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內政部的統計,台灣去年每五對新婚夫妻,就有一對是異國婚姻,目前外籍和中國籍配偶高達39萬1千人,除了中國港澳、還有越南、印尼、泰國、菲律賓等國家的外籍配偶,台灣在不知不覺已經變成一個小聯合國。台灣已經進入多元化的社會,如何協助外籍配偶、盡快適應台灣生活,是刻不容緩的課題。整體而言,台灣的外籍配偶家庭,大多屬於經濟弱勢族群,如果能夠透過完善的職業訓練,幫助外籍配偶找工作,這樣,不但能幫助外籍配偶快速融入台灣社會,另一方面也能幫助家庭經濟

一會兒熱情的招呼著上門的客人,一會兒忙著整理貨架。為了圓一個年輕時候的夢,46歲的雜貨店老闆娘吳揚蓮,遠從中國廣西嫁來台灣。

[中國籍配偶
吳揚蓮]
剛好他也是一位醫官,因為我很崇拜軍人,也很崇拜醫官就是這樣,應該說是圓一個夢。

根據調查,台灣目前外籍和中國籍配偶的人數高達39萬1千人。其中中國、港澳配偶,約有25萬5千人,其他外籍配偶,約有13萬6千人,以越南和印尼最多。



和婆婆一起在廚房挑菜,今年三十九歲的張美麗,從印尼嫁來台灣已經十年了。


和婆婆感情很好的張美麗說,婆婆疼她就像疼自己的女兒一樣,這讓她很快融入新的家庭生活。

[張美麗的婆婆
黃張桂清]
因為她這麼遠嫁過來呀,因為她比較可憐,因為這麼遠%離開她父母,我們就要像她的父母一樣。

看到媽媽跟太太的感情這麼好,張美麗的先生黃文生也很開心,他透露說,當初要娶老婆的時候,媽媽唯一的條件就是、要會說客家話。因為語言通,婆媳才不會溝通不良。

[張美麗的先生
黃文生]
要是說娶到語言不通的,要是娶到真正的印尼人,語言不通無法溝通,像我有朋友請外勞,明明就只是說他喔,他以為在罵他就哭呀。

語言溝通與文化適應,是外籍配偶適應新生活的兩大關鍵,生命之愛文教基金會、外籍配偶暨家庭服務組組長徐惠琴說,台灣家庭給予外籍配偶的愛與包容越多,就能幫助她們越快適應台灣生活。

[生命之愛文教基金會
外配組組長 徐惠琴]
要是這個家庭要去娶外籍配偶,政府是不是應該輔導這家人,你要去接受這個外籍配偶,要去適應她,不只是這個外地來的人,去適應你這個家庭,是兩方互相適應的。



嫁過來台灣之前,張美麗看到印尼許多人嫁到台灣不幸福的例子,對於嫁到台灣的婚後生活,她心裡本來是有一些擔心,但是現在她在台灣過得很快樂。

[印尼籍配偶
張美麗]
我說如果嫁得不好,半年回去呀,我媽媽還罵我喔,她說是喔,看到不好就跑,妳十個老公都不夠嫁,老公苦我們也要跟著他吃苦,他沒飯吃吃鹽,我們也要跟著他吃鹽。

看著在門外舞著龍的孩子,張美麗笑著說,自己很幸運,嫁了一個好老公,又生了兩個可愛的孩子。只是有了孩子之後,夫妻兩人的擔子也跟著變重了,還好老公是個有責任感的好男人。



不過同樣從印尼嫁過來的古可眉,可就沒有這麼幸運了。去年當警察的老公突然過世,留下她和兩個孩子。家庭經濟重擔自然就落在可眉身上。現在她在生命之愛文教基金會附設的大愛幼稚園裡,幫忙處理雜務,賺取微薄薪水。

[印尼籍配偶
古可眉]
現在就是先生過世後,我就沒有依靠了,沒有依靠了,一個月的貸款,房子的就要六、七仟塊,還有小孩的學費,因為我在這裡上班,給我半價優惠,一個月要五千多塊,加起來總共要一萬多。



在印尼做過會計、英文程度又很好的古可眉,卻因為華文說的不標準,也看不太懂華文,在台灣光是想找工作就不太容易,更不要說找到一份好工作。對於未來可眉沒有太多的想法,她只希望孩子平安長大、認真唸書。

