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大閘蟹在民國95年10月間,被驗出含禁用致癌物「硝基砆喃」,遭停止進口!就在前後那幾年,台灣第一批養殖大閘蟹的業者,努力想讓產業落地生根,只不過當年的養殖技術不成熟,業者失敗的比成功的還多。在台中新社養殖大閘蟹的張武強,是碩果僅存、少數中的少數,他看盡了十年來,台灣大閘蟹產業的滄桑,還是堅持要養蟹,甚至已到一日不見大閘蟹,就渾身不自在的地步,來看看他的堅持。
戴著手套去抓,這一個個大閘蟹活蹦亂跳,一不小心,就會被牠的大螯夾傷==ns==
(這個大概幾兩重)?這個喔?差不多五兩,這隻要五兩。
五兩重算是養得很好的大閘蟹,市價差不多要五百元,張武強是在台中新社的食水嵙溪畔養蟹,這條大甲溪的支流,以生態多元豐富而聞名。
[新社大閘蟹養殖戶
張武強]
我們這邊大閘蟹都是吃這條溪的水,這條溪的水這麼乾淨,很多人都說,你們這邊風景這麼好,又有這麼乾淨的水,來發展,像這種的,有人吃大閘蟹啦,有讓人休閒的地方這樣==ns==
一閒下來,張武強總愛往溪裡跑,抓魚、抓蝦是他的娛樂,這條溪,他從小玩到大、再從長大玩到老,這輩子離不開「水」。
[新社大閘蟹養殖戶
張武強]
我有時會放蝦籠去抓蝦,這邊的蝦子很多,蝦子,有時會放著,會抓到山鰱仔(台灣馬口魚),還有那種的齊口(台灣鏟頜魚),這放蝦籠,放大一點的讓魚進來,大的蝦籠,這小個的,就抓蝦子。
十幾年前,張武強可不是過這種生活,他原來是在豐原開玩具工廠,敵不過中國大陸製玩具的大量傾銷,十年前回到自己的田裡,重新站起來。
[新社大閘蟹養殖戶
張武強]
十年前我在豐原開工廠,就是景氣不好,訂單就被大陸搶走了,才想說,就弄一個那種的,可以休閒又可以賺錢的那種方法,才來這裡養大閘蟹這樣==ns==
這些水草讓他又愛又恨,好處是讓大閘蟹有藏身之處,缺點是飼料經常卡在上面,不時得去清理!這個池塘只有六、七分地大,本來種的是水梨,他決定改養大閘蟹。
[新社大閘蟹養殖戶
張武強]
當時,我們有有好幾位志同道合的,一起來說來養大閘蟹,那時苗也不知道怎麼買,那就想說,有位大陸的朋友說,他有辦法進口這樣,所以(當時)台灣很多人養,現在,結果現在就剩,剩我們幾位在養,本來那個埔里也有人養,現在都沒在養了。
台灣從十年前開始流行養大閘蟹,張武強是第一批、元老級的,從零開始摸索,十年下來,看盡了產業變化,他還記得第一年放養一萬隻蟹苗,只收成了五百隻,賠得很慘!他不服輸,愈養愈好,現在的成績,活存率近三成,在業界已算是數一數二。
[新社大閘蟹養殖戶
張武強]
就是說我自己還有信心養下去,想法就是說,如何擴展下去,我,我是單打獨鬥的人,自己沒有,比較沒有辦法,像苗栗那邊,他們有協會,比較有那個,比較可以發展下去,我這裡只有,新社、石岡還有東勢,只有我一個人在養而已啊。
[苗栗縣大閘蟹養殖協會 總幹事
葉雲清]
台灣的大閘蟹和大陸的大閘蟹,其實種源一樣,我們的苗呢,還是向大陸,跟上海海洋大學買,這樣一樣,問題是說,現在,我們在地飼養,台灣水源環境,還有天然環境,比大陸好,我們水質沒受污染。養起來,第一點,吃起來比較香,比較甜,而且,今天抓,你馬上就吃得到,最新鮮的==ns==
先把大閘蟹刷洗一番,再綁起來包裝!目前放養大閘蟹,最具產業規模的是在苗栗縣,從第一年四十幾戶,到今年才第四年,已有百餘戶,相同的情況都是:成本高,活存率低。
[苗栗縣大閘蟹養殖協會 總幹事
葉雲清]
一般,大陸的來說,牠從抓起來上岸,到我們台灣的消費者手上,至少差不多要有十幾天,這樣變成說怎樣,變成不新鮮了,雖然牠不會死掉,問題是牠營養會消化掉,肉質比較鬆散,比較不這麼鮮甜,所以他們賣過來,他們可以賣很便宜。
[新社大閘蟹養殖戶
張武強]
飼料是小魚,飼料都是那種的,有麥片啦,還有那種的玉米,有時還有混黃豆豉給牠們吃,我養的方法是這樣,還有喔,就是都沒有用什麼藥,那像大陸,他們有用藥的,我們這邊養差不多兩成,最多兩成多,大陸喔,他們的都是有用藥的,可能有,有六、七成,七、八成這樣。
大閘蟹屬於「大河物種」,生長環境需要在流水豐沛的江河,到海邊產卵後再回溯,台灣是荒溪型溪流,大閘蟹很難繁衍!張武強想說,那就年年買蟹苗吧,一天不養蟹就不自在,晚上抓蟹,就像閱兵,心裡有說不出來的快樂。
[苗栗縣大閘蟹養殖協會 總幹事
葉雲清]
因為大閘蟹是夜行性的生物,牠晚上才會出來覓食,再來,牠算是洄游性的生物,怎麼說?牠變成,牠成熟的時候,牠就想要住外爬,要去海裡生產,就是說,交配啦,產卵生子。所以其實這個大閘蟹就很有趣,就是說,牠不會在我們池塘裡產卵。
[新社大閘蟹養殖戶
張武強]
我自己也養得有心得了,到現在就很,牠這樣,像這樣養下來,就覺得心情很好,看到這個大閘蟹,在吃這些東西,常常看到這些,我看到大閘蟹覺得心情很好這樣。沒看見大閘蟹就感覺到怪怪的這樣。就變成這樣,我每晚都出來巡。
養蟹這麼辛苦,前兩年還有人勸他,乾脆改養吳郭魚比較好賺,他卻堅持,每天要看到他的大閘蟹兵團。
[新社大閘蟹養殖戶
張武強]
就是說,一年、一年,看會不會養得更好,這硬頸的,客家人硬頸的精神,每年都一直希望說會不會養得更好點啊,會啦,現在就是一直改進,一年一年有比較好這樣,要不然第一年養不到一成,現在養到兩成多,三成了這樣。
池塘的蓮花與大閘蟹共生,他每年都採下來送人,每年時節到了,還是怒放迎客!張武強想到,堅持養蟹,就跟蓮花的精神一樣,即便生長的環境不好,只要努力,就能找到活路。
採訪/撰稿 鍾雄秀
攝影/剪輯 陳靖維
- Nov 19 Thu 2015 15:16
463集-蟹迷張武強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