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中縣東勢鎮有一名農場主人 葉泰竹,12年前因為台中市房地產不景氣,放棄了景觀設計師的工作,把家中的農地做了改變。他除了種原本就有的高接梨之外,還把一部分土地打造成生態園區,甚至捐地蓋梨文化館,希望遊客可以更認識高接梨的故鄉。帶您認識這位不侷限於傳統農業經營的葉泰竹。<這是皇蛾的繭,是去年九月的時候結繭,大概四月的時候,今年四月會化成蛾就出來。>

第三年了,皇蛾們又依約來葉泰竹的生態農場裡做客。看看2006年成功復育的皇蛾,翅膀上頭的紋路就像蛇頭,不知道的人,還以為是用人工的方式給牠們做彩繪。而皇蛾的幼蟲可是全世界最大的蟲,相當珍貴,也讓當初無意間發現牠們的葉泰竹,更加珍惜這些特別的客人。

[生態農場主人
葉泰竹]
原來(皇蛾)的幼蟲就是這個,所以我就想說這個很珍貴,這裡附近我就開始主要是保護牠,因為牠本身也有天敵啊,鳥也是天敵,所以我會很注意常常看鳥有沒有來。

葉泰竹說,要看到小昆蟲,環境的營造很重要。因此到現在為止,園區裡還不停地在種能吸引昆蟲的植物。

[生態農場主人
葉泰竹]
我種樹也選樹種,第一個台灣種的,第二個本身要有作用。像這個楓香來說,我種楓香,希望那個天蠶科的來,天蠶科那個蛾會來這裡。

佔地六公頃的山坡地,是50歲的葉泰竹所經營的園區。除了有一部分做生態區,在這裡還可以看到一整片梨園。

[生態農場主人
葉泰竹]
其實我本來很早就要回來,因為八十年到八十四年中間,台中的房地產很差 谷底了,景觀的案件也越來越少了。

12年前,因為大環境的影響,葉泰竹決定把景觀設計師的頭銜換成農夫。但回鄉接手後,實際照顧這些高接梨,有個問號卻開始在葉泰竹的心底浮現。

[生態農場主人
葉泰竹]
我小時候,老一輩種的水果,奇怪以前都因為沒有用農藥,肥料 農藥 資材也不夠,他們就可以生產品質那麼好的東西。

不過很可惜,以目前的技術,高接梨還沒有辦法以有機的方式管理,偏偏自己又作著有機夢,所以葉泰竹只能暫時先用五分之一的土地試試看。

[生態農場主人
葉泰竹]
地球的環保也好,地球一直暖化現象,政府也在推動種樹,一年一棵樹,但是我一年是種好幾百棵樹,大家共同來愛這個地球啦。主要我們有這樣地有那麼廣,造林下來,我生產(農作物)的東西不用那麼多啊,打造這裡變成生態公園。

不過曾經被化學農藥 肥料蹂躪的土地,要恢復,只能用時間去換。

[生態農場主人
葉泰竹]
以前有用過(化學農藥 肥料),把生態食物鏈 自然的生態都破壞掉了,所以說要經過很久的時間,經過五年的時間讓它恢復。

現在生態區,葉泰竹開放給預約的客人參觀,也順便增加收入。既能賺錢又可以實現夢想一舉兩得。

<這就是高接梨演進的模型,從民國五十七年他們研發完,到現在高接的方式,當然越來越進步,也越來越省事。>

「跟在地對話」是葉泰竹的理想。所以九二一地震之後,葉泰竹把自己的土地捐出來,蓋成一座小型博物館形式的梨文化館。

[生態農場主人
葉泰竹]
這個(高接)梨的文化,因為在我們中科東勢發源的,我們一定要把它留下來,剛好一個機會,(九二一)重建委員會就說,有這個經費,透過農會去申請,當初我就想要做一個文化館,把我們(高接梨)的文化歷史的東西,把它留下來。

葉泰竹是梨文化館的管理者,也因為從小就在梨園長大,自然是最佳的導覽者。

<以前不是用安全接刀的時候,是用這種很鋒利的刀子,那日本接刀,日本接刀的話,因為我們高接梨一定要上下階梯,你帶在身上很危險,常常有人割到因為刀很鋒利 。>

[生態農場主人
葉泰竹]
在地的農民,包括很多我有問過,很多人還不知道高接梨,是我們東勢人自己發明的,別說外地人,做的人都不知道了。吃梨子的人,他知道這是高接梨高接梨很好吃,但是怎麼來的不知道,透過這樣的解說給人家看,喔 原來高接梨是一個很高科技的東西,表現出東勢農民研究的精神。

梨文化館雖然空間不大,但高接梨的演進和所要使用的工具,都完整地呈現。葉泰竹只希望自己微薄的力量,可以讓東勢優良的農業技術,在台灣農業史留名。

不僅是農場主人,葉泰竹還是位陶藝家。曾做過景觀設計的他,對藝術念念不忘,剛好陶藝可以延續這份熱情,同時連接土地情感認同。

[生態農場主人
葉泰竹]
從小開始跟土方面,因為我本身農家子弟嘛,跟土比較近本來就比較親近,玩泥土反而是找到我最喜歡的題材 素材。

其實葉泰竹當初回鄉,不是先做農夫,而是從這個工作室出發,所有的心血都投注在這裡,卻因為九二一地震化為烏有。

[生態農場主人
葉泰竹]
我的(陶)窯還是我的興趣,教學來說我也要走我的路,創作也是想走我的路,所以我無論如何,兩年之後我就工作室給我復建起來。

只要朝目標前進,很多理想都將付諸實現。重建陶藝工作室是一個例子,還有原本的梨園,變成生態園區也是一樣。葉泰竹用心管理祖先留下的土地。如今經營有成,也讓「回鄉」有了更多的想像。

採訪/撰稿 羅弘昇
攝影/剪輯 洪炎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客家新聞雜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