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53-104集(2008年) (151)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土地公又稱伯公,是台灣民間信仰中,最普遍的眾神之一,因為人們認為伯公是地方行政神,保護鄉里安寧與平靜。因此,尤其在鄉下地方,隔不了多遠,就有一座伯公。也就因為和民眾很親近,在伯公信仰中,常常也會反映當地的歷史演進,或是先民的心靈需求。這次要帶大家到台中縣的石岡鄉和東勢鎮,了解像是感恩水圳賜水,而發展出的水頭伯公。反映希望多子多孫,在伯公廟裡供奉伯子。甚至因為先民建造的堤防,看似一條鯉魚,而得名鯉魚伯公。台中縣石岡鄉,舊名石岡仔,位於大甲溪中游之通谷地帶,開發於清乾隆年間。在飽受九二一的摧殘後,這幾年致力發展觀光。境內一萬六千餘人口,客家人佔了五成多。而淳樸的小鎮裡,大約有四十多座的土地公廟,因此常常可以看到茂盛的大樹下,伴隨著伯公廟,有簡樸 原始 華麗等各式樣貌,在聚落中守護著土地。

客家新聞雜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近年來受到中國大陸大量木雕入侵下,導致苗栗三義的木雕工作者已減少許多。而二十年前聞名歐美的公館鄉精緻陶瓷,也曾是苗栗最具規模的產業之一。鼎盛時期,整個公館曾有多達兩、三百家的陶瓷廠,而今公館的陶瓷廠只剩下個位數,陶瓷和木雕這兩種地方產業都日漸萎縮,有經營業者就想出變通方法,來留住傳統產業,現在三義和公館兩地不約而同出現了彩繪DIY的店家,他們堅持自產自銷,不進口中國產品,再加上自己的無限創意,畫出新商機

客家新聞雜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桃園縣新屋鄉的笨港國小是全國唯一的客家漁村小學,學校抓準鄰近海邊的地理環境優勢,大力推動海洋教育和生態教學,於是海天一片的笨港灣成了學生的自然教室,豐沛的潮間帶生物成了學生的教材,老師帶著學生探索家鄉生態資源,架構網站、出光碟,讓學生更深入了解自己生活的地方,不只如此,愛護家園保護生態的觀念還延伸到了整個笨港村,大人從小孩身上感染了愛鄕氣息。在笨港灣,我們不只看見大海蘊含的豐沛生態,更看到一段「從在地出發,喚起愛鄕情懷」的海岸人文故事

客家新聞雜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目前國內國中小學的許多棒球隊,正面臨到經費不足、隨時可能解散的命運。即使棒球號稱是台灣的國球,王建民在大聯盟的精彩表現,也讓台灣人深感驕傲,稱之為台灣之光。但是台灣國內的棒球培育,在軟硬體資源無以繼力的情況之下,讓球員欲以發光的棒球生涯因此夭折。到底基層棒球設施場地的貧瘠,透過鏡頭,來到新竹峨眉及桃園觀音,先來看看我們國內的基層棒球運動,出了什麼問題。

客家新聞雜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在東勢大甲溪畔,自天福橋下游到東勢橋這一段的河川地廊帶,將近十一公里長的水利地上,因為取水利便、土質優良,自日據時代起就是一個重要的水果產地,也讓東勢鎮賦予了水果之鄉的美名,生產的水梨和葡萄等水果遠近馳名。至今,三百多位農民所賴以為生的廊帶土地,今年初水利署第三河川局卻表示,為了維護公安與水利法、大甲溪沿岸種植的果樹與工寮全都非法,雖然農民自認在這裡,有繳租金與使用土地於法有據,但是最近所有工寮牆上,又被貼上第二次強制執行的公告,現在農民們各個如驚弓之鳥,深怕畢生辛勞一夕間化為烏有。這裡是從今年一月、就已公告要拆除所有地上物及果樹的東勢天福橋與東勢橋間河川地廊帶,在這裡長年種植果樹的農民希望留住自己的工寮與果樹,還成立自救會到處陳情,但水利署四月初還是再次貼上了公告,表示若不自行拆除地上物就將在四月中強制執行。

客家新聞雜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錢秋華在台灣的事業,是代理歐洲高級家飾與家具,但她努力賺錢,卻是為了遙遠的泰北孩童。受到「異域」一書的影響,二十年前錢秋華先後在泰北,辦了溫暖之家、懷恩之家、滿堂之家三間育幼院,為流落泰北邊境、無依無靠的孤兒,建立了溫暖的家。錢秋華最關心的就是教育問題,她知道教育是孩子的希望,接受教育才有機會擺脫貧窮,所以她非常願意把錢花在教育上。帶您一起來感受這段「台灣情.泰北緣」。

客家新聞雜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自1997年台灣實施休耕政策以來,目前每年約有廿幾萬公頃的農田申請休耕,但12年來休耕政策卻衍生出許多後遺症。農田開始出現嚴重的蟲害,農民失去勞動的目標,農地上建起一棟棟的豪華農舍。從農委會的示範計畫中,已經看到了休耕政策帶來的問題,休耕政策是不是也到了須要調整的時候了?最近農委會在宜蘭三星、台中大安及苗栗後龍地區,推行了一項農業經營專區的示範計畫,主要目的是希望有效利用農地,降低休耕廢耕,減少農地非農用比例,這樣的計畫是否會改變台灣的農地利用政策?

