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728-779集(2021年) (207)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陸發岸Ruvuwa’an‧發芽」,是以卑南族石生(也就是從石頭裡生出來的)系統的口傳歷史,,是一種很有底蘊創作的地景藝術,不過特別的是,創作者可是桃園的龍潭的客家人饒愛琴。20多年前她和漂流木藝術家伊命結婚,從此知本就是她自在創作的所在,2021南迴藝術季她以多媒材結合馬賽克拼貼藝術,來述說卑南族大洪水時代的神話故事。邱月華跟林敬祐的報導。


 

文章標籤

客家新聞雜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桃園客家短片培訓計畫暨競賽,今年已經是第7年舉辦,7年來總共有249組團體或個人報名參賽。今年入選的紀錄片,包括有相聲、武術、地方創生、獨立書店、以及音樂等等的各個領域,每個組都以自己的角度,呈現出了多元的桃園客家,也為桃園客家留下珍貴的影像資料。記者林秋伶、陳靖維的報導。


NS

文章標籤

客家新聞雜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農業要永續發展除了生產跟行銷,農業環境的改善也相當重要。其中農業廢棄物處理問題,也是許多農民跟政府的煩惱,像是在種植農作物時,有一種可以抑制雜草又可以保濕保肥的黑色及銀白色的塑膠布,也就是大家稱之為『塑膠農膜』,根據農糧署統計,類似的農業廢棄物每年至少有1萬公噸要處理,造成相當大的回收問題!因此現在有人研發出新技術,或許也能幫助解決問題。來看吳怡君和陳靖維的報導。


 

文章標籤

客家新聞雜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科技無塑農膜,希望能降低傳統塑膠地膜使用,而且業者取得的農業廢棄物相當多元,只要有植物纖維就可以製造,像是稻殼、牡蠣殼、苦茶油粕、木炭等等。現在相關業者也跟新竹湖口鄉合作,協助將農業廢棄物回收循環再利用,雖然科技農膜價格並不便宜,推廣也不容易,但總是一個方向。繼續看吳怡君和陳靖維的採訪報導。


 

文章標籤

客家新聞雜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臺灣蠶業曾經榮景一時,蠶繭主要外銷到日本。不過到了民國80年以後卻逐漸沒落,現在全臺灣可能僅僅剩下2家蠶農了。不過最近農委會開發了一項新技術,很難想像是把「蠶蛹」添加在寵物食品的罐頭中,成功推出蠶蛹配方的貓罐頭,不僅能提升腸道的好菌,不少飼主們也發現貓咪在食用過後,便便也明顯不臭了。記者涂至伶跟林敬祐帶我們去看看。


NS

文章標籤

客家新聞雜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客家新聞雜誌由於持續關注族群文化、關懷地方發展,經常獲得許多新聞獎項肯定。最近我們記者宋宇娥跟蔡裕昌所製作的《美濃小鎮的光與熱》系列,也獲得2021年曾虛白新聞獎、地方創生獎評審的青睞而入圍了。首先來看第一單元,恬靜的永安老街,號稱高雄美濃第一街,曾經繁盛一時的這裡,在時空變遷下漸形落寞。幾年前在高雄市客委會「文創人才留美培力計畫」的推動下,鼓勵青年回流、返鄉,透過文創跟觀光行銷帶動街區活化,永安老街正一步一步蛻變中! 


 

文章標籤

客家新聞雜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美濃永安老街在「留美」人才進駐下,逐漸注入活水,如今還有一個接受公部門輔導的在地團隊,透過一次又一次的行動,希望活絡老街街區,2020年底,他們大膽封街,辦了兩天的鄉村市集「秧光小市」,要人們慢慢走、慢慢逛,感受永安老街的生活和文化。繼續看記者宋宇娥跟蔡裕昌的報導。


 

文章標籤

客家新聞雜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在地人對於地方創生也不是沒有行動,美濃一對夫妻在親自體驗日本越後妻有大地藝術祭之後,開始在心中擘劃「小地藝術日」的夢想,希望替故鄉美濃注入藝術活水,第三屆的小地藝術日集合了文創農藝市集、音樂會、行動藝術演出、農村地景藝術,說是媲美國際水準的藝術節,一點也不為過,更特別的是,他們沒有政府或財團的經費挹注,他們究竟如何辦到的?一起來看我們的報導。


 

客家新聞雜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為了讓更多觀眾藉由影像來了解桃園客家的在地文化故事,桃園市客家事務局舉辦桃園客家短片培訓計畫暨競賽,今年以「客家轉譯」為主題,總共有八個團隊入選,這項計畫不僅安排培訓課程,還請專業的導師一起陪拍,提供入選團隊拍攝、及編導等方面的協助,要透過影像,記錄下精彩的桃園客家。記者林秋伶跟陳靖維的報導。


 

文章標籤

客家新聞雜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綠能轉型的腳步,在臺灣也慢慢發展深入到民間與社區,這一集要帶大家來看,在臺灣歷史悠久的老醬油廠家族企業第三代,大膽將觸角拓展到綠色能源上,將太陽能光電與醬油廠結合。另外嘉義縣大林鎮是國際慢城,當地除了觀光產業是發展重點外,「由於本身是農村型的鄉鎮」,但鎮內明華社區推展的產業並不著重在農業,而是綠色能源。如今更成立公民電廠生產合作社,「讓社區鄉親一起來發電」,他們是怎麼辦到的呢?記者吳怡君與李明燈帶大家一塊來了解。


