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92年回到苗栗縣做社區營造的張秀雲,為了和其他社區營造做區隔,凝聚地方共識,於是他們利用過去獅潭以手工製作粗紙技術,作為社區發展的方向。10多年後,張秀雲為了將過去的初階的做紙技術,提升為更精緻的文化創意產業,她在大湖覓地成立工作室,利用不同的植物纖維,研發出不同的紙張,將手抄紙從「粗紙」,提升為文化用紙。
一起來去砍竹子,今天我們來做,用竹葉做的紙。
今天我們要綠色的,所以我們用竹葉就好了。
帶著孩子在住家附近的山坡上採摘竹葉。
大風草,我們客家人用的很好的大風草,煮來洗澡,可以驅風,著涼之後也可以拿來洗,也可以食用。
沿路還不忘和孩子們介紹,客家老祖先日常會使用的藥用植物,小朋友似懂非懂地聽著,跟著走。
一片一片摘下來,它的纖維就比較嫩,竹子是要用莖,但是我們沒有太多的時間,我們就用比較快的方式來做。
採下來的竹葉,還得一片一片的清洗過後,再用果汁機絞碎,取代過去要用輾石輾壓,還得在水裡浸泡3個月軟化纖維等等繁複作業,化繁為簡就是要讓初學者一次就上手,享受手抄紙的樂趣。
[手作客家紙 創辦人
張秀雲]
我畢竟我想推廣,那讓越多人知道越好,然後,順便讓我洗手,要讓它(過程)越有趣,讓他覺得說,就算你不喜歡紙的人,你玩起來會覺得很好玩這樣子。
好玩嗎,有趣在,學到很多東西是嗎,知道說,原來樹木、樹葉也可以做紙,是嗎?(不是,是可以玩水)是嗎?熱熱的天就是要玩水。
雖然製作手抄紙做工很繁複,這兩兄弟還是玩得不亦樂乎,而他們說最有趣的是,可以玩水。
[遊 客]
(做紙最吸引你的是什麼),果汁機,(剛剛明明就說是手抄紙,沒有啊,那個果汁機很好玩(為什麼)它會震動。
[遊 客]
吸引我的地方就是上山吧,我覺得挺好玩的。
就是要讓手抄紙變得有趣,以傳承客家手工紙為使命的張秀雲,民國97年,她在大湖鄉覓得土地,要讓對興趣嘗試手抄紙的民眾,有更好更寬廣的體驗空間。
[手作客家紙 創辦人
張秀雲]
會搬過來是因為那裡真的很窄,因為我們製作紙要很多東西,要採材料,又要磨,又要絞紙漿,又要手抄紙,尤其是接到那種,有人想體驗,想要了解要怎麼做紙的時候,我們就要跟(獅潭)義民廟借場地,我們就要提著紙漿過馬路,最主要是過馬路的這個問題。
民國100年張秀雲成立了手作工作室,希望藉由手抄紙的推廣,讓更多人認識客家人惜物、善用在地資源的生活哲學。
[手作客家紙 創辦人
張秀雲]
其實做紙可以是一種生活,也是我們這個村子的人,這個地方,客家,我們客家人,村子裡真正的生活的意思,很樸實很簡單,也沒有說要要求什麼,是說平安生活。
那這一棵桑樹也是可以,我們做紙很好的一個材料,我們是用它的皮。
這一棵是構樹,這一棵是構樹,這個是我們做紙很好的一個材料,我們山上都是物資,很好的一個物資。
利用在地天然的資源,絕不再汙染土地,是張秀雲取材的原則,她說,生活周遭隨處都是可利用的物質。
[手作客家紙 創辦人
張秀雲]
因為香蕉結果之後,他不要了,他要砍掉,所以我是用它的葉子和樹枝,把它分開來做紙,它做出來的紙比較軟,還有它燃點比較低,但是它的特色是很漂亮,它呈現出來的紙質,很軟啦,很好。
這野薑花做出來的紙它會有這種紋路,會有唰唰唰的聲音。
這是竹子,竹子做的紙,竹子是我們做金銀紙的一種紙。
這是香蕉做的紙,這是香蕉做出來的紙,這樣子。
這是荷葉比較老的時候,它做出來的時候就是九月的時候,所以九降風一吹就皺成這樣子,很有內蘊,特別使用很好。
這些年,張秀雲也嘗試在不同的季節,利用不同的植物纖維,製作出了顏色粗細不同的紙張,將手抄紙從「粗紙」,提升成為可書寫作畫的文化用紙。
[手作客家紙 創辦人
張秀雲]
鹿仔樹(構樹)的做法有很多種,可以做這麼薄,它的感覺很好,你做每一張,每一張都不一樣,這樣子很漂亮,還有像這個皮沒有削很乾淨,它就有這樣老老的感覺。要畫圖要寫字很有它的很特殊的味道,這是那個荷葉,七月的時候的荷葉,它有季節性,你如果春天的話,你就做不出來,它會太爛,纖維質不夠。
張秀雲說,會這麼迷戀製作客家紙,是因為愛上觸摸它的手感。
[手作客家紙 創辦人
張秀雲]
這就剛剛說的香蕉(做的),軟軟的,很軟,他在洗它的絲的時候,水一直飄,一直飄,像是人家小女孩,十五、六歲小女孩的髮絲,很柔順,很光滑這樣。
在張秀雲工作室裡,隨處可見用手工紙的創作,投入客家手抄紙的復甦工作10多年,對她而言,手抄紙不能只是平面的紙張,必須有更多的可能性和品質提升,手抄紙工藝才能延續,她說,這條路雖然走得孤單,但在她有生之年,她一定會盡力去做。
採訪/撰稿 邱月華
攝影/剪輯 江長銘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