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到外島馬祖,除了戰地風光之外,許多人會想到「老酒」。第二屆馬祖國際藝術島,主題就圍繞著當地老酒。其中動態藝術展演的部分,《飲.馬祖七杯酒》以馬祖常民生活中,每個重要時刻,包含生、死、喜、喪、節慶等等,與老酒的關係打造了七齣環境劇場,而且結合臺灣團隊和馬祖居民共同演出,激盪出老酒的各種香氣。跟著記者林秋伶跟江長銘前進馬祖體驗。


 

 

 

鞭炮聲此起彼落,神明遶境,護鄉佑民,雞鴨魚肉、水果、甚至是全豬,廟裡豐盛的供品,全是鄉民的敬意。

 

影片提供 台北愛樂文教基金會

0022-0227

擺暝是幹什麼的,客人初來乍到,妳倒是要說給大家知道啊,擺暝就是呢,在農曆春節過後,村裡的人感念神明一整年的護佑,所以準備了供品,放在廟裡面,擺過夜,就是擺暝啦,換我考考你啦,擺暝還有做哪些事情呢,我當然知道囉,掛風燈、敲鼓板,遶境、送喜、食福、祈夢,哇,你真的太厲害了。

 

稚嫩的小孫子和奶奶的對話當中,帶出了「擺暝」的各個過程。

 

哇,姐姐,妳快來看,快來看,快來看,妳看,外面掛了好多好漂亮的風燈喔,妳傻啦,妳在臺灣念書念久了,都不知道今天是上彩暝啊,今天是上彩暝囉,對啊,可是什麼是上彩暝呢,表示說我們熱鬧的神明遶境要準備開始啦。

 

紅紅椅桌排排坐。

 

這裡是北竿的坂里大宅,演出這天,重現了「擺暝」時的儀式和裝飾,也讓來看戲的人,藉由戲劇了解馬祖的文化。

《飲.馬祖七杯酒》策展人 謝淑靖(左)

那我們今天演出的團隊,叫做北角星戲劇團,是我們北竿在地的素人劇團喔,自己組成的劇團喔,所有的編導跟演員,跟看到的所有的道具都是自己做的喔。我們這個地方,你平常來的時候,是看不到這個狀態的,這個只有在坂里的擺暝時候,就是元宵節才會出現,坂里的擺暝是在元月13號,那這裡很大的特色就是燒馬糧,平常365天,只有1天看得到,今天大家很幸運,今天復刻了坂里的擺暝。

 

好啊,利啊,大家齊發啊,好啊,好啊,利啊,利啊,大家齊發啊,大家齊發啊。

影片提供 馬祖日報

0227-0238

《飲.馬祖七杯酒》以老酒為主軸,設計了七齣戲劇,老酒深入在馬祖人的生活當中,從出生到死亡,每個重要的時刻都有老酒的存在。

《飲.馬祖七杯酒》策展人 謝淑靖(左)

它其實是深入到馬祖常民生活當中,每一個很重要的時刻,所以只要是婚喪喜慶、送往迎來,幾乎都會拿出老酒,這跟高梁不一樣是,這個老酒,是他們常民生活,從漁業時代就已經有的東西,然後以前的糯米又很缺乏,所以當你釀好酒之後,在最重要的時刻,給最重要的人。

連江縣政府文化處長 吳曉雲(左)

那這裡面包含到我們迎賓,包含到黃魚豐收,漁夫出海要喝酒,包含到結婚、包含到離別、喪禮,包含到婚禮,那包含到我們的重要節慶,民俗節慶「擺暝」等等,都需要喝酒,所以我們就將這幾個不同的敘事,由在地的人,自己講故事,自己編導,然後再由策展人謝淑靖導演這邊來做整合,串連出了七杯酒的故事。

記者 林秋伶(右)

馬祖現在還保留了很多的傳統聚落,像是我們現在來到的地方,就是津沙聚落,馬祖國際藝術島這次主題叫做「生紅過夏」,馬祖話叫做「生紅過夏」,不僅有非常多的藝術作品好欣賞,也有一系列的藝術表演,叫做《飲.馬祖七杯酒》,把馬祖許多地方的地景,融入《飲.馬祖七杯酒》的戲劇當中,也把這些地景,當成是舞台背景。

影片提供 馬祖日報

0420-0449

魚兒肥,螃蟹黃,油菊滿山崗。

 

山上傳來悠揚歌聲,雅韻合唱團的成員,邊唱著馬祖釀酒歌,邊走下西邊山樓梯,特別的出場方式,馬上吸引全場目光,《飲.馬祖七杯酒》的第三杯,也就是第三齣戲《釀酒》,就在著名景點津沙聚落登場。

