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作物的生產,深深受到天候影響,日照不足,便會嚴重影響產量,但傳統光照很耗電,成本高也不環保;而同一項作物產期集中,產量過剩而大跌價也時有所聞。工研院一項智慧化LED光照調控技術,從去年開始,輔導部分農民實驗發現,能夠降低成本,還可以調控植物生產週期,與其他農民錯開產期,避免供過於求。一起來了解,這些農民如何使用這項科技。天黑了,整片燈海亮了起來,在夜空下,蛙鳴得特別起勁,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農地的主人準備要休息了,但是在田裡的茭白筍,在LED燈照下繼續在長大。

[埔里茭白荀產銷班
班長 曹鐵龍]
我們茭白筍重要的燈照期間,大概就是入冬,入秋、入冬那時候,秋天快入冬之前,那時候我們把筍子割完了,再把葉子,頭以上的除掉,除掉讓它再重新發芽,那時候就開始要照,那時候照,屬於照到冬天,大概要照七十天的時間。

日照夠,就晚一些點燈,一旦遇到陰雨天,農民可就早早點燈,補足生長所需照明時間!在卅年前,埔里茭白筍栽種面積不過三百公頃,還是種在水深至少半個人高的深水區域,這卅年來,因為出現突變改良種,發展成台灣最大的茭白筍王國,根據農糧署的統計,埔里茭白筍種植面積近一千八百公頃,約占全國栽種面積的85%。

[埔里茭白荀產銷班
班長 曹鐵龍]
我種差不多廿年了。用這個燈照,剛開始是鈉燈啦,鈉燈是921地震以後,才開始有人,921地震以前啦,那時候有些,很多茭白荀就會矮化,矮化以後,農民束手無策啊。

正常來說,一分地的茭白筍,可以採收三、四千公斤,民國九十年,出現了矮化症,產量只剩下兩千多公斤,剛開始,連農委會農試所也束手無策,農民卻在無意間發現,在馬路旁路燈照射下的茭白筍,並未出現矮化現象,於是農民紛紛使用高壓鈉燈。

[埔里茭白荀產銷班
班長 曹鐵龍]
這個以前,以前還沒有燈照,矮化就是像這種情況,那這個矮化,就是它的根部沒辦法成長出去,而且它這個就是缺少,缺水營養,永遠不成長,就是零成長啦,那正常的話,你看它就是,它成長得很好。

種了廿年茭白筍,曹班長的田和別人不太一樣,有機栽種、不用化肥,他的秘方是養鴨來防治,另外,他也率先實驗,用LED燈照顧這些茭白筍!原來自從埔里普遍使用鈉燈,來調整產期之後,由於每盞照度高達四百瓦,很容易干擾彼此產期不同的鄰田,更嚴重的是,昂貴的電力成本與高耗能,據統計,埔里一年的夜間光照電費總支出,高達五千多萬元。曹班長改用LED燈後發現,LED燈光線柔和、分布均勻,「美人腿」也長得更勻稱漂亮,更省下了近六成電費。

[埔里茭白荀產銷班
班長 曹鐵龍]
最主要,用LED的最主要的一個目的,就是要節能減碳嘛。那以前我這一個面積,用了七盞燈的鈉燈,那時候,兩個月的電費大概四千五百多元,那後來這,下面這一分改了LED,這個大概三分地有啦,大概兩分多、三分,那後來,一樣是這樣照,就剩下兩千兩百多元而已。

[草屯有機蘆筍農
邱順南]
在第一個階段,剛好結束,結束是因為我們找到一個,可以讓蘆筍在損失掉,就是在蘆筍已經產量不到一半的時候,我們還可以幫它提升50%,就是損失就沒這麼嚴重,當然追求的最後目標是,回到原來的生產水準。

<紫色的是含有比較高的花青素,綠色的蘆筍是比較高量的葉綠素。>

邱順南剛結束第一階段的LED燈照實驗,有機蘆筍比茭白筍更嬌貴,他的有機農場占地十公頃,種了獨特的白、綠、紫三色蘆筍,供銷國內五星級飯店和主要通路。原本台灣的冬天,並沒有蘆筍,絕大多數依賴進口,為了達到全年量產,他除了要克服生產技術,沒想到還遇到累積光照不足的風險。