客家新聞雜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一項傳統技藝失傳,一段傳統記憶也就隨之消失,高雄美濃的「油紙傘」也是。1924年紙傘的製作技術從中國引進後,在四十餘年的興盛期後,到了1960年代,洋傘量產,紙傘慢慢地蕭條沒落。又因為老師傅的凋零,及後無繼力,使得美濃紙傘榮景不再。看到日本,在1974年所訂定了「傳統工藝產業振興法」,全面性地保護與振興地方傳統工藝產業,讓日本傳統工藝得以代代相傳、薪火不絕。日本可以,台灣難道不行嗎?如詩如畫的田園風光,還有走入歷史的舊菸樓,象徵「惜字 重文」傳統的敬字亭,已經走過兩百多年歲月,醒目而又巍峨俊秀的東門樓。具有濃厚客家氣息的美濃小鎮,可以說是南台灣,熱門觀光景點之一。自然 人文與藝術交織出的資產,也讓這裡出現不少代名詞,「油紙傘」就是其中之一。不過,這個八十幾年的地方傳統手工藝,現在似乎也走在,傳承與保存瓶頸的十字路口。

客家新聞雜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泰北的孤軍後裔,許多孩子因為父親戰死成了孤兒。一位台灣女子錢秋華,二十年前為泰北難民成立育幼院,前前後後花了好幾千萬,只希望能藉由教育,幫助這些孤苦的孩子脫離貧困。記者走進異域,造訪泰北94個義胞村。這星期先來了解,泰北孤軍與其後裔的故事。

客家新聞雜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現在用相機、攝影機紀錄生活,留下影像日記,相當普遍。但在四十年前,相機很罕見,更不用說攝影機了。完整紀錄台灣五、六○年代的影音畫面,非常珍貴,而且還是一位外國籍牧師所拍的。來自挪威的牧師尤約翰,因為傳教深入台中東勢各角落,拍下民國五十七到七十年之間,客家居民生活和農耕的情形,最近還剪輯成紀錄片,送給東勢鎮民。挪威與台灣,相隔半個地球之遠,尤約翰把他生命中最燦爛的青春歲月,給了東勢人,不僅為這個第二故鄉的朋友,帶來心靈的喜樂與安定,更留下珍貴的文化資產。

客家新聞雜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國內的公共場所像火車站、捷運站、機場等地方,都看得到公共藝術作品,有些是雕塑、有些是壁畫,有各種不同類型的表現方式,當然其中也不乏客籍藝術家的創作,剛通通車的高雄捷運就有一件超大型的公共藝術作品、是由美濃的藝術家朱邦雄所完成的,來一趟公共藝術巡禮。

客家新聞雜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無家可歸的街友,即使在進步城市,也是難以避免的社會現象。街友的產生,具體而微呈現出社會個人、家庭,甚至整個社福、就業體系的漏洞,如何減少遊民的產生和降低遊民生活的風險,台灣似乎需要好好重新思考。在外國有人發起街友平安報、搭帳蓬給街友棲身,台灣據統計也有一萬多名街友,台灣又是怎麼處理街友問題呢?人安基金會創辦人曹慶,打造了一座苗栗農場,讓原本在街頭流落的街友到農場養鹅、種菜,自給自足,帶您來看看,他們怎麼做的。 人聲鼎沸的菜市場,人潮、車子來來往往,之間不時傳來叫賣聲,背心只要三十元,一瓶飲料只要十元,比外頭便宜一半,只看這個媽媽馬上整箱搬回家,在這個什麼都漲價的年代裡,這裡似乎成了婆婆媽媽撿便宜的好地方。

客家新聞雜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隨著台中市的發展,一件件頂級的豪宅建案,也在台中的許多重劃區裡出現。一般人很少注意到,在這些豪宅之中,卻隱藏著許多數十年,甚至上百年的老夥房屋,無論是台中市南屯區水碓聚落的劉家、永定里的黃家或是西屯區港尾里的廖家,都是兩、三百年前來到台中市定居開墾,從他們的夥房聚落,我們可以看到台中市開發的歷史。但是這些老房子現在正面臨都市計畫的衝擊,即將被拆除,透過我們的鏡頭,共同來關心,在都市快速發展下的老房子,未來會是什麼命運?

客家新聞雜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萬物都來漲,豬肉售價也是。照理豬肉漲價,養豬業者應該更有賺頭,外界也質疑有人哄抬價格。不過豬肉漲價,養豬業者並沒有實質獲利,因為肉價調漲是起因於飼料漲價,養豬戶其實並非如外界想像,有那麼好的利潤,就連批發商也叫苦連天。原因就是這波的漲幅,還是無法反應成本,怪不得農委會跳出來澄清,同時強調不應調降的立場,對消費者而言,以後要吃到便宜的豬肉,恐怕有點困難。到底養豬戶和批發商們,遇到什麼樣的經營困難?

