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用色大膽、圖樣豐富的花布,以前是女子的頭巾,要不就用於被單、嬰兒揹帶、包袱,從來就跟「流行」沾不上邊,傳統的客家花布近年又成為時尚潮流運用的元素。在不景氣的時代,結合「窮則變」的庶民哲學,陸續有人將客家花布變化創新,如苗栗竹南手工業生產合作社協助失業婦女做衣服、包包,新竹竹東也有一位看到家裡布行沒落,改做花布創意雜貨的鄧淑裕,台北的林詩昌、陳冠羽也把花布弄到T恤上做花樣。在不景氣中,花布成為一項好生意。素色棉質運動服縫上局部的鮮豔花布,或點綴在帽子內裡中,讓運動休閒風的裝扮仍略帶個性,展現復古的低調奢華,
[花布服飾設計師
林詩昌]
冬天有特別做下半身(褲子),然後做比較小區塊的(花布設計),然後讓男女生都可以接受的花布的應用,像這個是在後面。
大塊不規則的牡丹花,在少女的連身洋裝上綻放,充滿夏天熱情奔放的氣息。
[花布服飾設計師
林詩昌]
像這個是單品的東西,然後我們都是以貼花做一個基礎這樣子,T恤上面也是這樣貼花的。
這些結合花布的創意服飾,全是林詩昌 陳冠羽,這兩個客家年輕小伙子的心血結晶,從布料挑選 設計打樣,到剪裁 車縫全部自己一手包辦,
這兩個打扮新潮的型男,不說還真不知道,他們骨子裡愛死了傳統文化,而這或許就是為什麼,被視為「阿婆用的傳統客家花布」,總在他們的服裝創意設計裡扮演主角。
[花布服飾設計師
林詩昌]
在國內找得到好看的大花,這麼大的花其實只剩客家花布,那加上它的文化內涵,我也一直想要做有關文化的東西。
[花布服飾設計師
陳冠羽]
我們在外面賣的時候,很多人看到第一句話就是說,這不是以前傳統阿嬤在用的花布嗎,我說對,只是希望說,不要讓這個東西變沒有,希望把它能夠結合到現在所流行的服飾。
林詩昌把剪成雙喜字,或是裁成不規則的艷麗花布,貼在衣服上固定,這些是今年夏天即將推出的新款花布背心,每一件手工限量的衣服,都是林詩昌和陳冠羽的驕傲。
[花布服飾設計師
陳冠羽]
客家花布它有代表它吉祥的意思,因為牡丹又代表富貴,所以人家希望說,用了那個花布之後,拿來當床單不管是拿來做什麼,都希望有可以得到富貴呀,或者是鳳凰就代表說可以讓它更美滿。
象徵富貴、美滿的傳統客家花布,在年輕人的創意巧思下,搖身一變成了流行元素,也成為青年創業、賺進新台幣的富貴好幫手。
一針一線密密縫,零碎小塊的碎花布,到了這些婦女的手中被賦予新生命,拼湊縫製成為花布拼布包,而這些縫紉技巧,將成為婦女們再創事業第二春的好本事。
[花布工藝師養成班
學員 李美惠]
公司無預警的裁員,然後想說現在目前工作也是不好找,然後想說來學個一技之長,換個跑道走走看這樣,然後就是看能不能再學習第二專長。
[花布工藝師養成班
學員 趙明琴]
現在經濟景氣又這麼低迷,所以自己想說啊 閒著也閒著,就想說這邊有這個機會,我就想到這邊來學習。
景氣差,失業或休無薪假勞工激增,苗栗竹南手工業生產合作社開辦的「花布工藝師養成班」,成了失業民眾最好的充電站,只招生三十人,卻吸引了十倍的民眾報名,搶著進修培養賺錢的第二專長。
[竹南手工業生產合作社
主任 曾林美惠]
教他們這些花布工藝師的養成,讓他們可以自己有東西做出來,來自己靠自己還有(可)再創事業的第二春。不會說因為工廠關門就失業了,所以還沒有(結業)學四個禮拜吧,他們已經有接了訂單了,所以大家都很高興,自己所學的東西,有受到消費者的肯定。
學習成績受到肯定,這群婦女備受鼓勵,創意不斷被激發,製作的花布工藝品也更為多元,小巧可愛的花布衫造型鑰匙套、實用大方的花布面紙套,都讓人愛不釋手。
[竹南手工業生產合作社
主任 曾林美惠]
其實我們的花布,很有藝術品的那種效果,你可以用花布配其他不同的布料來做一些小的工藝品,只要你願意在家裡多用一點巧思,多用藝術的眼光,去吸收外面市場的需求,那你就可以設計出很好的東西出來,那就有行銷的點了。
竹南手工業生產合作社不只培育人才創業,還長期利用客家花布,生產 研發各式各樣的包包服裝等相關產品,改良式的客家民服,甚至蛻變成部分小學生及機關團體的制服。