[印尼籍配偶
古可眉]
說辛苦也不會啦,看小孩子平平安安就覺得很開心。未來有什麼打算嗎?打算就是小孩以後長大,讓他們唸書唸高一點,這樣就好了。

在移民署辦公室裡,從廣東梅縣嫁到台灣八年的黃玉芳,一會兒拖地、一會兒拿著抹布擦桌子,她是生命之愛文教基金會的超級管家婆,打掃是她的工作。

[中國籍配偶
黃玉芳]
我們去頭份呀、竹南呀、還有公館呀,都去打掃,有人需要就去打掃(接)行動不方便的、上班族的,都請我們去打掃。

[生命之愛文教基金會
主任 王培珠]
目前大概(超級管家婆)有五、六十個在線上服務,大概我們的案主,不一定是固定的,有的是臨時過年需要請人家打掃,大概有一百多位左右。

打掃的工作不但辛苦,而且賺得錢不算多,不過想到能靠自己的力量賺錢,黃玉芳就很滿足,她非常珍惜這個得來不易的工作機會。

[中國籍配偶
黃玉芳]
我們做這一行就要認真,就要認真就對了,就要認真,他們請我們來就要認真做好才可以。

[生命之愛文教基金會
主任 王培珠]
我最記得她們第一個月拿到微薄,很微薄很微薄的薪水,她們都掉下眼淚



目前在生命之愛文教基金會、擔任外籍配偶暨家庭服務組媒合訪視員的謝鳳明,從中國廣東嫁來台灣十幾年了,她認為工作一方面能讓外籍配偶快速融入台灣社會,另一方面也能幫助家庭經濟。

[生命之愛文教基金會
訪視員 謝鳳明]
每個家庭都有他們的壓力呀,如果說兩夫妻生了兩個小孩,他們也有一定的壓力,所以他們來到這邊也很想有出來工作的機會。

根據統計苗栗縣境內現在有九千多位外籍配偶,人數僅次台北縣市,位居全國第三。



因為文化隔閡還有外籍配偶的身分,讓這些台灣媳婦找工作並不順利,為了幫助她們,生命之愛文教基金會開設各種職業訓練課程。像是今天她們正在上的是烘焙餅乾的課程。張美麗說她每次上完課,她就會回家試做給兒子吃。

[印尼籍配偶
張美麗]
我在蒸,他就吃三、四個,四、五個,我兒子很會說話,媽媽好香喔,好好吃喔,他會說很好吃呀。



上課之餘,這群外籍配偶也會帶著面紙與傳單,到人多的地方去發送,她們希望能夠幫助更多的外籍配偶。

[印尼籍配偶
張美麗]
我現在發傳單,婦幼館的,他有很多課程,要學家事管理、做餅乾、保母的,有安親班的,台灣之子,都可以參考,很多種,要學什麼都有。

事實上,從台灣目前中國籍和外籍配偶的人口比例來看,中國、港澳配偶佔65.3%,越南占19.7﹪,印尼占6.7﹪,再加上泰國、菲律賓、柬埔寨等其他國家的外籍配偶,台灣在不知不覺已經變成一個小聯合國。



在移民署苗栗服務站裡,印尼籍配偶林彩雲正在幫助外籍配偶填寫申請身分證的表格,她也在這裡擔任翻譯,幫剛從印尼嫁來台灣的姊妹們解決問題。

[印尼籍配偶
林彩雲]
我跟她說印尼話,她嚇到,怎麼妳會說印尼話,她說我嚇到了,我以為妳是台灣人,聽我說印尼話很開心。

其實這些中國和東南亞的外籍配偶從母國帶來的文化和語言,就是她們最大的優勢,移民署苗栗服務站人員說,如果能夠發掘並善用這些優勢,外籍配偶會是台灣另一個資產。

[移民署苗栗服務站
專員 陳中和]
第一方面就是說語言的翻譯,第二就是表格要填寫的時候,不會的時候,她會教她怎麼寫,第三也是很重要的部份,她們在台灣生活,發生很多家庭不如意的事情,甚至老公對她有暴力行為的時候,因為同個國家、同種語言,她們很好溝通啦。

從一句華語也不會說,到慢慢融入台灣社會,外籍配偶們努力適應台灣這個大家庭。但是就整體而言,台灣的外籍配偶家庭,大多屬於經濟弱勢族群,如果能夠透過完善的職業訓練,幫助外籍配偶找工作,這樣,不但能幫助她們分擔家庭經濟重擔,也能幫助她們快速融入台灣社會,為台灣增加一份力量。

採訪/撰稿 詹淑雲
攝影/剪輯 陳靖維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客家新聞雜誌 的頭像
    客家新聞雜誌

    客家新聞雜誌HAKKAWEEKLY

    客家新聞雜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