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蓮縣環保局在民國104年,爭取花東基金專案3000萬,計畫在羅山垃圾掩埋場的原址,興建花蓮縣南區垃圾轉運站,但政府部門並未辦理說明會,也未徵詢村民意見下,逕自招標興建,直到去年,108年11月第三次招標流標,當地居民才知情,隨即引發反彈,雖然花蓮縣環保局承諾,未來轉運站將採密閉式場區,不會造成汙染,但居民還是擔心長期維護的好山好水遭到破壞,甚至就連歷經24年打造的羅山有機村,和整個富里良質米的品牌,都將功虧一簣,經過羅山村民集體抗爭之後,日前花蓮縣府決議暫緩實施,但居民仍忐忑不安,他們決定一面抗爭,一面推廣垃圾分類,來守護自己的鄉土。


 

 

用稻草製作的大猩猩、小鴨鴨,年節過後,富里農會的「稻草藝術節」依舊吸引了大批的遊客來玩。

[遊 客]
去跟鴨鴨玩最開心。

[遊 客]
因為今年的這些裝置藝術比較特殊,然後看人家PO在臉書上,看了非常的特別,所以就路過的時候就特地停下來看一下。

[遊 客]
在網路上爬文,有看到就是有稻草的那個藝術裝置,想要來看,(那你之前有來過富里嗎),沒有,(今天來對富里的印象是什麼),很乾淨很漂亮。

花蓮縣富里鄉農會所舉辦的第一屆的稻草藝術節,吸引了數十萬的遊客前來造訪,在一旁擺攤,荷包賺滿滿的小農喜孜孜的說,今年的來客數比往年增加了許多。

[富里小農]
(遊客)多了好幾倍,真的,10幾倍,(為什麼會這麼多),因為我們有這個裝置藝術,所以吸引了很多的客人。

[富里鄉農會 總幹事
張素華]
我們花蓮說實在的,就是地處比較偏遠,那我們要用怎樣不同的方式,來吸引更多的遊客來我們的富里,那我們就發想了以後就,富里什麼都沒有稻草最多,所以我們就想說,那我們是不是用我們,結合我們自己的農民的創意,紮稻草,來做我們富里鄉第一屆的稻草藝術季。

但是在這些喜悅的背後,卻潛藏著一股不安的忐忑。

蛤!什麼!羅山村要蓋垃圾轉運站。
搞什麼,這裡可是全台第一個有機村耶,哼!哼!
別怕,別怕,我們團結起來守護村子的環境。

守護羅山
拒絕垃圾轉運站
拒絕垃圾轉運站

原來花蓮縣政府為了要解決各鄉鎮垃圾問題,將在羅山村,也就是台灣第一有機村,興建花蓮南區垃圾轉運站,負責暫置、轉運玉里、卓溪、富里等花蓮南區的垃圾,消息一出立刻引村民強烈的反彈。

[羅山社區發展協會 理事長
林益誠]
從去年(108)年底一直到今天 其實我們都沒有被告知 所以我們羅山的這些村民 社區這些人都很憤慨 為什麼在蓋之前沒有做說明會。

[富里鄉 鄉民代表
徐秀枝]
代表會是聽到了才曉得 有聽說了才知道 否則不知道。

[羅山反垃圾轉運站自救會 會長
姜守危]
因為我們剛剛講到,民國110年6月(到期),那它還有一個所謂承載的問題,就是它的載量到底是多少,比如說到了民國109年,也就是去年6月的時候,這一個垃圾掩埋場存量剩多少,只剩51立方公尺,這是花蓮縣政府環保局,自己報給我們環保署的資料,所以基本上這個垃圾場,垃圾掩埋場,應該講起來應該已經是滿載。

垃設轉運站的設置地點,原是羅山的垃圾掩埋場,屬公有地,且興建面積小於2公頃,無須環評,在未曾與當地居民說明和告知的情況下,逕自發包興建,直到108年11月第三次發包流標,當地居民得知。

[富里鄉農會 總幹事
張素華]
焚化爐是嫌惡設施,垃圾掩埋場是嫌惡設施,垃圾轉運站也是嫌惡設施,你選在羅山,你知道它選的那個這個區域範圍有多大,大概只有1.2公頃,小於1.2公頃,那小於1.2公頃,法律上有甚麼意義呢,就是說它可以不必經過所謂環評,它也不需要召開公聽會,對不對,它就認為說我就是依法行政。

[富里鄉農會 總幹事
張素華]
我們的銀背猩猩,牠是一個非常聰明的靈長類的物種,然後牠,對於她居住的環境,牠非常有地域性,牠會保護牠居住的環境,不受外界的人來侵害干擾,就是代表說,我們富里羅山的村民,第一座有機村,我們經營了24年,我們也不要有外面的污染的環境,來干擾我們居住的環境,所以我用銀背猩猩來代表,我們守候我們24年有機村的精神。所以這個四腳朝地叫做守護,然後有一隻站著的,雙手放在胸前的,那叫做我們會堅持在有機的這條道路。