客家新聞雜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八音樂團在老一輩鄉親稱之為「鑼鼓班」,八音的形成起因於客家先祖,從中原南遷至華南丘陵的過程中,不斷地融合了各地的民俗音樂,卻仍保留了客家族群原有的音樂主體,因此客家八音對於客家族群是深具意義的。在北台灣的「揚聲八音團」就是個相當受到肯定的八音樂團,團員有像已經六十幾年專業經驗的八音師父范揚城先生,另外還有能吟唱傳統客家山歌與小調,並擁有電機博士的黃永達教授等多人,各個成員都有著自個最拿手的領域與專長。今年初春,揚聲八音團走了一趟後山,在花蓮縣巡迴演出了十場表演,場場也都受到了後山鄉親的熱烈回響。初春假日、花蓮縣客家民俗會館來了將近百位客家鄉親,大家排排坐、聆賞著客家傳統樂曲。演出中的客家八音樂團是來自台北市的「揚聲八音團」,這個樂團是第一次來到花蓮地區做巡迴性的演出,有些當地的客家鄉親也是第一次欣賞到他們的音樂。

客家新聞雜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台南縣楠西鄉鹿陶洋的江家聚落,是全台最大的單姓聚落,立庄迄今已有二百八十五年的歷史,而以江家為主體的宋江陣更是赫赫有名,但大家所不知的,江家是由福建詔安縣井邊二都遷台,屬於客家人的一支血脈,這禮拜的「似客,是客」系列報導,要到南台灣這個庄頭,也讓大家欣賞鹿陶洋的宋江陣這個特殊的民俗技藝,並討究鹿陶洋人口外流的問題。

客家新聞雜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不論是辦公室的燈管,還是家中的電燈泡,上面幾乎都寫著「旭光」兩個字,這是有五十四年歷史的台灣日光燈公司、最自豪的品牌,位在新竹縣竹東的廠房則是半個世紀以來,台光公司最大的生產線,不過在農曆年前突然宣布關廠,無預警資遣了三百多位資深員工,說是資遣,員工不但沒領到資遣費,連資遣前的工資都沒下文,大家過了個難過的農曆年、還得面臨中年失業的困境。付出了青春血汗的勞工,對資方態度非常不滿,展開長期抗爭,希望老闆拿出良心,付出依法該給他們的錢

客家新聞雜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稻農收割稻穀,賣給糧商,再賣到消費者手中,從稻田到餐桌的過程中,不少台灣好米在糧商手中成了「混血米」,不僅消費者吃不到台灣好米的優質口感,更讓稻農賺不到合理利潤。這樣長期不利於生產者的產業結構,因此有越來越多的稻農走向自產自銷這條路,還有農民合組「台灣稻農公司」,要爭取生存空間,打破傳統的稻米銷售體制,帶您一起來看看,本來只會種稻的農民,怎麼創意來賣米。

客家新聞雜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根據內政部的統計,台灣去年每五對新婚夫妻,就有一對是異國婚姻,目前外籍和中國籍配偶高達39萬1千人,除了中國港澳、還有越南、印尼、泰國、菲律賓等國家的外籍配偶,台灣在不知不覺已經變成一個小聯合國。台灣已經進入多元化的社會,如何協助外籍配偶、盡快適應台灣生活,是刻不容緩的課題。整體而言,台灣的外籍配偶家庭,大多屬於經濟弱勢族群,如果能夠透過完善的職業訓練,幫助外籍配偶找工作,這樣,不但能幫助外籍配偶快速融入台灣社會,另一方面也能幫助家庭經濟

客家新聞雜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南投縣飼養水鹿已有百年歷史,國姓鄉南港村,更是這項產業的發源地,水鹿數量為全台之冠,年收益達1億3千多萬元。當地也發展出一種特殊的信仰 「鹿神祭」。已經擴大舉辦的鹿神祭,今年是第八年。特別的是,這次選在九二一大地震,曾掩埋289頭水鹿的九份二山舉辦,鹿農除了感恩鹿神,並悼念亡故水鹿,顯得特別有意義。而國姓境內有四分三比例的客家人,為了讓鹿神祭內容更豐富,也首次把客家文化融入其中。三太子神將威風凜凜,為神農大帝的神轎開路。隊伍所到之處,鑼鼓喧天,鞭炮聲響不停。

舉辦第八年的南投國姓鹿神祭,為期四天的活動,由神明繞境揭開序幕。沿途可以看到居民在自家門前,準備簡單的供品,在隊伍來到時,手持清香誠心祭拜,祈求神農大帝保佑闔家平安,諸事順利。

客家新聞雜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Close

您尚未登入,將以訪客身份留言。亦可以上方服務帳號登入留言

請輸入暱稱 ( 最多顯示 6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標題 ( 最多顯示 9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內容 ( 最多 140 個中文字元 )

reload

請輸入左方認證碼:

看不懂,換張圖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