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吃,我們全球化的程度已經超乎想像了,如果有一天得回到從前,完全在台灣自給自足,我們還有那樣的條件嗎?台灣從1960年代百分百的糧食自給,下降至今僅剩32%。早在三十年前,農政單位就呼籲國人「多吃一口飯」,卻似乎沒有明顯效果。我們的鄰近國家日本、南韓,糧食自給率41%、44%,比我國稍好一些,同樣也有提升的急迫性。當同樣面臨糧食危機時,他們與台灣的作法,有何異同,又有哪些值得我們學習借鏡之處?客家新聞雜誌這三週推出「農民力」專輯,我們想要了解,農民與消費者對糧食有什麼樣的想法甚至覺醒,又如何在自己能力所及的範圍內,從生產、消費、意識三方面著手改變自身與週遭人的生活。這集我們從生產開始講起,日本自1990至2010年二十年間,農民人口從482萬人銳減剩261萬人,休廢耕農田面積也從21萬公頃增加到近40萬公頃,一起來看近年來日本政府如何以法令規定及獎勵措施,想辦法維持農地農用。<資料畫面>
2008年年初,日本爆發中國進口毒餃子事件,造成上千人食物中毒,全日本對進口食品的安全驚恐不已,同年,又由於全球原油上漲,糧食價格也跟著水漲船高,這兩大事件,都讓日本民眾驚覺糧食可能會有危機。
[明治大學農業經營系
學生 栗田茉莉香]
2008年,因為日本穀物價格上漲,因為我從小就很喜歡吃麵包、蛋糕,這些東西為什麼變這麼貴,怎麼會這樣。
據2009年日本政府的問卷調查,日本有近九成民眾,對大量依賴進口糧食感覺不安。雖然日本仍有461萬公頃的農田,維持耕種,但每年仍需大量進口500萬噸的小麥、1500萬噸的玉米等,讓日本的糧食自給率僅有39%,為此,日本政府也正式計畫,將在2020年,把糧食自給率設法提升至50%。
[提升糧食自給率行動聯盟
事務局長 涉谷哲久]
才39%而已,目前在先進國家,日本算是最低的,預計在2020年希望達到50%,我們希望全民一起來推動,把它變成一個國民運動,來達成這個目標。
要提升糧食自給率,就必須有人耕種,然而自1990至2010年,日本農民,從482萬人銳減剩261萬人,休廢耕農田面積,也從21萬公頃增加到近40萬公頃。
[明治大學食料環境政策科
客座教授 山田優]
農業生產的人力不足,有這樣的一個落差存在。
高度工業化,大量吸走年輕勞動力,而都市壓力也讓許多農田慢慢消失,像曾是菸草之鄉的神奈川縣秦野市,如今也變成樓房林立的都市。
[秦野市農業協同組合
組合長 古谷茂男]
我們JA秦野到明年就已經成立50年了,50年前剛成立農會時,周遭都是稻田,這50年之中慢慢隨著都市化的產生,住宅增加,相反的稻田漸漸消失。
因此日本政府在1991年頒布了生產綠地法,當時要求都市周遭的農家,必須選擇,往後30年的農地是否繼續農用,轉為非農業使用就需要課高額的稅金,選擇後也無法輕易改變,因此秦野市,仍能維持部分農田「農地農用」。
[秦野市農業協同組合
組合長 古谷茂男]
剩下的土地,就是因為生產綠地法之後才得以留存,實在是不簡單的事情,多少有一點改變,但是基本上這些田都會保存下來。
為了鼓勵農民能繼續種水稻、擴大小麥及新用途米的種植面積,日本政府也提出了,農戶別所得補助制度,像住在東京都八王子市,從江戶時代至今,務農近400年的澤井家族,種了0.1公頃的新用途米,及0.5公頃的一般食用米,每年除了可以得到,15萬5千日圓的固定補貼外,若當年生產成本高於售價時還可以獲得差額補貼。
[東京都八王子市高月町
農民 澤井保人]
為了讓種植食用稻和米粉用稻的農民,有一樣的利益,應由政府來補助這個差額。
[明治大學食料環境政策科
客座教授 山田優]
但是我們國家目前也是處於經費不足,如果再惡化,可能這個政策還是會崩盤。
<很有元氣喔。>
直接補貼讓農民有了收入的幫助,若仍無法繼續耕種下去,農地租賃法也規定,可由地方政府、農協或民間團體,將農家未耕作之農地轉租借給其他人務農,像是東京町田市,這塊山谷裡約500坪的農田,原本已經荒廢了10年,7年前由20個家族承租下來,開闢成菜園。
[漥平農園
代表人 西崎忠]
當初是EM(有機)學會介紹我來這耕作,這個組織是使用EM菌(Effective Microorganisms),種出對身體有益的東西,不使化學肥料,而是使用好的、自然的東西來種植,所組成的一個團體。在這個學會下有一塊很大的農地,可以讓我們作為農業等用途的使用。
[秦野市農業協同組合
組合長 古谷茂男]
我們農會也會先租下一些無法繼續耕種的土地,再轉租給一些退休後想務農的人,也因此增加了一些新的小農。
按照日本政府的計畫,透過一系列的獎勵復耕政策,希望至2020年,至少能維持,全日本461萬公頃的農地繼續農用,並把耕地利用率,從2008年的92%提升到108%。
採訪/撰稿 陳君明
攝影/剪輯 徐偉文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