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外地移居南庄長住的社區工作者劉英華,在十三間的銀粉村,也就是巷弄型C據點,開課教在地的超高齡的長輩畫畫,經過多年的訓練,這些上過課的婆婆媽媽不僅手、眼協調度提高了,還成了素人藝術家。為了複製十三間C據點的成功經驗,劉英華帶著畫具來到其他的關懷據點,鼓勵更多長輩一起來畫圖,期望在快樂的學習環境中,讓「老日子」過得豐富又忙碌。邱月華跟羅應展的報導。
銀粉恁靚,銀粉恁靚,就像係一枝花,白白个牙齒,紅紅个嘴脣,實在得人惜。
南庄的銀粉村,也就是在西村巷弄型的C據點,有一群很可愛的超高齡阿婆,透過繪畫,不但提高了手、眼協調度,還成為了素人藝術家,找回了生活的樂趣和自信。
然後呢有80歲的,我們有幾位長輩,有90歲的請舉手,
為了複製銀粉村的成功經驗,南庄衛生所辦了一場「銀粉藝術師」懷舊的活動,邀請指導西村長輩們畫圖的劉英華老師,來到東村的社區關懷據點,帶著在地的長輩們一同體驗繪畫的樂趣。
好客在一起工作坊負責人 劉英華(左)
原則上銀粉村,它是一個模範的教室,我們就是把長輩的作品,可以帶到其他的教室推廣,就是說90歲的阿婆都可以畫了,何況你們才7、80歲,所以可以畫得更好。
照著數字這樣畫著去,畫出去了,沒關係啊,畫出去,沒關係啊。
緊握著細細的畫筆,無論是7、80歲或是90歲的長輩,都認真又小心的為畫布圖案上色。
哇!很棒。
畫歪過去也不用罰錢啊,怕什麼,(拍手)畫完了,要來寫自己的名字,可以嗎?
就怕顫抖的手,一不留神畫壞了,劉英華在一旁鼓勵長輩們,別怕,放大膽去畫。
好客在一起工作坊負責人 劉英華(右)
我的功能就是,鼓勵大家,然後呢,就是知道自己的眼睛花花的,手會抖沒關係,但是我就鼓勵他,最主要是可以促進大家做社會參與啦。
東村關懷據點長輩 李瑞蓮(左)
(你覺得來上課最有趣的是什麼),朋友多啊,可以變年輕啊,不會變得傻傻的(又可以教人畫圖覺得很驕傲)不會啦,不會、不會,他很會唱山歌你知道嗎,他經常去客家電視臺唱山歌,打擂臺的。
范阿美對唱山歌很有自信,但對畫圖卻是畏首畏尾的,他的好姊妹李瑞蓮,緊挨著他很有耐心的,一筆一筆的教她畫。
畫得很漂亮,你要指導我啊,畫得很漂亮,我一開始不敢下筆。
好客在一起工作坊負責人 劉英華(右)
因為失智這件事情,就是因為跟人比較少互動,那我們就是讓大家可以這樣互動,這個他不會畫,隔壁的長輩,還有好姊妹就會教她。
東村關懷據點長輩 曾錦鴻(左)
(覺得來這裡上課好玩嗎)?心情很開朗,(怎麼說),很多朋友啊,很多朋友,這些朋友,(來這裡有人好聊天),對啊,對啊,(你覺得自己畫得有漂亮嗎)?我覺得非常的滿意。
其實來參加活動的長輩們,手、腳的靈活度都還算好的,健康狀況也不差,有些還能去到菜園種種菜。
東村社區關懷據點志工 袁論濱(左)
有些老人家你不要看他(老),現在他去什麼菜園,比較粗重的工作,除草、鋸樹這些他會,還可以,不過叫他們寫字就沒有辦法了。小學生總是把字寫到外面去,現在要讓老人家寫,很多他也是寫到外面去,問很多老人家,他夾菜,吃飯夾菜,一夾還沒到碗裡就掉得到處都是,尤其是手指的靈敏。
認識啊,我們每天在一起,我們有去養生班,我們的養生班,(你們很多班),南庄,有喔,很多,有歌唱班啦。
透過拿筆畫畫比較精緻的動作,就是要訓練長輩們手的穩定度,南庄衛生局精心安排各種的課程,除了要促進長輩健康之外,更重要的是要鼓勵長輩,從家裡「出走」,積極參加社區的活動。
東村關懷據點長輩 李瑞蓮(右)
在家裡會打瞌睡,坐著會打瞌睡,哈哈哈,在這裡不會,在南庄住不會,好山好水(有這麼多課好上)是啊,大家這麼多伴,大家這麼多伴,可以玩。
考量人口老化速度==CG in==政府積極推動「建立社區照顧關懷據點實施計畫」,藉此建立社區化照顧預防體系,落實「在地老化」,藉由參與活動互相學習,提升長輩們人際的互動關係,為健康老化預先做好準備==CG out==
東村關懷據點長輩 曾錦鴻(左)
我們是想說,老人家把他們請出來,有的老人家,如果沒有這個據點,沒有這樣的聚會場所,他就在家裡沒事情好做了,請出來,來到這裡也好,不然至少不會在房子裡關著。
記者 邱月華