除了用會保護牠居住環境的銀背猩猩,來表達守護環境的決心 ,村民也自主性地在村子裡拉起了抗議的布條,就擔心家鄉的好山好水被糟蹋了。
反正這幾年(山羌野兔)就多到超誇張的。很冷吔,山羌牠會走這個田埂過來吔。

帶著兒子,頂著5、6度的低溫下,沿著田區架設圍籬要防山羌和野兔吃掉農作物。

(自己做就好了為什麼要帶著兒子做),這樣他知道說,這個老爸在家鄉賺錢辛苦啊,而且也是希望他們知道說,有一些東西他們習慣了以後就知道說,原來就是要這樣做,就像我以前跟著我爸爸在做啊。
(兒子你有想要接嗎)?再說,再聯絡是不是,等我,那個,真的不知道要幹什麼的時候。

羅山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林益誠說,帶著孩子動手做,就要孩子接觸土地,和家鄉建立感情,要將羅山村有機種植的概念傳下去。

[羅山社區發展協會 理事長
林益誠]
(民國)92年,申請羅山所謂的有機村,這麼久,一直都往這個有機栽種,尤其是有機米,我們羅山差不多佔整個富里農會比例很高。

[富里鄉農會 總幹事
張素華]
我們的大概所有的做農的這些人數的話,可能佔了我們(全鄉) 60%都是從農的,所以我們的富里鄉,大概我們有種良質米的有4千多公頃,所以幾乎我們所有富里鄉的農地都是在種水稻,那水稻的話,我們富里的水稻的金額是,收購的價格是全國最高。

全程都以機器碾米,還透過電腦挑米,就是要顧好品質,讓消費者吃到安心、有好吃的富里米。

[消費者]
好像比較沒有汙染,說實在比較沒有汙染,很好吃啦。

[消費者]
我們富里這個好山好水,而且我認識很多那個,那個農民,他們現在都種富里有機米。

[消費者]
富里這個地方是產米的一個大區域,然後我覺得這裡的風景啊,水啊,好像都好乾淨,所以一定要帶(米)回去的啦。

自民國92年,羅山村在村民、農會以及政府各個單位通力合作,才將羅山村打造為台灣第一個有機村,107年,透過農會申請認證成為里山國際倡議會員,也是全台第一個加入,聯合國生物多樣性的里山工作小組,這些都是很難達到的目標。

[富里鄉農會 總幹事
張素華]
所以我們當初農會會去加入這個聯合國的組織,主要就是我們羅山有機村,我們做了24年,我們維護這個生態環境,還有包括我們的整個生態平衡,在這個24年當中,它已經取得一個很好的一個生態平衡,其實整個過程裡面非常難得,而且非常困難的一點就是,你要去找非常多特殊的物種,包括生物植物這些都要去找,然後呢不管你的植物動物生物這些,還有土壤空氣水質都要做檢測。

[羅山反垃圾轉運站自救會 會長
姜守危]
里山就在羅山,羅山就是里山,怎麼會把垃圾轉運站選在羅山,這讓人覺得非常不可思議的地方,非常非常不可思議。

[照片提供 張振岳
富里鄉農會表示,羅山村因為發現,鹵蕨及菊池氏細鯽魚兩個稀有的物種,才能獲得里山環境水田的認證,為此,農會還以這兩種物種的圖案做包裝,告知消費者富里米可是經過國際認的,但就擔心轉運站的設置,讓長期經營的有機品牌,功虧一簣。

[富里小農]    
今天如果說我是其他的遊客,我也是覺得說,你這裡是羅山村有機村,你怎麼又有一個垃圾轉運站,那你心情會舒服嗎。

[遊 客]
考慮一下啦,會考慮一下啦,對 會考慮,是不會影響,但是可能就不會久待吧,因為畢竟如果是垃圾轉運站的話,感覺會有一些味道還是可能會比較雜亂一點。

[消費者]
你應該要重視的是,它(政府)要把它(轉運站)做好。

[消費者]
我會考慮一下,應該我會考慮一下。

[消費者]
多少會怕啦,多少都會影響啦,但是它沒有直接流下去啦,你如果想南部,直接廢水都直接都流下去,主要是沒有,應該是不會影響這麼多啦,(但是就是會怕啦),對。

