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美術的謝承諺當完兵後,決定回苗栗老家開一間畫室,這間畫室很不一樣,課程創作題材結合家鄉環境,並配合節氣及國內外不同節慶與文化發想課程,他希望孩子們在生活中能發現平時常被忽略的美好事物,也能發揮無限創意。


 

 

因為今天我們想說要做雨後春筍,剛好今天下雨,然後我們要做竹筍跟竹林,對,所以我想給小朋友認識一下,竹子的部分。

苗栗返鄉青年謝承諺在家中附近竹林,尋找上課的教學材料,在教學前先場勘,所有準備工作一點都不馬虎。

[畫室老師
謝承諺(客籍)]
有時候,可能想教案會想比較久,因為,可能配合,時令,要有那些課程,然後準備的部分的話,那如果是比較難一點,像竹子剛好家裡附近有,那時間就會比較短,那可能是要特別去買的,就會要花比較久的時間,對。

這裡是謝承諺的老家,也是他所開的兒童畫室,老家旁環境清幽,有田園有竹林,這樣的自然環境,是他創業開畫室最得天獨厚的條件,而這間畫室,也是他小時候的創作小基地。

[畫室老師
謝承諺(客籍)]
其實小時候也不知道,美術班是什麼,反正爸爸、媽媽叫我去考,那我就去考,那考上了之後,就一路,美術班,往上升,然後也都在做相關的工作,(所以以前你都窩在這裡畫畫是嗎),對對對,畫到很晚。

[相片提供 謝承諺]
小時候愛畫畫的謝承諺,對大自然的事物充滿興趣,因此許多創作和題材,都和大自然有關,畫風也相當獨特。

[畫室老師
謝承諺(客籍)]
我都在玩那些泥土,或是很喜歡植物,很喜歡動物,那我覺得相對於玩具,那些東西,其實更真實,因為玩具可能是,塑料的,你怎麼摸 它大概就是那個樣子,但是泥巴,它有它的觸感,樹皮它有它的觸感,如果你沒有去,真正觸摸到的時候,你只是看照片是沒辦法感受到的。

從小在遊戲中學畫,後來在美術班老師指導下,他才發覺原來藝術創作的素材可以相當多元,間接影響到他後來教課的方向。

[畫室老師
謝承諺(客籍)]
因為國小那時候,摸到各種不同的媒材,我才,那時候,才發現說,原來石頭也可以作畫,沙子也可以放到畫裡面,那我之後的課程就會,盡量安排可能是,有半立體,或是加了,其他媒材進去。

好來,我要考你們成語囉,好,有聽過雨後春什麼,雷,春雷,還有呢,筍,一個植物的名字,今天你們要做的啊,筍,筍,喔,沒錯。

謝承諺大學畢業後,原本想投入設計工作,而他回想起從小學習環境,在自己家鄉就有這麼好的環境,不如就開一間畫室!

地底下這些,這些叫做竹編的東西你覺得,它是,它的竹子的根莖葉,哪一個東西,根根,根是不是,因為它在土裡面,有人說它是莖,好,好,那我告訴你們,它是它的莖,它是它的地下莖。

從戶外導覽實際接觸竹林,更將竹子竹筍等相關素材搬進畫室,讓小朋友觀察,而這天要做一個竹筍造型的立體創作。

[畫室老師
謝承諺(客籍)]
我們有買真的竹筍給他們觀察,他們是上面比較深,下面比較淺,那它們,還有哪些顏色,那可能它上面這邊是有帶一點綠色,雖然說它是咖啡色,但是它這邊是有帶一點綠的,希望他們可以觀察到這些比較細微的不同

[學 生
彭苡絜]
今天做了竹筍,然後老師,帶我們去外面看了竹林。

[學 生
李梓寧]
因為我來這裡很喜歡,我很喜歡畫畫。

[學 生
涂宥謙]
這裡的那個,會有昆蟲的標本,可是學校的不會,然後這邊會做立體的東西,學校比較少做立體的,(所以很喜歡來這邊),嗯。

貼近生活的素材,讓小朋友們開心學習,謝承諺安排集體創作課程,要讓小朋友們學習團隊合作,他更期望跳脫以往保守傳統的教學方式。

[畫室老師
謝承諺]
相較於都市,我們有很多大自然的東西,還有農業的東西,但是我們卻沒有善加利用,然後用材料包,對我來說,好像沒辦法那麼有成就感,我覺得,苗栗相對來說,可能在這方面還是比較保守,所以我希望,用一些比較不是填鴨式的教學,讓小朋友試試看。

[家 長
呂鈺涵]
我發現這個畫室,不是單單只有畫畫,還有一些創作,我覺得很特別,因為一般的畫室就是真的是,在,給你一個素材,就讓你在,那邊畫畫畫畫,我想說讓她訓練一點耐心,那剛好有創作,又有畫畫我覺得還不錯,我就把小朋友送來這邊學畫畫。

[相片提供 謝承諺]
他的課程結合24節氣及國內外文化,讓孩子們從不同觀點看待事物,也能激發更多想像力。

[相片提供 謝承諺]
[畫室老師
謝承諺(客籍)]
結合的部分,像是我們可能會帶到24節氣,大寒,那我會告訴,大寒是什麼,或是立春,立春是什麼,讓小朋友感受一下那種,自然的氛圍還有傳統的習俗,對,除了我們本土的文化之外,我還希望像外國的,所以我覺得可以讓小朋友知道,不同的文化,可能在面對不同東西的時候,會有不同的角度,不同的觀念。 

有學生及家長的支持,讓他創業開畫室有更大的動力,而家人更是他最大的後盾。

[謝承諺父親
謝文浩]
就是教學相長,對不對,也幫忙當地人,自己也有學習到,自己也有進步,慢慢的就是,小朋友進步,我們大人也進步,反正他做他有興趣的事情,只要認真做,這樣就好了。

謝承諺利用不同的媒材教學,讓孩子們對藝術創作的想像空間更寬廣,也讓孩子更接近大自然環境,透過課程向大自然學習。

採訪/撰稿 吳怡君
攝影/剪輯 蔡裕昌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客家新聞雜誌 田邊有畫室
    全站熱搜

    客家新聞雜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