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綠癌之稱的小花蔓澤蘭,自25年前從中南美洲被引入台灣後,便長期威脅著台灣生態,9年來,公部門共投入近八億經費做小花蔓澤蘭的防治,甚至從去年開始林務局以收購的方式,鼓勵民眾自行剷除,甚至還有造紙業者以小花蔓澤蘭為原料製紙。目前小花蔓澤蘭的面積看似有效控制下來,但蔓延的範圍卻有往北擴大的跡象。機器裡濁白的紙漿傾瀉而下,抄紙老師傅細心的搖晃,均勻布滿網篩,當竹簾掀起,紙張開始成形,再經過壓榨後,又變成一疊疊的紙豆腐,最後把紙豆腐片片烘乾後,珍貴的手工紙便呈現在眼前。

南投埔里的廣興紙寮,是台灣目前僅存的手工造紙廠之一,921大地震過後,經過文建會的輔導,慢慢成為台灣手造紙工藝的殿堂。

為了配合民國百年慶祝活動,廣興紙寮最近也陸續尋找台灣百樣造紙原料,除了一般常見的木本、草本原料外,各種野外植物、藤蔓也是嘗試的選項,由於每種原料的纖維各有特性,因此造紙時都要進行調整,尤其是藤蔓類等粗纖維,在抄紙時,老師傅更需要張張檢查,把多餘的纖維棉絮撿除。

[抄紙師傅
蘇海龍]
這纖維比較長,所以它有一些比較不容易打碎的雜質,就會在紙面上,蓋上去它就會起那個小泡泡,要把它吸掉,要不然會影響疊上去的紙,會把那個纖維撐開,會有一點瑕疵,會看得清楚。

相較於其他常用的手工紙,這種纖維較粗的原料,抄紙時間更長更繁瑣,但也因此,更能呈現出手工紙不同的視覺效果。

[南投縣埔里鎮
造紙業者 黃煥彰]
至於這個藤的部分,因為藤就比較堅韌,韌性比較高,形成的紙張,我們特別強調說,它的纖維可以看得非常清楚,我們特別不把它漂白,就是說讓這個纖維呈現它原有的那種特質。

琳瑯滿目精緻的紙作品,往往令人愛不釋手,在眾多造紙原料中,有一項,可是林務局不除不快的眼中釘。

[林務局新竹林管處
大湖工作站 江來祥]
這種小花蔓澤蘭,客語說的鄙賤易長,只要攀附到地面就會生長,攀附到什麼就會生長。

小花蔓澤蘭名字聽來浪漫,但這菊科蔓藤植物,遇到潮濕環境時,就如注射了大量的生長素,一天可長10公分,在國外甚至有「一分鐘一英哩雜草」之稱。

[林務局新竹林管處
大湖工作站 江來祥]
這是它生長最好的時候,剛好要開花,你(可以)看這個,現在就看得到,這就正在開花,因為它,在越濕越肥沃的地方它越會生長,如果乾燥的地方就不會長。

長得快還不打緊,更恐怖的是,趨光性的小花蔓澤蘭從地表開始生長,一株株沿著樹幹往上攀爬,直抵樹梢,最後整叢樹木都被這團綠所包圍,而被纏繞的樹木,無法進行光合作用,最後便枯萎死亡。

[林務局新竹林管處
大湖工作站 江來祥]
因為它這個是藤,它這是一種藤蔓類,它攀爬到樹頂的時候,就像我們人一樣,你如果讓人用紙袋或什麼罩起來,你吸不到空氣,吃不到養分,是不是裡面的東西就會沒命,生命就結束了。



[農委會特有生物中心
副研究員 黃士元]
像農民的話,當你有時候它的果樹等等會(被)蓋過去的話,它可能會死掉,另外在生態上,生態上,原來台灣有很多有原生的一個蔓藤,但是它的生態地位已經被取代了,所以原來可能是長台灣原生植物,但是現在都變成小花蔓澤蘭。

極富侵略性的小花蔓澤蘭,將周邊林相、藤蔓、雜草殘害得體無完膚,誰能料到,如此生命力旺盛的植物,在南美洲也只不過是一般的雜草,飄洋過海後卻反客為主。



[農委會特有生物中心
副研究員 黃士元]
小花蔓澤蘭呢,在台灣因為它是新入侵的,那入侵之後,(因為)原生地的天敵並沒有帶過來,所以在台灣這裡,在台灣的狀況下它就變成一個沒有天敵危害,所以它的族群可以擴充的數量,那個數量算是滿快的。

不經意間,這波綠色浪潮不動聲色的,在山林田園間和其他植物展開廝殺,許多生態棲地,或具經濟價值的樹林與生物,紛紛被綠網覆蓋,不見天日,因此小花蔓澤蘭也被稱為,恐怖的「植物殺手」、「綠癌」、「綠色福壽螺」或「生態入侵者」。

[農委會特有生物中心
副研究員 黃士元]
當一個新的東西入侵之後,它整個族群擴充,擴充之後變成新入侵植物量比較多,但是其他的生物可能就比較少了,那這樣在生態上而言,對那個地區的生態它算是不穩定的,因為它整個生物,不管物種,或族群上的量的多樣性就已經降低了,它會影響到整個生態系的穩定性。

根據農委會的紀錄,早在25年前,在屏東一帶,即有小花蔓澤蘭的採集紀錄,直至小花蔓澤蘭的危害開始被注意時,早已從南台灣往北擴散,目前除了台北縣市、桃園縣以外,其他各縣市幾乎都可見它的蹤影。

[林務局南投林管處
副處長 陳燿榮]
它從75年開始在屏東發現,發現時,當然開始面積沒這麼廣,到現在,到今年為止,差不多全台灣省,大約有將近5萬公頃的小花蔓澤蘭。

