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來也有休耕補助的日本,現在是有耕種才有補助,台灣卻仍維持休耕補助,台灣目前休耕的土地,大約22.3萬公頃,不過另一方面為了活化農地,農委會在98年實施了小地主大佃農的獎勵政策,希望有意願耕作更大面積的農民,可以花比較少的租金取得土地使用權,也希望改善農村結構老化的問題。不過到去年底為止,用這個方式租出去的土地,在休耕地中只占4%,因此也不斷有人呼籲,不能再迴避檢討休耕補助了。連日大雨,田裡部分黃豆來不及搶收,蘇榮燦看了真是難過,還好其他作物錯開了這段天災。務農25年,蘇榮燦耕作面積從1公頃增加到5公頃,作物種類也很多元,就是希望能夠分散風險。
[台南市佳里區農民
蘇榮燦]
我現在田裡面有稻米,有黃豆、黑豆,蕎麥、小麥、薏仁。(希望)從我的土地上,能夠自給自足,吃到一些本土性,自己能夠種的這些優質的這些雜糧。
蘇榮燦是個很有觀念的農民,他承租農地種雜糧,提升經濟效益,也活化了休耕地,還自己育種,培養適地適種的種子。同樣也在做農地活化的還有這個團體,台灣稻農公司。這是97年,由43位,分布在七個縣市的農民,所組成的公司,專門從事稻米生產,他們自己的土地只有100公頃,但現在耕作面積總共有800公頃,多出的700公頃當中,有一半是企業土地,一半是農民的休耕地。
[台灣稻農公司
董事長 林俊廷]
一些企業,它有買一些土地,可是自己又沒有辦法耕作,就交給我們這些股東來耕作。(另外)因為農業所得偏低,他(休耕地主)如果種這塊地,他的所得不符成本的話,他當然就沒有意願,他寧願就放著在那邊荒廢,如果我們大量經營的話,成本會降低,我們就可以去擴大來經營。
台灣稻農公司有100公頃的地,是依據政府98年開始推動的,「小地主大佃農」政策承租==cg in==根據農委會統計,截至今年四月底為止,以小地主大佃農方式經營的土地,有9千4百多公頃,在22萬公頃的休耕地中,大約占4,成效似乎不大==cg out==除了因為許多老農,擔心農地長期出租會收不回來,更加上休耕每年每公頃可以領到九萬元的補助,許多老農乾脆領津貼省麻煩,都使得小地主大佃農政策的推動,面臨瓶頸。
[台灣稻農公司
董事長 林俊廷]
現在推動小地主大佃農,他的普遍租金有提高,可是就卡在,你要簽約的話,有些地主他不願意簽出來,之前有限制要一次簽十年,那後來把它的門檻降低,現在只要簽三年,所以也多少有提高一些意願啦,最主要就是說,這些農地他們釋出,原地主釋出的話,恐怕就是會被以前那種三七五(減租)條例限制住,所以大家意願都不高,寧願放著也不願出租啦,對一般老農民來講,都是這樣的心態。
[台南市佳里區農民
蘇榮燦]
一方面又不停止休耕(補助)這個政策,那一方面它現在政府,我們現在再推,(用)小地主大佃農來推動這樣的政策,其實對實質上,生產是互相衝突的,因為就一個生產面來講,我們的,台灣的雜糧這些價格,在二、三十年來,並沒有所謂一個調高的現象,其實生產這個部分的話,生產意願他並不是很高。
不過近年來,即使不斷有人提出要檢討休耕補貼,農委會仍認為,這項政策有其必要有延續性,也不斷承諾會「兼顧農民權益」,然而照顧老農,只能有津貼補助這一種方式嗎?若不全盤檢討,政策間不但相互矛盾,恐怕還會互扯後腿。
採訪/撰稿 羅弘昇
攝影/剪輯 羅應展
- Jul 05 Thu 2012 13:59
287集-《農民力》第一集食的生產(一)台灣‧休耕vs.活化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