[草屯有機蘆筍農
邱順南]
我們等到了夏天,在量產的季節裡,盛產的季節,忽然間來一個三、五天的陰雨,糟糕,我的蘆筍產量就降到,不到一半,連續七天以後,我們的蘆筍產量,只剩下30%,天啊,這個真的是始料未及。

植物就是要種在泥土裡,頂多用溫室,邱順南並不想做密閉式的植物工廠,前幾年,他一直為日照不足的問題煩惱,一直到裝設第一階段的LED燈,才解決他75%的困境,接下來在夏天之前,他打算進入工研院第二階段的LED光照實驗,目標是100%的「零減產」,全年產量一致。

[草屯有機蘆筍農
邱順南]
裝LED以後,我們第一個階段是希望,藉由它,我的目標還是定位叫作補償性的光照技術,叫做補償性的,我們這個不是植物工廠,所以那個補償性的,是希望以後的目標只是達到,原來的一百公斤,以後也是一百公斤。

[工研院電光所
副組長 胡鴻烈]
因為LED這樣的元件,它基本上在,元件上的光,波長的調控,它具有很大的優勢,而且它是一個比較綠能,而且環保的一個產品,工業產品,所以用在這個領域上面,我們發現它有很多的長處。

工研院在LED產業的研發,是從元件到模組,甚至到系統端,目前整個LED產業最大的「出海口」,也就是使用量,是在照明,工研院發現農企業在這方面有很大的需求,尤其是與一般光源例如鈉燈來做比較,LED對波長可以做更精準控制,配合植物生長的週期,也可以有不同的配方。

[工研院電光所
副組長 胡鴻烈]
因為一般光源,基本上它的光的頻譜是不能調控,它是固定的,所以它基本上它還是能夠,達到這樣的光照明的一個功效,但是因為它基本上,對植物的光照的影響裡面,其實有一些特定波長,像紅光的部分,跟藍光的部分是比較顯著,那這邊其實是配合生物的生長週期,有不同的配方。

[工研院電光所
工程師 劉彥良]
這下面有偵測器,它是量光強度跟光譜的,那在過程中,這個機械軸一定會,隨著機械軸的轉動,我們會在空間中,不同的位置,量測到它在空間中,這個燈,它在不同空間中、不同的光強度的分布。

這個是工研院電光所的配光曲線儀,基本上,LED燈是窄波長,所以能夠在特定的波長上,配合不同植物的生長需要,甚至同一植物的不同週期,做出光波調控,利用這樣的人工光合作用補強,使得原本就很有競爭力的農作物,強者更強。

[工研院電光所
副組長 胡鴻烈]
對植物、作物的產,生產的產量,品質上面的提升,這是一個很顯著,到現在我們幾個,像蘆筍、甚至茭白筍,甚至現在對草莓,都有產生很大的一個優勢,那其實現在逐步在進行,就是甚至已經有得到很大一個,在時間上一個顯著,就是在產期的調控。

[埔里茭白荀產銷班
班長 曹鐵龍]
照這個燈照,就是把我們的產期,產期把它挪開,不要讓它同一個時間,以前大概就四五六,再來就八九十,(各)三個月,總共六個月的產期,現在把這個生產都把它平均分配了,現在冬天也有,春天也有。

[科技草莓農
鍾燿年]
燈真的對我們的草莓有影響,這是第一點,第二,我發現到,我們的草莓種下去以後,它開花的時間會提早,比如說,我正常來說,種下去,可能四十五天,然後開始開花,我發現我種下去,可能我可以提早兩個禮拜。

草莓也是嬌貴的水果,鍾燿年在新竹香山和鄰近的苗栗竹南一帶,與農民契作草莓,種在溫室裡,因為補充光源充足,他的草莓比別人的更早採收,產期也拉長。

[科技草莓農
鍾燿年]
我就想說,那我用LED燈來跟草莓結合,用土耕,我一定要種在泥土裡,種在泥土上,不要用水耕,這是我的堅持,我這麼做,有沒有辦法讓我的草莓,產量更多,又能夠縮短它的(生長)期限,增加很多收入、產量這些東西都變得更好,如果有這個辦法來做,我就有辦法,在新竹市來說,就真的做一個智慧城市的模樣出來。

