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月最後一禮拜,我們推出《莫忘影中人》單元,看那10年前報導過的人,這十年間,有那些變化呢?有沒有繼續堅持下去?今天要介紹的是,彰化二林葡萄農譚華光,近40年前,譚華光繼承家業,一邊開藥局,一邊種植1.5公頃的葡萄,民國72年接受學術和農政單位委託,試種多達60種,新的釀酒葡萄品種,雖然後來公賣局跟他終止契作,譚華光還是樂於把葡萄園當實驗室,尋求更多美味的可能。
午後的陽光,映照在結實纍纍的葡萄上,好一幅豐收的畫面。再仔細看看這些葡萄,大夥兒好像刻意不約定好似的,有紅色 有綠色,大小也不同,成熟時間真的「差很大」。別誤會了,這是因為眼前的葡萄園裡,有多達60幾種品種。而這個「葡萄聯合國」的主人,就是這位56歲的譚華光。
[彰化二林葡萄農
譚華光]
中興大學和研究試驗所,那時有委託說要做田間試驗,他那時他就說,我的(藥劑師)背景,他認為說,這樣條件比較好,所以他就挑選我跟他配合這樣。
30多年前,譚華光繼承家業,一邊開藥局,一邊種植1.5公頃的葡萄。後來在民國72年的時候,接受學術和農政單位委託,試種許多新的釀酒葡萄品種。
[彰化二林葡萄農
譚華光]
我當時做這個的時候,也很多人笑我說,你怎麼那麼笨,一樣一片果園,你怎麼會種這樣,亂七八糟這樣,沒什麼收入,我那時我是想說,因為一個葡萄的品種不是那麼簡單就種得出來,要很多年才看得到它的成果,所以我就我一般的想法是說,既然別人那麼辛苦在研究才研究出來的(品種),為何不把它守起來,可能有一天,就變成我們好用的東西也不一定。
就這樣,譚華光從原先的30多種葡萄,種到現在已經多達60幾種。不過品種多,管理也就更困難。
[彰化二林葡萄農
譚華光]
有的,你如果說不一樣的(品種),你可能要剪那些草,剪那草來做,有的用葡萄葉,它兩種不同,現在品種多,我們要做試驗,要記錄這些,工作會比較多,還有採收的時間,它會比較不一致。種很多年都沒長出葡萄的也有,有些品種,因為我們台灣溼度高、氣溫高,所以有些品種很容易爛,有時到採收期它就爛光光了就沒得採收了。
除了照顧上的困難,譚華光之前還碰到銷路上的問題。因為85年間,公賣局和他終止契作,譚華光必須自己想辦法,所以葡萄園旁的酒庄就應運而生。
[彰化二林葡萄農
譚華光]
(釀酒葡萄)要賣去市面上也不容易,所以唯有釀酒一途,加上當時,我們政府有開放,讓我們申請酒廠、酒庄,那時我就去申請酒庄、酒廠,所以等於是消化我們自己種的葡萄,同時做我們酒的品牌出來賣。
雖然種葡萄,譚華光頗有心得,不過要釀葡萄酒 他卻是門外漢。
[彰化二林葡萄農
譚華光]
(有去)中興大學跟大葉大學,有學這個釀酒的課程。再來我有一個機會,我有一個老師住在加拿大,他帶我過去加拿大學釀酒的技術,當時同時了解這個冰酒技術的釀製,所以我現在目前,我做白酒的技術,有比較進步一些。
譚華光說,釀葡萄酒的過程中,溫、溼度和葡萄糖度等等都需要配合,所以即使已經經營多年,有時還是不能盡如人意。
[彰化二林葡萄農
譚華光]
其實,你釀酒如果沒有失敗,你就不會成功啦,這是最重要的一點。因為失敗,那個失敗的原因在哪裡。我現在釀酒全部要做記錄,這每一批酒,每一批的原料加進去,你要做記錄,要怎麼做,做出來的酒品質如何,這樣你下次才會有參考的點。連大陸,連其他地方,很多品酒師來看過,他說,非常的驚奇,怎麼台灣會有這樣的東西,所以這變成讓我很有信心的地方。
同時兼具酒庄和多品種葡萄的特色,譚華光的葡萄園已經成為當地的觀光景點。
紅酒,它的,要釀紅酒,釀紅酒的,它的最主要的條件是,要酸,要澀,要酸,要澀,對,所以吃起來澀澀的(釀出來的)酒就比較好,澀澀的酒怎麼說,它本來澀澀的東西就對我們身體有好處,它等於沒有添加東西,對,對,對。
進到園裡嚐鮮的遊客,無不對這些多樣品種的葡萄嘖嘖稱奇。
你看這樣的,它這樣的品種,跟你頭上的這樣的品種不一樣,和這個,兩個品種都不一樣,對啊,就不一樣啊,兩種品種不一樣,是喔,是,妳可以吃看看,比較看看,你這邊吃完再吃這邊的,不過做的酒一樣是白酒,白酒,但是味道會不一樣。
來,搖葡萄要搖,來。
除了讓遊客享受採果的樂趣外,腦筋動得快的譚華光還會讓他們DIY釀酒。
好 現在糖通通放下去,搖一搖,再放這個酵母菌下去。一個月後變成酒之後,妳如果要喝,酒倒出來渣把它留住加剉冰吃保證正點。
雖然開放觀光和釀酒的收入,只是勉強維持開銷,但即使旁人笑他痴,譚華光從不後悔,因為執著和興趣,讓他樂於把葡萄園當實驗室,尋求更多美味的可能。
採訪/撰稿 羅弘昇
攝影/剪輯 徐偉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