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好山好水,提到花蓮,你還會想到什麼呢,日治時期,日本人在吉安、壽豐、和鳳林幾處打造移民村,而在花蓮市的美崙山上,則是有一處專門提供給日軍軍官居住的宿舍群,因為是給高級軍官居住,因此規模和設計都和一般的日式建築不同,宿舍群也見證了花蓮的歷史發展。日本人戰敗後,宿舍群由國軍接收,十年前,一度要拆了,地方居民知道後,集體發起搶救才得以保存下來。另外還要帶您看幾個由個人自發性保存老屋的例子,藉由老房子的復舊、重生、再利用,重新尋回老屋的往日風華、也創造了老屋的新價值。蟬聲大作,微風輕拂,走進花蓮市民生社區這處日式宿舍群,彷彿穿越了時光隧道,回到那個古老年代。
<因為在清朝時代,那個(誠正)營區就有,清朝時代就有駐軍在那邊,後來甲午戰爭失敗以後,訂了馬關條約,把台灣割讓給日本,日本人呢,就台灣總督府,它就有派駐東部一個分屯大隊,大隊指揮官叫中村大佐,他就住這棟建築物。>
位於美崙溪畔的這八棟日式建築群,約建於1930年代,當初是日軍高級軍官宿舍。
<隔熱也好,防潮也好,它還有另外防震,防震的話它都有風撐。>
因為是提供給高級軍官居住,等級和規模都較一般日式建築高,尤其這棟「將軍府」,是日軍指揮官中村大佐住所,除了考量採光、通風、隔熱等,庭院還特別大,造型更是獨特。
[花蓮市民生社區協會
總幹事 陸鎮平]
有很多日本專家也有來看過,他講說這不是那個傳統的日式建築,它是有歐風的風格,其他的日本建築的話,它那個外型它都一般都是直筒筒的一棟這樣,不像它這個是,有一個主建築,旁邊還有一個副的小型建築。
建築群有「單棟式」和「雙併式」兩種格局,不論結構還是功能都有特別設計。
<進來這裡是庭院,進來這裡等於是川堂一樣,脫鞋子,這個是鞋櫃,然後這邊是,這邊等於是那個起居室,客廳一樣,這邊是餐廳、廚房,這邊是臥房,但是呢,白天的話,它是這個樣子,但到晚上全部都變房間>
從高處遠眺,美崙溪蜿蜒而過,建築群就在這個河彎裡,不遠處還看得到花蓮港,因為位居重要軍事地理位置,營區和聚落選擇在此興建。
[花蓮市民生社區協會
總幹事 陸鎮平]
美崙溪口在清朝時代,大陸先民,都從福建、廣東那一帶,坐船渡台灣海峽然後到基隆,再到宜蘭,再到花蓮美崙溪,那以前的話那個船隻,可以從美崙溪直接可以開到農兵橋上面。因為剛好這裡是溪口,所以部隊駐紮在這裡剛好可以防守。
日本人戰敗後,營區和宿舍群由國軍接收,最早是陸軍兵工學校進駐,作為國軍眷舍使用,許多高階軍官都曾住過這裡。
<而且我們這裡面,官階都很大,因為以前住在這裡的,除了這個是將軍以外,其他很多都是上校、中校。>
一磚一瓦刻劃著歷史的軌跡,一草一木寫下時代的更迭,但建築群一度有消失危機。
[花蓮市民生社區協會
總幹事 陸鎮平]
民國93年,那個國軍有一個老舊重建案,把這些眷村都遷移了,遷移後國防部本來要把這塊地整平,整平以後要賣給建商。
[花蓮市民生里
里長 吳明崇]
它(軍方)說一定要拆掉,我們都(覺得)保留是我們的,以後子子孫孫可以回想這個歷史的一個過程,所以我也說,我也說,這個一定要堅持,一定要保留。
居民得知消息後,由里長吳明崇帶頭,發起搶救宿舍群。
[花蓮市民生里
里長 吳明崇]
左鄰右舍他都知道,一有動靜他就打電話給里長,我就趕快聯絡,聯絡我們的總幹事、我們的上級,跟我們的一些工作者來到現場,軍方被我們罵一頓。
[花蓮市民生社區協會
理事 廖運錕]
被他拆掉一間而已,剩下的要拆,怪手來把它擋住,不讓它拆,說我已經去申請了,不可以拆掉。
[花蓮市民生社區協會
總幹事 陸鎮平]
縣政府、文化局還有中央文建會都有來勘查,勘查以後認為有保留價值,所以它們就有跟國防部協商,就是說,這個房子不要拆。
積極爭取了兩、三年,建築群總算獲得保留,2005年,將軍府被列為縣定古蹟,其餘七棟建築物則列為歷史建築。
[花蓮市民生社區協會
理事長 黃碧雲]
不只針對社區,應該是屬於花蓮縣市民都可以感受到說,這個歷史建物保留下來,這個綠地空間能夠留下給我們花蓮縣的子孫,真的是很大的福分,在就近花蓮市區的精華區,來到這邊才幾分鐘,就可以看到這麼悠靜的自然景觀,而且有結合了歷史人文建物的自然之美。
[遊客]
台灣好像像這樣整個是一個,雖然說不算大的社區,能夠整體保留下來的其實並不多了。
[遊客
李小姐]
那我覺得很棒,就是我們,有這樣的一個時間可以坐在這裡,在這樣的一個環境下,好像有更真實跟更純樸的自己出來。
