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北的孤軍後裔,許多孩子因為父親戰死成了孤兒。一位台灣女子錢秋華,二十年前為泰北難民成立育幼院,前前後後花了好幾千萬,只希望能藉由教育,幫助這些孤苦的孩子脫離貧困。記者走進異域,造訪泰北94個義胞村。這星期先來了解,泰北孤軍與其後裔的故事。
民國三十八年國共內戰,國民政府戰敗,部分國民黨大軍退到滇緬邊境,組成游擊隊,在這裡建立反共勢力,準備伺機反攻,沒想到緬甸政府二度向聯合國控告我軍入侵,政府只好在民國四十二年、五十年兩次命令軍隊撤回台灣,但是因為國民政府認為泰緬寮山區戰略地位重要,於是密令精英部隊留守,卻沒想到這一留,這群人和他們的後裔從此回不了家,不得已在泰北落地生根,後半生卻仍失根飄蕩。 但即使流落異域、生活困苦,但到處可見的華文春聯、華文招牌,和可聽到居民用華文交談,知道了,他們的內心,仍然對中華民國,有著一份深厚的情感。


<電影「異域」畫面>殺呀、殺呀

槍林彈雨中,一群從中國大陸撤退到泰緬寮邊境的孤軍,為了反共復國大業,顧不得自己的性命,努力衝鋒陷陣、奮勇殺敵,這是「異域」的電影片段,也是真實發生在59年前的故事。

<那時候他們運送食物的照片在這邊,他們是用飛機,然後用降落傘這樣送下來的。>

位於泰北美斯樂的義民文史館裡,清楚的記載著當年孤軍的奮戰歷史。

<電影「異域」畫面>
這群國共內戰時撤退到泰緬寮山區的國軍,後來組成游擊部隊,在這裡建立反共勢力,他們之中有百分之九十的雲南人,百分之五的潮洲人,還有部分客家人。

曾經擔任游擊部隊南昆指揮部參謀長的涂剛上校,是廣東蕉嶺的客家人,現在定居在泰北清萊府的美塞,他清楚的記著當年戰爭的情形。

[游擊隊南昆指揮部參謀長
涂剛上校]
當時國策是反攻大陸,反共抗俄,反攻大陸,我們當時的活動地區就是緬甸,緬甸和雲南交界,所以滇緬邊區,金三角的邊緣,一直延伸到緬北。

當年的年輕小夥子,如今已經是個頭髮花白的老人家了。涂剛笑說,年輕的自己,敢衝不怕死,原本人在台灣的他,是自願請調到緬甸薩猛參加游擊部隊的。

[前游擊隊南昆指揮部參謀長
涂剛上校]
當時我在台北被徵求願不願意,我們知道參加游擊隊願意去,死在台灣沒有用,自己又沒有負擔,沒有家累,軍人的性格要去哪裡都可以。

<真的歷史情形,除了我沒有第二個人知道,你是活歷史,能說我才說,過去不能說,過去一說台灣就完了。>

<電影「異域」畫面>

現在住在美斯樂、今年92歲、曾經擔任五軍參謀長的雷雨田將軍,說出當年滯留泰北反共軍的孤立無援。過去緬甸二度向聯合國控告孤軍侵占國土,美國堅持台灣撤軍,否則停止一切對台灣軍事經濟上的援助,政府只好命令軍隊撤回台灣,但是密令,撤老弱、留精幹。

[前五軍參謀長
雷雨田將軍]
不撤要躲三個月,所以這個地方那時候是森林地帶,沒有人、沒有路,我們在這裡躲三個月,躲到現在躲了四十五年。

[前游擊隊南昆指揮部參謀長
涂剛上校]
像我們那時候年輕力壯,你想回去,他絕對不會讓你回去。自己也知道,沒有被叫回去,就留下來。

<電影「異域」畫面>
雷雨田將軍、涂剛上校被留了下來,沒有跟著大批軍隊撤台,他們留守邊區,擔負著光復中國大陸的重責大任。不過這個時候,中華民國政府也在國際情勢的壓力下、公開宣布未撤台的軍隊與政府無關,和他們切割關係,他們成了被政府宣告遺棄的孤兒,變成一群沒有國籍的人。

[前五軍參謀長
雷雨田將軍]
台灣對聯合國說,不撤退的部隊是台灣不能控制的部隊,台灣不承認,台灣不能公開承認,所以我們也不能靠台灣了。是這個道理啦,所以台灣也不敢過問,一過問,美國就要停止對台灣援助,台灣就完了。

目前孤軍和後裔主要居住在泰北94個難民村裡,現在稱為義胞村,分布在清萊、清邁、密豐頌、達、帕夭、北碧等地。

[救總泰北工作團
多守仁]
這裡是一個榮民之家,我們以前的老兵,軍人眷屬住的地方,以前這裡都是茅草屋。

來到美斯樂的榮民之家,看到因為戰爭而受傷的老兵,令人鼻酸。56歲的趙家富是在緬甸出生的孤軍第二代,他的腳是被地雷炸斷的,然而相較於那些戰死在山區,連屍體都找不到的人來說,他還算是幸運的。

