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克力對許多人來說,魅力難擋,也是相當普遍的食物,不過日前外電新聞報導,全球最大可可產地西非農民棄種,造成可可產量減少,產業專家預估,二十年內巧克力會像魚子醬那樣珍貴,一般人將難以負擔。其實除了進口巧克力外,消費者還有台灣本土巧克力可以選擇,屏東內埔鄉親邱銘松自己種可可樹,經過多年研發,加工技術獲得突破,終於成功做出巧克力,邱銘松帶著一群年輕人追逐巧克力夢,他們不僅要讓台灣巧克力躍上國際舞台,還期盼將屏東打造成可可的故鄉。把巧克力磚切成薄片,放進鍋裡隔水加熱,不一會兒還是塊狀的巧克力緩緩融成液狀,接著倒進模具裡,待冷卻過後,脫模,一顆顆,帶給人幸福感受的巧克力就完成了。這看來只是一般製作巧克力的流程,沒什麼特別之處,但這可是台灣本土巧克力,從可可樹種植到製作巧克力,全由邱銘松一家包辦完成。

<你看它(可可果實)都長在樹幹上,很漂亮,這種樹種。>

五十八歲的內埔鄉農民邱銘松,原本種咖啡,七年前嘗試種起同樣適合熱帶的可可樹,如今可可樹種植面積一點五公頃,今年就可收成七百公斤。

<光這個部分就已經超過,五十到六十顆的(可可果實)在這裡,一次,一次(採收)的量。而它的收成,它收成時間,可以從每年的三月到十二月,不能採收的時間差不多是一月、二月,兩個月的時間,因為冬天它(成長)會稍微停頓一下。>

屏東的氣候、雨量都很適合可可樹的栽種,種植出來的可可果實品質優良。

[可可農
邱銘松]
我看他們(外國)的文獻,看他們的文獻,它說紅色的(可可)香味比較好,其實在我們台灣種的,打開後果實的香味,黃的(可可)就很香了。那很特殊,因為是氣候的問題啦,是因為氣候。

其實邱銘松,並非台灣種植可可樹的第一人,早在民國五十六年,屏東南州就有人引進可可種植,但由於缺乏加工技術,無法製成巧克力,難以展現可可龐大的經濟價值。

[可可農
邱銘松]
(可可)本身是一個經濟作物,那(如果)沒辦法加工,這個東西(可可)你沒辦法的話,就沒有前途,要不然就是要像,南洋群島、不然就像西非中南美那種地方,量很大,全部集中出口,但是這對農村的經濟沒有什麼幫助,就等於說我們賣的東西還是原料,做原料,全世界做原料的東西都算便宜,一定要可以做到再製,變成產品出來,它的價值就會提高。

<這樣兩個一敲就裂開了。>

邱銘松拿起可可果實,用力一敲,挖出裡頭白色種子,這就是製作巧克力的原料。

[可可農
邱銘松]
我們要用裡面的籽,外面白白的果肉可以吃,有一點像泰國的山竺,就做為它發酵的糖分,因為它有糖它會發酵。

種可可不難,但要做出巧克力,後續的加工技術一直很難突破。在台灣還沒有農民有製作巧克力的技術,國內企業都是進口巧克力磚加工,邱銘松能夠從可可收成發酵、曬乾到研磨,最後讓巧克力成型,可說是台灣第一人。他花了七年時間研究可可,兒女也跟著一同研發,兒子還邀集朋友,一起加入台灣巧克力製作團隊。

[台灣巧克力製作團隊
邱致寧]
很多困難,因為我們是台灣第一個做的,之前完全沒有人在做巧克力的經驗,所以我們從種可可到做成巧克力,完全是我們自己摸索,因為台灣沒有任何文獻,所以,所以我們就是從零開始,開始摸索起來的。

[台灣巧克力製作團隊
邱軍特]
我們最大的突破是在,研磨(可可豆),它的細緻度,機器磨出的細緻度這部分,我們光是找機器就找了好久,也花了很多精神,人力和錢這樣,這是目前最大的(問題),之後就是(巧克力)調溫、加工,這也算是很難的地方。

從零開始,歷經許多困難,而這麼一顆小小的白巧克力更是得來不易,先要從可可豆中取出可可脂,光是將可可脂和副原料融合,製成白巧克力磚的這個步驟,就研發了三年之久。

[台灣巧克力製作團隊
鍾明文]
我們從剛開始做到現在差不多做了三年,失敗的地方已經算不清楚,因為做失敗就倒掉,做失敗就倒掉,白巧克力(原料)它的副產品價值很高,大部分用在保養品跟化妝品上,你在市面上看到的白巧克力全部是植物油,或是代替品去做白巧克力,它不會完全用到可可脂,所以你們要吃到用可可脂做的白巧克力,只有我們有。

獨門的巧克力製作加工技術,讓這群年輕人看好產業前景,因為不分老少都難以抵抗巧克力的魔幻魅力。

[台灣巧克力製作團隊
邱軍特]
巧克力小孩喜歡吃,大人也喜歡吃,到老人家也喜歡吃,喜歡它的人口數量有這麼多,我當然看好它的市場。

[台灣巧克力製作團隊
邱致寧]
高屏地區很適合種可可,可可樹,所以我們是希望,以後把高屏地區打造成可可的故鄉,以後別人來到屏東,就會想到,我們來去可可的故鄉看一下。

[可可農
邱銘松]
我有一個構想,它(可可樹)如果弄成一個隧道,做一個隧道,我們做一個隧道,我們裡面就可以放桌子讓男女朋友,在這喝咖啡、吃巧克力,或是喝可可熱飲,熱的東西,這樣如果有做出一個隧道的時候,我說這如果讓男生來求婚的話,成功率會達到百分之百喔。

巧克力擁有無窮的魅力,甜蜜的滋味讓人充滿幸福感,邱銘松帶著這群年輕人,追逐巧克力夢,希望將屏東打造成可可的故鄉,一個充滿幸福、甜蜜的地方。

採訪/撰稿 宋宇娥
攝影/剪輯 徐偉文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客家新聞雜誌 的頭像
    客家新聞雜誌

    客家新聞雜誌HAKKAWEEKLY

    客家新聞雜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