故本局後續將繼續溝通另覓適合場址,等定案後再重新提報興建新計畫。

[富里鄉 鄉民代表
徐秀枝]
聽說那個中央已經把那個興建垃圾轉運站的經費給收回去了,這個是你們抗議的最有代價一個地方。

[富里鄉 鄉民代表
葉家鴻]
包括我們這個花蓮縣政府,和我們富里鄉的鄉公所,已經看到了我們羅山就是堅決的反對垃圾的轉運站。

幾經抗爭過後,雖然花蓮縣政府也做出了善意回應,將會暫緩實施,但羅山村民仍忐忑不安。

先舉手表決,不同意的舉手。

在自辦的村民大會上,紛紛舉手表示反對興建轉運站。

[羅山反垃圾轉運站自救會 會長
姜守危]
有投票權的53,那我們不同意是45,所以我們超過半數,所以這個案子,我們不同意興建垃圾轉運站,已經做成決議,剛剛是經過表決,第二個我們不同意垃圾掩埋場到期之後,繼續使用,因為我們應到,我們到場的是53,但是我們不同意的是48所以這個案子也通過。

搶救有機村,反對垃圾村。

而村民會對政府單位如此不信任,其實是其來有自,民國85年,羅山垃圾掩埋場興建之初,政府曾允諾在110年期滿,將改為環保公園,結合在地觀光,不料等到的卻是花蓮縣南區的垃圾。

[富里鄉農會 總幹事
張素華]
25年前剛開始要做垃圾掩埋場的時候,那時候他們(政府)告知我們村民的是說,垃圾掩埋場飽和完了之後,會還我們一座公園,所以我們羅山的村民一直等等等,還有包括我們農會也一直等,一直等著是說,飽和完了後,還我們一座生態公園。

[羅山反垃圾轉運站自救會 會長
姜守危]
那是不敢望求,不敢望求,你不要希望說政府能幫你給一個公園對不對,現在只希望拜託,轉運站不要再過來。

垃圾轉運站為鄰避設施,大家都不歡迎,羅山村民表示,忍受垃圾掩埋場的惡臭30年,已經盡到社會責任。

[羅山反垃圾轉運站自救會 會長
姜守危]
垃圾掩埋場是容納那些垃圾,那些鄉,富里鄉的垃圾,也容納卓溪鄉的垃圾,他已經忍受了30年,對,已經忍受了30年我要強調的是羅山村的這種抗爭,其實它是有這個,所謂在情在理上面其實它是站得住腳的。他(村民)已經盡到他的社會責任了,他(村民)已經盡到他的社會責任了。

對於轉運站的設置,地方人士也提出了幾點的質疑

[羅山社區發展協會 理事長
林益誠]
但是它那個地方有,還是有一個水源在那裡,叫做,說國語叫做九岸溪,它那個水源會經過它的旁邊,它那個如果太近,這如果汙水沒有處理好,就怕會汙染下面的人。

[富里鄉農會 總幹事
張素華]
那垃圾轉運,我們是要運到那個宜蘭的利澤焚化爐,但是你運到利澤的焚化爐的時候,等於是說這個垃圾,它是從玉里載回來富里,然後富里第二天再載回去玉里,啊再往利澤,我覺得這個就不是一個很合理的一個,一個地方啦。

[羅山反垃圾轉運站自救會 會長
姜守危]
這筆預算是從花東基金過來的,花蓮縣政府它是以觀光,希望以觀光、以生態、以有機以農業立縣對不對,作為花蓮縣發展的這種願景跟目標的一個,為什麼會搬石頭砸自己的腳,而且不單是砸了對不對,自己的腳之外,它也把農委會的腳給砸了,它也把觀光局的腳給砸了,對不對,它甚至把教育部的腳,可能順便也一起砸掉了。

[富里鄉農會 總幹事
張素華]
在有機村再設一個垃圾轉運站,然後我們羅山的有機村我們也非常慶幸的說,我們可能在今年會通過我們的休閒農業專區,羅山休閒專區,而且我也覺得我們也跟國際聯合國生物多樣性的里山工作小組也結合了,我們也是工作夥伴,所以我是覺得說在一個,那麼好的一個環境之下,然後要繼續把所有大南區的垃圾,拿到我們的唯一的有機村,拿到富里唯一的休閒專區,來做垃圾轉運,這個整個跟我們所努力的目標是有點跳tone的。

畢竟,垃圾轉運站是鄰避設施,誰都不要,為了捍衛清淨的家園和耕作的土地,羅山村民凝聚共識,除了組自救會持續抗爭之外,更積極要在村子推廣垃圾分類,達到垃圾減量,大家一起動手來守護家鄉的好山好水。

採訪/撰稿 邱月華
攝影/剪輯 江長銘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客家新聞雜誌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客家新聞雜誌 的頭像
    客家新聞雜誌

    客家新聞雜誌HAKKAWEEKLY

    客家新聞雜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