[榮民之家
趙國富]
這個就是戰爭的時候受傷的狀況,你這個是打仗受傷的呀,對,打仗,踩到地雷,打哪一個戰役受傷的?考柯考牙。

[榮民之家
趙家旺]
我的腳也是義腿,右邊,拉起來,這個是義腳,裝上去的義肢,這個都是戰爭犧牲的啦。

孤軍和他們的後裔今天能夠合法居住在泰國這塊土地上,全是他們用鮮血換來的。他們協助泰國政府剿共,前前後後參與了差不多五十次的戰役,終於在1981年的考柯考牙戰役,徹底擊敗泰共,取得泰國身分,落地生根做起華裔泰人。
[劉正東]
今年豐收啦,這是豐收的喜悅啦,伯伯,你種田種多久了?差不多退役以後就一直在種田嘛。種幾年了?種到現在應該二十多年了。

比起那段顛沛流離,一直在打仗的日子,在田裡忙著採收洋蔥的劉正東笑著說,有土地,生活變得踏實多了。問起他過去幫忙泰國剿共、換取合法居住權時的心情,他說…

[劉正東]
如果說不害怕是騙人的啦,想想看上戰場,要死人要流血的啦,不怕是假的啦,這一戰打不贏的話,我們雲南人沒有生存的地方了,所以我們只有拼命去打啦。

<電影「異域」畫面>
戰亂時在緬甸出生的劉正東,雖然從來沒有踏上過中華民國的國土,但是他的內心仍然對中華民國有著一份深厚的情感。對於自己身上流著中華民族的血液,卻必須流落在異鄉,劉正東心裡有一些遺憾。

[劉正東]
我一直希望我自己應該是中華民國的國民啦,像我現在拿到泰國真正的身分了,但是我心裡面還是念念不忘的,什麼時候能夠讓中華民國承認我們是他的子民啦。

<記者STAND>
走入培英中小學,就可以看到禮義廉恥四個大字,以前孤軍在哪裡落腳,就會在哪裡蓋一間中文學校,傳承中華文化。

<ㄅ,請跟老師讀,ㄅㄆㄇㄈ。>

在泰北幾乎每個義胞村、都有一所華文學校。過去不論生活多苦,孤軍們只要找到地方落腳,就會想辦法開辦華文教育、教育自己的下一代。

[培英中學
校長 沈慶復]
大概有七、八年了,這個教室到雨季是漏雨,冬天是冷的就這樣上課,如果說氣候溫一點,蚊蟲就叮了。

沒有牆的教室、窗戶的玻璃破了、黑板也斑駁了,有些教室甚至連椅子都沒有,泰北的孩子就在這樣克難的環境下上課,但是培英中學校長沈慶復卻說,現在的教室比起早期會漏水的茅草教室已經好太多了。

<這句話裡面要有貢獻這個詞語,我不知道貢獻是什麼意思。>

<記者STAND>
這群小朋友正在上中文課,在泰北上中文課是很克難的,有的教室就像這樣、連門都沒有,還有他們用的課本就像這樣,常常要收回來再傳下去。

[大同中學
老師 王麗]
我們這些課本收起來以後,還要給下一屆的同學用,像這個課本其實用很久了,連皮都沒有?對,這個是書皮掉了,裡面還可以用。

泰北的孩子們唸書的環境和條件比台灣差,但是他們非常努力學習,白天他們不但要到泰文學校上課,清晨和晚上他們還得趕到中文學校上中文課,常常是摸黑出門、又摸黑回家。

[泰北建華中學
前校長 羅秋昭]
我第一年去的時候,看到很多父母,拉著小孩去學校,學生一邊走一邊閉著眼睛,五點多睡覺最好的時候,但是爸爸媽媽想說,有機會讀書不讀,以後怎麼樣呢?拉都要拉著去讀呀,想一想也很可憐

不但要上泰文課、泰北的孩子還要額外上華文課,他們一天上課時間超過十二小時。然而長期在泰北義胞村進行救援工作的救總理事長葛雨琴相信、這樣的辛苦絕對值得,因為她認為教育是、幫助泰北華人脫離貧困最好的方式。

[中華救助總會
理事長 葛雨琴]
會中文會泰文,他們找工作也容易,待遇也高,甚至比泰國大學生畢業的待遇都不差。所以我們覺得在這裡延續華文教育是非常重要的,一個是實際問題,一個真正是中華文化的延續。

騎著馬走在崎嶇的山路上,現在看來或許是有趣浪漫的,在過去戰事吃緊的年代,卻全然不是這麼回事。過去因為軍事考量,泰北義胞村個個建在窮山僻壤的山區,要田沒田、要水沒水,連生活都成問題,隨著時代的改變,美斯樂義胞村,利用天然環境的優勢,努力轉型開創新局面。位於美斯樂的義民文史館、榮民之家、段希文將軍墓也靜靜說著孤軍在異域奮戰的過去。

<記者STAND>
美斯樂是有名的孤軍義胞村,他們打著孤軍大本營的名號,要努力發展觀光,從拿槍打仗,到拿鋤頭做農事,現在他們又要發展觀光,做服務業,他們走出悲情,要走自己的路。

[興隆茶店
老闆娘 王春秀]
以前是客人不太多,最後變成像是旅遊聖地的時候,就是旅遊區以後,客人比較多起來,老外也來了,就是這樣慢慢來。

過去的軍事要地,如今變成有名的觀光勝地。到處都是茶園、茶店的美斯樂,努力擺脫難民村的形象,走出自己的特色。分佈在山區的義胞村,擁有好山、好水、好故事,發展觀光或許是一條可行的路。

採訪/撰稿 詹淑雲
攝影/剪輯 范群宏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客家新聞雜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