術。
[藝術家
兪瑞玲]
我想我們時時刻刻都在做(藝術),每年都在做,大隘藝術節是透過國家文藝基金會這次他們專案的贊助。
在台北出生的兪瑞玲是本次大隘藝術節的演出藝術家之一,曾留學澳洲學習現代藝術,她的音樂、舞蹈、繪畫、裝置藝術…等各種表現皆極具個人風格,她說自己在三年前的某機緣下愛上了大隘這個客家山城,便決定長期定居在峨嵋水流東。
[藝術家
兪瑞玲]
曾經有一次我在洗澡,我剛來的時候,一次洗澡,在四月份,有一種蝶,它是剛剛孵化出來的,它會跑到、就是,它要吸收水分,她才會長大,然後那時候我在洗澡,我們的浴室是露天的,然後就有大概二十幾隻在我的身上,它就是停在那裡,她還不會飛,她就停在那邊就一直吸妳的水分,我覺得那一煞那是,讓我覺得說,哇!我要留下來、我真的該留下來。
兪瑞玲租屋進駐清河堂老厝後,便在這裡持續進行了三年的創作,老厝正廳處處是她的創意剪紙與抽象畫,側廳有她以地方農產-火龍果做為主題的創作,屋外最明顯的就是她以水杓妝點枯樹而成的裝置藝術,以及與創作夥伴搭建的仿古隘寮...,這些藝術表現方式對峨嵋這個山城而言可說前所未有,而她也對於在地的客家人文感到感動。
[藝術家
兪瑞玲]
在客家村,尤其在客家人的文化上面,我就看到他們對人與人之間的感情,當我們在這裡整理這個環境的時候,很多村民來幫忙,甚至於老人家,走進來,然後他們幫我們剪茅草。
愛上峨嵋的兪瑞玲時常邀請世界各地的藝術家朋友們前來大隘長駐,希望把這裡變成藝術村,三年來、她也認識了許多峨嵋在地藝文人士,在這次的藝術節活動中,以人物鉛筆素描創作做為展演主題的峨嵋在地畫家蔡仁宗,就是兪瑞玲的藝術同好之一。
<我覺得你這個不展示的話太可惜了,真正用完的在家裡,還有喔?可不可以把它通通帶來。>
從小就喜歡畫畫的蔡仁宗對於人像素描最為拿手,他的鉛筆都非常的節省使用、有些甚至畫到剩兩公分長,讓俞瑞玲感到欽佩,蔡仁宗說這算是客家人的環保習慣,讓俞瑞玲更感佩服的、是天生雙眼弱視的蔡仁宗在畫作上的認真態度。
[素描畫家
蔡仁宗]
我畫的是精細素描,就是素描裡面算比較細的,素描有好幾種畫法,有比較粗的、有線條、有模糊的、有用點的方法,很多種不一樣的,我是用比較細的。
貼近畫紙專注的作畫方式、讓蔡仁宗的畫具有極細膩的表現,平面畫紙上極簡的黑與白更傳達了人物的立體神情。除了繪畫專長,平時喜歡研究咖啡的蔡仁宗還發明了紫蘇咖啡、他的畫作就展示在自家咖啡店,站在地方產業發展立場,他對藝術節也有所期許。
[素描畫家
蔡仁宗]
能推出自己的藝術(作品),也是算一個賣點啦,若對這邊鄉間的文化而言,有時畫些鄉土的圖畫,鄉村的一些主題也是有,若說對這(藝術節活動)有什麼期望,就是希望能辦更長期點。
這裡是峨嵋天主堂,藝術節中的展演區之一,在室外可看到一座以竹筒製成的裝置藝術品、象徵大隘歷史的防禦意象,室內則以來自北海岸的藝術家-邱雨玟的「水姑娘」創作剪紙為展示主角,剪紙從天花板延伸到牆壁以及地板與玻璃窗,白天的陽光和剪紙似乎都變成了空間魔術師,把老天主堂變成跨越時空的夢境,在藝術節中擔任志工的峨嵋國小校長姜信淇,就對這些前衛又有創意的作品十分讚賞。
[峨眉國小校長
姜信淇]
我覺得她的作品,從少數看起似乎不太特別,更多量的展出後看起來就很賞心悅目,像原本天主堂的玻璃很髒、是固定的,所以後來便將玻璃都換掉,用大塊的玻璃把她的作品貼上,長期保留起來。
興建將近半世紀的峨嵋天主堂具有相當的地方代表性,神職人員撤出後這裡便成為閒置空間,因天主堂本體就具藝術與歷史價值,姜校長和在地人士便希望能將天主堂變成未來發展地方藝文的出發地。