《飲.馬祖七杯酒》相聲演員 王建華(左)

這一次我們在津沙聚落的表演,這種機會是非常少見的,尤其是實景的表演,一般來說,我們都在演藝廳、或音樂廳裡面表演,那這一次因為結合津沙聚落的地景,實境的演出,其實對很多鄉親來說,非常感動,因為這樣的機會是非常非常難得的。

 

影片提供 台北愛樂文教基金會

0515-0553

官建時刻,講聲音,曹祥官,王建華,上台一鞠躬,再鞠躬。

 

以流利的馬祖話受訪的王建華,和他的搭檔曹祥官,用各自名字當中的一個字,組成了華語說的「官建時刻」,在津沙的這場演出當中,帶來了精彩的馬祖話相聲表演。

 

我,白犬人,南竿女婿,南竿人又怎樣呢,南竿人很不清楚啊,哈哈哈。

《飲.馬祖七杯酒》相聲演員 王建華(左)

我跟祥官先生主要演出的是馬祖相聲,最主要是講,馬祖和酒有關的,比如說,馬祖各島的人的性格,還有馬祖人各島喝酒的一些趣事,另外還有一個橋段是講到,在臺灣的馬祖鄉親也是喝酒的一個趣事這樣子。

影片提供 台北愛樂文教基金會

0618-0634

逗趣的演出,不時惹得台下觀眾哈哈大笑。

《飲.馬祖七杯酒》相聲演員 王建華(左)

好的,我這就來講一段馬祖鄉親酒醉的故事,這段故事就是講,有一個先生酒喝得很醉,喝了一整晚都沒有回家,結果整晚吊在樹下睡了一晚,他執意要自己走回家,可是走到半路的時候,尿很急,就解了皮帶準備去尿尿,但是酒喝太醉了,這個皮帶就穿來穿去啊,就是穿不到他的腰上面,就整個人把自己綁在樹上,在樹下睡了一整晚。

 

老酒不僅串起了情感,也連結了馬祖人的記憶,從馬祖人出生的那一刻,就開始。

影片提供 台北愛樂文教基金會

0716-0801

帶身喜 做月利(懷胎十月 坐月子),臨水嬭 保安康(恭請臨水夫人 保安康),囝孫好疼 出好世。

 

新生兒出生,全家人歡欣鼓舞,婆婆在廚房裡忙著用老酒做出各種馬祖的月子餐,要為媳婦補補身子。

 

來來來,經過今年夏天,整個夏天喔,來,妳喝喝看、聞聞看,好香喔,是不是還很香,來,這個啊,就叫做「生紅過夏」,這可是好酒呢。

馬祖戲劇團團長 李翠雲(右)

那我們這齣戲呢,就是演馬祖的女兒,生了小孩以後,不管是媽媽或者是婆婆,怎麼用馬祖菜來幫她坐月子,那以現在的角色來說,很多的年輕的女孩,其實都不太能夠接受,老一輩的坐月子的方式,那那一齣戲就是講到說,一個臺灣的媳婦,怎麼樣融入馬祖的生活,來做馬祖傳統的坐月子,那當然中間也有很多衝突,但是,你會發現,其實很多衝突,其實裡面都包含了滿滿的愛。

 

老酒非常珍貴,早年在馬祖,女生可是只有在坐月子的時候,才有機會吃到老酒。

馬祖戲劇團團長 李翠雲(右)

以前就是生活比較拮据,對,所以要喝到酒,除非是男生,因為他們出去工作,女生其實基本上是不太容易喝到馬祖老酒的,像我們坐月子裡面的紅糟雞,紅糟雞湯,或者是老酒蛋,那個平常其實都吃不到,只有在坐月子的時候,才吃得到,所以以前的女生坐月子,吃到這些東西其實是非常非常珍貴的。

影片提供 台北愛樂文教基金會

0904-1003

不然叫花弟好了,阿花的弟弟,花弟依伯(伯父)名字也太有趣了,對,依伯(伯父)的名字,就是這樣來的,好亂來喔。

馬祖戲劇團團員 劉增蔚(左)

那大家想不到吧,一個大男生,寫坐月子的劇本,大家有沒有看到就是說,其實這個原形人物,其實我是針對我們團長,翠雲小姐來寫的,媳婦的角色就是她這樣子。

馬祖戲劇團團長 李翠雲(右)

很多的內容是我自己親身的體驗,希望我婆婆今天晚上不會到夢裡來罵我,因為那個坐月子要喝汽水,這件事情是真的,然後不讓開冷氣,這件事情也真的是真的。

 

媽媽是心疼她,怕她以後什麼腰痠啊,頭痛。

 

