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客家庄,大家總說要吃客家菜,現在客家菜越來越多樣、精緻,卻不見得是客家庄的常民食物。因此美濃日前舉辦了野食節,將原本不起眼、沒人要種,卻最有生命力,也最能代表農村在地特色的野菜,像野蓮、學菜、尖瓣花等,介紹給遊客認識,也讓大家體會農村對大自然、對生活的態度。美濃的人文景觀及客家風情,令許多人流連忘返,這裡還有許多在地限定的野菜,讓遊客感到相當新奇。

<這是我們美濃的尖瓣花,有看過嗎,非常特殊的,而且現在這個時期還不一定有,所以這個是現在暫時去收購的,沒有幾個,(這要怎麼煮)然後裡面有食譜,裡面有食譜。>

[遊客
王偉兆]
這種野蓮,我們中部很少,看到(覺得)很奇怪,剛剛在那邊路旁看到,(心想)奇怪湖裡不知道種什麼東西,結果原來是這種野菜。

[遊客
劉秀霞]
農民很辛苦地種,那我看到那麼多的菜,很高興啊,要買回家送給親戚朋友。

[美濃鎮農會
總幹事 鍾清輝]
我們美濃人尤其客家人,本身就是從農業開始出發的。還有我們要行銷野蓮的時候,我們就希望說,是不是透過我們本身的文化,我們賣的不只是這項產品,還有對客家來講,(是)有特色的,有意義的一項蔬菜,所以我們才會想說,又配合我們美濃農業的轉型。

多年來,美濃已成為著名的觀光景點,這次搭配當地特有的農產,以具有在地風土特色的飲食文化,呈現農村自然的生活態度。

[美濃鎮農會
總幹事 鍾清輝]
希望藉這個(活動),來結合我們的觀光休閒旅遊這方面的部分,讓人覺得,美濃有那麼好的農產品,有那麼好的農業條件,原來它也有那麼客家特色的文化,可以讓我們的農業,跟我們客家文化創意產業,可以做一個結合。

美濃野食節,主打的農產品就是野蓮。這種水生植物,每當到了採收季節,農民必須半蹲,將野蓮連根拔起,再在池水裡左右擺盪,先清除一些雜草。但這樣還不行,細小的雜質,得慢慢去除。

[美濃鎮野蓮農
鍾德瑩]
野蓮差不多在夏天太陽很大,炎熱差不多兩個多月(能採收),冬天比較久,冬天的太陽比較沒那麼(大)要三個月,三個月,三個半月(能採收)。

既然是野菜,就無須太多的技術,只要有良好的環境,野蓮就能自然生長。

[美濃鎮野蓮農
鍾德瑩]
(照顧)要注意的,首先不要讓福壽螺(入侵),福壽螺很會吃,所以後們第一點不要讓福壽螺(入侵),第二不要讓它(水池)長浮萍,這樣讓它慢慢成長就可以了。

目前美濃種植的野蓮面積,大約50公頃,年產值高達1.5到2億,這都居全國之冠。

現在美濃的野蓮農,大約有200人,而後續清洗所要投入的人力,更是好幾倍。所以野蓮這項產業,也造就了很多的就業機會。

[美濃鎮農會
總幹事 鍾清輝]
很多外籍新娘嫁來我們美濃,其實對農村婦女就業方面來說,她們在清洗野蓮的過程之中,也造成她們很大的收入來源。

要料理野蓮,最能吃到原味的方式,就是清炒。把野蓮和薑絲、蒜頭、豆醬,一起大火快炒。翠綠的顏色,令人食指大動。

或是把紅蘿蔔絲、木耳絲、吻仔魚,一同放入湯鍋裡,勾芡之後,加入野蓮段,就是一道野蓮創意料理。

[美濃鎮農會推廣股
股長 鍾雅倫]
也可以做成那個類似翡翠羹的樣子,因為我們的野蓮綠綠的,漂在上面很漂亮就對了。

美濃的特色野菜,還有這個福菜,當地人也稱作學菜,料理方式和野蓮一樣,跟薑絲、蒜頭還有豆醬,一起拌炒。

另外這個叫尖瓣花,一樣是大火快炒,就能吃出美味。

[美濃鎮農會推廣股
股長 鍾雅倫]
野蓮以前它是生長在我們中正湖裡頭的一種野菜,現在有專門的人在種,福菜的話,它是生長在,我們美濃有耕田,稻旁邊的一種野菜就對了,尖瓣花它很特別,它也是一種野菜。我們美濃人最常吃這三種菜,所以我們把它取名叫美濃三寶。

除了美濃三寶之外,其實在美濃的田間小路,或是草叢裡,都可以找到很多的野菜。

[美濃鎮家政班老師
黃麗香]
白鶴靈芝草,它是一種,它的花像一隻鳥,一隻白色的鶴,很像一隻鳥,它的功用是,夏天的時候,來燒青草茶喝的,它會生津止渴,而且降肝火。

<來這個是龍葵(烏鈕仔),它是一種可以當野菜吃的,它的,它的花是這種,小小的,花是這樣子,它有結果實,它的果實成熟的時候,是一種紫色的果實。因為它這個是野生植物,所以它有植物鹼很多,所以要汆燙以後吃比較好。>

<這個(是)馬齒莧(豬母奶),它的口感,它有分紅骨的,有分白骨的,這個梗,就是它的莖有分白色的跟紅色的。它的口感吃起來,當野菜吃,它要汆燙過以後,它吃起來的口感是酸酸的。>

這些野菜,雖然不是美濃的特產,但卻是長久以來,跟美濃人生活息息相關的植物。

[美濃鎮農會推廣股
股長 鍾雅倫]
我們美濃人跟大自然環境,其實就是共榮共存,像我們感冒的時候,奶奶會煮蕺菜給我們吃,蕺菜就是我們,還記得SARS(的時候),有一種草叫魚腥草很有名,其實就是我們說的蕺菜。

美濃的飲食文化,充分反映出傳統生活,所以野食節的舉辦,除了推銷美濃之外,也希望其他的鄉鎮,可以試著回頭看看,自己的常民文化,是否能夠透過包裝打造出不一樣的特色。

[美濃鎮農會
總幹事 鍾清輝]
今年我們美濃來推這個(野食節),跟客家相當有淵源的作物,能夠做一個帶頭的作用,希望每一個客家的鄉鎮,都找出自己最有特色性的一個產品,來結合給外地人了解這樣的文化。

原本沒人要種的野菜,更能代表大自然的生命力,從農村的「野菜」出發,了解農村對大自然、對生活的態度,也讓人對觀光,有不同的角度與體驗。

採訪/撰稿 羅弘昇
攝影/剪輯 陳靖維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客家新聞雜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