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東縣的新埤鄉是六堆的左堆之一,也是大部分遊客要去墾丁觀光的必經之地,然而,很少有遊客會在此多做停留,近年來,開始有人嘗試用自然生態去耕耘、改變這個窮鄉僻壤,而一閃一閃的「螢火蟲」,成為他們重要的伙伴,他們希望用這群可愛、閃爍的夜精靈,來吸引大家的眼光。

工作人員用水彩筆沾水後,將一隻隻漫步在培養皿的幼蟲黏到另一個培養皿中,每天早上都重複著這個動作。

水族箱、塑膠盒裡,滿佈著黑漆漆的昆蟲,小時候其貌不揚,一點也不討喜,但過不了多久,牠們卻會長成人見人愛的夜精靈,螢火蟲。

[崇德國小
退休老師 賴胤就]
像一個毛毛蟲來講 看到毛毛蟲就會知道以後會變成蝴蝶 比如說我們看到雞母蟲 看到雞母蟲你會知道以後會變成鍬形蟲 或是獨角仙 或是金龜子 問題是看到螢火蟲的幼蟲的時候 那時候你沒辦法想到它是螢火蟲

順著屏鵝公路,路邊盡是檳榔及蓮霧田,突見一棟歐式風格的農舍矗立其中,看起來與一般鄉村差不多,其實裡面暗藏玄機,這是全台灣唯一的螢火蟲復育農場,任何時候,你都可以在這裡看到眨呀眨的小小螢火蟲。

[崇德國小
退休老師 賴胤就]
我就一直想去研究(螢火蟲) 研究以後就想說要如何養它 讓它越來越大 後來九十三年二月我退休了 我就回來新埤這邊 做我的螢火蟲花園



原本任職於台北汐止崇德國小的賴胤就老師,十五年前與小朋友共同以螢火蟲為科展主題,便開始與螢火蟲結下不解之緣。

[崇德國小
退休老師 賴胤就]
因為台灣有五十八種螢火蟲 五十八種裡面有六種 住在高度一千公尺以上 有些會在一千公尺以下的山裡面 有些在平地

十多年來,賴胤就老師從台灣頭走到台灣尾,上山下海研究台灣的螢火蟲生態,越研究越著迷,他更義無反顧的為各地想要做螢火蟲復育工作的人提供協助。

[崇德國小
退休老師 賴胤就]
我們開始做的時候 是在建功村森林親水公園在那邊做 現在那邊的螢火蟲出來了 後來我就做這邊的

[前新埤鄉建功村
村長 鍾展雄]
這條路為什麼我們會做得特別高 是上坡 這就是我們螢火蟲的步道 晚上來的時候 現在來應該還有 晚上走過去 居高臨下可以看到很多螢火蟲在飛

鍾展雄口中的螢火蟲步道,就在建功社區的森林親水公園,這片約三十公頃的公園曾是當地的涵水保育林地,以前曾被稱為「禁山」。

[前建功社區發展協會
理事長 張鏡檯]
我這個村落的北邊有一條溪 這條溪很常發生洪災 下雨天的時候就會有洪災
唯一的辦法就是種樹林來擋 第二次大戰的末期 日本軍來看到這邊的樹這麼茂密 就在這邊做野戰醫院到終戰的時候 因為裡面死了很多兵 村裡面曾說禁山不能去

[前新埤鄉建功村
村長 鍾展雄]
禁山就是禁止人進來的山 但是又禁不了我們 怎麼說 生活必須 以前沒有瓦斯 只有靠燒材 那邊有材? 就只有這邊

大人闖禁區是不得已,對不知天高地厚的小孩子來說,這裡可是樂園。

[前新埤鄉建功村
村長 鍾展雄]
摘桑椹 還有毛西番蓮 我們叫做假西瓜 這邊很多 甚至是飯甑婆 像是蛇莓這樣的東西 好吃阿 酸酸甜甜的 那時候我們沒有東西好吃 進來就找這些 甚至摘一些蕨回家當菜 等於說我們生活裡面用得到的食物在裡面

