露營,在台灣很受歡迎,苗栗卓蘭這間特別的農場,成員幾乎都是年輕人,結合了露營元素,場地佈置時尚,露營活動結合農場導覽,也讓遊客到菜園採菜,希望有更多年輕朋友願意踏進農村,了解農村。


 

 

我們就想仿造森林的樣態,去種植我們的農作物種我們的農作物,所以森林裡面,有很多物種很多植物,那我們每一圈大概平均有五種菜,平均五種菜色這樣子,對,OK 好,那等一下,我們就要進去我們菜園區,拔菜對不對。

一群年輕人跟著導覽的農場員工,一同了解農場的環境特色,要體驗與都市不同的農村生活。

兩隻手捧在菜的屁股,最底端,然後呢,用力,拔不起來怎麼辦左轉右轉,就這樣,就這麼軟對不對,就這麼軟,很新鮮,很新鮮很好拔。

工作人員示範拔菜技巧,這群來自都市的年輕朋友,幾乎都是第一次體驗,覺得特別新奇。

[遊 客]
很貼近自然,菜也非常漂亮。

[遊 客]
還滿舒服的,很漂亮,在這邊空氣感覺比較好,對,還不錯,就是都市沒有的。

[有機農場 導覽組長
周毓翔]
自己採菜,摸摸我們的土壤,有機土壤,然後講解為什麼我們要跟大自然結合,那在這邊彷彿身歷其境在一個,跟大自然一起生活的一個環境裡面,給人家感覺是一個自然的回饋,你的能量回饋自然給你的一個回饋,在這裡面體驗這裡的空氣很美好。

這間位於卓蘭的有機農場,結合露營場地,除了環境清幽,場地還相當時尚,有飲料吧台、還有戲水池,燈光與帳篷佈置更是講究,因此吸引許多年輕人造訪。

[影片提供 自然圈農場]
[有機農場 場長
湯智越]
我們當時會結合露營,最直接的原因,當然是因為,我們想要讓,讓人家對於農業有初步的接觸,那,其實我覺得露營跟農業的結合,一直是我們很追求的,因為我們研究的不是很專業的農業技術,我們研究的是一種,最接近自然生活的模式,露營是一種很好的入口。

[影片提供 自然圈農場]
透過露營元素,讓年輕朋友願意踏進農村,協助農村轉型,以休閒農業的經營方式,吸引更多青年加入農業,如今農場有40多位員工,且大部分都是年輕人。

[有機農場 場長
湯智越]
我們營造的是一個,生活,我們需要設計的人才,我們需要行銷的,我們需要懂生活的,我們需要有質感,我們需要美術,也需要很多的,但是這是很包容的,農業本身它是一個,它只是個入口但是我們研究的是生活,那農業是一個很有包容心很有潛力的一個產業。

農場工作相當多元,包含農業、園藝、工藝設計、行銷等,讓年輕員工有更多發揮空間,其實農場打造出這麼好的環境,可是得來不易,原本這塊農田是一大片的停車場,他們花費不少心力,重新培養土壤。

[影片提供 自然圈農場]
[有機農場 設計總監
李誌倫]
所以,我們花了大概兩三年的時間,一直在跟這塊土地培養感情,包含說把柏油路刨掉,讓土壤裡面的這一些,養分,更適合植物跟萬物生長,因為我們相信,只要我們持續的種植,持續的讓,這邊保持活力,最終可以達到,一個,生產,生態,生活這一個,三方共好的一個發展概念。

我們的玉米被,有一些被筊白筍的那個菌感染。

他們種植的概念,更源自於食物森林,以最天然的方式照顧農作物。

[有機農場 場長
湯智越]
所有所有的問題,都從森林以及自然去尋找答案,森林的所有植物都長在一起,我就把各種植物種在一起,森林沒有人除草我這裡就沒有人除草,森林沒有人施肥,我這裡就沒有人施肥,森林沒有人噴灑農藥我這裡就沒有人噴灑農藥,所謂的農業區域的,不同之處,我們全部都仿照自然,保留了樹。

有機農場不只吸引各地年輕人就業,也有當地退休的居民來找事業第二春,讓農場與社區共好共榮。

[有機農場 農務組長
陳彥繽]
尤其我們的場長,他真的有兩把刷子啦,對這個有機的,真的有他的想法,還有,他的做法,我就,真的學到很多,我覺得很快樂,因為年輕人他們的想法真的有比較新穎,所以說,對,我們自己來說也變得比較年輕了。

[有機農場 吧台專員
張雅婷(客籍)]
因為其實我一開始是(當)護理師,後來才發現,其實從戴手套,發藥,拿針,或什麼,還有太多要忙的事情,換到農場,我會覺得說,比較親近大自然,比較可以跟自己對話,因為我覺得,有時候跟植物相處,或什麼的,等等的,我覺得是讓自己放鬆,的一個過程,因為可以跟自己,了解自己到底需要什麼,了解自己下一步要幹嘛。

[有機農場 導覽組長
周毓翔]
再來是我自己會來的原因,就是,跟大自然這邊有很大的呼應,以前在都市生活,很少接觸大自然,在這邊確實,跟大自然生活,在一起,有一種自然的能量跟回饋,個人也變得比較開朗活潑起來。

[相片提供 自然圈農場]
農場與社區相互共好,像是當地缺工,他們就來協助梨農認養梨樹,舉辦活動協助行銷。

[影片提供 自然圈農場]
[有機農場 場長
湯智越]
認養梨樹呢,首先是讓這個老農,他有資金,可以繼續去維繫這個技術,那我們,把我們的客人呢,辦成遊程呢,把他們帶到那裏,讓他們手採梨子,帶回來,然後把它做成很多的課程,比如說做成梨子果醬,或者是梨子的其他料理,讓他們帶回去,對在地有更多的認識。

從事有機農耕,農場以最接近自然的生活模式,拉近都市與農村的距離,也藉由年輕人的力量,讓青年真正洄游農村。

採訪/撰稿  吳怡君
攝影       江長銘
剪輯       蔡裕昌

arrow
arrow

    客家新聞雜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