因為之前我們做戲很多都在南、北竿,那時候我們就想說一定要,有機會回到東莒來,跟鄉親帶劇,然後又邀請到我們東莒這邊出生的女兒們,然後回來做這齣戲,所以這齣戲,獻給東莒。

影片提供 馬祖日報

1003-1040

風吹山頂芒稿搖(秋風吹過山嶺,芒草隨風搖擺),蜀年四季遘涼秋(一年四季,又到了金風送爽的時刻)。

 

《飲.馬祖七杯酒》集結了四鄉五島不同的故事、不同的地景,更把藝術能量傳到許多偏遠的角落。

《飲.馬祖七杯酒》策展人 謝淑靖(左)

因為像我們的策展團隊,小島旦跟台北愛樂,之前都有參與六堆庄頭劇場,在環境當中演出,我們就發現環境是非常能夠帶出在地文化氣息的,我們取名叫,文化體驗劇場,等於說,你看了一齣戲,時間不長,可能半個小時,但是裡面會帶著一首母語歌,用母語歌來帶出這個習俗裡面的內涵,然後搭配可能是戲劇,可能是舞蹈,可能是合唱。

影片提供 馬祖日報

1047-1056

炥鼻香(有撲鼻的香氣),老酒拍通關歠無停(美食當前用老酒打通關,會喝個不停)。

《飲.馬祖七杯酒》相聲演員 王建華(左)

這對我們來說是很高興的事情,我們也希望說,未來有更多作品,或者是演出,或者是唱歌,或者是歌曲,也希望會有更多新的創作進來,讓閩東語能讓更多人可以欣賞,也可以受到更多重視與推展。

馬祖戲劇團團長 李翠雲(右)

我們都希望讓大家透過閩東語,可以更了解馬祖,或者是大家透過戲劇、透過歌曲,更了解馬祖,所以我們這次有閩東語的劇,有閩東語的歌,我們的七杯酒裡面,有七首都是閩東語的歌。

影片提供 馬祖日報

1134-1209

一太平,二健康,三祝儂儂福氣穧(三祝人人福氣多。

 

包括馬祖的表演藝術團隊、作曲家、作詞家等等,參與《飲.馬祖七杯酒》演出的在地人,多達140人左右,在臺灣團隊和馬祖在地團隊的共同努力下,端出一杯杯馬祖老酒故事。

連江縣政府文化處長 吳曉雲(左)

「馬祖心情記事」每兩年一個檔期,我們由馬祖人講故事,馬祖人自己演故事,馬祖人自己唱馬祖的歌,那這樣子一直延續下來以後,到了今年(112年),我和我們這一次的策展人,謝淑靖導演,也做了很深入的討論,我們在想,這個戲是不是有機會,真的落實我們一直想要做的,島嶼上的劇場的概念。

馬祖戲劇團團長 李翠雲(右)

 

影片提供 台北愛樂文教基金會

1225-1232

以我自己來說好了,當初會加入馬戲團(馬祖戲劇團),也是因為台北愛樂,跟謝淑靖導演,來幫我們做了「馬祖心情記事」,然後你就會發現,臺灣來的團隊真的很不一樣,因為他們夠專業,我們這邊,之前的缺點就是,我們沒有專業的團隊,那當然從他們裡面,我們吸取了很多很多的養分,然後化成我們自己的東西,所以,這次七杯酒,我覺得最不一樣的就是,我們全部都是在地的團體來做表演。

影片提供 台北愛樂文教基金會

1253-1310

船擺水流,滿滿魚跳我的澳。

《飲.馬祖七杯酒》策展人 謝淑靖(左)

二5725那這次的話,就是我們把我們之前合作過的,培植過的,培力過的單位,然後合作過的作詞作曲家,就是一字擺開,然後呢,把它做成就是7個組合,然後從作詞家的這個,核心的母語的創作開始,去找配對的團隊,配對的演員,然後裡面很多都是在地的人自己起來做編導,這就是之前我們一直很希望,可以做到的在地培力,沒有做到,但這次真的看到成績。

影片提供 馬祖日報

1338-1345

影片提供 台北愛樂文教基金會

1345-1357

《飲.馬祖七杯酒》,這地域橫跨四鄉五島、時間橫跨兩個月的藝術表演,其實能量從12年前的「馬祖心情記事」就開始蓄積。老酒是馬祖人的DNA,家家戶戶釀的老酒,也各有自家的風味,馬祖的故事未完待續,馬祖的老酒也將繼續飄香。

 

採訪/撰述 林秋伶

攝影/剪輯 江長銘

 

arrow
arrow

    客家新聞雜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