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起來,我們台灣對於農產品加工的想像,還是比較維持在「剩下的」、「次級的」,當然這也是一個解決方式,像台中石岡社區發展協會,就將當地滯銷的柑橘,研發成柑橘酥,讓以往農民都會倒在果園裡當肥料的滯銷柑橘,變成甜點。不過另一方面,也有人以高於批發價的價格,向農民收購品質較佳的水果製成果醬,農民的銷售通路多了,價格也比較穩定。這是一個由15人所組成的團隊,他們專門收購本土水果製作成果醬。

[果醬業者
林哲豪]
我要買一罐非常好吃非常頂級的果醬,我去台灣的頂級超市去買,我看了一圈,我能夠買到(的),不出四個國家,德國、法國、日本跟英國。而且那些水果的口味,都是我們很不熟悉的水果,覆盆子、藍莓,這些都是我們台灣不容易取得的水果,是溫帶水果為主,為什麼我們熱帶水果,我們亞熱帶的水果,台灣盛產、特產的這些水果,沒有辦法一樣用果醬的形式來做呈現。

這個果醬廚房已經營三年多,平均每年可以生產3萬6千罐果醬,合作的農民有40多位,透過這樣加工的方式,他們幫農民增加銷售管道,自己也獲利。

[果醬業者
林哲豪]
生產過剩,滯銷的原因是什麼,是因為大家,農友在種植水果這方面有一種集體,一窩蜂的情形,(就是)認為什麼價錢好就去種什麼,這樣子導致說,政府在這方面也沒有做管控,所以導致說,才會有生產過剩,因為水果又不能放,所以瞬間水果價格會往下跌。我們有個基本原則就是我們不跟農友殺價錢,所以我們的態度是這樣,就是,我用了你的水果,我覺得好,我才會接下來跟你後續的配合。

再郎阿伯跟林哲豪的團隊,已經合作三年。每年都提供自己一半的產量,大約有5千斤的紅心芭樂給團隊做果醬。

[彰化員林芭樂農
江再郎]
跟我們拿產品,讓我們的產品,我們的通路就比較穩定。價格(也)比較穩定,(如果去)市場,我們也比較不會被中盤商,在那跟你剝削,跟你殺價這樣。

台中石岡社區發展協會,也幫助農民研發新產品,他們現在製作的柑橘酥,就是把去年當地滯銷的柑橘先做成餡料冰存,等收到訂單再製作酥餅。

[台中石岡社區發展協會
總幹事 呂理全]
(去年)很多柑農都滯銷,尤其是那個比較小一點的,都滯銷,我們這個農民也辛苦了,他們比較醜(的)那個根本就賣不出去,一公斤三塊錢都沒有人要。

社區發展協會,去年收購了10噸的滯銷柑橘,原本要拿來當肥料的水果,加工變成甜點,現在銷路也不錯,他們希望透過這種方式幫助當地的農民。

[台中石岡社區發展協會
總幹事 呂理全]
(農民)要看運氣,看天候,如果產量過剩,很豐富、豐收,價錢也不好。如果說,天氣遇上颱風啦,遇上什麼旱災,產得不好,價錢也賣得不好,所以吃虧的還是在農民。

農產品透過加工,固然增加價值,減緩農產品跌價、滯銷的衝擊,但這畢竟是補救措施,如何平衡供需,避免生產過剩,並走向精緻化,才是長遠之道。

採訪/撰稿 羅弘昇
攝影/剪輯 羅應展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客家新聞雜誌 的頭像
    客家新聞雜誌

    客家新聞雜誌HAKKAWEEKLY

    客家新聞雜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