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受到中國大陸大量木雕入侵下,導致苗栗三義的木雕工作者已減少許多。而二十年前聞名歐美的公館鄉精緻陶瓷,也曾是苗栗最具規模的產業之一。鼎盛時期,整個公館曾有多達兩、三百家的陶瓷廠,而今公館的陶瓷廠只剩下個位數,陶瓷和木雕這兩種地方產業都日漸萎縮,有經營業者就想出變通方法,來留住傳統產業,現在三義和公館兩地不約而同出現了彩繪DIY的店家,他們堅持自產自銷,不進口中國產品,再加上自己的無限創意,畫出新商機<尖尖的向前、對對…哇!來戴帽子,喲!你真的是荷蘭人!你看那邊。>

戴著荷蘭小白帽、穿上荷蘭服裝和荷蘭木鞋,一群來自台北的遊客開心變身荷蘭人。在苗栗縣三義鄉老街的一間店裡、幾個遊客興奮穿戴著由店老闆從荷蘭帶回來的帽子和服裝,不過腳上穿的木鞋則全是在地自製的,這家店名叫「旁古拉」的木鞋彩繪館讓人乍聽以為是外語中譯,其實是以三義原生種魚類-蓋斑鬥魚為名、算是非常在地,而店老闆也說、因為自家對荷蘭文化有興趣,才開了這家店。
[木鞋彩繪館
老闆 林文清]
我覺得荷蘭文化是很有趣的東西,所以我想了解荷蘭人到底日常生活文化是如何,所以、後來我看見一篇文章是介紹荷蘭,前年我想創業時,在想該用什麼創業,荷蘭木鞋又和三義雕刻有關,應該可以做,認為可以做、有這個想法後,我買了機票就去荷蘭學。

林文清的木鞋彩繪館位在三義舊街巷內,以前這附近還是三義傳統木雕店的主要分佈區域,而這家彩繪館卻是用全新的觀念結合木雕特色做複合式經營,在彩繪館一樓的木鞋展示區附設了歐式餐飲區、整體環境極富現代感,而二樓就是全家大小人都適合一起同樂的木鞋DIY區域。

<我們先上底色,底色的話、可以把需要的顏色放調色盤裡面先上顏色這樣。我怎麼回事?藍?來,我再教一下,是不是調得太均勻了?你調的不均勻啊!>

彩繪館老闆娘葉惠珺正在指導一個小客人如何彩繪小木鞋底色,這一隻隻可愛的小木鞋是專門用來彩繪的,也是很受歡迎的裝飾品,老闆娘說、DIY畫木鞋是有一定困難度,讓客人開心作畫才是最重要的。

[木鞋彩繪館
老闆娘 葉惠珺]
我剛開始教的時候其實我比較害怕,因為我對那流程剛開始不是那麼熟,可是我在教了半年以後之後就是心裡想小孩子在、他們就是開始在畫的時候,並不強調他畫得漂不漂亮,是讓小孩子從繪畫中得到那種快樂,那他自己的創意是最重要的。

彩繪木鞋的第一步是上底色,彩繪館提供各種不同顏色的廣告顏料讓來客使用,不管是上什麼顏色都能讓原本木色的小木鞋變得截然不同。畫好底色後讓木鞋自然風乾,或用吹風機吹乾還可以乾得更快。

<變熱熱的,還是熱熱的,過去啦!坐過去啦!>

為了不弄髒未乾的木鞋,彩繪館製作了金屬木鞋支架,讓彩繪的客人更容易上色。等底色全乾了之後就可以開始在木鞋上構圖了,有人仔細模仿彩繪館裡的成品來上色、也有小朋友把木鞋畫成一輛紅色消防車,各種不同創意都可以在這裡自由發揮,彩繪館老闆有時候還會把客人的作品放在網站上

[木鞋彩繪館
老闆 林文清]
要是有看到畫得很漂亮的,就會拜託客人是否可以讓他的木鞋放在我的網站上,像有兩雙鞋畫得特別漂亮,一雙是畫梵谷星夜那幅畫的木鞋,另外一雙鞋的作者是世貿的彩繪繪畫師。

<我們加黑色好不好?我畫一筆然後你自己也要畫一筆好不好?>

大家一筆一筆認真畫下來,讓一隻隻小木鞋都穿上了新的彩衣。

[遊客
王羽柏]
很好玩!那個畫得很有感覺,有什麼感覺?很有創意的感覺。

[遊客
傅憶香]
帶小朋友過來這邊,給他自己去創作一些想像力,然後小肌肉的發展還有他的想像的空間啊,然後老師也會跟他指導啊,我想他一次會比一次更進步啊。

[遊客
涂玉珍]
覺得今天畫著個木鞋好不好玩?好玩!來媽媽講一下,我覺得他這個因為他鞋子本身要上底色的時候可以訓練他的專注力,像他平常是很好動的,那我覺得他在那一刻、在畫的時候就很專心的塗那個顏色,我覺得這個對他不錯、對他蠻好的。

