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義縣竹崎鄉的人口約有四萬人左右,經過調查統計發現,超過一半的竹崎鄉民都是客家人,只是這些福佬客早已不會說客家話了,不過還是有很多屬於客家人文特色的部分、也有不少好玩的地方,像是幾個阿里山線的老車站及橫貫鄉內的自行車道、每到假日都會有不少遊客及鐵道迷前來。竹崎鄉還有一些鄉親,把許多鄉土的傳統技藝或是環保回收物,運用自己的創意加以變化。因為竹崎鄉親的積極,不但保住了差點遭拆除的鹿麻產老車站、還榮獲全縣績優環保社區,現在他們還希望以現有的資源及人文風采來拚觀光,為鄉親帶來更多的收入。在颱風接連侵襲下、聞名國內外的阿里山森林鐵路多處受創,其中災情以竹崎鄉樟腦寮站旁的獨立山段鐵路路基坍方最為嚴重,懸空的鐵軌令人觸目驚心、至少要等半年以上才能修復。小火車停駛後對阿里山觀光產業造成衝擊,不過在山下平原段的阿里山鐵路可完全是兩樣情。

週末假日一大早一列小火車從嘉義火車站出發,將在竹崎車站與鹿滿村的鹿麻產車站兩地展開地方行銷活動,為期兩天的活動不但出動了百歲老火車頭、連原木車廂也出現了。

<記者Stand>
現在記者在這班火車上,可以看得到這個由檜木所打造的車廂,而且今天最有趣的是由我們的老火車頭所牽動的這列火車,像是重現了幾十年前時候、從鹿麻產之間到嘉義市之間的主要交通工具又來到了現代一樣,讓人感到很有意思。

小火車從嘉義站出發後、經過了北門站和鹿麻產站、最後到達終點竹崎站,老火車頭帶著原木列車沿路一站站緩緩前進,時速僅約二十公里,一路上吸引著許多民眾的目光,竹崎鄉親和各地來的火車迷興奮的和活動代言娃娃們同車體驗難得的旅程。

[遊客
胡雅婷]
我覺得這是一個很特別的感覺很開心然後一陸上都很淳樸,然後很多人都很有人情味,下次會不會想再坐,會、一定會。

[遊客
吳敏城]
覺得很有趣,大概怎樣有趣?可以看到很多平原的風景,很期待可以坐整個全程的火車,下次會想在坐嗎?會啊!

<前面的平交道有發生故障,我現在下去指揮一下,你們千萬不要下車喔!>

久未使用的平交道號誌出現了些小狀況、排除問題後火車繼續前行;火車重現竹崎鐵道,而竹崎站與鹿麻產站間長達三公里、和鐵軌平行的自行車道也同時開通,竹崎鄉長帶領著鄉親與遊客們一起騎上鐵馬來「追火車」。

<鄉長加油!鄉長加油!我會被你們操死!加油!>

呼呼作響的火車汽笛聲和火車頭冒出的陣陣白煙把不少竹崎鄉親的集體記憶都喚回來了

[竹崎鄉民
彭登開]
我童年的回味,我小時候、會坐車的時候,爸爸媽媽就帶我坐這種火車,這種蒸氣火車以前燒煤炭的、有冒黑煙。

[竹崎鄉民
林添居]
三、四十年前這裡我們求學的時候,我們要去嘉義或是運送一些東西,要去嘉義賣的時候都要坐這種阿里山火車。

阿里山森林鐵路暫時無法全線通車,而竹崎站與鹿麻產站重現的老火車對許多人來說可是一樁大事,承包鐵路營運的BOT業者及鐵道學者也都樂觀其成。

[鐵道專家
蘇昭旭]
我們現在發現在台灣開始有一套新的保存鐵道的流行風,這個流行風是透過懷舊的元素,然後將過去的蒸氣火車跟原有的檜木交會、重新帶進社區裡,讓許多慢慢沒落的社區鄉鎮因為有了這些新的元素,而重新活絡了起來。

[宏都阿里山公司
林宇貞]
這邊(竹崎)有很多客家的文化、也有鐵道的文化,其實這兩者是相輔相成的,我們也希望藉由一系列像是這樣子在地的特色的活動,結合鐵道的解說服務,可以帶動地方特色讓台灣的民眾甚至是國際上的旅客們都能夠了解。

<一定要在這邊等火車,然後火車停下來之後才可以上階梯然後再上去都要小心,好、來!跟著走!>

一群幼稚園小朋友們在老師帶領下、來到鹿麻產站進行校外教學,這座建於二十世紀初的老車站屬日本大阪式建築,鄉公所和鹿滿村鄉親都希望能把這座車站和竹崎車站搭配自行車道來共推地方觀光,鹿滿社區發展協會前總幹事林添居說、這座具有歷史價值的車站在未整修前還差點被拆了,幸好社區力量挽救了車站。

[竹崎鄉民
林添居]
那時候是九十年度、我們這個火車站是列入嘉義十景之一,古建築的十景之一,所以我們社區發動了村民、就是說這個很有歷史價值的建築要把它保存起來。

唐山來台的百年三山國王、一望無際的山巒田野、加上老車站和阿里山火車及自行車道,竹崎鄉的這些特色若走上觀光發展也不輸國內其他地方,事實上竹崎鄉除了這些自然風光與休閒觀光資源外、還有許多人文珍寶等著您的發掘。

<從這裡把它剪下去,有一個樓梯感,這要留起來…>

趁著休假日、竹崎鄉鹿滿村的社區活動中心裡,鹿滿村三位鄉親帶著自己的創作作品和創作素材,不厭其煩的說明給有興趣學習他們獨門技藝的鄉親們聽,三位創作者的創作類型雖然不盡相同、其中卻有些共通點,就是環保和無師自通。

