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璃藝術家范文正,從外公那代開始從事玻璃工藝,從小就接觸玻璃的他,被稱為是玻璃醫生,因為任何損壞的玻璃藝品,到他的手上都能維修到完好如初。1998年,兩夫妻開始推廣環保,把回收來的瓶瓶罐罐,做成各種玻璃藝品,或實用的精品,還曾到南非、印度、香港等地,做示範推廣教學,把原本一文不值的廢玻璃,垃圾變黃金。[玻璃藝術家
范文正]
因為歐洲人呢,他們這種筆百分之百是放在桌子上用的,那麼用這個東西(筆)的人呢,兩種人,一種是文學家,一種是長官。

蘸上墨水,拿起玻璃筆在紙上寫字,不暈開、不斷水、不刮紙,就如行雲流水般順暢。

[玻璃藝術家
范文正]
荷蘭1667年來台灣的時候,他們帶進來的, 歐洲人他們所利用的一個原理,只有一個,虹吸原理,那我們呢是利用虹吸原理之外,我們把它改成螺旋狀的。

玻璃筆頭有九條螺旋紋,范文正稱為九龍紋,想像不到吧,玻璃也能拿來寫字,筆頭更是暗藏玄機。

[玻璃藝術家
范文正]
生技晶片,其實說穿了,它就是一平方公分裡面,至少有一、二十萬個小孔,那小孔是幹嘛的,就是讓生技晶片放細菌的,所以呢,我們把那個材料拿來做成筆頭,結果呢,蓄水量又增加了。

這款價值不斐的九龍玻璃筆可是得到專利的,晶瑩剔透、絢麗奪目,但不說,你絕對不會知道,這些原本都只是人家丟棄的廢玻璃。

<有灰塵、而且有氧化,如果沒有洗過的話,燒起來它的表面會是霧狀的。>

<像這個我們就可以分得很清楚,這個是台玻的玻璃杯,破掉的,台玻的玻璃杯,然後這個是精油瓶、這是不同的工廠,所以它材質不一樣,我們都有分類,像這個義大利進口的玻璃板。>

<(老師為什麼都要烤一下),如果不烤的話,直接拿這把火燒,它是跟煙火一樣會爆開。放在這邊烤的這個地方,它的溫度最高只有五、六百度而已,那我們這邊現在正在開的這個火,它這個火像這樣開起來的時候,基本上是跟那邊一樣的,完全一樣的熱度,然後我們現在給它加氧氣,氧氣加進去之後,這就是爐火純青,那這一把火的熱度,最高可以到達2800(度)。>

廢玻璃預熱後,再用噴燈開始塑型,燒得炙熱的玻璃,像是一團紅色火球。燒紅後,夾除表面氧化物,接下來這個步驟,蘸鹽巴,可就真是學問了。

<(是因為鹽不夠?),對,它這個表面,霧霧的、白白的對不對,那我現在用這個鹽巴,蘸上去之後,它就會是清亮的,(蘸前面就可以囉),它(鹽)會跑過去。>

五十年老經驗的師傅,邊轉邊拉、邊轉邊拉,力道、火候都得控制得宜,這整枝像是燒紅的辣椒,漸漸就變成了一支筆桿。

[玻璃藝術家
范文正]
(玻璃)最好玩的地方就是說,它可以軟到什麼程度,跟水一樣,它溫度也可以低到,(跟)溫水那樣,手可以伸進去的,但是玻璃恐怖的地方,告訴你,它就是清純的岩漿,因為它沒有雜質。

這個斷掉的琥珀色手鐲,燒紅後,就像是麥芽糖一樣,經過范文正鬼斧神工的技術,同樣也變成了九龍筆,讓人看得目瞪口呆。別人眼中的垃圾,在范文正和老婆范陳金蓮的眼中可都是寶貝。

[玻璃藝術家
范陳金蓮]
產業工廠、人家不要的啦,或者是倒閉的啦,我們就會回收來,可是有的是它(工廠)做好了,可是有缺角的不能外銷了,我們就把它,剛好我們要的顏色,我們就把它要回來。像類似這個是,工廠結束營業,但是它是好的手環。

紅色玻璃珠、切掉的瓶口、電視螢幕,甚至是高科技廠廢棄的鈦金玻璃片,來到這裡,全都有了新生命。

<這個我要的,這個我要的,就是這樣撿,對,這個不要的,這個就是不要的。>

[玻璃藝術家
范陳金蓮]
我這個東西是從台中的科技廠撿回來的,手紋一摸到他們就不要,就淘汰掉,像這個淺藍色我大概也都不要,這個黃色更不要,它燒出來沒有顏色。

[玻璃藝術家
范文正]
我們又發現到這個回收玻璃當中,有很多是制式的玻璃棒當中沒有的材料。因為用制式的玻璃棒拉的玻璃廠,他就固定那二、三十個顏色而已,沒了,那你其它稀奇古怪的顏色,他們都沒有。

廢玻璃做成的九龍筆,甚至還有這款綠色螢光的,一放在黑暗處,就會閃爍出光芒;彈珠汽水瓶做成的竹子筆、和底座;酒瓶挖空後做成的小提琴等等,垃圾變黃金,處處讓人驚奇。不過范文正說,玻璃工廠從全盛時期的四百家,到現在僅剩個位數不到,一定得走出自己的路,才有辦法生存下去。

[玻璃藝術家
范文正]
那我們最近也漸漸的在創新路線,就是說,從汽車的導光棒,醫療的光灸,還有這個燈具類的閃光,我們盡量從這光學方面,去做這個新的開創。

范文正也堅持,別人有的,他就不做,像這些廢玻璃,如果丟了,就什麼也不是,但兩夫妻,利用玻璃的可塑性,創造出多采多姿的萬千世界,在經過高溫試煉後,浴火重生。

採訪/撰稿 林秋伶
攝影/剪輯 蔡裕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客家新聞雜誌 的頭像
    客家新聞雜誌

    客家新聞雜誌HAKKAWEEKLY

    客家新聞雜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