<老闆、完成了!麻煩幫我上一下亮光漆,好,謝謝。>

小木鞋表面的色彩構圖全部畫好並且風乾後、就可以把木鞋送到烤漆機房裡給林文清上亮光漆。

[木鞋彩繪館
老闆 林文清]
最好就是說,在塗這個顏色漆的時候、不要那麼厚,沒有那麼厚它就會比較快乾,乾快一點這亮光漆也會比較快乾。

把裝飾用的DIY小木鞋漆上亮光漆後、小木鞋的色彩就可以變得更加持久,另外、可用來穿著的大木鞋,在製作與上漆的流程上雖都大同小異,但製作細節又比小木鞋更講究。在烤漆機房裡的這台林文清特別定製的烤箱,所有噴好亮光漆的大木鞋最後都是拿到這邊處理,為了不製造環境污染,林文清還購置了一台空污處理機,光在這間機房的投資就超過百萬,不過他說最辛苦的還是製作木鞋的鞋型技術部份。

[木鞋彩繪館
老闆 林文清]
外型做出來之後就要挖洞,挖洞就是挖這個洞,挖洞後就要拋光,這挖洞也是用一樣的模子來做,拋光這部分看起來很簡單,看起來這樣而已其實不簡單,剛這個是還沒挖洞前的,其實這不只是搓搓砂紙而已,粗砂紙、中砂紙、細砂紙做出來的、不是,其實這做了八道才變成這樣,沒那麼簡單做,尤其這裡面不太好弄。
雖然木鞋的雛型粗胚在三義就能夠訂做,但每雙木鞋鞋洞都是林文清自己以機具和人力努力刻出來的,去年底彩繪館開幕前、林文清眼看館內的展示木鞋屈指可數,只好每天日夜趕工,才有了現在的木鞋數量規模。

<OK了是嗎?OK之後我們盡量把這兩條線拉成這樣子,對、差不多這樣。>

老闆娘正在為所有來客講解小木鞋的中國結打法,這個步驟完成後、客人就可以把這一雙自己完成的獨一無二DIY荷蘭小木鞋裝盒帶回家去了。

<來!我們往前面走啊、來我們貴賓來往前面,我們在等你們、來!盡量往前走…>

一群來自新竹縣竹北市的老人院的老人和志工遊客們、正在苗栗縣公館鄉的一家陶瓷觀光工廠裡參觀,現場導覽員帶領他們全場認識陶瓷的產銷過程。

<這個就是燒第一次素坏,這素胚好之後呢、我們要給它上顏色,顏色上上去之後燒出來然後上一層透明的釉。>

今天竹北老人院這一團在陶瓷廠的行程除了參觀陶瓷產銷過程外、最重點的就是讓客人自己發揮創意的陶瓷DIY活動。

<等一下挑作品、拿到作品,我們就可以開始畫,畫的時候、麻煩阿姨,不要畫太濕喔、畫乾一點。>

遊客們認真聽著導覽員的解說之後、大家挑選起自己想要DIY的原色陶瓷,準備等會大顯身手。

<我們這邊大家都一樣啊…那裡那些身體,放著、放著,放在這邊我來,看身體大家一樣。>

[遊客
鄭瑞香]
你覺得好玩嗎?好玩、好快樂,真的返老還童,這個憶童年啊,童年的時候就是這麼玩大的。

[遊客
黃秋琳]
成就感?有啦,就是你剛剛說話的很漂亮,就還蠻高興、蠻開心的,對啊、以後比較敢畫畫了。

<唸山歌還是唱山歌、會唱山歌喔?唸啦!唐山過台灣,沒帶到錢,沒半點錢啦!唐山過台灣…>

因為今天的DIY來客是來自竹北的老人會客家鄉親、觀光陶瓷廠的業務經理特地來到DIY教室和老人家們用客家話話家常,大家也不知不覺的一一完成了自己的DIY作品了。

<這是你畫的喔?這是奶奶畫的,她這個還蠻有創意的..>

把自己畫好的各種DIY陶瓷作品以吹風機吹乾後、作品就宣告完成了,這家位在公館鄉五榖文化村的觀光陶瓷廠的業務經理說、他們以DIY做為觀光路線主力,主要還是因為陶瓷傳統產業已難以生存的緣故。

[觀光陶瓷廠
業務經理 湛榮金]
以前做的陶瓷產品叫做生活裝飾陶瓷,專們外銷到歐美國家,因為這種產業大部分都是手工做的、手工作的,所以我們也知道,目前台灣的大環境工資很高、工資很高,慢慢的像這種手工產業,就沒辦法在我們台灣生存了。

過去在公館鄉、苗栗市、銅鑼鄉等地,最多曾有多達四百餘家的陶瓷工廠、陶瓷工業可以說是相當重要的地方產業,而現在在公館鄉仍在營運的陶瓷廠則僅剩下個位數,這家已近四十年歷史的陶瓷廠除了變身為觀光工廠以外、也拓展了客家風味餐飲與特產銷售,複合式的營業模式每每能夠招來許多遊客。

<爺爺快點!啊…好厲害喔!再前面一點啦!再前面一點啦!他們年紀有六十五歲以上了、你要更優待一點啊!>

來自外地的老人家在觀光陶瓷廠的套圈圈遊戲裡,老老少少大家無不玩得童心未泯、開心不已。不管是三義的木雕還是公館的陶瓷、已漸漸失去競爭力的傳統產業只要在在地鄉親的巧思之下,還是可以闖出一片天地,也可以見得、傳統產業拼觀光的大方向,只要求新求變,老文化絕對能夠走出一條屬於自己的路。

採訪/撰稿 李一凡
攝影/剪輯 彭晉祿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客家新聞雜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