[竹崎鄉民
陳振龍]
創作把我所學習的能夠呈現出來,我以前蓋大房子、現在蓋小房子,把台灣每一種的建築物縮影、把它蓋起來,用台灣檜木、就是舊建材,舊建材廢物利用。

陳振龍除了有建築師身分外、同時他也是鹿滿社區國樂團的團長,年輕時還學過聲樂,他的迷你建築創作和他所製作的環保二胡一樣、主素材都是來自回收物,而他所創作的迷你建築可不只是一般縮小比例的房屋模型而已,可是完全依原建築實體的縮小比例設計圖搭建起來的。

<有沒有、這有沒有和蓋房子一樣?一樣吧!真的一樣啊、所以我這都不偷工減料的!>

陳振龍的迷你建築創作包括了各地老車站、大阪式菸樓、傳統三合院等,這些迷你的建築創作無論是樑柱位置比例、屋簷與屋頂的角度等等都幾乎做得和原建築完全一樣。因為他的作品難度高、工法精細,有人看過他的作品後都會向他高價收購,但是他就是不肯割愛,僅以特展方式分享他的作品給大家。

[竹崎鄉民
陳振龍]
做這個模型是非常的困難,我不是只有做外表起來而已,它的內部該有都有,像天花板、會客室、還有售票窗口、剪票口,該有的都有啦,還有這個屋頂,都按照百分之九十九點九的正確比例做出來的,都沒有差別。

為了蓋這座縮小二十五倍比例的新竹車站、陳振龍不但到了新竹車站照了許多相片,光是找車站老照片和描繪建築設計圖就花了他好幾個月的時間,大半年後總算把整個車站完工了,結果為了車站外的兩棵樹、陳振龍又努力研發了全新的創意盆栽。

[竹崎鄉民
陳振龍]
古時代的新竹車站前面不是房子而是兩棵樹,現在被砍了變成房子,我為了要維持原貌我也給它種了兩棵樹,所以就去花店買兩棵樹種下去,結果感覺這個樹只不過是樹幹接了一些綠葉而以也沒有什麼創意啊、那麼醜,所以我的靈感就出來了,所以我就自己做。

目前已經退休多年的陳振龍說、創作這麼多種造型的迷你建築後,未來他也會嘗試創作客家式的傳統建築看看,並且要挑戰難度更高的教堂建築。用剪刀俐落的剪開鋁罐、和陳振龍同樣是竹崎福佬客的羅威武似乎完全不怕被鋁片傷到手,家中開設雜貨店已經三四十年的羅威武、多年前看見別人把回收鋁罐拿來當成創作素材,結果自己也好奇嘗試了一下、沒想到就成了地方知名的鋁罐創作達人。

[竹崎鄉民
羅威武]
六十幾年快七十年的時候,那一段時間裡面我們都有在好像做一些手工藝、自己在玩,那偶爾有一次出去外面看的時候看到別人在完這個東西,那我就覺得很奇怪,這個東西怎麼可以變化很大,然後我就慢慢去思考,然後跟著一直變化到現在。

<OK好!來!你先放著!好、你先拿錢,你好了嗎?還沒,還有誰…>

羅威武每天在鹿滿村市街上的雜貨店裡、有空閒時都會把鋁罐拿來做創作,素材與工具都屬簡易可得,作品表現主要以西洋桌椅及花器為主,最大的特色是所有作品都是僅以單一鋁罐一體成型,不使用其他材料,所以也算一種創意環保,他說事實上這種鋁罐的裝置藝術創作還可以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竹崎鄉民
羅威武]
發現到其他的人創作起來的東西更多然後花樣更、就是他的創意的形狀還有一些不同的創意太多了,所以給我感受到說它的發展以目前來說還是沒有阻礙的空間。

羅威武的鋁罐作品變化多樣,令人驚歎簡單鋁罐也能有如此多種的變化,而另一位也製作了不少裝置藝品的竹崎鄉親王福源、作品則和羅威武及陳振龍的創作路線完全不同,他的創作素材都是來自山林野地的竹子,而他最起先的創作發想是來自一棵狀似龍蝦的竹根

[竹崎鄉民
王福源]
開始創作是從那一支龍蝦開始的、起先從那裡做起來,因為我在山上看見一個竹根翹翹的,拿回來後就做成這個模樣。

王福源是個專業營造工,家中的許多工具都剛好可用來製作竹雕或竹編,雖然過去幾年前從未有過創作經驗,但退休後的短短幾年、自己無師自通的竹藝作品,無論是天上飛的、地上爬的、水裡游的還是花卉裝飾,或是竹馬、竹椅、竹籃與菸灰缸等實用創作,全都是來自他的一雙巧手,未來他則想多創作些木雕作品。

[竹崎鄉民
王福源]
現在(竹藝)做到現在已經差不多形體都做完了,如果有木頭我會刻一些木雕,在山上那邊我還有放十二生肖,那裡也有放,木雕或刻一些人物我也會做。

又是一天的開始,竹崎鹿滿村的社區歌謠班及國樂團鄉親、一大早就來到鹿麻產車站進行站區清潔工作,接著大夥又在車站拉起二胡、練唱起客家歌謠。雖然竹崎的客家鄉親們已大多不能說流利客語、但他們卻仍努力不懈,希望找回祖傳的客家文化;雖然阿里山鐵路的全線復駛還看不到時間表、不過社區鄉親卻在車站保衛戰中打下的最美麗的一仗也令人感佩,看了竹崎鄉這群福佬客的故事是不是也讓大家看到了一種另類的客家精神呢?

採訪/撰稿 李一凡
攝影/剪輯 彭晉祿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客家新聞雜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