目前宿舍群產權仍屬國防部,由花蓮縣政府文化局代管,由民生社區的居民認養。2009年,向文建會申請到約一千萬元經費,將第一棟的陸軍醫院院長宿舍整建完成,除了作為藝文展覽空間,還成立了一座,花蓮縣唯一的日文圖書閱覽室,南方文庫,藏書將近有九百冊,大多以日本文學和社會科學類為主,還有昭和時期的珍貴史料。
[花蓮市民生社區
文化志工 李永鎮]
南方文庫,就是以前日本統治的時候,統治的時候,這裡是南方,這些書是從哪裡來,就是中日交流協會提供的,一部分是協會人士提供的,那有一部分是日本人看說,這個日本宿舍有這個書庫他也提供。
時間在這裡定格,遺失的歷史記憶在這裡重現,因為體認到歷史文物的重要性,這股發自民間的老屋保存力量,在這棟白色的建築物也看得到。
[文創咖啡館老闆娘
陳秀美]
它的結構很特別是,它一樓的牆壁是用那個版印,然後二樓的話就是木頭的結構,然後三樓是這樣,然後它四樓的那個天花板是,整個都是木頭的這樣,就整棟其實每一個樓層都有它,很特別的結構跟特色,這也是我們進來,整個就是拆開它的裝潢才發現的。
房子前身是棟日式建築,是花蓮在地報社的辦公室,民國40年大地震震垮後,改建為現今樣貌,作為報關行使用,對面就是花蓮火車站舊站,早期這裡可是熱鬧的街區。蒐集全台手創商品、細心營造每個角落空間,沉寂多年的報關行,現在成為陳秀美的文創咖啡館、也是花蓮市的藝文空間,一樓展售骨董工藝品,二樓有文創商品,三樓則是咖啡輕食館,而這是她整建的第三棟老房子。
[文創咖啡館老闆娘
陳秀美]
因為我們現在是賣台灣的特色的東西,不管是吃的啦、用的啦、或相關的東西,這些其實這個房子為我們的東西增色很多。
把所有覆蓋物拆除,再進行安全強化,讓老房子原貌重現,這是陳秀美的「減法施工」。
[文創咖啡館老闆娘
陳秀美]
像你現在看到這個鐵架都是它原本的顏色,然後木頭也都是,我們都沒有再重新上漆或是上色。那我們覺得說,其實你要改變它很容易,但是你要恢復原貌比較難。
但最近花蓮很多老房子被拆,愛老房子的陳秀美,心裡有很多感觸。
[文創咖啡館老闆娘
陳秀美]
我自己會覺得說,不應該拆啦,因為我覺得,你拆了就沒有了,那可是我們,可是我覺得,我們沒有能力去改變什麼東西,因為我覺得,很多的建物它很漂亮,但是因為它維修可能需要很多的費用,可是私人沒有那麼多錢,那政府如果說沒有投入去維修它的話,它就不可能存在,或者說,政府過度地修復它,我覺得那也是不對的。
這棟老房子是陳秀美和屋主承租的,整修後的老房子有了新的利用方式,而同樣位於六期重劃區精華地帶,這間古色古香的咖啡館,則是現任屋主買下後,花了上千萬元整建後的成果。
[老屋咖啡館老闆娘
賴秋淑]
這上面這個,你看這個黑色的,這不是我們漆黑色的,這是它原本久了就會出油,出油它就會越來越黑,圓的是杉木,方形的是檜木。
因為地處商業用地,可蓋七層大樓,賴秋淑原本是想買來投資蓋飯店,但因為一句對原屋主的承諾,他們將老房子整建後保留了下來。
[老屋咖啡館老闆
王敏禎]
這中間包括我們的師傅、還有我們的,所有來做的每一個人,大家同心就是有這種使命感在做,包括我自己也有使命感在做,那我覺得,單單就這個東西,就太值得了,那個價值是無限的啦。
[老屋整建師傅
李全鎮]
我當初看到這間房子覺得說,這間房子已經很久了,已經稍微有傾斜了,傾斜了嘛,如果要維修,我第一個想到就是說要花很多錢,人工要很多,(屋主)算很有氣魄啦,你一般現在的人就是拆掉而已,因為你現在拆掉重建,蓋洋房反而比較省錢,你要保留這間房子,會超出你預算很多。
房子整建好後,放了一年,因為想和更多人分享,於是開了這間咖啡館,開放後,人進來了,意想不到的事,也發生了。
[老屋咖啡館老闆娘
賴秋淑]
這間房子,我本來不知道的東西,人家會跟我說以前這裡的事情,我就覺得很有意思,很多人都覺得這間房子保存下來,都會讓他們感動,讓我自己覺得說,我做的這個事情是一個很有意義的事情,我才會越來越珍惜,所以後來我才想說,即使我現在開咖啡館,生意不好沒關係,我就要讓這間房子不是說關著,我是開放給大家說,如果你喜歡你就進來這樣。
老房子承載了許多人的共同記憶、刻印了城市發展的文化樣貌,賴秋淑和陳秀美 靠自己的力量整修老屋,賦予老屋新生命、重現昔日風華;民生社區的居民則是透過集體力量,由下而上的讓日式聚落群保存下來,然而留存後的後續維護管理,則是接下來更棘手的問題,像是將軍府其他的這幾棟宿舍,日漸頹圮,卻還等不到經費來整修。居民也盼公部門重視,讓這批好不容易留下來的建築群,能繼續說著從前從前的故事、更要繼續見證花蓮以後以後的發展。
採訪/撰稿 林秋伶
攝影/剪輯 洪炎山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