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集的系列報導中我們談到,為了消除「稻黑椿象」,相關單位除了找到牠的天敵「寄生蜂」之外,還發現了傳染力極強的黑殭菌株,能在稻黑椿象的族群中造成大流行!這支微乎其微的小小菌絲,為什麼這麼厲害?能發揮多大的滅蟲功效呢?記者邱月華跟羅應展的追蹤報導。


 

 

 

你從那裏繞過去看那一排。

 

111年二期稻收割後,臺東德高有機田區,有好個人蹲在田裡或是雜草堆裡到處翻找,就連石頭的縫隙也不放過,不知道在找什麼寶貝?

 

(你在看什麼)我在找看看,所以那個蟲子喔,我們那個黑椿象,水稻是禾本科的,現在水稻收割完了,牠應該會跑到禾本科的植物上面,喂!怎麼樣?老師我們找到了,在哪裡,牠現在都沒有在植株上,牠都躲在一些土裡或是雜草的下面。

 

原來,是中興大學植物教學醫院的院長莊益源教授,帶著他的研究團隊在驗收,之前噴灑在稻田裡的黑殭菌,看它消滅稻黑椿象的成效如何?

中興大學植物教學醫院院長 莊益源(左)

我們在實驗室裏面 測試了這個菌效果很好,我們就趕快,二期作的時候,趕快來田裡面做實驗,當時我們來到這塊田區,老闆娘就找了一塊最難搞的,蟲子最多的田給我們(實驗),就是我們現在看到的這個田區。

 

我們111年真的很用力的找解決的方法,我們8月、9月的時候也有來這裡做實驗,對啊,所以我現在找到的黑殭菌,對牠(稻黑椿象)的防治效果是相當好,防檢局那一邊也同意,讓我們可以用緊急防治的方法,先到田裏面去防治嚴重的區域,我就想說,是不是我們112年再試一期作看看。

 

研究單位滿懷希望的要再試試,但對靠「田」吃飯,至今已經連著5期的收成都「槓龜」的農民來說,說到要再以黑殭菌防治稻黑椿象,都很絕望。

關山德高有機農 范江東(左)

我摩托車騎了,就是,就走了,連田我都不看,連田我都不要看,事實就是這樣,沒有好割啊,又沒有辦法噴農藥,沒有辦法防治啊。

 

有農民看到莊教授的團隊來,趕緊跑去找老師訴苦,說照著做也沒效。

 

黑殭菌除(蟲)的結果呢? (米廠)他拿3次給我噴,我就噴3次,結果沒有效果,真的,沒有效啊,我就說,這樣沒有效的話,我們農民沒有辦法活下去。

 

看不到除蟲的效果,原本該金黃飽滿的稻穗,一次次的在稻黑椿象危害下都後成了空包彈,即便有米廠補貼損失,農民對有機耕種心灰意冷。

關山德高有機農 陳勤忠(右)

現在黑椿象這麼嚴重了,我也想說要放棄,沒辦法做了,因為這麼多年一直做,全都割2、3成而已,3成多,以後農民也無法生存,(米廠不是會幫你們補到5成),補到5成,你說起來,補5成,農民還是無法生存啊。

米廠老闆娘 劉張妃姝(左)

你說二期稻的喔,以我現在手上的數據,因為它(稻田)有不同的位置,不同的位置,大概總收益不到4成半吔,全部,他(農民)來個差不多200,他200公斤,我最起碼要補到他900吧,900才5成啊,可是他只收到一成,才180、200的數量,只是有機差不多,你要收支要平衡,大概要6、7成。

 

為了讓農民重拾有機耕作的初衷,莊教授實地去到農民的田區現勘,也給出了建議。

 

一期作不要太早播,為什麼不要太早播,這個黑殭菌碰到低溫,它的效果會降低, 20度C以上到30度C之間,感染效果都很好,但是(氣溫)掉到15度的時候,它(黑殭菌)效果就不好了,所以要噴,可以,我們掌握時間、掌握氣溫,掌握相對溼度,再來做一次看看,給我們一次機會,好啦,好啦。

 

苦口婆心的要農民再嘗試一期作,莊教授表示只要掌握好溫度和溼度,黑殭菌會在稻田裡不斷增生,到時一定能看得到它滅蟲害的效果。

中興大學植物教學醫院院長 莊益源(右)

這個是我們5、60年前的水稻主要害蟲,所以呢你如果只有一小區,牠找不到地方(繁殖),但是整個100公頃種下來,(太大了),幾隻進來牠就有辦法繁殖牠的族群,你不管牠,牠越來越嚴重,所以要種有機這100公頃是我們臺灣最大的有機區塊啦,所以我們為什麼這麼努力的去找防治的方法,我們希望這一塊田,可以繼續做下去啦。

 

雨滴滴答答的下,冒著大雨,臺東農改場的研究人員,仍在之前噴灑過代號為「TDMA01」的黑殭菌的實驗田區割稻。

東改場作物環境課研究員 王誌偉(左)

 

