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用相機、攝影機紀錄生活,留下影像日記,相當普遍。但在四十年前,相機很罕見,更不用說攝影機了。完整紀錄台灣五、六○年代的影音畫面,非常珍貴,而且還是一位外國籍牧師所拍的。來自挪威的牧師尤約翰,因為傳教深入台中東勢各角落,拍下民國五十七到七十年之間,客家居民生活和農耕的情形,最近還剪輯成紀錄片,送給東勢鎮民。挪威與台灣,相隔半個地球之遠,尤約翰把他生命中最燦爛的青春歲月,給了東勢人,不僅為這個第二故鄉的朋友,帶來心靈的喜樂與安定,更留下珍貴的文化資產。<影片提供:尤約翰牧師>
<今天晚上上帝在這裡,如果我們有信心,上帝不會離開我們。>

孩子們精心打扮,用客語演出聖誕戲劇。
在夥房裡頭排排站,專心唱著詩歌,這些孩子不是西瓜皮的髮型,就是夾上小髮夾的整齊短髮,旁邊還有穿著學校卡其制服的孩子,一邊看著他們的表演,一邊跟著唱和,

手拿歌本,帶著一副超大鏡框的眼鏡,大夥在教堂裡唱著聖歌,這可不是復古派對,這都是民國五十五年從挪威來到台中東勢鎮傳教的基督教牧師尤約翰所拍攝的影像,當時傳教並不侷限於教會裡頭,傳教士常常到居民的家裡、工作的地方拜訪,因此當時東勢居民在柑橘園工作、插秧耕作的情形,也一一被尤約翰牧師所紀錄下來。

[尤約翰牧師]
我們很喜歡這樣就去拜訪他們的家裡,工作的地方,這樣也是可以表示我們對他們的工作也是有興趣,很看重,這(影片)都是非常的努力在那裡做他們的工作。

[東勢鎮民
張劉滿娘]
以前我爸還在的時候,他(尤牧師)有過來的時候,會跟他去田裡,幫他拍很多照。

[東勢鎮民
王雲輝]
尤牧師看到我們在插秧就到處去看,幫人家拍照,我們就會耶,非常興奮。好辛苦喔,耶,呵呵。

<照片提供:尤約翰牧師>
<影片提供:尤約翰牧師>
在當時被拍照或是被錄下影像,都是令人興奮許久的一件事情,因為民國五、六零年代的台灣,很少有人擁有照相機或是攝影機,也因此像這樣被完整保留下來的影像史料相當罕見,尤約翰不只拍攝傳教狀況,還融入當地人的生活中,用他的八釐米攝影機,拍下當時傳統市場的熱鬧情景。單車、行人往來的街道,攤商在地上擺攤,有人買雞、有人買香腸,是東勢居民過年前準備辦年貨的熱鬧氣氛。

[尤約翰牧師]
能拍這樣的日常生活,我感覺很有氣氛,回想到那個時候,人真的非常親切。

從民國五十七年一直紀錄到七十年間,東勢人的人生大事幾乎都成為尤約翰取材的攝影畫面,不管娶親的結婚喜悅,或是親人過世辦喪事的悲傷難過,婚喪喜慶、喜怒哀樂通通被尤牧師收錄在影片中。

[尤約翰牧師]
因為那時候就跟著我們這邊的人生活,有喜樂的事,也有喪事,有工作,有什麼玩樂,都拍下來,很有幫助,很有意思。

沒有專業的拍攝手法,也沒有花俏的剪接技巧,顆粒粗大的影片畫質,卻細膩又忠實的呈現出五、六零年代,東勢客家庄的生活面貌。

[尤約翰牧師]
我一來,我有新的眼光看這些,因為我知道你如果在一個地方住的太久了,你感覺好像沒什麼稀奇的,所以我開始的時候,我有拍很多照片,也是有電影(影片),所以現在我們看很有價值。

[東勢鎮長
葉玉錦]
我國小三、四年級,他(尤牧師)就來中嵙里傳教,傳福音,把我們客家庄記錄起來,不管是民俗活動、像是建醮、過年,很多節慶,他通通都用相片拍下來,不管是幻燈片或是紀錄片也好,讓我們這一輩的人有很多很多的回憶。

從外國人的新眼光紀錄下東勢人的老視野,尤約翰總共拍了三百多張黑白照片和數十捲影帶,在退休之後,花了六年時間把保存完整的歷史影像剪輯成紀錄片,送給東勢鎮民。一幕幕流轉的舊影像,就這樣流進東勢人的腦海中,也一併勾起往日記憶。

