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畫,一般來說是書本上簡單的配圖,但來自台中東勢的新秀插畫家劉彤渲卻將插畫作品延伸到貼紙、紙膠帶、月曆、手機殼、甚至是喜帖上,讓插畫更貼近生活。從小生長在客家庄的她,對家鄉與客家文化有著深厚感情,在2010年更出版了「畫家帶路,漫遊客家庄」,透過手繪的插畫、地圖和相片等,記錄台灣客家小鎮的美麗風情。花朵的點綴、綠葉的漸層變化、每一筆都看得出作者對色彩的講究。劉彤渲在台中東勢客家庄長大,父親是藝術家,因此從小耳濡目染喜愛畫圖,長大後對建築相當有興趣,讀了七年建築,畢業後卻對人生目標感到徬徨。

[插畫家
劉彤渲]
讀完之後,我發現,我很不喜歡冰冷的畫圖方式,為什麼我這樣說,就是建築其實它是很制式化,你必須要用橫線和直線去畫出它的鋼筋水泥,鋼筋要凹到多少度啦,如何如何的。

還是愛畫圖,但不愛畫建築設計圖,劉彤渲某天翻閱報紙,看見了插畫徵稿機會,因而開啟了她的插畫人生,興趣變成了職業。

[插畫家
劉彤渲]
還找出來我國小的時候,寫毛筆字已經分岔的毛筆,我就用那支毛筆和那盒硬掉的櫻花牌水彩,開始畫我的第一張水彩畫,那時候沒有任何的技巧,也不知道說,先用鉛筆稿什麼都沒有,拿到紙就開始用水彩開始畫,沒想到那張圖就被選中了,然後拿到第一筆稿費六百元。

拿著鉛筆,用簡單又柔和的線條描繪初步的發想,劉彤渲筆下的人事物,總是顯得溫暖有人情味。與一般創作不同,插畫得配合主題,因此對插畫家來說,在發揮自己的創意之前,必須先了解,與他合作的創作者的心意。

[插畫家
劉彤渲]
通常在這個過程當中,其實最重要最重要的是,不是我想要畫什麼,是我可以畫出他(對方)想要的東西,因為這已經不是我自己的創作了,所以我覺得,要去深入地了解對方他真正想要的東西,這是比我自己的創作還要更重要的。

[照片提供 劉彤渲]
劉彤渲的作品清新脫俗又融入童話趣味,因而吸引許多廠商找上門,開發出形形色色的創意商品,除了卡片、明信片、手機殼,連貼紙、紙膠帶,也都有她的插畫作品。

[插畫家
劉彤渲]
像我覺得插畫它是無限的可能,像這邊有把它做成明信片,一般就是貼郵票後就可以寄出去給,自己的好朋友,不然就是做成貼紙。

溫暖討喜的手繪風格,讓劉彤渲的圖出現在越來越多樣的產品上,現在更有新人特別找她設計喜帖。

[插畫家
劉彤渲]
他跟我說,他希望大家吃到甜的東西,那種心情就像是來到他的婚宴上面,會覺得心情是很甜的,所以那時候就幫他想到說,麥芽餅乾是有一點黏就像兩個人的感情有一點黏,不過又不會黏得太緊,吃起來又很香,所以我用一個麥芽餅乾當成這個喜帖的主角。

工作之餘,還是離不開畫畫。2010年,劉彤渲將過去走遍台灣客家庄的記錄,化作一本插畫旅行書,用簡單的文字和貼近人心的圖畫與相片,帶大家了解客家庄。對她來說,客家庄獨特的鄉村味道和景色,就像是法國的普羅旺斯。

[插畫家
劉彤渲]
所以這本書它是用畫的方式,把我的所見所聞,把我整個台灣,畫一圈的地方,全部用插畫的方式把它畫出來,然後我也發現,我自己在畫的過程,我也發現,原來我們的客家庄是這麼漂亮,這麼多花,這麼多草,那些老房子這麼有味道,那些都是我想要讓大家知道的,也是在這個過程中,讓我自己也非常感動的一個旅程。

出版了插畫旅遊書,帶著讀者遊故鄉台中,走遍台灣各地客家庄,也教大家,如何簡單拿起畫筆成為一名插畫家,接下來劉彤渲最大的夢想就是,將記憶中爸爸的客家料理加入故事,成為一本插畫料理書。

[插畫家
劉彤渲]
因為畫過旅遊,介紹旅遊的地點,我很想要把客家吃的東西也帶給大家,把這些客家的料理畫出來,然後讓大家知道說,原來客家菜不是只有鹹,只有油而已,它還有很多很創新的吃法。

[影片提供 劉彤渲]
劉彤渲的插畫經過先生的巧手,成為一段段溫馨的小短片,未來年輕的兩夫妻更期望,結合電腦程式與編輯,發展出時下流行的應用程式APP,讓插畫有更廣泛的運用。

[劉彤渲的老公
何義傑]
希望未來推出一些APP,APP,然後希望來結合一些時下的一些年輕人喜歡的東西,像是照相的貼圖,嗯,然後還有在未來希望做一些,可以做一些那種卡片,讓人家在上面選一些貼紙,貼在你想要的一個畫面上,然後編輯一些文字之後,然後把它存成卡片寄給你想要寄給的人。

用畫筆記錄感動、記錄台灣各個可愛的角落,還要帶大家,重新探索家鄉的樸實原貌。對劉彤渲來說,畫筆不只是工具,更是她與世界對話的方式。

採訪/撰稿 吳怡君
攝影/剪輯 洪炎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客家新聞雜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