在這次藝術節中,北埔鄉的南埔村也有自己地方特色的藝術展示。畢業於台藝大的藝術家郭昭吟,把油桐花做為創作來源,完成了一件透明霓裳、靜吊在南埔村的老穀倉中,把老穀倉變成了客家庄與現代藝術的對話空間;致力於愛鄉運動的南埔村長就很認同這種藝術與地方的結合。
[北埔鄉南埔村
村長 莊眀增]
若不了解作品與作者背景時,一開始看到可能會覺得、老一輩的人可能會覺得很突兀,因為一進去就看見東西吊在那邊,但是慢慢了解以後,就會發覺其實作者很用心,東西創作出來和現場的情形與空間可以互相結合。
除了白天各類展示外、夜晚的裝置藝術品也呈現了多元的樣貌,英國皇家藝術學院畢業的新竹人蔡筱淇和日籍同學吉川公野,兩人的專長就是裝置藝術,活動中兩人以台灣民間與農業社會常用的塑膠器皿做為創作主體,加上七百支放大鏡與光線投射,完成了一座位在藝術節總部的裝置藝術。
[裝置藝術家
蔡筱淇]
這次回來之後特別對我們客家的生活上所使用的用品特別有興趣,尤其是這位吉川先生覺得傳統的菜罩、洗菜籃、客家的食物也非常有興趣,所以這次做的作品是以他們的日常用品為主,也表示了一種客家文化、他們人民生活的節儉習俗。
象徵土地與人文的裝置藝術是本次藝術節的展演強項之一,這些現代藝術也表現出在地客家常民生活中的另一種可能的生命型態。
[裝置藝術家
蔡筱淇]
這次的作品希望表達了一種在這個灰暗的水泥屋裡面,帶來一種生命力,就像是作品從牆壁上爬了出來一樣,在跟觀眾互相溝通,也用了七百多枝的放大鏡,還有裡面、作品身體裡面這些客家的習俗、文化、還有器具。
這次藝術節活動的裝置藝術品群、讓各個展演點變成了跨越時空的橋樑一般,來到台三線的台三藝術聚落創作基地-龍鳳饡二樓、這座名為「秘密的源頭」的作品,是以不鏽鋼製成的南埔水車創作,就是希望給觀眾一個歷史的回溯想像。基地一樓的餐廳,是龍鳳饡全家的畫作展示區,非常有繪畫才華的古乘乾說,自己和家人的創作能力,全是受到在地的影響。
[畫家
古乘乾]
從我全家人來說,可能是因為都是住在廟口旁邊,住在廟口旁邊的話,就接觸得到很多元的文化,廟口常會辦活動,有神明的活動、有人文的活動、有做生意的活動,所以他們從小、像我兒子從小就會跟著我畫圖,看了很多的東西,用畫作來紀錄。
「藝術其實是可以是很平民的」、北埔的在地人古乘乾如此說,這也是來自台北的俞瑞玲想傳達給所有大隘鄉親的一種在地藝術村的觀念。
<該聚落總共有數戶人家,包括江夏堂三合院、陳永釗陶藝工作室、台灣著名俳句女詩人李秀惠宅…>
曾接受NHK專訪、聞名於日本詩界的台籍日語女詩人李秀惠,對於大隘在地藝術村概念也是非常認同,她對兪瑞玲的藝術生活態度更是讚賞。
[日語詩人
李秀惠]
雖然我不太常跟著她(俞瑞玲)那樣奔波,可是真的很讚美她,犧牲很多,她不是說她拿到了誰的薪水才去做、不是,自己打發自己,她還採野菜來吃,哎呀!怎麼過那麼苦啊,我會這樣想。
[藝術家
兪瑞玲]
你摸著你的心跳,聽到你的心跳,你感受到你的心跳,你每一個呼吸,也包括你的每一個眼神,都可能是藝術,都是在當下,就在那一剎那間,你就會發現什麼是藝術。
過去旅居世界各地學習現代藝術的俞瑞玲,最後選擇落腳大隘的小山村裡,紮紮實實的愛上了這個客家庄裡的所有,她認為、人生一切都是藝術,簡單生活、體驗生命,每個人都可以成為藝術家;為期一個月的大隘藝術節,給了大隘鄉親全新的視野,也給了外地民眾對大隘的一番新感受,而在這個藝術村裡將接連而來的精采故事、其實才開始進行著呢!
採訪/撰稿 李一凡
攝影/剪輯 彭晉祿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