[東勢鎮民
朱森堂]
黑頭髮變成現在白頭髮,他從年輕到現在沒有長大啦,縮水囉,沒有長大,縮水囉。

[東勢鎮民
王雲輝]
尤牧師對每個人都很好,他還會講客語,很厲害,how are you ,how are you,他們外國人來就會這樣講how are you,我們就耶,跟他打招呼。

[東勢鎮民
張欽睿]
他每次來都會帶照相機,幫小孩照相,小孩總是很喜歡他。

[東勢鎮長
葉玉錦]
一(尤牧師)像上帝派來的天使一樣,幫助你照顧你,他太太是醫生,貧苦人家來看病也不收錢,像看到你穿的比較破爛,也會從國外寄衣服給你穿,我們沒錢可以上幼稚園,他(尤牧師)寒暑假會幫我們開課。

很多東勢居民對尤牧師的印象,都是個對人親切、很會講客家話的外國人,其實當時剛到台灣,尤約翰也是語言、文化不通,只能靠著第三者的翻譯來傳道。

[尤約翰牧師]
因為傳道,我覺得用客語很重要,所以我學客語後,我就慢慢的用客語來傳福音,所以我就常常在做見證、講道理時,就問客語這個字怎麼講,他就教我,所以我講道理的時候,他就教我,我就向他傳教,就是一個溝通的方式。

尤約翰向東勢客家庄的人們傳福音,東勢的客家人向尤約翰傳客音,相互交流之下,尤約翰不只客語說得好,生活習慣更是完全融入客家庄。

[尤約翰牧師]
很喜歡(吃客家菜),我們在家,雖然現在我們住挪威,我太太跟我還是每天都炒中國菜吃,用筷子吃飯。

東勢人好客熱情的性格,更是讓尤約翰始終備感窩心。

[尤約翰牧師]
我常常我在街上,有人看我,平常就是會說你好,雖然我不認識他,但是我看到他看我,當然我就會跟他打招呼,他會想說奇怪怎麼會有個外國人在走路做什麼,我說你好,然後他會說喔你會講喔,然後就開始講話了。慢慢就有認識。我覺得東勢人很容易和他做朋友。

<你好 你好,好久不見。你開這個店的時候我回挪威去了。>
<你好你好,好久沒見了。>

雖然尤約翰在民國七十年就離開東勢,但人情味十足的客家庄,讓他在離開後的二十七年間,仍如同候鳥般定期回到東勢,走在街上,還常常遇到許多熟悉的老朋友熱情打招呼,

<你好,你好,平安平安,好久沒看到你囉,二十多年,有三十多年喔,你幾歲了,七十歲囉,你呢,八十歲喔,你有八十歲喔,八十三歲囉。>

回到東勢,尤約翰有時也會到老朋友家拜訪,和他們話家常,回憶彼此共同的往事。像張太太的娘家就是尤約翰牧師到中嵙里傳道的第一戶人家,對尤約翰來說,意義特別重大。

<我記得你常常請我們來吃飯,你煮的豬腳,好吃的很。等一下在這裡吃個家常飯菜啦。>

在熱情邀約下,一頓豐盛充滿人情味的客家大餐,馬上開動。

<豬腳,喔好吃的。有客家人的味道嗎?有喔,實在是標準的。標準的客家的味道。>

嘴裡咀嚼著熟悉愛吃的美味,伴隨如同親人般的深厚情感,恐怕是到哪都找不到的幸福滋味,也難怪七十歲的尤約翰願意每年專程從挪威飛到台灣來。

[尤約翰牧師]
我覺得在東勢生活很好,所以我每年都會回來,還是每年都會回來,等於這是你第二個故鄉,是的,一定的,我也很高興,我的太太的想法也是這樣,小孩也是這樣,我現在七十歲了,往後看,我感覺上帝帶我們來到東勢,在這個地方,我年輕力壯的時候,都放在東勢這個地方,是我的福氣,因為我在東勢學到很多事,在我一生之中是很寶貴的經驗。

樸實的分鏡底下,有著對照顧人群的博愛;簡單的剪接技巧,流露出對東勢山城的細膩情感,來自挪威的尤牧師踏上台灣的土地,為上帝指派他的神職任務奉獻,也因此和東勢人結下永生難忘的一世溫情。

採訪/撰稿 宋宇娥
攝影/剪輯 蔡裕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客家新聞雜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