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人吃東西追求視覺系享受,喜歡拍照打卡,放上社群網路與朋友分享,也因此,廚師不只廚藝要好,更得玩出新花樣,吸引饕客目光。桃園平鎮有位廚師賴彥汶,不只果雕作品出色,更鑽研拉糖創作,成績耀眼。高溫200度的拉糖,要一邊拉,一邊捏出形狀,做出栩栩如生的老鷹、麒麟等創作,一點也不簡單。帶你一起來看賴彥汶如何推廣吃的藝術。


 

 

廚房裡大火快炒,這個動作對賴彥汶而言,再熟悉不過,不一會兒,一道香噴噴的菜餚就能上桌了。擁有廚師資歷二十餘年的他,不安於現況,期盼精進廚藝,踏上探索「吃的藝術」這條路。
 
平凡的紅蘿蔔,到了他手中,可就不平凡了。

有點層次,它的層次就出現了。

賴彥汶拿著特殊雕刀,細細雕琢,紅蘿蔔準備變身成小鳥,藉由凹跟凸的立體感,呈現出鮮明的羽毛層次。

做羽毛的話,要有不規則形,看起來東西會比較活。而且我們在下刀的話,它的順序,不能去掉太多,去掉太多的話,等一下我們在做的時候它會凹下去。因為做立體雕刻,就有分凹跟凸的面。

不參考別人的果雕作品,賴彥汶堅持透過雙眼,觀察動物的形體、模樣,因為這樣果雕作品才具有原創性。

[拉糖師傅
賴彥汶(客籍)]
像在做這些東西的話,其實都要觀察啦,常常我們要去觀察鳥類啊,牠是長什麼樣,牠的羽毛分布,它的排列,它就會像這樣子。

總是精益求精,想在餐飲領域玩出新花樣的賴彥汶,後來還踏上拉糖的領域。

[拉糖師傅
賴彥汶(客籍)]
到了果雕之後,想要尋求另外一種更進步,就是說那拉糖它也是可以吃的,那我就把拉糖放在我們的盤子上面,它跟菜都是可以吃的,它可以當器皿也可以當調味罐,敲一下就破這樣子,所以它很特別。當這個東西結合在一起的時候,它就碰出另外一種火花。

[照片提供 賴彥汶]
栩栩如生的老鷹,精緻細膩,令人嘖嘖稱奇。這是賴彥汶花了五天做出來的拉糖作品。

[照片提供 賴彥汶]
老鷹這個作品是那天
[拉糖師傅
賴彥汶(客籍)]
突發奇想吧,因為我現在都做一些比較寫實的了,就是我們做什麼要像什麼這種感覺,尤其作品是用糖做出來,那做出來感覺更不一樣,後來它的手法有滿多地方是很難的,就是牠的嘴巴,跟牠身上的鱗片,因為牠的鱗片有好幾千片這樣子,後來就是一個支架的整體,因為牠只靠一隻腳,去支撐上面所有的重量。

賴彥汶不只自己精進技藝,甚至還開工作室,展開教學。

煮糖的話,我們這個糖是煮到170度起鍋。

當糖煮到完全融化,呈液態的時候,再稍稍降溫,就會像黏土一樣,能做出造形。

這都是液態,很燙,要注意喔,很燙,如果說你的手套弄到液態化(的糖),一定要把手套脫掉,不要等它,你等它的時候,你就會受傷了,就會起水泡。

高溫200度、透明的糖膏,在賴彥汶手中拉呀拉,逐漸變成銀色並帶著金屬光澤。

我這邊只要撕薄,把它撕薄,它就有了,很薄,大拇指跟中指,輕輕地拉,這樣子。

隨著溫度降低,糖膏也會變硬,想要做出漂亮的拉糖作品,「溫度控制」是最重要的關鍵技巧。

溫度很重要,溫度對拉糖來講,它硬掉的時候,就沒辦法作業了,它太軟的時候,你會發現,你一直在做的時候,它一直在變形,它會變來變去的,那當你掌控到溫度的時候,你會發現這個拉糖其實它不難。

不過,對初學者而言,這可不容易。

[拉糖課學生
曾仕君]
一下就冷掉變硬,(跟你想像中的有一樣嗎)?比想像中還難。

[拉糖課學生
蘇保仁]
如果我溫度沒有控制好的話,像這塊糖,它就快液化了,變成我就要降溫,然後因為這塊糖它已經硬了,它溫度降下來 ,我可能就拉不動了,所以這一塊就要拿回去升溫,所以要像師傅那種手法,他就有辦法一直持續動作,我可能就沒辦法,所以我還是在練習。

教學相長,對賴彥汶而言,每一次的教學,都是個挑戰。

[拉糖師傅
賴彥汶(客籍)]
從一開始我們在掐片、在捏片,到做一朵花,到可以做天鵝、水晶天鵝,到很多很多的東西,其實這都是一個過程,你上完四天課,你想要做什麼成品帶回去都可以,就是每一次的教課,都是一個挑戰。

視覺系饗宴是現代趨勢,食物被當成藝術品般呈現,賴彥汶靠著精湛手藝和技巧,持續不斷創新,在「食藝世界」裡綻放光芒。

採訪/撰稿 宋宇娥
攝影/剪輯 戴志明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客家新聞雜誌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客家新聞雜誌 的頭像
    客家新聞雜誌

    客家新聞雜誌HAKKAWEEKLY

    客家新聞雜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