我們現在做實驗的時候是有分,5個不同小區,有做一些像是對照是沒有噴黑殭菌的,我們要去跟就是做不同濃度的黑殭菌的,這些實驗的小區,去做產量的比較,這樣我們才知道說這個黑殭菌,我們要用到多少的量,才有防治的效果,所以這個就是要去做坪割,到時候我們就可以從坪割,再去推算產量的數據。

 

我很感動,下雨吔,我打算他們不會(從臺東市)上來了,一天到晚都在這邊喔,雨下成這樣,我以為他們不會來了。

 

「TDMA01」是東改場在德高有機園區發現的另一隻黑殭菌的菌株。112年3月至6月,研究人員將范江東的2甲地分成五個小區,約莫4分地,噴灑了劑量不同的菌株,要推算出「TDMA01」消滅稻黑椿象最有效、最有經濟效益的劑量。

關山德高有機農 范江東(左)

我佩服他,這一次第一名啊,這一次第一名啊,不管你公館苗栗那些改良場(研究員)來,還有這一群我非常欣賞啊。

 

研究人員氣喘吁吁,各個全身都被雨淋得溼溼答答,還是忙著收割,就怕慢了一步讓農民先收割了,這一期作的實驗就白做工了,對他們的工作精神,農民相當感佩。

東改場作物環境課研究員 王誌偉(左)

 

一個小區(割)100欉,我們現在就是把這100欉的米粒,就是把它脫粒脫下來,脫下來之後呢,我們就是還要做一些烘乾,讓它的水分達到標準之後,再去秤重。這樣就會知道說,這100欉的產量是多少。得透過實驗的方式去追求一個平衡點,就是合乎成本之下,效果又可以,這個才是我們最後想要知道的。

 

回到臺東農改良場,研究人員又忙著先將穀子烘乾,風測出不良穀粒的比例,然後再將精實的穀粒先碾成糙米,放進穀粒判別機,觀察品質的好壞。

東改場稻作研究室助理研究員 廖勁穎(右)

農友關心的都是他的產量,就是說我的田裡,我的稻榖是不是有被蟲吃,以消費者來說,其實他不太關心說,農民的產量是怎麼樣,他關心的是說,我吃到的飯到底好不好吃,碾米廠關心的是說,我這些稻穀,我拿來到這些稻穀,我碾起來的時候,是不是能被消費者所接受。

 

以生物防治除蟲,除了必須有效,還得滿足消費者要的賣相好,農民想的產量高,和米廠要求的好品質,才算是成功的實驗。

稻作研究室助理研究員  廖勁穎(右)

透過這個判斷我們可以知道說,誌偉在做黑殭菌的時候,它(實驗)整個做下來,它(稻田)到底有在做(黑殭菌)這些處理的,它的穀粒是不是正常的,如果沒做(防治)處理的時候,它的穀粒是不是正常的,一方面可以讓碾米廠知道說,我們做了這一些防治了以後,我真正可以作為商品的大概有多少,整個下來之後,它(碾米廠)的成本怎麼算,這樣不只農友可以獲利,碾米廠也可以獲利,實際上碾米廠在收農友的稻穀的時候,它最後也是要賣出去,所以要兩方都賺錢,這個產業才有機會活下去。

記者 邱月華(右)

過去經過自己的田,連看都不想看的范大哥,今年總算會笑了,他說今年收成至少可以有8割,就是大約有8千斤。

 

研究人員搶割後的第二天,放晴了,范江東一早就請人下田割稻,割機在稻田裡來來回回的收割。

 

范江東也一刻不得閒,開著小車子在田裡巡視,有時還會停下來割收割機遺漏的,或是站在路邊懸著一顆心看收割的情況。

 

穀粒像流水般的,從割稻機的輸送管往卡車送,豐收了,范江東的心總算安了。

關山德高有機農 范江東(右)

這樣算起來,差不多心裡的準備大概收8、9成一定跑不掉了,8、9成啦,因為它的那個黑殭菌不一樣,那個黑殭菌好像我感覺到有帶一點氮肥。

東改場作物環境課研究員 王誌偉

因為這個菌它本身也有一些,所謂的腐生的效果,它也會殘存在這些土壤裡面,或者是一些稻稈,腐化的稻稈,以後這個蟲的自然受到這個環境的感染率也有可能也會增加。

 

這差不多一甲地,算一甲地就好了,(這樣算幾割),10割啊,(10割,很厲害了,開心了)。

 

拿著收穀單范江東笑得合不攏嘴,他說有10割吔,也就是1000斤,收成比他預估得還好。

東改場作物環境課研究員 王誌偉(左)

 

很少有微生物製劑跟天敵可以這麼快把它發展成,112年就已經做這麼大規模的應用,這個都是靠著中興大學、然後苗栗改良場,然後跟我們場這樣子,還有米廠、各個農友大家通力合作之下,今年就是這麼順利的把牠給防治住。

採訪/撰述 邱月華

攝影/剪輯 羅應展

相較於化學藥劑立即有效,以微生物防治也許時間長些,但黑殭菌卻能持續在田間增生,引發流行病,感染稻黑椿象整個族群,它還有腐生效果增加地力,提高收成,這次策略會這麼成功,德高有機田區堅持有機耕作,不用藥,讓稻黑椿象的天敵得以生存和發揮,也是重要原因。

arrow
arrow

    客家新聞雜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