[竹南手工業生產合作社
主任 曾林美惠]
他們(機關團體)都會來做我們客家的衣服,那我們就會把客家的元素,這個大襟呀、手工的盤扣,怎麼樣加進去,配合花布的美學這樣子來做。
花布利用還要不斷求新求變,像這個鮮豔喜氣的 「客衫造型包」,就入選今年台灣百大觀光特產,跳脫一般包包的傳統造型。
[竹南手工業生產合作社
技術員 李素貞]
衣服的形狀的(花布包包),你帶出去的話,還是人家小朋友看到怎麼有個小衣服在身上,其實它是一個包包,蠻特殊的。
不景氣,激發更多的創意,不需要投入太多創業基金的花布創意商品,意外成為打敗不景氣的秘密武器。
[竹南手工業生產合作社
主任 曾林美惠]
這個資金不會很大,可以做一個微型創業,幫助婦女朋友,她可以再做一個事業是很好的,也不用一個大的那個店面什麼,自己在家裡,一邊看電視都還可以一邊工作賺錢,所以這個手工的東西,應該是一個很好的機會。
整理一捆又一捆的花布布料,她是鄧淑裕,父母在新竹竹東鎮經營布行四十多年,這些她再也熟悉不過的花布,經過重新演繹,卻成為老布行轉型的好機會。
[花布創意產品創作者
鄧淑裕]
這一塊來說,它就是牡丹,我們的花色其實一樣,就是把牡丹做變化像這個是小朵的(花),這個是加些有日本元素的東西,所以其實說,客家花布還是傳統的牡丹花(為主)。
鄧淑裕原本在台北經營精品店,兩年前回到竹東陪伴雙親,眼見布行逐漸沒落,了解時尚流行趨勢的她腦筋一轉,便利用家中販賣的客家花布製成各種創意商品。
[花布創意產品創作者
鄧淑裕]
現在花布在國外很流行,反而是我們台灣沒這麼流行,不像外國人看到我們的花布會感到很稀奇,所以會讓我想到說,我是不是做些花布的東西來吸引我們本地人的目光。
[鄧淑裕的媽媽
鄧黃金妹]
我本來就是做衣服啦,還沒賣布的時候就是做衣服,做五十幾年,現在我們比較老了,換年輕人去發展啦。
從小看母親幫人做衣服,鄧淑裕在耳濡目染下,早就有了縫紉和配色的基本概念,不管是結合客家花布,和原住民圖騰色彩鮮豔的環保筷袋,或是各種款式的手工製作花布提包 背包,都兼具時尚潮流與傳統味道。
[花布創意產品創作者
鄧淑裕]
我從小在家就看到很多布,可能對花布,對布的敏感性比較強,剛好我家有現成的布,讓我拿來當現成的材料,所以讓我可以有無限的發展。
對抗不景氣,衣服設計也要運用小巧思「加值」。
[花布創意產品創作者
鄧淑裕]
這件衣服它的好處是說,你跟我買一件衣服就等於買了兩件,你可以翻面來穿,就變成是另外一種(花色)的另外一件衣服。
花布到底有多少無限的變化?鄧淑裕身體力行來落實,
[花布創意產品創作者
鄧淑裕]
這是一個南洋很素的盤子,我覺得它的紋路很漂亮,那如果說再跟我們客家花布來結合之後,我就把它變成(時鐘),再加上現在年輕人很流行的馬賽克,把它變成一個鐘。
擠出鮮豔的藍色顏料,輕輕點壓相框邊緣,鄧淑裕再從花布上剪下適合的花型,貼到相框上,一個獨具巧思的花布相框就完成了。
[花布創意產品創作者
鄧淑裕]
我就想說,既然花布這麼漂亮,我是不是可以放到我們生活用的用品上面,所以你目前看到我的東西,有做成像面紙盒 做水果盤 托盤很多花樣,我也希望把客家花布的元素放進去,做到變成更廣泛的使用。
[竹南手工業生產合作社
主任 林美惠]
我們希望打開國際市場,把我們這個美的產品,藝術的東西推到國際去。
[花布服飾設計師
林詩昌]
我們的計畫是把這個東西(花布服飾)再往外推,推到其它國家去,因為老實說其它國家看不到這樣子的花,真的是台灣特有的。
[花布服飾設計師
陳冠羽]
希望能夠把客家花布發揚光大對,希望說能夠做到十年 二十年甚至到三十年,到以後都有這樣子的東西。
花布的生命力持續綻放,不管是年輕人創業,或是中年婦女找尋事業第二春,他們不約而同選擇將花布加以變化創新,運用巧手創意,將不景氣變換成「布」景氣,讓花布成為一項好生意。
採訪/撰稿 宋宇娥
攝影/剪輯 徐偉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