一般人對新竹市的印象是個科技城市,卻不知道新竹市也有農業,現在新竹市透過經濟部的地方型SBIR計劃,也就是「小型企業創新研發」補助,輔導農業發展。

[新竹市長
許明財]
新竹市有很高科技的農業,尤其是透過工研院的協助,所以我們今年特別有一筆叫SBIR的一個補助,就是希望農夫可以透過,這個科技的方式,讓它的產品,有更好的一個成果,這次我們做的這個草莓,各位看到,有LED燈照顧的草莓,長得特別高、特別地壯,而且沒有照的部分,對照組一比下來,就差很多。

[科技草莓農
鍾燿年]
我認為從我的經驗來說,像這個沒加LED燈,跟有加LED燈,這個產量真的是有差別,因為我們看花就知道了。這個最主要是什麼?你開花要多,花多了之後,你可能就會結果出來,你就會有產量出現。

LED補充光源不但有生長激素效果,節能、還帶來產量和產能,但是農民考慮到初期建置成本,還在觀望中,以埔里茭白筍為例,目前改用LED燈種植面積,不到十公頃,有機蘆筍農認為,農業不是三兩年的短期工作,單是電費,省都省回來了。

[埔里茭白荀產銷班
班長 曹鐵龍]
現在還沒有推廣出來,就是說問題也是一個,像它的設備,現在一分地大概要三萬八,而且以後燈泡,它講的,燈泡它保固七年,那七年以後,燈泡的費用,也是我們農民自己要吸收,那時候燈泡如果貴的話,現在人在觀望啦。

[草屯有機蘆筍農
邱順南]
比如說,我投入的這一分地,可能投入的一分地是卅萬元,可是我一天少收了一萬多元,哪要到兩個月?它就補償回來,尤其在冬天。

政府也在想辦法,協助農民降低生產成本。

[新竹市長
許明財]
農民當然都會有一些顧慮,但是經過這麼久一段時間的幫忙跟嘗試、跟努力和研究,我們發覺,透過科技的幫忙的話,可以讓這個,產的成本降到更低,而且產值會更好,這就是為什麼我們一直鼓勵,農民他們來申請我們SBIR的一個補助,讓他在生產成本上可以降低。

[工研院電光所
副組長 胡鴻烈]
用一句話來提就是,LED用在這個農業應用,我想它是「高貴不貴」,我們基本上,提到的成本概念,現在,而且目前價格,整個趨勢,國際是也大幅地在降低當中,那其實它從,成本的部分,除了第一個是它的建置成本,第二個是它的使用成本,比如它節能的部分,還有再來是它的使用壽命長的部分,所以它的總成本來講,相對它是低的。

總成本要低,簡單來說,就是要便宜,壽命長,高耐候而且使用簡單,雖然科技始終來自於人性,畢竟並非所有農民都很懂得使用科技產品,而台灣農業,過去從人力密集,走向機械化,也不可能走回頭路了,農業面臨國內外競爭壓力下,使用新科技來輔助,卻是未來的發展趨勢。

[工研院電光所
副組長 胡鴻烈]
未來會逐漸地放大,所以我們在2012年一月的時候,就成立了一個農漁畜牧LED應用的產業聯盟,其實這個應用,就是除了在植物應用以外,它還可以用在漁業,甚至可以在畜牧業,所以像,類似像漁業上面,像我們比較習知的,像捕魚燈。

[科技草莓農
鍾燿年]
有人說人定勝天,這個是錯的,我們的想法是這樣,人是不大可能勝天的啦。我們的想法就是補助,補助光源,補助不好的天氣,我們的設施想法也是一樣的意思,我補助了以後,讓這個草莓,能夠補助了以後,產量更多,讓它長得更漂亮,讓它長得更勇健。

農業加入新科技,目的並不是要創造奇蹟,而是為了幫農產加值,沒有多少農民,有能力蓋一個科技廠房種菜種水果,卻能夠在簡易設施溫室裡面,調整作物的生產週期。避開產期過度集中而跌價的惡性循環,農民辛勞的代價,就更值得了。

採訪/撰稿 鍾雄秀
攝影/剪輯 羅應展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客家新聞雜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