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於桃園蘆竹區,荒廢的省立桃園育幼院員工宿舍共有7棟建築,2013年鄉公所擔心治安問題,規劃拆除宿舍群,要建一座運動中心,引起當地居民發起搶救老樹老房子的行動,居民認為,面對都市開發,綠地更顯重要,因此透過連署,到當時的縣政府陳情多次,直到今年3月得到桃園市長鄭文燦全區保留的承諾,居民才安心許多。也因為能夠保留下來,由當地居民組織起來的南崁文化協會,多次舉辦主題工作坊、座談會,11月更舉辦南崁老屋生活節,邀請民眾一同討論規劃各棟建築的未來藍圖。
美妙的音樂聲、人群歡笑聲、市集攤販的招呼聲,星期天的午後,許多南崁居民都聚集在這塊空地上,身旁除了有老樹、還有一棟棟結合美式、日式台式風味的老房子。這裡過去其實是廢棄的舊省立育幼院,也就是內政部兒童之家的員工宿舍群。
[南崁文化協會 理事長
孫毓晴]
35年的時候,那時候國民政府來台灣時候,所設立的第一間,叫做兒童保育院,它有特別從,從大陸請來一位張雪門院長,擔任院長,然後這位張雪門先生,他在,他當初是一直在研究這個兒童教育的部分,因為有這位張雪門先生,所以我們台灣的幼兒教育其實是,才能夠跟得上現在國際的一些,一些進步的一個潮流。
由此可見,這裡見證了台灣幼教的發展歷史,但1999年之後閒置,曾傳出治安問題,讓當時的蘆竹鄉公所想將這園區改建為運動中心。
[南崁居民
王文祥]
這邊我剛入住這個社區,大概這邊都是封起來,然後封起來也有多少耳聞啦,裡面很髒亂,也有不良青少年好像在這邊聚集,那也有發現一些什麼,類似針筒什麼這樣,垃圾堆滿堆這樣,所以那時候居民都擔心說會不會有治安的死角,環境衛生的一些惡化這樣。
[影片提供 南崁文化協會]
但南崁居民,對於要將這綠意盎然的園區拆除,相當不捨,2013年發起搶救,直到今年3月,桃園市長鄭文燦承諾全區保留後,由當地居民組成的南崁文化協會,就開設多場座談會、工作坊,透過專家及居民共同討論園區未來方向,11月更舉辦南崁老屋生活節,首次開放園區參觀,居民們都特別興奮。
[南崁居民
湯鳳滿]
我住在這裡差不多有十年了,我剛來的時候這是封閉起來的,就想說,哇 這麼棒的,這麼多樹木怎麼都沒有人來處理,這件事情,經過很多年很多年,這麼多熱心的朋友,全部都來幫忙以後,終於可以開放作為這樣的一個地方,開放出來。
[南崁文化協會 成員
藍亭香]
我覺得很興奮,對,因為其實之前圍起來大家都會好奇,裡面到底是什麼樣子,然後裡面為什麼會這樣子破破舊舊的,然後一方面就會覺得,欸 怎麼會這樣,然後一方面敞開之後我們就可以,打破我們的好奇心,然後甚至是進來,然後發表一些我們的想法。
雖然市長承諾全區保留,但今年9月24日,在市政府公告南崁地區都市變更計畫書中,居民發現土地使用管制要點提到,未來體育用地變更為公園用地,會有15%建蔽率的限制,也就是不能興建太多房舍,居民們怕,市長全區7棟建築保留的承諾會跳票,因此10月底時前往市府陳情抗議。
[南崁文化協會 理事
李雨柔]
裡面寫的東西非常的模糊,讓我們擔心說,為什麼,我們整塊園區已經被承諾要全區保留,還要提到建蔽率的問題,然後還要提到建蔽率什麼15%,你就很擔心說,是不是代表,這個園區留下來,沒有辦法符合我們居民的要求。
[桃園市都市發展局 主任祕書
黃穗鵬]
15%的建蔽率,一般是我們新闢公園徵收私有地的情況,才有這樣的一個限制,那我們因為是屬於公有地,那它的整個的建築物,我們也指定為歷史建築,就是古蹟,那這個是可以透過維修的方式,讓它繼續原來的使用,所以這個沒有受到這個建蔽率,這樣15%的限制。
都發局表示,內政部兒童之家基地完整保留是市政府的目標,因此居民不必過度擔心,文化局也正著手規畫活化計畫。但對於保留下來後,如何能符合居民需求,南崁文化協會在生活節這天透過導覽活動的形式,邀請民眾一同集思廣益。
這個門也很有感覺,就是,我們,不是我們做的,我們文化協會進來的時候門就長這樣,好,那我們就把它推進去,好,小朋友可以進來看,門的高度都不高,對,門的高度都不高,這是很傳統的房子這樣子。
[參觀民眾]
就很復古啊,然後覺得可以跟,就是一些台北一些文化保留下來,然後做成園區或者是活動,像那個戶外活動表演就很好。
[參觀民眾]
我還滿希望這邊可以延續這塊土地的記憶,如果這個區域它可以保留它之前的歷史,譬如說這邊是以前育幼院的宿舍,那它可以其實,譬如說它可以開放成公共空間,就比公園還來得好,因為如果是公共空間,它可以做很多複合式的經營,對,然後小孩就可以比較了解說,這以前是哪裡,以前做什麼用的。
透過多次探討活動,南崁文化協會與居民希望這塊基地,能融入照顧老年人、弱勢家庭、教育及藝文創作功能,更符合在地生活。
[實踐禪心協會 課輔老師
朱雅楓]
那目前我們其實協會這邊也是面臨到一個,場地上面的需求,讓我們提供他弱勢兒少課後照顧的話,會是一個很棒的結合,老樹然後自然的環境,小孩子真的不太適合被關在,高樓大廈裡面太久,都悶住了。
[音樂人
劉榮昌]
我覺得我們台灣,應該要開始要來思考,有什麼東西是應該要保留下來,保留給我們有人家說,具象的記憶這樣,老屋是一個方式,寫那個,寫歷史也是一個方式,寫歌也是一個方式,所以這種的歷史文化的一個保留,我覺得是很重要的事情。
[南崁文化協會 理事長
孫毓晴]
例如說小孩子可能可以共學,青年人可以共同創業的一個工作空間, 那老人家因為,他們很多都是自己一個人,然後煮東西、吃東西都是自己孤單一個人吃,所以我們會很希望說,這邊其實也可以有一些老人食堂,對,就是小孩子跟青年,還有老人,都是一個可以交流的一個空間這樣子。
在老樹下、老屋旁,大家脫下鞋襪,席地野餐,享受音樂,居民們在基地保留的過程中,找尋出共同記憶,也希望在高樓大廈,及水泥建築包圍的這塊城市綠地,賦予它新的價值。
採訪/撰稿 吳怡君
攝影/剪輯 戴志明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