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投縣信義鄉神木村多年來歷經颱風豪雨的蹂躝,尤其四年前莫拉克颱風來襲最為嚴重,早已不適居住,兩年前在社會各界的捐助下,上百位居民遷居到南投市茄苳腳永久屋,雖然住的問題解決了,但謀生問題一直存在,大部分青壯年都還是選擇往山上跑,平常住在工寮裡,有颱風或假日才回到永久屋與家人團聚,長此以往也不是辦法,因此部分居民成立了產銷班,想藉著租用永久屋旁的台糖農地,發展新的產業,一同來了解神木村民的新生活。
眾人圍著老師,人手一本筆記,抄下每個步驟,南投市神木社區的居民,這一個月來,每天早上都聚在廚房,一起上客家美食烹飪課。
[南投縣神木產銷班
班長 侯圓中]
我們現在在辦客家的風味餐,我們現在,現在有請老師來教,我們希望說,接下來我們產銷班要來做風味餐的時候,能夠慢慢來培養我們自己的實力出來,現在在做這方面的,你像說我們做風味餐、做擂茶,這都是我們客家的特色。
想學客家風味餐,就是因為神木社區的居民,想藉此招待外來的遊客,讓遊客品嘗居民種的蔬果。
[南投市神木社區
理事長 黃劍鵬]
最主要還是說,從社區的產業,看要怎樣銜接山上的產業來做,能夠拿出來社區裡面賣,這才是作為輔導最重要的重點,像我們可以在社區做,以後可以做風味餐,如果有辦法做風味餐就可以銜接山上的農民的菜,可以拿來煮給遊客吃,這樣才有辦法是一個良性的循環。
位於八卦山南端茄苳腳的神木社區,兩年前為了安置,信義鄉神木、同富望美和羅納等,四村的八八風災災民,由紅十字會認養,興建了118戶永久屋,由於住民多為神木村民,為了感念神木村那棵護佑村民的近千年神木,新社區入口也移植了一棵樟樹,因此社區又被稱為神木社區。
[南投縣神木產銷班
班長 侯圓中]
南投縣議會新建大樓,重建的時候,要砍掉的樹,把這棵樹留下來,移到我們神木村來,我們神木社區來,現在就是變成我們社區的新地標。
[南投縣神木村
村民 古彎妹]
當然好,別人蓋好給我們住當然很好,不用怕發生水災。
能有安全無虞的房子住,許多居民都很惜福,也很感恩,然而社區裡平時卻很少居民,只見老人與小孩,大部分的中壯年其實都不住這裡。
[南投縣神木村
村民 古彎妹]
(年輕人大部分外出工作嗎),對,(這邊工作比較少嗎),是啊,就這比較麻煩點,(工作比較少),(年輕人沒辦法住在這)要不然住這邊是很好。
由於大部分的住民長期在信義鄉神木山區耕種,就算如今神木村因為年年災情不斷,居民被迫遷下山,政府也不再重建公共設施,聯外道路常常中斷,但為了生計,他們都還是克難回到山上工作,為了減少舟車勞頓,平常就住在山上的工寮。
[紅十字會南投支會
社工員 許馨尹]
因為山上都是務農,那他們原本賴以維生的就是務農,那還是得回山上原居地去,所以就只剩老年人在這裡。
像在神木村出生長大的鍾文卿,從小就在山上種茶、果樹等,務農可以說是唯一的技能,因此,就算自家的茶工廠早被土石流摧毀,他仍不放棄山上的製茶工作,畢竟不務農,全家大小就只能喝西北風。
[南投縣信義鄉神木村
村民 鍾文卿]
在山上,我們為了生活才在這山上,要不然大家都想到都市比較熱鬧,下山找工作,在山上做習慣了,到山下找工作,難找啦。
事實上,兩年前神木社區永久屋落成時,政府就曾協調,把相鄰的台糖土地租給神木社區居民,然而10公頃大的土地,由50戶居民承租,每戶居民只能承租兩分地,僧多粥少,只能抽籤外,農地又位在台地上,缺水灌溉,根本難以耕種維生。
[南投市神木社區
理事長 黃劍鵬]
主要是這10公頃土地,並不是我們生活的主要來源,最主要的還是說,你每戶分到兩分地,但是兩分地不夠種,不夠種 要賺到錢,很難。
[南投縣信義鄉神木村
村民 鍾文卿]
台糖有地,那一個人才分到兩分地,兩分地,它又有限制說要種什麼,作物都有限制啊,對,至今應該還沒有人靠這生活吧。
也因此,由25戶農民組成了產銷班,共同承租了其中5公頃農地,再和知名的鳳梨酥業者簽約,希望能保障農民的收入。
[南投縣神木產銷班
班長 侯圓中]
五公頃的土地,我們現在在種鳳梨,因為我們種鳳梨就是跟鳳梨酥業者在簽約,它們提供技術,還有品種,它保證價格來收購,所以我們產銷班就目前在種鳳梨。
[南投縣信義鄉神木村
村民 鍾文卿]
兩分地種鳳梨,鳳梨最好的收成,要18個月才開始收成,一分地才收6千元,18個月才收成6千元買鹽巴都不夠喔。
雖然部分居民不看好鳳梨產業,但產銷班長卻不放棄,開始著手,把神木山區種植的梅子,和八卦山此地的鳳梨結合,研發新式的餅乾,要讓觀光客同時吃到他們新舊故鄉的滋味。
[南投縣神木產銷班
班長 侯圓中]
我就想到我們山上種梅子,很多梅子,這種很好的健康食品,在參觀鳳梨酥業者後,它只有一個鳳梨酥,它發展一個,整個社區的產業,能夠帶動起來,所以一個靈感,我希望說,將我們山上好的農產品帶下山,還有結合我們這邊新社區的特產鳳梨,我們希望,就新舊故鄉的兩個特色產品結合在一起。
神木產銷班不只想要推出屬於自己的農產加工品,更要把目前委外烘焙的工作都搬回社區,讓社區媽媽負責,甚至還要打造百香果觀光果園,讓遊客可以採果,又可以吃到客家風味餐,隨手買到居民種植的農產品,侯班長說,為的就是,不要再讓下一代回到山上去了。
[南投縣神木產銷班
班長 侯圓中]
我相信,我們這樣做的話,能夠把產業在這邊落地生根,我們下一代,才可以安居樂業在這邊生根下去,不然的話,現在大部分的居民,還是回山上去工作,那就失去我們遷村的真正目的。
跟隨上一代人的腳步,神木村民從玉山山腳遷徙到八卦山腳下,雖然目前社區旁,可耕種的台糖土地只有5年租期,隨時都可能被南投縣政府收回作為他用,但神木居民仍珍惜這得來不易的機會,想為下一代人尋得新生活。
採訪/撰稿 陳君明
攝影/剪輯 徐偉文
- Oct 18 Fri 2013 15:23
354集-神木社區新生活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