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建生是維也納應用藝術大學都市策略系碩士,想要讓環境好一點是他小時候的願望,於是他念了建築,但走過許多國家,看到世界因為人類的過度開發產生的變化,他反思到以人為本位的方法,談的是如何征服自然,讓整個環境越來越差,於是他和太太回到台灣,要在富里鄉羅山村打造他們理想的生態村。
[生態村發起人
劉建生]
自己你要先問自己一百次,你確定這件事情是對的嗎,你能夠堅持嗎?你用一些時間去測試自己,你確定了這件事情之後,其實,那其實就是一無反顧,因為人其實就那麼幾年啦。
自己的人生,自己決定,蹩腳的在田裡操作開溝車,他是劉建生,原來是位頂尖的建築設計師。
[生態村發起人
劉建生]
我從小就有一個想法,那我其實只是希望說,讓環境好一點,所以我就來念建築這樣,然後我就接受了一系列的建築背景訓練,然後在台北,我台北長大,然後就是進了建築事務所,然後後來覺得似乎沒有找到我想要的答案。
他曾去過奧地利、維也納念書,也曾遊歷了許多國家,後來在競爭激烈的香港擔任設計師,但始終沒有找到讓環境好一點的答案。
[生態村發起人
劉建生]
其實在香港看到另外一個世界,就是說香港其實是,就是在財務或是說在物資,在人才,在,很多部分都是一個屬於就是金字塔頂端的,然後密集了很多高人才的地方,在那個地方去服務,這樣子的不停地去學習追逐,然後去探索自己的一個方向的時候,其實那個只是看到關於物質這件事情的一個頂峰。
於是,他開始對以人為本的教育和人與土地的關係,有了一些反思。
[生態村發起人
劉建生]
我們對自然,我們談的是我們如何征服自然,跟動物之間我們其實是奴役之間的關係。
[照片提供 劉建生]
有一天他看到印尼一座綠色學校的照片,看到孩子在土地上跑跳,建築完美的融入自然生態,他心想,這就是他想要的美好環境。
[生態村發起人
劉建生]
哇,他們的小朋友是站在泥土上,這件事情讓我非常驚訝,然後我們是在那個超高大樓裡面這樣。比方說像這個建築就是,我看到的就是說,用原生材料竹子、泥巴,然後做出自由曲線跟自然完全融合在一起。像是我們做出來的東西是跟環境是非常違背的,而且是整個破壞式的方式在做一個,所謂建設這件事情。
為了打造一座食物、能源及水源自給自足,自然及人類和諧共生的生態村,2014年,他和太太開始尋覓適合的所在,一年後他們選定以羅山村,作為生態村的試驗基地。
[生態村發起人
劉建生]
我其實經過這裡大概是5次,那我每次進到這裡的時候,總覺得,這裡有一股很強大的力量在呼喚著我們,啊!來來來,我就,喔,好好好。
卸下人人稱羨的建築師頭銜,他和太太一起走入土地,開始了在羅山村過農耕生活,也愛上雙腳踩在土地上的觸感。
我們還沒有要回去嗎?還沒,為什麼,因為我們才剛來啊。
在5度以下的低溫,仍哼著歌,開心地插秧。
[生態村發起人
北村美智子]
不會啊,在水裡很有趣啊,(但天氣很冷啊)很冷啊,但是,但我不認為這很辛苦,我通常都不會覺得有什麼事情是辛苦,就是有趣,享受它。003605 而且當我插好秧之後,看到(景象)竟是如此的美麗,我覺得城市的人在公司上班,才更辛苦呢!
北村美智子是劉建生的妻子,也是推動生態村成型的靈魂人物。
[生態村發起人
北村美智子]
(福島的意外),2011,所以我,很難找到安全的食物,甚至在香港,我們住在香港,但是很多日本的食物都銷往香港,所以很難找到安全的食物,所以,我們想,如果我們想要吃安全的食物,我們就要自己種,而且確定這是真的是安全的,應該這樣做才對,所以這就是為什麼我們開始種。
一次插一株秧苗,是美智子種田的堅持。
[生態村發起人
北村美智子]
如果種的太密,秧苗就會更容意得病,因為風吹不進來(就是風會把疾病帶走),比較少,比較好。
[生態村發起人
劉建生]
她當初決定要插一根秧的時候,那我的理念,我的想法就是,那我今年我就不收了,因為那是不可能的事情,但是隨著稻子慢慢長大的時候,它長得比別人的那些,有機農作都來得茂盛,漂亮而且強壯。
為了從源頭掌控稻作品質,找到適合自己農地的種子,兩夫妻還堅持自己育苗。
[生態村發起人
劉建生]
所以這個是我們自己就是自然農法,然後每次育苗,然後慢慢地去找出最適合這塊土地的種子,秧苗場出來的苗,會經過很多道程序,那就是殺菌然後殺菌殺菌殺菌,所以會泡過很多東西,我們就去深山裏面,去水溝裡面挖腐植土,然後就是有一些那個稻殼碳化,所以就是很多的,就是在地,然後很棒的材料,就是可以再利用,要不然它其實就被人當垃圾。
在海岸山脈下耕種,即使雙手凍僵了,美智子仍不覺得苦,面對未來,美智子有許多想像。
[生態村發起人
北村美智子]
我們就想說,我們有一個生態村,而且還有一間學校,讓其他的人和孩子都能進到學校來。
雖然為了買農地,兩夫妻背負龐大貸款,劉建生和美智子仍緩步但堅毅地,按部就班地朝著自己的理想前進,目前,不但自產自銷,還將農產品賣到日本,日常生活所需也有40%能自給自足,劉建生期待,他們在羅山生態村具體成行後,未來能在全台各地建構更多的生態村。
採訪/撰稿 邱月華
攝影/剪輯 江長銘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