位在中港溪出海口的塭內社區,有80%的河洛人,20%的客家人,他們的據點和其他關懷據點很不一樣的是,他們是由社區自發性的開始做,之後再配合長照2.0的政策,這樣照顧長輩的亞健康,就會更周全,更完整了,(大哥 你現在在畫什麼)。在畫風車,(風車,為什麼會畫風車),現在是在畫,裝這個發電機發電,(很漂亮欸),誰教你的,現在你看海邊,現在都裝很多,要靠風力發電機,(怎麼這麼會畫,誰教你)這個老師教我的,(老師有沒有很會教)會會。
起風了,海上的風車轉了起來,苗栗縣竹南鎮塭內社區的長輩們,透過劉英華老師教的印象派的星夜技法,一點一點的在畫布上,點畫出豎立在海上的風車,用美麗的色彩呈現出家鄉的新風貌。
和其他的關懷據點比較不同的是,塭內社區的關懷據點,剛開始是由社區自掏腰包,自發性的肩負起照顧社區長輩的工作。
竹南塭內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 廖雪美(左)
我們會老啊,以後老了也是要靠大家照顧啊,就一代傳一代,當時還沒做關懷據點的時候,就是大家就想說有一天大家會老,會老的話,我們就先做著來。
之後配合長照2.0成立關懷據點後,經費更充裕了,課程更多樣,地方長輩能有更周全的照顧。
竹南塭內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 廖雪美(左)
縣政府,還有衛福部這些,還有衛生所這些,會提供營養餐,就提供老師來談我們醫療的問題,營養的部分,他們學習之後,就可以,就自己知道說,營養要吃營養一點,才會健康,這些人還有做運動,打鼓啊,打太鼓,和太鼓,他們打8年了,第8年了。
健康促進活動、關懷訪視、電話問安、餐飲服務等服務,是社區關懷據點的4大服務重點,關懷據點與社區結合,就是要有效利用地方資源,達到在地老的目的。
各位塭內的同學、鄉親,大家午安,大家好。牠(紫斑蝶)飛來我們這邊的時候,因為我們這邊有牠的食草,每年就是清明節的時候,牠會從南部那個蝴蝶谷那邊,飛來這邊,因為就是我們這邊有這個羊角藤,就是牠幼蟲的食草,所以牠會在邊產卵。
可能因為是「海口人」,日日與大海為伍,塭內長輩們特別的活潑開朗,對於社區參與相當熱衷,每年4、5月當紫斑蝶來的時候,在地的長輩們就是最佳解說員。
竹南塭內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 廖雪美(左)
要說在地的故事啊,因為有人文,人文的話,就要在地老人家說,會比較有說服力,4月、5月開始,到10月份都還有紫斑蝶,茂林來的,牠是全球唯二,唯二,遷徙最大的物種,那個蝴蝶,群聚最大的就飛到我們最北的地方,很多都飛到我們這裡的長青之森。
我們這裡就是有3隻白鷺鷥,這是公的啦,我們自己想像的,這是母的,嘴巴比較長,這個是母的,這個是小三,小三。
施金來75歲了,頂著大太陽還是很有精神,透過輕鬆詼諧的導覽方式,把大家逗得哈哈大笑。
這小白鷺,牠就是說會噴口水,噴出來這樣。
竹南塭內社區導覽員 施金來(左)
因為我們就是在這裡土生土長的,所以對以前發生的事情,印象都很深,都很深啦,像這個海岸林的植物什麼,大家從小都知道了,我本身以前就是苗農森林科,讀森林的,所以對植物認識的比較深入。
照片提供 竹南塭內社區
11:25-11:28
透過解說導覽塭內社區的長輩,除了將家鄉介紹給遊客,地方的老故事也可以傳承給下一代,這樣才不致斷層。
照片提供 竹南塭內社區
11:47-11:59
有很多這個民俗的傳統文化,像我們這裡端午節在祭江啊,祭江也是有故事的,因為早期還沒有,這個還沒有,中港溪還沒有淤積的時候,澎湖的那個帆船都會來這裡卸貨。
老人家的回憶和智慧,其實就是社會的資產,只要願意付出,人生的下半場也能過得自信驕傲
南庄衛生所主任 劉莉麗(左)
我們有剩餘價值,尤其人家說老了,智慧才是寶貴的,身體要顧好,第一個很高興嘛,健康快樂,第二就是,家裡也會非常愉快,沒有生病的人,我覺得就是家裡的福氣,然後他走出社會,他也可以協助社會的人,比較寂寞的人或是讓他促進愉快,可以走出社會啦。
長輩們將自己的作品一字排開,這天,是塭內社區最後一天上繪畫課,他們開心的在據點舉辦了一場小型的成果展,同時票選出誰畫得最好。老了,未必只能待坐在家中,或是守著電視過日子,目前全臺有4830處的社區照顧關懷據點,只要願意,走出戶外,就和老朋友們一起享受豐盛的老年生活。
採訪/撰述 邱月華
攝影/剪輯 羅應展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