[農委會特有生物中心
副研究員 黃士元]
小花蔓澤蘭它的覆蓋面積,在一平方公尺乘一平方公尺裡面,它成熟的話可以產生17萬粒的種子,所以這樣的話,如果說等它開花結果的話,它的擴散算是,它有性繁殖種子的散播是滿可怕的,而且它的種子上面有一層冠毛,風一吹的話整個就會擴散。

小花蔓澤蘭慣居在海拔一千公尺以下,中、低海拔的山坡地、林班地、廢耕地,或疏於管理的果園或檳榔園,甚至是人跡罕至的公有地、圳堤溝壁等。

[苗栗縣大湖鄉居民
吳賢漢]
這塊竹園以前是有人管理,現在就是主人死了以後,他的後代就沒來管理了,(就長成這樣),對 就長成這樣。

[林務局新竹林管處
大湖工作站 江來祥]
因為果園荒廢了沒人整理,鳥類牠會來覓食,像現在很多,我長久以來發現到不僅是我們平地的這些果園,你像平地很多的廢耕地,休耕的,檳榔園到處都是,很多。


由於小花蔓澤蘭的花,比台灣原生蔓澤蘭略小,一般人根本難以辨認,因此也讓它開始步步進逼民眾生活空間,甚至讓許多農民飽受經濟損失。

[苗栗縣泰安鄉果農
張毅熏]
這種草就這幾年才傳過來的,以前我從小到大都不曾看過這種草,剛開始只有幾株而已,幾年而已就蔓延到整座山都是,這個割了,草飛到哪就長到哪,越割越多。

小花蔓澤蘭除了以種子繁衍外,更具備無性生殖能力,根莖的節與節之間,還能長出「不定根」,在剷除時,若沒有連根拔除,輕而易舉便死而復生。




面對「綠潮」,林務局從2001年開始,九年來共投入近八億的經費,進行小花蔓澤蘭的防治工作,甚至研究引進其天敵做生物防治,但礙於將造成,另一個外來物種入侵的隱憂而作罷。

[農委會特有生物中心
副研究員 黃士元]
台灣也有考慮,要從英國引進一些銹病菌,就小花蔓澤蘭的銹病菌,但你銹病菌引進來之後,它要考慮到它的專一性,就是說這個菌只針對小花蔓澤蘭危害,那除了小花蔓澤蘭以外其他不會危害,這樣才可以用,專一性一定要確保才可以,要不然如果說,除了小花蔓澤蘭以外它也會危害原生的蔓澤蘭,或是其他植物的話,那這樣就會變成一個,又變成一個新的入侵。

幸好小花蔓澤蘭本身對人體無害,因此人工拔除便成了主要的防治方法,每年10月到隔年2月是小花蔓澤蘭的開花結果期,若能即時拔除,可有效抑制小花蔓澤蘭持續危害生態的範圍,因此林務局從去年開始推動以收購的方式,鼓勵民眾主動清除小花蔓澤蘭。

[林務局新竹林管處
大湖工作站 江來祥]
這就是一種鼓勵性來補助這些農民,不會做白工,現在經濟也不好,像現在有很多失業的可以去拔除,像去年(一公斤)三元,今年試辦提高到(一公斤)五元。

[農委會特有生物中心
副研究員 黃士元]
雖然是(整體)數量上有比較少一點,不過原來像苗栗、新竹地區,它原來是比較少的,但是最近新入侵,所以在這一部的話它量是稍微增加的。

[林務局南投林管處
副處長 陳燿榮]
除非說,台灣全省全部動員對這種外來的入侵(做)清除,但是這個可能有困難,因為這個面太廣了,而且你要動員的人力可能也有困難。



小花蔓澤蘭因生命力太強韌,拔除後不能掩埋堆肥,林務局收購後便只能送進焚化爐,南投林管處今年更嘗試提供廣興紙寮,研發小花蔓澤蘭手抄紙。

經過師傅們的巧手,有特殊紋理的小花蔓澤蘭手抄紙,變成卡片、燈飾、CD套等,但造紙業者認為,如果沒有市場,要把綠癌變綠金困難仍高。

[南投縣埔里鎮
造紙業者 黃煥彰]
以我們的立場來講,生產部分是沒有問題,只是銷售的通路一個問題,我一直在強調就是說,這種資源再利用過程裡面是不是公部門能夠配合,比如說我們來生產,那生產出來的紙張你能夠代我們處理的話,在種種的觀念闡述上面它就是一個真正落實。

然而南投林管處卻也擔憂,小花蔓澤蘭若具有高經濟價值,會不會反而變相鼓勵農民種植,將可能帶來更大的生態浩劫。

[林務局南投林管處
副處長 陳燿榮]
如果收購的單價這麼高來說,怕民眾會利用這個荒蕪之地,怕用那些沒有耕作的農地,他可能會去這個地方種小花蔓澤蘭,這樣對我們生態影響可能會更大,所以我們從很多的角度來評估,我們確實要很審慎的,很審慎的來處理這件事情。

名列外來入侵植物頭號禍首的小花蔓澤蘭,在公部門龐大資源的投入下,擴散面積看似被有效的控制住,然而地球村的時代,其他不知名物種,隨時也可能被不經意的帶入,學者認為,治本之道,還是第一線的把關。

[農委會特有生物中心
副研究員 黃士元]
所以對外來種的防治,應該是在第一關卡就不要讓它進來,如果進來的話,就要早期發現,早期把它清除,要不然如果到後期的話可能要花更多的一個代價了。

採訪/撰稿 陳君明
攝影/剪輯 陳靖維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客家新聞雜誌 的頭像
    客家新聞雜誌

    客家新聞雜誌HAKKAWEEKLY

    客家新聞雜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