 

文章標籤

客家新聞雜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以「臺東是一座大美術館」為概念行銷地方藝術,台東縣政府繼之前幾個藝術季成功帶動海線與縱谷線觀光後,《2021南迴藝術季》以串連南迴四鄉聚落文化風,設置了14件藝術作品。其中位在大鳥遊憩區的作品,是來自苗栗的藝術家作品,他以移居的台東山海作為創作靈感,十分的吸引人。記者邱月華跟羅應展的報導。


 

文章標籤

客家新聞雜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雞精對於許多人來說,是養生食補用的,但對有一個人來說卻是用來懺悔和救贖的。前半生過得風風火火的施憲廷,因為一次的錯誤決策,讓他人生歸零,客家人特別有緣吧,因為老天的安排讓他來到花蓮富里的羅山村養雞煉雞精,借宿客家人的老伙房,讓他有機會浪子回頭對母親盡孝,一起來看施憲廷在客庄生命轉換的歷程。記者邱月華、羅應展的報導。


 

文章標籤

客家新聞雜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政府大力推動綠色能源轉型,但推動過程中,因為臺灣地狹人稠,土地取得並不容易,因此往往開發選址的問題就經常出現抗議聲浪,特別是在農地種電方面,爭議總是較多,因此這幾年來經濟部能源局實施「環境與社會檢核機制」,並率先套用在「漁電共生」開發,臺灣『綠金』發展潮流系列專題報導的第二集,我們就帶大家一起來看臺灣漁電共生的推廣以及位於嘉義布袋鹽田濕地的光電開發如何與當地生態共存共榮,記者吳怡君與李明燈帶大家一塊來了解。


 

文章標籤

客家新聞雜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第三年齡」指的一個人自退休後,至身心機能開始快速衰退的依賴期之間。一般認為,如果能喚起第三年齡期的退休族群對生命的熱情,就可以縮短需要依賴他人的第四年齡期,讓高齡生活過得精采有尊嚴,這是正進入超高齡的台灣社會重要的議題。一起來看看關山的高齡者如何透過學習展現老實力。


 

文章標籤

客家新聞雜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釋迦是臺東產值最高的農產業,種植面積高達5千多公頃。但是繼今年二月中國單方面宣布禁止臺灣鳳梨輸入後,前陣子又再度公告,說因為多次檢出介殼蟲暫停臺灣釋迦跟蓮霧輸入。12月陸續進入鳳梨釋迦產季,如果無法銷中,臺東釋迦農生計將受到嚴重衝擊。台灣農政單位又該如何因應呢?記者陳君明的報導。


 

文章標籤

客家新聞雜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疫情雖然稍稍降溫,但這一年讓台灣就業市場改變很大。根據行政院調查2020年35至39歲的女性勞動率,提升了近八成以上創下歷史新高,顯示越來越多的女性朋友在疫情期間,成功轉業或是創業當老闆。另一方面,傳統客家餐館也有不少第二代,運用自己專長幫助了自家的傳統客家餐館轉型。而這些改變都凸顯,面對衝擊只要運用靈活跟轉變,還是有機會度過低潮、重新出發!一起看我們記者羅安達的綜合報導。


 

文章標籤

客家新聞雜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竹竹苗合併升格的問題持續發酵,有人贊成、有人反對,但如果真的合併,接下來要面對的現實挑戰也不少。首先衝擊到的就是首長寶座誰來坐呢,再來就是鄉鎮長變官派、鄉民代表、鎮民代表通通成為歷史,至於立委、議員的席次也將重新分配甚至減少。升不升格造成哪些影響?需要面對、解決的問題還很多,竹竹苗的未來該要「仰般行」?記者林秋伶、陳靖維繼續帶我們觀察。


 

文章標籤

客家新聞雜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阿喜哥,是羅山村第一位以有機耕作的農民,這幾年身體狀況大不如前,於是黃漢榮就帶著妻子和兒子回到家鄉富里接手農事,家裡多了人手支出當然也變多了。而手巧的太太以廚房為基地,將有機米和黃豆作為原料,結合自己愛料理的興趣,要以手作味噌創造微經濟增加收入。記者邱月華、羅應展的報導。


 

文章標籤

客家新聞雜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中風,要勤復健,才能恢復得快,一位花蓮農民幾年前中風,每天得自己開車從富里到玉里的醫院復健,來回得花一個鐘頭的時間,去年遇到疫情,於是他索性自己在家養生蛋雞、照顧雞當復健。現在他原來癱瘓的右手和右腳逐漸靈活了,雞蛋也頗受好評,一起來看農民鄒慶彩的「雞」轉人生。


 

文章標籤

客家新聞雜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隨著疫情逐漸穩定,不少人開始走出戶外親近大自然。您知道嗎?時下流行的爬山,現在已經不再只是爬山。結合了森林療法,許多醫師認為不僅能放鬆心情,也達到了療癒的效果。荒廢多年的苗栗老官路步道,重新整理過後,除了能流汗運動,也能認識在地的歷史、生態環境。來看涂至伶跟林敬祐的報導。


 

文章標籤

客家新聞雜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Close

您尚未登入,將以訪客身份留言。亦可以上方服務帳號登入留言

請輸入暱稱 ( 最多顯示 6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標題 ( 最多顯示 9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內容 ( 最多 140 個中文字元 )

reload

請輸入左方認證碼:

看不懂,換張圖

請輸入驗證碼