然而人們總是為了眼前的利益著想,短視近利下,樹木被大量砍伐,許多珍貴的野生動、植物也銷聲匿跡。

[前建功社區發展協會
理事長 張鏡檯]
民國四十年的時候 我們科學比較發達了可以打井 挖大井才抽水隔壁的都是(糖廠的)會社地 會社都有打井 這個泉水的功能就比較少了 這些樹就鋸掉去 種過比較有價值的樹 樹一鋸掉 (動物)全部跑光了 水也乾了也不會冒泉水了

七年前,當時擔任村長的鍾展雄及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張鏡檯,開始籌備將這片荒林變為森林親水公園,一方面要尋回珍貴的自然生態,同時也讓後人能享受到他們記憶中的童年樂園。

[前建功社區發展協會
理事長 張鏡檯]
大家就坐下來談 聽聽他們的意見 這樣大家就比較樂意來做 當時做的時候有很多志工來幫忙 所以花很少的錢 得到的成果很好

[前新埤鄉建功村
村長 鍾展雄]
像這邊不夠高 但是我們從下面挖上來 就有這麼高了 一個造型就出來了 廢物利用 沒人要的電線桿 我拿來用 沒有的我們才出去外面找 甚至於是人力

經過村民多年的攜手打造,這片園地漸漸回復生命力,螢火蟲這個自然生態的指標,也開始提著燈籠四處飛舞,遊客見著了光,也跟過來了。

[前建功社區發展協會
理事長 張鏡檯]
像有一段時間可以說每一個禮拜 都有兩三次兩三台遊覽車來 最少有兩三次 一次來兩台左右 有一次最高紀錄 一天來十六台

[崇德國小
退休老師 賴胤就]
要來看我這的螢火蟲 我就收費 變成螢火蟲就可以賺錢 說不定也有人會跟著我一起做 也做螢火蟲的研究 到時候新埤最後想說 可以變成新埤是一個螢火蟲之鄉

[前新埤鄉建功村
村長 鍾展雄]
人潮一來自然我們的產業就會有 想辦法就會產業出來了 因為人來了空手出去很可惜 我們就要想辦法做這個產業 有產業以後就可以帶動地方的經濟 用意就是在這邊大家都是有利的

有人潮就有商機,用自然生態帶動地方經濟,無論是賴胤就夢想的螢火蟲公園或是建功社區的森林公園,他們都期待能附加這樣的功能,卻也不斷遭受挑戰

[崇德國小
退休老師 賴胤就]
有人說螢火蟲不可能會賺錢 螢火蟲我們都看得到 怎麼可能說去看你的螢火蟲
要給一百元 整個台灣不可能有人這麼笨

[前建功社區發展協會
理事長 張鏡檯]
農業的心態和做生意完全不一樣 不喜歡做這個生意 所以我們村裡面的人叫他做東西來賣 也不是很多人敢做

就在建功人慢慢要改變心態,接受以自然生態來活絡地方經濟時,更大的挫敗卻接踵而來,今年初的村長改選,鍾展雄並未順利連任,社區理事長也未續任,建功社區森林親水公園的工作並沒有被繼續重視與延續,現在公園只剩荒煙蔓草,許多植物甚至被噴灑除草劑,漸漸枯死,原本的生態教育導覽步道,變得破爛不堪,曾是觀鳥平台的涼亭,也被一把無名火燒毀。

[前新埤鄉建功村
村長 鍾展雄]
像這個本來是一個很好的大型斗笠 甚至我和張(鏡檯)老師用了多少精神在這邊 張老師如果看到這個他也會心很痛 我們為了設計這個 開會討論了一兩個禮拜 要怎樣做 怎樣來計畫 現在變成這樣

[前建功社區發展協會
理事長 張鏡檯]
既然有做了 讓它這樣荒廢掉 真的很浪費 應該要繼續來做 雖然說沒有進步 但是最少還是要維持原來的面貌



這些挫敗也許就此讓親水公園的火焰蟲之夢破滅,但不也可以為建功村社區營造做一次檢視。一個社區因為領導者的更迭,便讓社造工作停滯不前甚至退步,那不也代表著居民,其實沒有想像中那麼熱衷於社區事務。社區的改變就像螢火蟲的一生,總要經過蛹期才能蛻變,才有機會讓人看到炫麗的閃耀。

採訪/撰稿 陳君明
攝影/剪輯 徐偉文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客家新聞雜誌 的頭像
    客家新聞雜誌

    客家新聞雜誌HAKKAWEEKLY

    客家新聞雜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