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中縣東勢鎮是個農業鄉鎮,早年農林業興盛之時,鎮內打鐵店就超過20家。不過隨著工商業興起,現在東勢的打鐵店所剩無幾。其中有一家打鐵店,不僅是東勢本街(舊街路)的創始店,還傳承三個世代,歷史超過百年。雖然業者努力堅守這項老行業,但就跟許多傳統技藝一樣,仍面臨失傳的危機。台中縣東勢鎮,是個和伐木、農業息息相關的鄉鎮。早年商業中心本街(舊街路)上,至今依舊商家林立,甚至還看得到一些傳統工藝。而有些店家,更見證著東勢的發展。

紅紅的鐵條,經過敲打、塑型,再放到爐子裡燒,如此反覆地進行,這是打鐵店最常看到的畫面。擁有半世紀功力的老師傅,動作相當迅速,幾乎可以用快、狠、準來形容。

打鐵要跟時間賽跑,卻又要有慢工出細活的能耐。幾十年來,林錦煌就是在高溫的鎔爐邊,延續著三代的手藝,揮汗敲打出一家的溫飽。

[東勢打鐵店師傅
林錦煌]
因為當時(家裡)請學徒出師了,人員承接不上,(我)才會下去做。

66歲的林錦煌,國小畢業後就在家裡幫忙,也在那時才真正體會到,打鐵是多麼辛苦的行業。

[東勢打鐵店師傅
林錦煌]
以前就,也沒有電扇,很少,熱啦,又很耗勞力,種種因素都有啦。沒有機器控制用手工敲,要助手,現在不用助手可以,以前要人敲,沒人敲會受不了,一個人受不了。

這樣敲敲打打,一過就是半世紀。林錦煌說,祖父是本街打鐵店的創始者,因此自己身上背負著的是百年老店的招牌。而早年東勢農林業興盛,各種工具的需求量龐大,因此鎮內的打鐵店就超過20間。

[東勢打鐵店師傅
林錦煌]
(當時東勢)焗腦的也有,焗香茅的也有,種香茅的也有,橘子園也多,還有林場的,大雪山林業公司伐木的很多,東勢橫貫公路開通,梨山(耕作)的又多。

只是隨著工商業興起,還有技術斷層問題,現在東勢的打鐵店所剩無幾。

[東勢打鐵店師傅
林錦煌]
因為(打鐵師傅)年齡的關係,人員也老了,也沒有再傳承,沒有再教,就慢慢會沒有。(還有被)除草劑跟鋤草機代替掉,也有差,那些東西都落時了,又還有因應工業的替代品,工廠出來的,在超市賣到處都有賣,那些東西是替代品,這樣子瓜分也有瓜分掉一些。

林錦煌說 原物料上漲,也是傳統打鐵店,經營困難的原因之一。

[東勢打鐵店師傅
林錦煌]
台灣沒有這樣的木炭,都是(中國)大陸來的炭,(中國)來的炭就賣比較貴,一包木炭本來是很便宜的東西,現在漲到六、七百塊,一開火下去,一天一包就要多少錢,一包半就要上千塊了。



雖然生意不比從前,但有些老顧客還是常常上門。因為純手工打造的農具,就是比工廠機器大量生產的好用。





[東勢打鐵店師傅
林錦煌]
(手工的)比工廠的好很多倍,工廠的他大量生產,多用替代的,用打的而已,他沒有像我入鋼,我打到包鋼你有看到,包鋼、溶鋼、 打型、磨削,全部都用手工的。工廠的就不是了,一體成型用模開下去,剪下去就打下去,剪一剪去磨這樣子而已。

為了服務老客人,熔爐的火不能停,況且現在店裡,只有林錦煌一個人,生產量有限。

[東勢打鐵店師傅
林錦煌]
中秋節過後就很忙了,(為什麼那時候比較忙),那時就施肥多,翻園多、翻地啦,翻園的時間。

一炷清香,感謝祖師爺保佑工作順利。只是這幾年來,每當下了鐵梯,林錦煌內心都會感慨,百年老店將在自己的手上畫下句點。

[東勢打鐵店師傅
林錦煌]
我的小孩都唸到大學畢業,他一畢業就去他的公司,與學校(建教合作)的公司,他就沒有(在家裡)做了。一個兒子在竹科上班,他說那裡的工作跟這邊比起來不會差,感覺比較輕鬆,沒有那麼辛苦,也不會有那麼多塵埃,我就覺得也好啦,順著他的興趣啦。

和很多傳統技藝一樣,面臨失傳的危機,林錦煌也只能拖著日漸老邁的身軀守著。

[東勢打鐵店師傅
林錦煌]
我們身體許可的範圍,就一直做,做到感覺受不了就不要了。不得已也是要放掉,該放也要放,有那個機緣,有辦法有那個緣分,也是會教也不一定啦,不一定的事情啦。

採訪/撰稿 羅弘昇
攝影/剪輯 陳靖維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客家新聞雜誌 的頭像
    客家新聞雜誌

    客家新聞雜誌HAKKAWEEKLY

    客家新聞雜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