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代更迭,都市發展,老舊的建築和事物漸漸消失,還能從哪裡來探尋歷史的痕跡呢,元智大學在地多元文化課群,規畫了4條走讀路線,帶著年輕學子,一步一腳印的來認識學校的所在地,中壢。


 

 

當初在戰後的時候,桃園縣政府的兩家的公務員,一個是王的王家,一個是姓廖的廖家,他們一個是楊梅的客家人,一個是觀音的客家人,這兩家,他們就搬到中平路故事館這個建築物裡面來,然後在這邊生活了大約一個甲子的時間。

下著雨的早晨,元智大學的師生來到了中平路故事館,這裡以前是公務員的宿舍。故事館離火車站僅僅300公尺,所在地是中壢非常熱鬧的商圈,1950年代,附近沒什麼建築物,在房子裡就可以看到火車站。

[元智大學通識教學部 講師
張泓斌]
他們在房間裡面,從窗戶看出去,因為前面沒有什麼房子,所以看過去就看到,就可以看到車站,火車來的時候也可以看得到。

特別的是,在其他的日式宿舍,像這樣的窗戶較為少見。

[元智大學通識教學部 講師
張泓斌]
這窗戶就是上面有方格,然後是不規則的形狀,這個窗戶,住這邊的兩家人就說,以前的時候,沒有什麼電燈,就是白天的時候,他們就在,會坐在這邊讀書。

館內這區,陳設得很有古早味,重現出早期的生活感。

[元智大學Egret工作隊 成員
陳思瑜]
這個地方是之前他們的廚房,然後你可以看到這裡的擺設就是一些比較古早味的碗盤,或是他們之前會釀一些,需要釀製的東西的甕。

就連腳底下,也有玄機。

[元智大學Egret工作隊 成員
陳思瑜]
玻璃底下展示的是他們這裡之前用的煤,就是燒火的東西,然後像左側這個屋瓦的話,就是他們之前屋頂上留下來的屋瓦。

鬧區裡的日式房子,見證了周圍景觀的變遷,跟隨老師的腳步,繼續來到這有三棟日式建築的壢小故事森林,同樣令人思懷古之幽情。

壢小故事森林這個地方,其實它原本的名稱叫做,中壢國小的教師宿舍。

[元智大學通識教學部 講師
張泓斌]
這裡是1917年蓋的,是大正6年,到現在也有100年的歷史了。
而這三棟房子的結構和外觀都不同。

[元智大學通識教學部 講師
張泓斌]
這個沐樂居是,它就是傳統的日式建築,然後就是,可以看到就是木頭的雨淋板做的,然後它的屋頂是日式的黑瓦,那後面這兩棟是,它的屋頂主要是台式的紅瓦。

中壢國小是中壢地區最早的小學,中壢有許多小學都是從這分出去的,而修復後的宿舍,有了不同的利用,也讓人能更加親近。

[元智大學通識教學部 講師
張泓斌]
這間就是當展覽,或者是做美術教室這樣的用途,那那間是,主要是,也是有展覽,或者是做親子閱讀的空間。

這個警察宿舍是建於1941年,也就是昭和16年的時候,那個時候已經是接近是,日治時代的末期了。

來到下一個點,壢景町,這裡是警察宿舍群,2013年登錄為歷史建築。

這一間就是比較大的,因為這一間當初就是,是說是(分)局長的宿舍。

宿舍群裡的這一棟,特別大、特別高,尤其床之柱還特別粗。
越粗的話,你們就可以看得到他們在這個地方、這個中壢地區,是有多大的社會,多高的社會階級,那還有一個特點就是,你們可以看到這根柱子它是檜木,台灣檜木。

[壢景町企劃專員
黃 薇(客籍)]
然後再來就是它這一棟的建築物,它的格局特別,就是我現在坐的地方就是應接室,那這是在中壢區其他地方看不到的,應接室它是在接待貴賓,然後也是在這整個日式建築中,唯一一個和洋混合的地方。

壢景町整修後,在去年底正式開放。

[壢景町企劃專員
黃 薇(客籍)]
這個園區有三棟,然後有中壢事件常設館,它就是對應到我們當時中壢分局,它當時1977年的時候的中壢事件,然後這一棟的話,中壢分局長宿舍,我們平常是作為演講、音樂會,或研討會、讀書會的地方。

希望路過的人,不只看建築,也能知道這裡發生過的故事,做個有記憶的人。

偌大的空間,展示著車票、帽子等鐵道相關文物。

[桃園藝文陣線 理事長
劉醇遠]
這個空間是80年的鐵道倉庫,以前是放茶、和放米的,現在我們整理起來,就變成一個藝文的空間,讓年輕人來這裡演戲、辦展覽。
老倉庫更是一路見證,鐵道和地方的發展。

[桃園藝文陣線 理事長
劉醇遠]
以前講到中壢,很多人就想到這裡沒有故事、沒有文化,我們很想要有一個地方可以介紹,介紹我們中壢的文化給其他地方的人知道,所以說現在,有這麼好的地方、這麼大的空間,有一個鐵路的倉庫可以去讓人家知道說,中壢以前的,怎麼發展到現在的。

[元智大學通識教學部 講師
張泓斌]
現在有年輕人,有桃園藝文陣線在這裡做營造,做一些推廣的文化推廣的活動,這四個地點串聯起來就可以呈現,就是我們覺得能夠充分呈現這裡,中壢這個地方的,所謂的在地文化記憶。

[元智大學 學生
王采翊]
就是平常如果經過的話,就不太會注意這裡有什麼景點之類的,但是透過學校的訪談就是帶我們來這邊介紹,就覺得說,就是發現中壢不一樣的地方。

[元智大學 學生
黃雨淇]
以前就只是經過而已,然後就是想都不會想,然後就直接走掉,但有這次就還滿了解,喔,原來這些地方在做什麼,然後這些歷史是怎麼樣。

[元智大學 學生
鄭湶澤]
那元智大學雖然是在中壢區,它是算在中壢區,但其實我在念書的時候,其實沒有很常來到中壢車站附近,那經過今天早上這一系列的課程,讓我可以了解到中壢的在地文化特色。

繁華鬧區中,老建築靜靜矗立,承載著這個城市的故事。

[元智大學通識教學部 講師
張泓斌]
因為現在就是經濟快速的發展,所以現在市區能夠留下這幾棟老房子,是對我們來說,是很好的事情,很欣慰的事情。

或許你曾經就這麼從旁經過,卻沒有機會好好了解,屬於這裡的在地生活記憶,有了這些故事,這個城市會更有溫度。

採訪/撰稿 林秋伶
攝影/剪輯 江長銘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客家新聞雜誌 走讀中壢
    全站熱搜

    客家新聞雜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